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深義 第五講 淨土法門的實修與檢非▪P2

  ..續本文上一頁到十方諸佛還會起貪、嗔、癡嗎?當然在那裏是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你自然入其室而聞其香。在那裏見佛聞法悟無生,最慢的是十二大劫,而這裏舍利弗在久遠點塵劫前,就跟十六王子釋迦佛修學,今天還不過是阿羅漢。你說哪個快?你說那是舍近求遠,事實上正好相反,你不了解淨土,老是用凡夫的知見來思維佛法。

  第四十七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衆,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十方菩薩只要聽到彌陀佛的名號,即刻得到不退轉,可是看看自己聽到聖號,根本不想念,還能說不退轉嗎?所以弄了半天,是我們自己不了解聖號的功德和大乘的真實義,才會聽了聖號沒有效果,念佛念得流口水睡了。爲什麼?因爲你不知道彌陀聖號重于泰山的意義,老是用念佛來壓煩惱。譬如有一條狗在外面亂叫,你是拿一盆水沖一沖,或者罵幾聲把它趕走呢?還是把家中保險櫃裏的一顆特大的金剛鑽丟下去趕狗呢?當然你不會笨到拿金剛鑽打狗,一樣道理,這句阿彌陀佛萬德莊嚴的聖號是讓你們體會大乘心的,不是讓你壓煩惱的。壓不住還埋怨念佛無效,這不是顛倒嗎?

  有人問怎樣在工作當中也能夠專心念佛?我要告訴你,平時你就要了解阿彌陀佛莊嚴一切,也莊嚴你的心。那麼你的工作也在莊嚴道場,當然也莊嚴你的心。所以你專心做的和彌陀佛一個樣,你每做一件事情,都作這樣想,我在莊嚴極樂世界,這不就是念佛了嗎?你何必在那裏只管念佛,人家叫你擦窗戶,你還發愣呢?這樣你佛也念不好,做事也做不來。

  當你了解淨土的根本義和大乘的極致清淨義,用這樣的心去做一切事,在做之前的一刹那,有一個念頭,我願意求生極樂世界,我願意以此功德回向往生極樂世界,我相信彌陀佛十八願攝受我,我已經決定往生,並且願將此做事功德來報佛恩。然後你以一顆報佛恩的心來工作,煮飯、掃地、擦窗戶……那不就是念念念佛了嗎?爲什麼要把這個工作當作麻煩呢?

  如果念佛時起了煩惱,你可以這樣想:“我已經能夠往生了,還有什麼好煩惱的?”要是你覺得這個煩惱還是放不下,那你就這樣想:“我有煩惱,所以我更應該念佛,因爲是我平常念佛念不好,所以要多慚愧呀!”你這麼一想,當下那一念心不就是在念佛了嗎?所以有很多念佛的方法,只要你懂得前四堂課的道理,你就可以在工作中念念念佛。

  有時候起了散亂心,乃至你要觀想也想不起來,這時中國傳統的持名念佛就有用了。那時你心中默念聖號,念佛數數,都可以拿來用,然後再把心思拉回到彌陀佛身上來。

  當你要跟人家吵架,嗔恨心要往外冒的時候,你就深呼吸一口氣,然後想:“唉歎!我已經被阿彌陀佛慈悲攝受了,還吵什麼架呀!我真笨。”再接著念佛。或者馬上離開現場,轉過身再念阿彌陀佛。或者也可以這樣想:“我跟他現前的惡緣,讓他罵我而消除吧!阿彌陀佛已經攝受我了,我一切都滿足了。”然後念佛念下去。

  總之,有很多善巧方便的方法讓你的煩惱和嗔怒心消解。如果外境讓你反應的第一念是“我好倒黴哦”這一類想法,這時你就已經忘記了阿彌陀佛,你就不要再問我念佛怎樣一心不亂!你把阿彌陀佛擱在一邊了嘛!所以你應該在平時舉手投足、起心動念之間去培養時刻思維阿彌陀佛。平常就要時刻觀想,或者以持名來輔助。你不能只是以持名來壓煩惱,不能只是拿著佛號要清淨,就象拿鑽石來打狗,那是很蠢的。你必須要理解你是誰?阿彌陀佛是怎麼樣的?極樂世界又是怎麼樣的?你理解得越深,你的觀想念佛和持名念佛的效果就越好。

  彰顯聖號功德利益的本願一共有十二條,占了四十八願的四分之一。可見聖號本身蘊涵的功德利益實在不可思議,難解難思。

  由此可見,十八願要求你以歡喜無量的心去念佛。如果你願意去領受、思維佛的深恩,以這種思維方式來念佛,就叫做觀想念佛。如果你一下子不能受用的話,乃至于持名念佛受用也不大時,就可以先想一想這成就、莊嚴、贊歎佛號功德的十二條本願,想一想聖號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議。就象祖師講的這句聖號橫赅叁藏十二部,一點都不誇大,一點都不騙人,我們就應該仰信這句聖號,這對于我們的往生,尤其有實際的意義。我們這樣想了以後再念佛,這就是我說的觀想念佛。如果觀想時散亂,那就借持名念佛來求得清淨一心,得不了清淨心也沒有關系,那就重點放在觀想上,由觀想來配合持名,或由持名來配合觀想,這樣子念佛就不會僅止于持名。如果你僅僅會傻呼呼的持名,當人家問你:淨土有什麼好?怎麼修呀?你會完全說不出來。

  藕益大師曾經勸人家不要談玄說妙,但持佛號,一天念一萬、叁萬、乃至十萬聲佛號,不要間斷。可是他前面就講到能念佛的心當下清淨,所念的佛萬德莊嚴這樣玄妙的道理。事實上他對彌陀佛有很深刻的了解。他還寫了一本《阿彌陀經要解》,被印光大師推崇爲二百年來第一本奇書,即使古佛重來注解,也不會超過它。這本要解他用九天寫完,這是天才。所以念佛也不是什麼佛法的道理都不要懂、不要聽。如果你還有煩惱,希望了解淨土法門的真實意義,並且希望通過了解來幫助你念好佛號,你當然可以在這個講座中去理解佛法說的道理,這是第二種修法。

  傳統的修法有時就是因爲過度的不理解彌陀聖號功德和淨土法門的意義,使得念佛變成有口無心,然後慢慢的失去信心。念佛只是求一心不亂,結果因爲信心不足而不能得一心不亂,又不懂本願的攝受而不能仰信十八願,結果對往生産生疑惑。我不願意大家修成這樣,所以建議以觀想念佛來配合,在祖師的要求底下,多少做一些融通,稍微配合一下十八願的觀想理解,我們把這個叫做觀想念佛,讓每一個念佛人都生起強固的信心。我的基本立場是這樣。

  有人問:《阿彌陀經》說若一日乃至若七日,念佛一心不亂,是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現其人前。這是什麼道理?

  是的,大家注意到,攝生叁願中只有十九願才有講到阿彌陀佛現前接引,若一日乃至七日念佛一心不亂就是藕益大師說的理一心和事一心,層次很高。法門不能都是高的,乃至《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上“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個層次也不低,不過是很善巧方便的方法。你我都應該這樣修。但是我說過,萬一你修不到這麼高層次,還有十八願會接引你。我希望各位如果可能,先朝著一心不亂和淨念相繼這個目標,一天一萬、二萬、乃至五萬聲這樣念,但這樣會和以前你不懂道理的猛念稍有不同,因爲懂了道理,念的有信心,萬一得不到一心不亂,你不會覺得功夫白費,不會在臨終時害怕。因爲你相信十八願還是會徹底的接引你,這是第一。

  第二,上面我提到十二個本願都是講彌陀聖號的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你念的那麼久,即使未得一心不亂,你仍然得到降伏惡心、消除業障的效果。《觀經》上說,念佛具足一念、十念,五逆十惡亦能往生。念念中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你念了那麼多佛,當然滅了很多很多重罪,何況又有大乘心的體會,更如順水揚帆,所以你懂了道理,不會怕多念佛是白念,也不會怕自己不能往生。這個念頭非常重要。

  那麼能不能這樣說,反正十八願說乃至十念決定往生,我不念佛可以吧!問題是十八願雖然沒有要求念佛念的很多,可是它要求人的觀想,要求你“大喜充遍身”。如果你做不到這些,你就不能說決定往生。或許你又說,沒關系,還有《觀經》的臨終十念。不過,這誰敢給你保證呢?建覺老尼師的死最明顯了。她寫了遺書叫她兒女都不要來障礙她,她要回到悟光精舍來往生。你們也願意她回來,涅槃堂早就准備好了。醫生說她還可以拖上一年,你們也准備長期抗戰。那曉得叁天以後就被送進了太平間,連八小時之內不動遺體都做不到,這是誰之過呢?難道你們不給她這個機會嗎?難道她願意這樣嗎?都不是呀!是她的善根、因緣如此。所以你不能等著臨終十念哪!靠人不如靠已嘛!要麼就“大喜充遍身”,十八願成就。要麼就平常好好念佛,念念滅罪開慧,這是修淨土的不二法門,是保贏不輸的穩操左券的方法。

  有人也許會想:我們平常念佛都是這樣。必須指出假如不講清楚這些道理,你們平常念佛就會反正就是等一心不亂,不知那一天有人出門給汽車撞死了,可是一心不亂還沒有得到,那麼他怎麼往生哪?所以應該懂得這些道理,有了觀想念佛的觀念以後,懂得沒有一心不亂,還有十八願來補救,一樣能攝受你往生,這樣子念佛就會左右逢源,讓你平常念佛,越念越有信心。不像過去念佛,只是求得做一個往生資糧來交換,但是又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資糧才能具足。而現在想法就不同了,反正我隨時都准備往生,我盡量念就對了,多念一句就多嫌一句,我們能夠仰仗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大乘功德,念念之間,一句佛號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多念就是多賺,因此念佛能念出信心來,念出歡喜來。即使沒有念到一心不亂,仍然能夠依著十八願往生,這就是我們主張平常要持名念佛的道理所在。

  我們知道南山律宗從道宣律師之後,北宋時代最有名的是元照大師,他是頭陀第一行托缽的。他修天臺宗,不信淨土法門,後來到中年生了一場大病,痛念以前不念佛的過錯,從此往後二十年當中悉心研究淨土法門,並且勇敢無畏,以天臺宗宏揚淨土法門,大宏法化。可是現在淨宗的行者,都是怕怕的,有一個年青人說我們淨土宗都是沒志氣的,我們和他一交談,就讓他如瓶淺水,反過來贊歎淨土宗有這麼深的道理。以後見面時,搶先打恭作揖。所以淨土宗絕對不輸人家一點點,輸的只是你的顛倒、愚癡而已。當然法門之間不需要比高低,我的意思是對淨土法門要有信心。沒有這個信心,每次到念佛堂念佛不過是上班耗一耗罷了。現在懂了這些道理,來念佛堂念佛就是要跟無始無明鬥,就是要更親近彌陀佛,就是要不斷強固那一定能夠往生的決然信心…

《淨土深義 第五講 淨土法門的實修與檢非》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