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往生論) 昙注節要講記▪P42

  ..續本文上一頁便心。無障心。勝真心。能生清淨佛國土。應知

  這是天親菩薩告訴我們一句真實話。我們也想往生極樂世界,也想去親近阿彌陀佛,西方世界的狀況前面說的很清楚,很明白。詳細的說明在《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更詳細的那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我們讀了之後真正能生無限的羨慕向往,怎樣才能去呢?天親菩薩說得具體,說得清楚,使我們一點都不含糊。這個地方教給我們,要具足四種心:智慧心,方便心,無障礙心,殊勝的真心,這個樣子才能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維摩經》上也有這個說法:“心淨則土淨”。只說了一個心淨,沒有這個地方說得詳細。心淨,怎麼才叫淨?淨到什麼程度才算淨?往往我們覺得我們心很清淨,其實一天到晚在打胡思亂想,還以爲自己心很清淨。菩薩這個地方把標准說出來了,這是決定得生。其實這個地方的四種心,跟《無量壽經》經題上所標示的也完全相應。《無量壽經》經題上說的清淨平等覺,這個清淨心就是智慧心,平等心就是方便心。覺心,覺當然沒有障礙,有障礙就不覺了。覺當然是真心,妄心不覺。所以覺心就是無障心,勝真心。我們修淨土,修念佛法門,要以這叁個科目爲我們修學的標准。我們念佛要念到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覺心現前。這叁樁事情,給諸位說明,是一而叁,叁而一。所以這叁樣,你只要得一樣,其他兩樁一定同時都得到。這叁樣,我們一般都是著重在清淨心。心清淨當然平等,當然是覺而不迷。所以我們就專在清淨心上下功夫,求心清淨。清淨當然不能汙染,汙染就永遠得不到清淨了。什麼東西會汙染我們呢?前面跟大家說過了,妄想會汙染你,煩惱會汙染你。這是把汙染分爲兩大類,必須要把你這兩大類的汙染舍掉。可是很難,很不容易舍掉。不但你清醒的時候你沒有辦法舍掉,你就是晚上睡覺還會做夢,還再被汙染。所以可見得很難,很難舍掉。于是佛教給我們一個方法──念佛,就用這一句阿彌陀佛,用這一句佛號,把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把它除掉,就是以一念止一切妄念。念頭起來了,馬上“阿彌陀佛”,把它換成阿彌陀佛。這個方法妙極了。宗門裏頭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些妄念汙染。不怕,爲什麼?如果沒有這些念頭起來,那你早已經成佛了,你不是凡夫了。你是凡夫,這些妄想雜念決定斷不了的,所以它起來不怕。怕的是什麼呢?怕的是覺得太遲。什麼叫覺呢?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覺。所以,第一個妄念起來了,第二個念頭就是阿彌陀佛,就把這個妄念伏住了。久而久之,我們念佛功夫得力,妄念就不起現行了。妄想雖然沒有斷,它不起現行了,是你念佛功夫有力,能控製住它。這個程度就能往生。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菩薩這個標准高,是生實報莊嚴土的,是一心不亂的境界。一心不亂還是從功夫成片成就的,就是從功夫得力成就的。功夫得力是我們第一步要求的,要想功夫得力,就要把世緣看淡,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要看淡。不要太執著,一切隨緣,在隨緣裏面學不變。什麼不變呢?阿彌陀佛不變。在日常生活當中,心裏頭常常有阿彌陀佛,這是一個真正念佛人。菩薩還有詳細的說明,我們看底下。

  菩薩摩诃薩。隨順五種法門。所作隨意自在成就。

  這是天親菩薩教給我們的,也是天親菩薩自己用功的方法。他是用這個方法得生淨土的,也把他這個方法提供給我們做參考。這個方法確實有效,在中國,我們知道,昙鸾法師用這個方法往生的;善導大師是我們淨土宗第二代的祖師,也用這個方法。善導非常了不起,他是唐朝時代的人,日本人對他非常崇敬。在當時很多日本的高僧到中國來留學,都是追隨善導大師,也都是善導的學生。他們回國之後,爲了紀念善導大師,善導大師的像在日本很多,很多石刻的善導大師的像,寺廟的名稱用善導寺。我們臺北有一個善導寺,是日本人建的,留下來的。你只要看到善導,一定是淨土宗的道場,是修學這個法門的。

  身業禮拜。口業贊歎。意業作願。智業觀察。方便智業回向。此五種業和合則是隨順往生淨土法門自在業成就。

  這個往生論今天圓滿,今天總結,把修學的方法爲我們總結出來了。前面沒有聽到不要緊,你只聽到這一段,你就曉得怎麼個修法了。這個非常難得,非常殊勝。身,口,意,那麼由此可知,念佛不僅僅是口念。只有口念,沒有身跟意,不能往生。“身要禮拜”,禮拜專拜阿彌陀佛。大家不要誤會,那我專拜阿彌陀佛,怎麼對得起釋迦牟尼佛啊?這個專拜阿彌陀佛是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的,我們是釋迦牟尼佛的好學生,乖弟子,佛怎麼教我們,我們就怎麼做,佛一定歡喜。佛教你拜阿彌陀佛,你偏偏不拜,要去拜他,釋迦牟尼佛搖頭:不聽話!一定要懂得佛的意思,佛要把我們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求學。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本師,好比父親一樣。你對你父親很尊重,舍不得離開他,父親要送你上學,學也不上了,你說你的父親多難過。這個是送你去留學的呀,所以我們聽釋迦牟尼佛的教誨,專念阿彌陀佛,專禮阿彌陀佛。爲什麼?前面一再跟我們講的,清淨心。一心是清淨心,二心心就不清淨了,一才清淨啊。古大德給我們說,念佛法門最忌諱的就是夾雜,二就夾雜了。所以叫你專禮,這是第一個意思。這個禮拜不能間斷,五種法門都不能間斷。那這個問題嚴重了,我們哪有時間去拜佛呢?從早拜到晚,晚上睡覺那還是間斷嘛,哪有那麼多的時間呢?所以要曉得,禮拜的意義在哪裏。佛法不重在形式,要重實質。實質是什麼呢?是恭敬。我們有真誠恭敬心,這就是禮拜。你一天拜叁拜佛,你的禮佛二六時中都沒有間斷。你的真誠恭敬,是這個意思。不是在形式上。形式上,早晨拜叁拜,晚上拜叁拜,也可以了。但是那個恭敬心,一時一刻都不能離開,就是對阿彌陀佛、對西方世界這一種恭敬不能夠退失。那麼對哪些地方恭敬呢?所以你經一定要熟,《無量壽經》要念熟。我們對阿彌陀佛的初發心,對阿彌陀佛出家修學,對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種種殊勝的成就,對阿彌陀佛接引十方一切衆生往生極樂世界,這一些無量的真實功德,我們對他生起真誠的恭敬心,這就是禮拜。“口業贊歎”,贊歎就是念佛,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是贊歎。南無這是歸依的意思。南無是梵語,意思就是歸依,歸命,是這個意思。我們歸依阿彌陀佛,我在傳授叁歸的時候,我跟大家說的,我們歸依佛,就是歸依阿彌陀佛;我們歸依法,就是歸依《大乘無量壽經》,就是我們現在所采取的夏老居士的會集本。我們采取這個本子,這個本子在九種《無量壽經》的經本當中是最好的本子,最圓滿的本子,這是我們一定要認識的。有人說它是會集的,不是原譯本。那好,你念原譯本也好。念原譯本要念五種本子,那意思才圓滿。念一種,四種欠缺,那是不圓滿的。念四種,還有一種漏掉的,還是不圓滿。必須要念五種本子。五種本子念起來,就太麻煩了。這個會集本是五種本子的集大成,五種本子裏面的經義完全都融攝在一個本子裏。所以你讀這一個本子,等于五種本子統統都讀了,圓滿的攝受了。經念的熟,我們恭敬心能生得起來,這個贊歎呢,範圍就廣了。不但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我們也隨時隨地把這個淨宗的好處、利益介紹給別人。像《金剛經》上所說的,我們不能把全經講給人聽,講個一句兩句都好。《金剛經》說爲人說“四句偈”,那《無量壽經》隨便哪四句你能夠講得清楚、講得明白,勸人修淨土,這都是屬于口業贊歎。“意業作願”,心裏頭要發願,要發真誠懇切的願望,願生淨土,願離娑婆。願生淨土,不但願自己生淨土,願一切衆生都生淨土。“智業觀察”,智是智慧,對于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像本論前面所說的依報十七種,正報如來八種、菩薩四種,這是把經裏面依正莊嚴歸納成這幾條,便利我們去觀察。這個觀察就是《觀無量壽經》上講的觀想。爲什麼用觀察,不用觀想?這個裏頭很有道理,觀想怕你落在意識裏頭,因爲想都有感情,怕這個東西。察呢,完全是理智的,絕對不是感情的。是智慧的,智慧的觀察。察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西方境界你很清楚,很明白。“方便智業回向”,這個回向,就是把這個法門要介紹給一切衆生,這樣才能夠上報佛恩,下濟衆苦。這五種一和合,所謂是一念當中這五門統統具足了,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或者念阿彌陀佛四個字,念念這五門都具足了,這是天親菩薩念佛的方法。我們想想,我們念佛裏面有沒有這個內容?假如說我們念佛,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其他的都沒有,那你就曉得,我們念佛這個力量很薄弱,跟佛很難成就感應。如果這五個意思都具足了,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那個念佛就有功夫了,念佛就有力量了。因爲它具足五門,“一念具足五門,念念具足五門”。這是“隨順往生淨土法門自在業成就”。這個自在業是想什麼時候往生,就什麼時候往生,真的了生死出叁界了。

  

  十 利行滿足

  複有五種門。漸次成就五種功德

  利是利益,行是修行,滿足就是圓滿。怎樣修行,我們念佛功夫才是一個圓滿的功德?這個我們從天親菩薩這裏也能夠學得到。

  以禮拜阿彌陀佛爲生彼國故。得生安樂世界。是名入第一門

  五種門就是前面講的五種法門,這個地方要告訴我們五種法門的真實利益。禮拜,剛才講了,以真誠心、恭敬心對阿彌陀佛,真誠恭敬的目標就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能夠這樣修,那你就是入第一門。

  以贊歎阿彌陀佛。隨順名義稱如來名。依如來光明智相修行故。得入大會衆數。是名入第二門

  這個就是稱念,稱名。念佛有很多種的念法,這個地方特別提倡持名念佛。這個口業贊歎是持名念佛,要“隨順名義稱念”,這一點很重要。我們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不曉得這個名號的意思,…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往生論) 昙注節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