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 昙注节要讲记▪P34

  ..续本文上一页业因,六道轮回的因缘,不再干这些了,再干这些这个轮回是没完得了啊。不再搞轮回业了,要认真去念佛修净业。净业就是专念阿弥陀佛,这个才行。所以诸佛如来教化这些高级菩萨,已经没有别的法门了,专门念佛。所以这个念佛法门是诸佛如来教化法身大士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把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劝他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所以到了最高级的佛法是什么呢?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最高级的佛法,没有比这个再高了。这个我们得明了,得清楚,所以你才肯舍。舍什么呢?佛在《金刚经》上讲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什么呢?所有一切佛法。通通舍掉了。非法是什么?所有一切世间法。世出世间法通通舍掉了,只留这一句最真实的法──阿弥陀佛。这是彭绍升居士所讲的“无量劫来稀有难逢之一日”,不容易遇到,不容易听到。这是无比真实之法。“佛为诸菩萨常转此*轮”,这一句阿弥陀佛是极清净之句,没有比这个更清净了,这就是无垢轮。

  诸大菩萨亦能以此*轮开导一切。无暂时休息。故言常转。

  佛教这些大菩萨,这些大菩萨辗转教化众生。这些大菩萨自己得到利益了,得到利益之后他又会辗转教化一切众生。诸位要晓得,如果不以这个法教化众生,对不起众生啊。众生虽然愚痴,他现在愚痴,将来他有明白的一天,到将来明白了以后,再见面了,“你那个时候为什么不把这个法门教给我,叫我拐弯抹角,苦修了多少无量大劫,受多少罪。你为什么不告诉我”?现在就告诉你了,告诉你不接受,没话说。到那个时候再见面,“唉!那个时候你告诉我,可惜我没相信,走了很多冤枉路”。他自己生惭愧心,不会怪你。我们实实在在是初学佛法,不识货,所以拐弯抹角,浪费了几十年的光阴。老师为我们开导,不相信嘛。我亲近李老师,李老师就把净土法门介绍给我,劝我修学,而且劝的很恳切。有一天,他老人家告诉我,他说你就专修嘛,如果这个法门真的有问题,上当,那就上当一次,也无所谓嘛。自古以来,多少人修这个法门,他们都上当了,我们上一次当,有什么关系呢?李老师对我说出这样的话,可是我对这个法门接受、相信、修学不认真。为什么不认真呢?还有许多大乘经典在那里诱惑人,我也是被诱惑啊。《华严》,《法华》,《楞严》,我在台中是专学《楞严》的,跟李老师专学《楞严》,所以这些大乘经典我都想学,不知道这个法门这样殊胜,不晓得。到我真的搞清楚,真的搞明白了,我是怎样搞清楚,搞明白的呢?讲《华严经》的时候才开悟了。我讲《华严》讲了十七年,从《华严经》里面搞清楚了、搞明白了,就把《华严》放下了,丢了,专讲《无量寿经》。有很多人奇怪,你怎么《华严经》丢掉了?我讲《华严经》的精华啊。《华严经》的罗嗦我不要,我要《华严经》的精华。这个经是《华严经》的精华。所以,没有搞清楚很不容易舍弃,真的搞清楚了,真的认识货了,当然我要真的,不要假的了。所以相当不容易。我只感觉到,我非常幸运。为什么呢?还在这一大堆教理里面找出来了。有多少人,在教理当中一生都没有把这个最真实法找到,那才真可惜啊。

  “淤泥华”,这个偈子里面讲淤泥华,这是比喻,

  喻凡夫在烦恼泥中

  我们学佛的人,对世法不贪了,过很简单的生活,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放下了,可是贪心没放下。为什么呢?贪佛法。所以想一想,贪心没去掉,换个对象而已。不贪这个贪那个,还是贪心,贪心一点也没减少。你说有什么用处呢?没有用,佛是教我们断贪嗔痴,不是换对象。我们往往把换对象想成我已经断贪嗔痴了,其实贪嗔痴还是具足,换个对象而已,所以一点都不管用。

  为菩萨开导能生佛正觉华。

  菩萨慈悲,菩萨对于众生能观机,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开导众生,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令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成无上觉。

  绍隆三宝常使不绝

  这是菩萨的使命,菩萨的责任,一定要把佛法一代一代传下去,发扬光大,能令一切众生闻到正法的真实利益。这是佛的本愿,是一切诸佛的愿望。我们能向这一个目标方向去做,这叫报佛恩,这“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才真正做到落实在生活之中,我们把它做到了。如不这样做,这两句话说了也是罪过。为什么呢?骗自己,骗佛菩萨。每一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实际上把佛的恩德忘得干干净净,帮助众生一点也没做到。那说这两句话,不叫打妄语吗?每念一遍就打一次妄语。打妄语是罪过啊,天天在造罪过,还认为自己在修行,还认为自己有功德,那不叫笑话吗!

  2,一念一时,遍至十方

  二者彼应化身。一切时不前不后。一心一念。放大光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众生。种种方便。修行所作。灭除一切众生苦故。偈言。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故

  这是菩萨四种正修行功德第二种,这是解释这一首偈。说到极乐世界的菩萨,诸位一定要晓得,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我们知道这一些状况,明白这一些事实,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经文,与我们的关系很密切。在这一段里面,这是讲到应化身,前面一段是讲的清净法身。经与论里面都明白地告诉我们,生到西方,纵然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达西方世界蒙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所以人人都是阿惟越致菩萨。这在《无量寿经》,我们在四十八愿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的时候都是这样说法。阿惟越致菩萨是七地以上,天亲菩萨在论里面直截了当的为我们说出,八地以上。这个果位不是我们自己证得的,因为我们往生,带业往生,烦恼迷惑一品都没断,这一下就得到八地菩萨的智慧、神通、道力,都是阿弥陀佛本愿加持的。所以这是他力法门。诸位要晓得,自古以来,净宗祖师大德们给我们讲的二力法门,这个二力就是自力与他力。自力是我们信愿持名,这一生决定得生净土。他力的加持,只要我们现前深信切愿,就得到佛力的加持。这个加持的力量,与我们自己的信愿,的确是成正比例。我们的愿力强,加持的力量也强。我们的愿力、信愿薄弱,那加持的力量也显得弱了。那个信愿怎样强法呢?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同修们既然选择这个法门,都是希望这一生能往生。真正求往生,要如教修行。这个教,就是净土三经。后来祖师大德们把《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圆通章》附在三经后面,成为净土五经。我们必须依照这些经论的理论、方法、境界去修行,这才能相应。在通途法门里面,正如同清凉大师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要四个阶段:信,解,行,证。而通常说教,教有四种:教,理,行,果。这个是通大小乘,通一切佛法。我们的信,要信教,要信理,要信行(这个行就是修行的方法),要信果。如教修行的果报,我们深信不疑。特别是西方境界,西方境界真的是难信之法,博地凡夫生到西方,居然就是七地、八地的境界,这个真是叫人很不容易相信。但是这个的确是事实,生到西方都是阿惟越致菩萨,《弥陀经》里面讲阿鞞跋致,就圆证三不退。信了以后要解,解底下也是教、理、行、果。你要了解,了解你就不会怀疑了,不会忧虑了。所以解门非常重要。解了之后要做,要做到。所以这个信、解、行,你要去实行。怎样去实行呢?教、理、行,你要把教理行证这四个字统统要做到。净土五经也好,三经也好。实在说这三经,古德称《无量寿经》为净宗第一经,这个我们要重视它,是净宗第一经。三经我们仔细去观察,《无量寿经》可以称得上是净宗概论,经文虽然不长,世尊将西方极乐世界的缘起,西方极乐世界是怎么来的,为我们说出来。西方极乐世界的历史,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性、相、理、事,面面都给我们介绍出来了。后面这两种,《观无量寿经》跟小本《阿弥陀经》,可以说得上是《无量寿经》的补充。《观经》详细为我们说出净宗的理论、修行的方法,特别是三辈九品十六观法。这些方法,在《无量寿经》里面只有两品经,这个是三辈九品。所以《观经》里面的十六观跟九品,确实是这一品经的详细说明。更要紧的,《观经》为我们说出了九品因果。这个是我们修净宗不可以不知道的,修因证果。而小本《弥陀经》,是佛的彻底悲心,是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劝勉我们要求生净土,四番的劝告。这个在其他法门里面我们还没有见过,真正是彻底悲心。所以这个三经,是一而三,三而一。大本《无量寿经》之所以没有小本《弥陀经》那样盛行,梅光羲老居士在《会集本》的序文里面说的很清楚,很明白,那就是古时候经本不容易得到。《无量寿经》是一切经里面翻译最多的,从后汉一直到宋朝,这八百年间,总共十二次的翻译。现在大藏经里面传下来的只有五种,七种失传了。所以在当时,一个人要想把这些译本全部都看到,几乎是不可能。以宋朝的王龙舒居士,这个是我们净宗的一位大德,他作了一个会集本,叫《大阿弥陀经》,实际上他只看到四种本子,唐朝《大宝积经》“无量寿会”这一种,他就没见到。由此可知,那个时候能够各种版本都见到,不容易。根据五译本,古人得到一个结论,因为这五种译本里面差别很大,决定不是一种原本。根据现在这个五种本子推测,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原本。这证明了,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无量寿经》是多次宣讲,不是讲一次。讲一次,就是一个梵文本,不管多少人翻,总是大同小异,不会出入很大。出入很大,必定是不同的本子,证明佛是多次宣说。这个说法很值得我们采信,于是我们明白这一部经的重要性。如果不是非常重要,佛为什么讲很多遍呢?一切经,释迦牟尼佛一生只讲一遍,没讲过第二遍。唯独这个经,是多次宣讲,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经典传到中国来,《无量寿经》最先来。当时庐山远公大师建莲社,这是净土宗第一个道场…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 昙注节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