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往生論) 昙注節要講記▪P8

  ..續本文上一頁,不要一秒鍾就到了。所以我們的科技怎麼能跟人家相比呢!這是我常常勸學科學的這些同修們,應當到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學科學。這是真的。

  如來淨華衆。正覺華化生。

  此二句名莊嚴眷屬功德成就。悉于如來淨華中生。眷屬平等。

  十方世界的衆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是蓮華化生。我們在經典上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他樣樣東西都是珍寶成就的。所以他沒有四季的變化,華永遠這樣開,永遠這麼美,永遠這麼香。不像我們這邊,這些花開幾天就枯了,就謝了。顯示出那個地方,確實是我們中國人俗話所講的,長生不老。西方人,雖然是無量壽,但是他不衰老,沒有一個是老相。西方世界找不到白頭發的人,找不到有胡須的人,他不衰老啊。只有一個東西有變化,在西方世界只有這麼一樁,什麼東西呢?七寶池裏面的蓮華。蓮華是阿彌陀佛願力跟衆生念佛的念力集合成功的,所以十方世界衆生,發願求生西方,你肯老實念佛,七寶池裏面就生一朵蓮華。你念的愈勤,這個蓮華一天一天就長大了,光色一天一天就美了。如果你哪一天退了心了,去想學禅了、學密了,不念佛了,這個華就枯了,就沒有了。只有這一樣東西,在西方世界看到它有變化,其他東西你看不出變化。這是講往生的人,到西方極樂世界,是蓮華化生。這是阿彌陀佛的願力,蓮華化生。所以每一個人出生都平等的。文殊、普賢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是蓮華化生,我們這個帶業去往生的,還是蓮華化生。所以我們出生的身份是平等的。西方世界,平等的世界,所以到那個地方,智慧、道力、神通、能力、生活狀況,樣樣都平等。這個平等,是阿彌陀佛本願的加持。

  愛樂佛法味。禅叁昧爲食。

  此二句名莊嚴受用功德成就。

  受用就是享受,享受那個事情就太多了,一樁一樁地說,那就太麻煩,太繁瑣了。只在享受裏面舉出一種來說說,以這個例子,你可以能夠了解其余的了。舉這一個例子,舉什麼例子呢?我們這個世間人,最貪愛的,吃啊。哪一個不好吃呢?古人、今人,中國人、外國人,大人、小人,沒有一個不好吃的。所以在受用方面,舉這一個爲例子:

  以佛法。以禅定。以叁昧爲食。

  西方世界人所以不老,道理就在此地。

  永絕他食之勞。

  人爲了飲食,不知道浪費了多少時間,不知道浪費了多少精力,才換得美食。仔細想想,付出的代價太多了。美食,再想想,爲了什麼呢?真的就是爲那個舌頭。舌頭多長呢?叁寸長,叁寸不爛之舌啊。到喉嚨下面,味道就沒有了。那個美味就是在舌面上,就是這叁寸,爲了這個叁寸舌的貪,貪愛,你想,浪費多少時間,浪費多少精力!到西方世界,那個地方沒有飲食了。不但西方世界沒有飲食,佛告訴我們,我們這個世界高級的凡夫,也不要飲食。哪個高級呢?色界天就不要了。你得到初禅以後,禅悅爲食,就不要飲食了。所以到了色界,欲沒有了。欲是什麼?財、色、名、食、睡,五欲啊。這個五樣東西沒有了,不需要了,這是初禅。初禅以上的,都是這樣的。所以諸位仔細去想一想,我們要想去參禅,這個五欲我們能斷得掉嗎?這個斷,不是說形式上斷,形式上斷沒得用處,心裏頭不再有這個念頭了,財色名食睡念頭沒有了,你才能到初禅。你還會動這個念頭,那麼你還是欲界,你還脫離不了欲界。這才曉得修行難,出叁界不容易啊。我們幸好遇到這個帶業往生,五欲六塵不斷還沒有關系,還可以能夠出得了叁界。這是所有一切法門裏頭只有這一門,除這一門之外找不到第二門了。所以找到之後,就要專心,一心一意修學。我們看天親菩薩,天親菩薩通宗通教,了不起的大菩薩,他作了千部的注解,號稱千部論師,千部論師沒遇到這個法門。遇到這個法門之後,他就不再幹了,他一開端就講了:“一心歸命無礙光如來”,他就通通放下了。他要沒有遇到這個法門,可能還會作一千部論。他興趣大得很啊,不只千部論師。遇到這個法門之後,才知道其他法門不管用,不究竟,沒有辦法叫你真正了脫生死,一生當中圓成佛道。遇到這個法門,才通通放下了。這是我們的好模樣,好典型啊。在中國,蓮池大師也是遇到這個法門之後,他什麼都放下了,所以說了,“叁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八萬四千行,饒與他人行”。通通放下了,一部《阿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再也不改變了。這是叫真正聰明人,徹底覺悟的人。“以佛法,以禅定,以叁昧爲食”,我們所講食,食是什麼?食,養分,是滋養身體。他們用佛法,用禅定,用叁昧養身,

  永絕他食之勞。愛樂佛法味者。謂諸大菩薩常在叁昧,無他食也。

  這個飲食不要了。諸位要知道,飲食無論怎樣的精美,都是汙染,都是不清淨。我們吃下去了,養分我們經過腸胃吸收了,剩下來渣滓排泄掉了,汙染啊。陳年累月,這個肮髒東西愈積愈多,積了什麼呢?就是一身的病痛。人年歲老了,筋骨到處酸痛了,什麼原因呢?就是這些肮髒東西沒有排泄幹淨。像那個水管一樣,年代久了,裏面贓的東西就多了,所以他就生病了,這個病就是這麼來的。古人講,病從口入,病從飲食來的,就這麼個道理。那邊的菩薩,不需要這些飲食了,他以禅定來滋養身體,那哪裏會生病呢!所以他不會生病,也不會衰老。這是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生活狀況。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注解:

  彼諸人天。若須食時。百味佳肴。羅列在前。

  這是一回什麼事呢?像我們娑婆世界的人,剛剛生到極樂世界時間不久,吃飯的習慣還沒有丟掉,到時候,怎麼好久還沒有吃飯?會有這個念頭起來。這個念頭一起來,這個飯菜就擺在你面前了,心裏一動念就已經在你面前了。這個時候你一看,

  眼見色。鼻聞香。

  這心裏一想,我現在是極樂世界的菩薩,不是凡夫了,這些東西不要了。不要就沒有了。

  身受適悅。自然飽足。

  不需要吃的,一看,就像我們現在供佛供菩薩一樣,他一看就飽足了,就是這個意思,不需要去飲食了。這是什麼呢?是初到西方極樂世界,習氣沒有斷。在西方世界住久了,這個念頭就沒有了,完全不需要了。

  訖已化去。若需複現。其事在經。

  這些事情,佛在經上講的很清楚。這是說我們在西方極樂世界,享受的確是非常自在,用不著去操心,用不著去經營,不需要這麼去勞苦。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一切受用隨心所欲。這是十方世界裏頭所沒有的。

  永離身心惱。受樂常無間。

  此二句名莊嚴無諸難功德成就。

  這個世界所以稱之爲極樂,就是這兩句所說的,西方世界人身心的煩惱永遠沒有。不但沒有這些事,連些名詞都沒有。“受樂常無間”,常是永恒,而沒有間斷的,快樂無比。這些諸難,災難太多了,無量無邊。佛經裏面常常把它歸納爲叁災八難,在西方極樂世界,連這些名詞都聽不到,哪裏會有這些事實呢!那麼回頭再想想我們這個世界,災難太多了。我們想找一個清淨的環境,躲避這個災難,在這個地球上實在是找不到啊。而這個世間,災難愈來愈嚴重。這些話,我們可以理解,我們可以相信,因爲我們知道,現代的人心不善,是一年比一年增長。佛告訴我們,依報隨著正報轉,也就是說環境隨著人心在轉變。人心要都趨向善良,環境就好了。人心要不善,這個世界就會愈來災難愈多。那麼我們看看西方極樂世界,的確是我們非常向往、非常羨慕的一個地方。我們這一生有幸遇到這個法門,這個有幸實在講不是偶然的,正如同佛在大經上所說的,我們是無量劫的善根福德,才遇到今天這個機緣。既然遇到了,我們自己得到了真實利益,我們有責任、我們有義務,把這一種殊勝的功德利益,傳播介紹給廣大的衆生,這就是真實的報佛恩。特別是出家人,出家人就負這一個使命,要把這一個殊勝的利益、功德,向世人去宣揚,推薦,介紹。再看下面這一首偈:

  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

  此四句名莊嚴大義門功德成就。

  這個大就是大乘。這一首偈裏面爲我們解釋了不少的疑問。西方世界是純粹大乘,正如古大德所贊歎的,極樂世界是大乘之大乘,是如來與諸菩薩善根出生的這一個世界。

  若人得生安樂者。

  假如有一個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是則成就大乘之門也。

  這個大義門,是大乘之門。

  國土皆是大乘一味。平等一味。根敗種子畢竟不生。

  昙鸾法師在這一段注解裏面,注的非常之好,確實把天親菩薩偈頌的意思真的爲我們表明。

  叁界外。除淨土更無生處。是以唯應于淨土生。

  這兩句,我們要牢牢記住。爲什麼說叁界外除淨土更無生處?十方諸佛的刹土那麼多,爲什麼一定要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呢?這一個事實,生他方諸佛淨土,成佛還是要叁大阿僧祗劫。生阿彌陀佛淨土,前面跟諸位報告了,成佛大概只要叁劫、四劫,太快了。原因是什麼呢?因爲西方淨土是大乘一味,平等一味。他方諸佛淨土都有叁乘、五乘,不是平等一味。這個要搞清楚,所以勸導我們,“唯應于淨土生”。唯是唯一,應該要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

  安樂國不生二乘種子。亦何妨二乘來生耶。

  這舉一個例子。西方世界確實沒有二乘,沒有聲聞,沒有緣覺。但是他方世界的聲聞、緣覺,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同樣一個道理,西方世界沒有女人,他方世界女人都可以往生極樂世界。西方世界沒有根缺,這個根缺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殘障,西方世界沒有殘障,但是十方世界殘障之人都可以往生極樂世界,是這個意思。我們再看下面的注子:

  女人根缺。亦如軟心菩薩。不甚勇猛。譏言聲聞。

  那麼這個女人根缺不是真的,而是像什麼呢,像有些菩薩,心地很軟弱,這個軟心不是說他很慈悲,這個軟弱是他不能夠勇猛精進,他用功比較上緩慢一點,因爲西方世界都不退轉的,沒有退轉的,只有進得快,進得慢,對那個用功進步慢一點的,“譏言聲聞”,譏笑他,你是阿羅漢…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往生論) 昙注節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