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用現代的話來講,就叫老實念佛,老實念佛就是積累德本。念佛人很多就是不老實。什麼不老實呢?一面念佛,是一面胡思亂想,那就是不老實了。老實念佛,這一句佛號裏頭決定沒有妄想,沒有妄念,那個就叫老實念。所以有妄想,有夾雜,有間斷,有懷疑,這都不老實。真正老實的,沒有懷疑,沒有間斷,沒有妄想,沒有夾雜,那叫老實念,那才是積累德本,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自己念佛,以念佛的法門接引度脫一切衆生,“度脫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極樂世界的菩薩,應化在十方諸佛國土上,上求佛道,下化衆生,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這是《無量壽經》、《彌陀經》上都講的很詳細,他有能力,像前面所說的“一處一時一念能夠遍供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開化恒沙無量衆生”。 開是開示,化是教化,爲一切衆生開示,教化一切衆生,數量多少呢?無量無邊。極樂菩薩有這個能力。“使立無上正真之道”,這個無上正真之道是什麼呢?勸導一切衆生,念佛求生淨土。彌陀淨土就是無上正真之道。爲什麼呢?只要往生,決定是一生成佛。所以在一切法門裏面,沒有比這個更高了,這個法門叫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上”,倫是同類的,平常菩薩五十一個階級,從十信位到十地,到等覺,五十一個階級,這就講常倫,平常一般菩薩,修行五十一個階級。極樂世界菩薩超越了,他不需要一個階級一個階級提升,不需要。“現前修習普賢之德”,現前是講現在,現在他所修的就是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說實實在在的話,我們凡夫沒有份。不但凡夫沒份,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都沒份。什麼原因呢?心量太小了。普賢行願它的特色就是心量廣大,所以它是法身大士修的。《華嚴經》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修的叫普賢行。沒有證得法身的,普賢行願聽聽念念而已,決定做不到。那麼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雖然煩惱惑障都沒有斷,這是彌陀本願威神的加持,個個都修普賢行。這個不可思議呀,叫難信之法啊。底下一段,
案此經推
這個此經就是《無量壽經》,像《無量壽經》前面這一段願文,要依照這段願文來看,
彼國菩薩。或可不從一地至一地。
這是從理、從事上來推斷,西方極樂世界菩薩不必從一地、二地、叁地,這樣慢慢提升,不必。這個就是“超出常倫諸地之行”了。他不需要,他可以從初信位一下就升到七地,八地,九地。好像讀書一樣,他會跳級,他不要按照一年級一年級那樣去升,小學沒念完就可以念博士班了。這天才兒童啊,西方世界阿彌陀佛威神一加持,個個都變成天才了,不需要按照菩薩這個階級,所以也不需要修叁大阿僧祗劫,不需要了,這個是很不可思議的。
有人聞釋迦如來證羅漢于一聽
這個一聽就是聽一次經,聽一次經他就證得阿羅漢果了。這個凡夫,聽釋迦牟尼佛講經,聽一次他就證阿羅漢果,
製無生于終朝。
終朝是一天,製也是證得的意思,無生就是無生法忍。這一句的意思就是在一天當中他能夠證得無生法忍,比前面高得太多了。無生法忍的菩薩,在一般大乘經上講,別教七地,八地,九地,《仁王經》上所說的。《仁王經》上給我們講無忍菩薩,無生, 法忍是第四個階級的,七地證得的是下品無生忍,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由此可知,這個地位非常之高。
謂是接誘之言非稱實之說。
一般人聽到佛經有這個說法,大家都以爲這是釋迦牟尼佛方便接引誘導的言語,不是真的。哪裏一個凡夫聽一次經就證阿羅漢果,聽一天經的時候就證無生法忍,哪有這個道理!
聞此論事亦當不信。
那麼聽到阿彌陀佛這個願文裏面所講的,大概這恐怕也是阿彌陀佛接引的話,未必是真的,這就存疑了,就懷疑了。其實真有。既然釋迦牟尼佛的會上有這個例子,超越階級的,阿羅漢四果四向八個階級,他不需要從初果向、初果,他一直直接就證得阿羅漢了,這個是超越階級。大乘菩薩不必經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一下就能夠證到七地菩薩,八地菩薩的果位,確實有。但是不多,很少數就是了。像我們這個世間念大學的,有七、八歲念大學的,那是天才,太少太少,一般人做不到。那個天才兒童,小學不畢業就念大學了,他有這個能力。這些都是宿世善根成熟,佛有能力觀察,爲他說法,一下就叫他醒悟過來,就能證得這麼高的果位。既然在這個世間有,那西方世界還會有問題嗎?所以淨土經上所講的,字字句句都是真實語,沒有一句是虛假的。這底下就說了,
夫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耳。
像這些講法,的確是非常之言。普通人聽了,他就懷疑,他就不能相信。所以佛也不給普通人講,給普通人講沒用處。
謂之不然亦其宜也
普通人聽了不相信,不以爲然,這也應該嘛。“亦其宜也”,應該如是嘛。所以我們勸人念佛,勸人念《無量壽經》,人家搖頭不相信,這是應當的,不奇怪的,正常的。特別是這個會集本,我們勸人,很多人不能接受,很多人不能相信,我們點點頭:難信之法,難怪難怪,這正常現象。一介紹他,他就相信了,就歡喜了,那才奇怪,那個不正常,他不是普通人。要是普通人,他不會接受的。他能夠接受,歡喜接受,那個人不是普通人。這些話也不是我們說的,都是佛在經上講的。再看底下這一段:
略說八句。示現如來自利利他功德莊嚴次第成就。應知
前面曾經介紹了西方世界依報莊嚴十七句,是講一般物質生活環境,這一段是爲我們介紹西方世界導師“阿彌陀佛自利利他功德莊嚴”,這個八句是說的這些。這個“次第成就”,說明菩薩爲我們介紹前面十七句,跟此地的八句,有條不紊,前後句不能顛倒,他是按著順序來給我們介紹的。前面十七句論文裏面有很詳細的說明,因爲文太長,我們時間不夠,我們省略掉了。這個地方比較短一點,我們把它節錄在此地,這是我們應該要知道的。
既知國土相。
這一句話,是總結前面十七句介紹依報環境──國土。
應知國土之主。
這個國土,大致介紹這個國土的主人──教主。我們應當知道,這個八句介紹教主。
是故次觀佛莊嚴功德。
我們要仔細觀察阿彌陀佛莊嚴功德成就。
先觀座。次觀佛莊嚴身業。觀佛莊嚴口業。觀莊嚴心業。既知叁業具足。應爲人天大師。堪受化者是誰。是故次觀大衆功德。宜知上首是佛。是主。
這個地方講的清楚了,前面跟大家介紹的,這個上首是佛,是主,上首不是指的菩薩。菩薩裏面的上首是觀音、勢至,這個地方的上首是指的佛。
次觀莊嚴不虛作住持。
這個八句按著順序來介紹的,一點都不亂。再看下面一段,觀菩薩。這個是西方世界依正莊嚴,正報裏面,觀佛,觀菩薩。菩薩就是十方世界去往生的這些大衆。這些大衆,沒有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前,層次很複雜。上至等覺菩薩,下至地獄衆生,九法界的有情統統具足,所以說是很複雜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完全平等。所以這個法門很難得。諸位要細細的去讀《無量壽經》,讀恐怕還不懂,還不容易體會,希望多聽。我們有很多套的錄音帶,因爲這個經講了好多遍了,幾乎每講一遍都留的有錄音帶,遍遍講的都不同。所以有時間,每一次講的都應該聽聽,才把這個意思搞清楚,搞明白。這裏面最重要的,就是阿彌陀佛是以平等法教化接引一切衆生。佛用《阿彌陀經》,用《無量壽經》接引我們往生,佛同樣也是用這兩部經接引文殊師利、普賢菩薩去往生。所以九法界一切衆生佛都是用這個經,平等的經,平等法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這九法界有情衆生,佛教他平等成佛,這個要知道。換一句話說,除了西方極樂世界之外,任何諸佛刹土裏面修行證果是不平等的,唯獨西方世界是平等的,這個我們要搞清楚。諸佛菩薩講難信之法,就是難信這個平等法。這個平等,實在講,這是連菩薩都搞不通的。現在人常講,說一個什麼東西合不合邏輯,不合邏輯呀,理上講不通,事上也講不通。理上講不通,事上講不通,西方極樂世界是偏偏有這個事,偏偏有這個理。這個理跟事太深了,所以佛說,“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只有成了佛了,對于這個道理,這個事實真相,才真的了解。等覺菩薩都不行,都搞不清楚,所以這個難信,那是當然難信。
(五)觀察菩薩莊嚴功德成就
雲何觀察菩薩莊嚴功德成就。觀察菩薩莊嚴功德成就者。觀彼菩薩有四種正修行功德成就。應知
這是下面要給我們說的,這是我們應當要細心去體會,應當認真去學習。
真如是諸法正體。體如而行則是不行。不行而行名如實修行。體唯一如而義分爲四。是故四行以一正統之
這個四,在後面,後面來給我們說。這一段意思很深,很難懂,因爲講到諸法真實的理體,也就是大乘經上所講的“真如本性”,“真心”,“理體”,講到這個上面了,這很深很深。真就不是假的,《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就不是真的,凡所有相都不是真的,“真”就不是虛妄。“如”,就是的,才叫如。真就是如,如就是真。說個真,何必要加個如呢?既然兩個字意思是一樣的,爲什麼又變了一個名稱呢?古人不得已,用比喻給我們說,譬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們把金比作這個真,把金作成的器叫它做如,譬如佛像,佛像是金作的,金是真,佛像就是如。真金在哪裏呢?這就是啊。“相如其性,性如其相,器如其金,金如其器,叫做真如”。我們先把這個意思搞清楚。真如是一切萬法的本體,盡虛空遍法界,在佛法裏面常講十法界依正莊嚴,現代的話講宇宙人生,從哪裏來的呀?真如變現出來的,就是本性變現出來的。禅宗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什麼叫開悟呢?禅宗講這是見性,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是個什麼樣子呢?他說出來了,他說了五句:“何期自性,本來清淨”,心性本來清淨,心性決定沒有汙染。縱然造作…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往生論) 昙注節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