..續本文上一頁境裏頭是這個境界。可以說是接近平等,他得的是相似平等,不是真平等。突破到第八地,他得平等法身,真平等。這相似,接近平等,而不是真正的證得。這個時候很容易有個錯覺。如果一個錯覺現前,那個麻煩就大了。
欲舍佛道證于實際。
就像小乘阿羅漢入般涅槃了,灰身滅智,入般涅槃。這在大乘法七地菩薩也會遇到這個境界。這個時候,要沒有人提醒他,很容易誤入歧途,就是灰身滅智,入般涅槃了。
爾時若不得十方諸佛神力加勸。即便滅度與二乘無異。
跟阿羅漢,跟辟支佛沒有兩樣,他就入滅了。所以《金剛經》上常說,諸佛護念諸菩薩。實際上,大菩薩也護念這些小菩薩,七地以下都算小菩薩。像這個八地、九地、十地菩薩,看到七地菩薩在這個境界裏,趕緊去幫助他,告訴他,你所證的這個境界不是究竟的境界,不是圓滿的境界,還要往上突破。他經過這個一提醒,他就知道了。
菩薩若往生安樂見阿彌陀佛。即無此難。
十方世界七地菩薩修行會有這個關卡,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沒有。爲什麼呢?他是時時刻刻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無論在什麼境界裏面他不迷不邪不染,這個是佛力加持。縱然他化身到他方世界,乃至于惡道裏面,去度脫衆生,他也不迷不邪不染。這個是阿彌陀佛威神的加持,顯示出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確確實實超過諸佛刹土。我們從這個《往生論》(雖然文字並不多)仔細去觀察,實實在在超越諸佛如來。所以一切諸佛勸勉我們,菩薩勸勉我們,祖師大德勸勉我們,依然還有許許多多人還是不相信,這也證明了佛講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一勸就相信了,那就不難了嘛。勸了還不相信,佛勸,不止一尊佛勸,所有一切佛都勸,還不相信,這就叫難信之法,真的是難。那麼相信一定有相信的因緣,就是過去生中善根成熟,現前得到諸佛威神的加持,這個是很幸運。古人所講,無量劫來稀有難逢之一日,我們今天遇到了,萬萬不能錯過。錯過了以後,又不曉得要到哪一生、哪一劫,你才能夠再遇到。所以這個因緣要珍惜,要抓住,這一生當中決定一門深入,決定求生淨土,這個就不錯了。
經言。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衆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爲衆生故被弘誓铠。積累德本。度脫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恒沙無量衆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段是阿彌陀佛在因地修行的願文。彌陀在西方世界示現成佛已經十劫了,當然他的願都兌現了,決定不是空願。那麼從這個本願上來看,我們一切的疑惑都斷除了。因爲沒有任何經文比這個更真實。這是世尊爲我們轉述的,阿彌陀佛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是釋迦牟尼佛轉述彌陀的本願。世尊的轉述,如同彌陀親自說法沒有兩樣,我們一定要能夠深信不疑。在這一願當中,我們看出,往生的這一些大衆們,所得殊勝的功德利益,確實是不可思議。願文裏頭說,“設我得佛”,這是假設法藏比丘要成佛了,事實上他現在已經成佛了,就是阿彌陀佛。“他方佛土諸菩薩衆,來生我國”,在這一句經文裏面,也許同修們看到,這一定要是菩薩去往生的,我們是凡夫往生,大概沒有這樣殊勝的功德利益。因此我們必須要把《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本願文合起來看,它的意思我們才能夠明了。現在我們采用的經本,是夏蓮居老居士的五種譯本的會集本,梅光羲老居士在序文裏面告訴我們,夏老會集四十八願這一段的經文,也就是現在經本裏面的第六品,整整用了叁個月的時間。叁個月的時間會集這一品經文,你就曉得他多麼的慎重。同時,他還有兩個幫忙的人。一個是慧明老法師,這是通宗通教的,在我們臺灣有《慧明法師開示錄》,有個小冊子,那個就是參與這個工作的老和尚。另外一位,就是梅光羲老居士,梅老居士是臺中蓮社李炳南老居士的老師,李炳老曾經跟梅光羲學過教,所以有這麼一段關系在。夏老跟梅老是同學,也是同參道友,他們兩個關系非常密切。慧明老和尚就是兩位大德的歸依師父,他們兩位都是歸依這個老法師的。所以叁人合力同參,用了叁個月的時間,會集現在這個第六品。由此可知,會集經文很不容易,務必要把五譯本裏面的意思參透,會集出來的經文一定是五種原譯本所說的意思,絲毫不能夠遺漏,而文字又須要簡潔通暢。所以這個本子梅光羲老居士認爲是《無量壽經》的最善本,將來一直到世尊法滅之後,《無量壽經》還留一百年,必定是這一個本子。所以我們要認識清楚,要珍惜,要依教修行。那麼在會集本裏面,意思比這一段更清楚,更明白,那就是說,只要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都是菩薩。所以這個地方“諸菩薩衆”,凡是往生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菩薩。因爲西方世界不像他方諸佛國土有十法界,有六道輪回。西方世界不但沒有六道,也沒有十法界,只有一法界。這一法界是什麼呢?普賢菩薩的法界。所以這個地方願文也有一句“現前修習普賢之德”。所以這個淨土宗跟《華嚴經》非常密切。實在講,《無量壽經》就是《華嚴經》的精華,是《華嚴經》的濃縮。所以古人稱這個經叫中本《華嚴》,《阿彌陀經》叫小本《華嚴》,我們才曉得這一部經在整個佛法裏面它所占的份量,它所占的地位。那麼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換一句話說,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一到西方就圓證叁不退。說實在話,這個圓證叁不退,絕對不是自己的能力。如果在我們這個世界,你要想證得位不退,這是最低的一個階級,那要將叁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八十八品見惑斷盡證得小乘須陀洹果,這才證得位不退。這個事情難呐。我們在座的同修,這是世尊說的,不是我講的,在《無量壽經》上講的,你能在此地坐一個半鍾點,能夠坐得住聽這個經,聽的很歡喜,佛說了,這是你過去世無量劫的善根成就。否則的話坐不住,坐在這裏聽兩句就想跑啊。那沒有善根。無量劫善根的成就,談何容易!爲什麼無量劫的修行,落到今天還是這個樣子呢?生生世世修行,從來沒有一次證得須陀洹果。也就是好比念書,好像念的很勤快,天天捧著書本,一考試都不及格,從來沒有一次考過及格的,你說糟糕不糟糕呢!我們無量劫修行,搞到今天,沒有一次及格。不是沒有修,是真修,就是達不到這個標准,達不到位不退的標准。如果達到位不退的標准,最低限度你已經證阿羅漢,你不是凡夫了。這就是生生世世修行,沒有達到這個標准。雖然沒有達到這個標准,但是你修了,那個修的功德不能說沒有,所以累積到今天,這個功德可以成熟了。要用這個法門成熟,帶業往生。這一生西方世界,佛的願力加持,就把我們提升到位不退。這在大乘菩薩裏面來講,初信位的菩薩。初信位的菩薩,等于小乘須陀洹。在斷證功夫上跟小乘須陀洹一樣,但是要講神通、道力、智慧,小乘須陀洹那是怎麼比也比不上的。所以,生到西方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菩薩,初信位的菩薩。可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佛力一加持,就叫我們圓證叁不退了。這個是本願上有,經上世尊也介紹的很詳細。這是佛之願:凡是十方衆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做阿惟越致菩薩。這個阿惟越致,就是叁不退。叁不退地位高了,行不退是大乘菩薩,絕對不會退到小乘;念不退是法身大士,別教初地,圓教初住絕對不會退到權教。通常講叁不退,是這樣的地位。雖然圓初住菩薩證得叁不退了,不圓滿。什麼菩薩叁不退圓滿呢?嚴格地講,是等覺菩薩。這是叁不退圓滿了。如果把標准放低一點,也是十地菩薩,法雲地菩薩。所以諸位要曉得,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威神一加持,立刻你像十地菩薩,像等覺菩薩一樣。所以古德注疏裏頭,很多都這麼說法:到達西方極樂世界,跟觀音勢至把手同行,手牽手一道去遊玩,地位平等。我們在此地,跟觀音勢至地位懸殊太大太大了,沒有法子比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地位一樣。爲什麼呢?他是阿彌陀佛的學生,我也是阿彌陀佛的學生。他先來,他是學長,我是學弟,學長學弟是同輩的,可以手牽手,把手同行。你修其他的法門就不行,那是觀音菩薩的弟子,到西方極樂世界是觀音菩薩的兄弟,不一樣啊。這說明,生到那邊統統是菩薩的身份,我們有份。不要看到這個地方“他方佛土諸菩薩”,我們沒份,那你把這個意思就會錯了。我們有份,生到那個地方去都是菩薩。“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這就是說明,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你在一生當中,不要等第二生,一生當中一定證得等覺的果位。證得等覺,實在講就是成佛。所以這個法門,古大德常講,當生成就的佛法。不要等來生,這一生就成佛。你看我們這一生往生,往生就不退,就成佛。一生成就,不要等第二生。“必定”,這個語氣非常肯定,至是到達,你必定到達補處菩薩的地位。“除其本願自在所化”,有一些人慈悲心重,雖然還沒有證得補處的果位,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想去度衆生。才到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見個面,磕了叁個頭,他就想去度衆生了。行不行呢?行,阿彌陀佛真是大慈大悲。那你沒有智慧、沒有能力,度什麼衆生呢?阿彌陀佛加持你。所以你真正急著要度衆生,趕緊到極樂世界去打個轉,自己沒有這個神通道力,得阿彌陀佛加持啊。如果不生西方極樂世界,那要靠自己修證功夫,那就難,太難太難了。所以你有慈悲願力,要度化衆生,“爲衆生故被弘誓铠”,這個被字念破音字,不念[背],念[批],跟現在這個“披”字意思完全相同,音也相同,古字是一個字。被弘誓铠這個弘誓就是度衆生的大願。“積累德本”,這一句話很重要。這個德本是什麼?就是《無量壽經》上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諸位要曉得,六字洪名是諸佛如來萬德之本。知道這個事情的人不多啊,六字洪名是諸佛如來萬德之本。這個積累德本,…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往生論) 昙注節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