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們尊他爲淨宗初祖。當年只有《無量壽經》,因爲《觀經》跟《阿彌陀經》還沒有翻出來。所以最初的蓮社,修淨宗就是依靠《無量壽經》。所以《無量壽經》稱爲第一經,一點都不爲過。我們一定要依照這個經典的理論、方法、境界去修行,這才能得真實的受用。經上明白告訴我們。這個《無量壽經》總共有九種不同的本子,我們現在全部印出來了,我們把它印在一冊裏面,大家看起來就很方便了。九種本子細細去比較,確確實實這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非常殊勝。從前李老師,好像是民國叁十九年,在臺中法華寺講過一次,就是采取這個《會集本》。他老人家有很詳細的眉注,我們也把它印出來了,現在流通的非常之廣。我們弘揚淨宗,就采取這一個會集本。經上告訴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果報之殊勝不可思議。這個地方我們看到菩薩的應化身,前面跟諸位說過,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菩薩。西方世界不但沒有六道,也沒有十法界。那個地方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裏面的一真法界。怎麼知道呢?《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是一真法界,這個大家都是公認的。文殊、普賢,是華藏世界的兩位上首菩薩,華藏世界的佛是毗盧遮那佛,毗盧遮那的左右手,就是文殊普賢。而文殊普賢在華藏會上給我們顯示了一個很不平常的例子,那就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對象是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麼,他們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西方世界豈不是一真法界裏面的一真啊!第一真實。所以經上講的叁種真實,“真實之際,住真實慧,真實利益”,說了叁個真實。我們如果說是深入《華嚴》,沒有不歸心淨土的,死心塌地歸心淨土。所以淨土菩薩,各個人都有應化身。像我們這個帶業往生,縱然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們的受用、我們的神通道力,幾乎也跟八地菩薩平等了。這個前面說過,不是自己修得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佛有這個願,如果我們到那裏去,得不到這種受用,那佛就不成佛了。現在阿彌陀佛已經成佛十劫了,他每一願都兌現了,所以這是我們決定不能懷疑的。此地講的“彼應化身”,彼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特別跟大家聲明,我們是裏頭的一份子,我們在其中。“一切時不前不後一心一念”,這一句話就是講的隨時,這個一切是隨時。什麼時候想到十方世界去供佛聞法,這個應化身就去了。正如前面所說的,一處一念一時,就能夠遍供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供佛當然要聞佛說法,供佛是修福,聞法是修慧,福慧雙修。時時刻刻供養一切諸佛如來,他那個福慧修得就快了。所以我們這個世界,經上常講修成佛道要叁大阿僧祗劫,西方極樂世界我仔細給他算了一算,大概成佛不會超過叁劫。你想,叁大阿僧祗劫跟叁劫,不能比啊。那你要問我,我怎麼算出來的呢?這個我不告訴你,總離不開經典嘛。你仔細去讀讀經,應該能算得出來。不超過叁劫,真正不可思議呀。這是講西方成就之快,快的因素就是因爲他們不但見佛,見一切佛,聞一切佛說法。這個緣太殊勝了,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爲比,比不上啊。這是我們一定要珍惜的。
“放大光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衆生”。前面一段講供佛聞法、福慧雙修,這個地方講自利利他,你這個應化身到十方世界去教化有緣的衆生。這一點,諸位同修無論在家出家,不管你學不學講經,從前李老師常常囑咐我們,我們跟他學講經的,你要發心學講經,先要跟衆生結緣。你要不跟衆生結緣,你講經沒人聽,沒有法緣。我們那個時候同學,現在在這兒坐的是我老同學,我們一班同學當中林堪智的法緣最好。剛剛學講經,他到各處講經,聽衆最多。爲什麼呢?肯結緣。所以這個結法緣非常重要,如果你沒有法緣,好了,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了,供佛聞法,別的人都到十方去應化,教化衆生,你沒得地方去。爲什麼呢?跟衆生沒緣。所以結緣很重要,要廣結善緣。現在有不少老法師,連海外的老法師,都知道我的法緣很好,還有的老法師問我,他說淨空法師,你的法緣那麼好,能不能教教我?實在沒有別的,就是結緣。我這個結緣的方法,是跟印光法師學的。印祖一生過非常簡單的生活,衣、食、住、行非常樸素。他老人家的信徒多,供養多,對他來說沒用處。一件衣服幾十年都穿不壞,不必要做新衣服。除此之外,他還有什麼地方用錢的?他把那些供養辦弘化社,弘化社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佛經流通處,印經流通結緣。這個方法好,只有福德,沒有罪過。所以我想來想去,這個十方供養只有用這種方法好,不會有過失,所以我就印經。現在一年要印幾百萬冊經,到處都結緣,結緣的很廣,所以法緣就勝了。你要不跟大衆結緣,哪來的法緣呢?所以一定要知道結緣。現在印經很便宜,早年我們印的經本,我最初在民國六十年講《華嚴經》的時候,我印小本的《華嚴經》,一套十二冊,一冊兩塊錢,一套《華嚴經》二十四塊錢。不過那個時候的錢比現在值錢。現在我們印的《無量壽經》,大概一本不超過二十塊錢。所以我們想想,我用二十塊錢,如果這二十塊錢能省下來,這個世間就多了一本《無量壽經》。能常常這樣想,想到流通佛法利益衆生,你的法緣就廣了。佛法裏常講,佛不度無緣之人。你一定要跟衆生結法緣。西方世界這些菩薩法緣都非常殊勝,他能到十方世界教化衆生。“種種方便,修行所作,滅除一切衆生苦故”,這就是幫助一切衆生離苦得樂。到十方世界去,就如觀世音菩薩一模一樣,像《普門品》裏面所說的叁十二應身,應以什麼身得度菩薩就現什麼身,“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爲說法”,他能夠示現八相成道。就是我們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都會以佛的身份來教化衆生。這個很不可思議。在一般大乘法裏面來講,要能夠現佛身爲衆生說法的,最低限度圓教是初住菩薩,別教是初地。也就是說,最低的條件,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才有資格。沒有破無明證法身,沒有這個力量。我們今天不要說是無明沒破,見思煩惱一品也沒破,居然有這個能力,所以這個叫難信之法。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聽到都搖頭:我不相信。他不相信,是應該的。這就是不合乎邏輯,這是一般人想不通的。事實真相,就是佛的本願加持。你看四十八願就曉得了,本願加持。所以幫助衆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個意思就是解釋偈頌裏面“無垢莊嚴光”。無垢是清淨,垢是汙染,我們今天所講的心理汙染,精神汙染,講的是這些。在佛法裏面講,就是見思煩惱的汙染,塵沙煩惱的汙染,無明煩惱的汙染。要到無垢,就汙染沒有了,這個莊嚴自性智慧光明顯露出來,不止是破幾品無明啊。八地菩薩,這個四十一品無明已經破掉叁十多品了,你看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只剩下四品無明了,四十一品無明只剩下四品了,稱得上無垢莊嚴光了。這樣的菩薩,那還有什麼話說呢?前面說過了,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就有這個能力,何況這個是高位的大菩薩們,所以他們 “一念及一時”,一念就是講同時,同時可以能夠以無量無邊的應化身,就像世尊在《梵網經》上所講的,“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西方世界我們看,不止千百億,千百億是個小數字啊,因爲世界無量無邊,諸佛無量無邊,衆生更是無量無邊。極樂菩薩有能力一時一念一處,都能夠分身到達,“普照諸佛會,利益諸群生”。這一段講的重點是利益諸群生,再看底下這一段。
3,無余供養,贊歎諸佛
叁者彼于一切世界。無余照諸佛會大衆。無余廣大無量供養恭敬贊歎諸佛如來功德。
這個境界都是講一切世界,不是一個世界、兩個世界、十個世界、百世界、千世界,這是我們在大乘經上常常佛贊歎諸大菩薩他們的能力,但是總沒有講到一切世界。一切世界就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刹土一個都不漏,這才叫一切世界。一切世界統統到達,所以菩薩這個論上用“無余照”,無余就是普遍,沒有一個遺漏的,以這個智慧光明遍照諸佛會大衆。當然不能照佛,佛是老師,佛會大衆是菩薩。從這個地方,就顯示極樂的菩薩比諸佛海會的菩薩高一等。這個高法,就是不管你是什麼地位,都比你高一等。如果你是十住位,我比你高一等,好像是十行位。如果你是十行位,我好像是十回向位,反正是遇到總高一等。這個高也不是自分的功德,不是自己本分的功德,是彌陀威神加持的。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可以體會得到,因爲彌陀弟子,不但蒙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同時時時刻刻永無中斷地蒙一切諸佛如來的加持。這個非常非常重要,所以他能夠超越諸佛海會的菩薩們。如果我們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你就不知道西方世界的莊嚴。常常聽到莊嚴,究竟莊嚴到什麼程度,不曉得;莊嚴到什麼樣子,也不曉得。所以你的願心不切,信心也不真。真信切願是我們搞清楚了、搞明白了,一絲毫的懷疑都沒有了,所以這個願力堅固了,非去不可。去得成去不成呢?決定去得成。蕅益大師在《要解》裏面,把往生的條件講的多清楚,多明白。我們的信、願、解、行與經相應,那就是與佛願相應,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呢!底下這一句說的更好了:“無余廣大無量供養恭敬贊歎諸佛如來功德”。前面這個無余照,是對海會大衆,這個供養恭敬贊歎是對諸佛如來。我們回向偈裏頭常念:“上報四重恩”,唯有這樣恭敬供養贊歎,才能報佛恩于萬一。
偈言。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
這兩句是講,我們見佛總要帶一點禮物去供養,這個禮物都是自然的,隨心變化出來的。
贊諸佛功德。無有分別心故
無有分別心,就是普賢行。諸大菩薩修行爲什麼比不上普賢菩薩呢?諸大菩薩還有分別心,普賢菩薩沒有分別心。所以普賢菩薩與我們《無量壽經》的經題完全相應:清靜,平等,覺。諸位要曉得,《無量壽經》到中國來,第一次翻譯的漢朝譯本,漢朝譯本那個經題就叫“清淨平等覺經”。清淨平等覺就是普賢行。修禮敬,就…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往生論) 昙注節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