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深義 第四講 淨土法門修持的正助▪P2

  ..續本文上一頁那麼強固,對大乘佛法體悟不深,對彌陀本願不夠理解,因而不能覺悟到他是彌陀佛那裏的人,所以要植衆德本,作爲資糧回向往生。這大部分是我們中國淨土宗修持的形式。你們就是這樣,所以你們要努力念佛回向,念到一心不亂,祖師知道衆生的大乘根性難以堅固、顯發、親證,所以重點講解二十願這樣的修法,叫你們“植衆德本”,修《觀經》上的“叁福”,“叁福”當然也包括出世的福,不過基本上是修叁福作爲資糧回向的這種立場。釋迦佛在《觀經》上講叁福,就是要攝盡我們中國這一類衆生。

  可是這一類衆生,難免由于對彌陀佛本願過度的不了解,根基差,資糧又修得不夠,又不體解彌陀本願,結果對往生沒有信心,兩邊落空,就造成疑慮、懷疑、臨終顛倒這種情形。我們也常看到這種情形,所以,我們就需要用十八願來彌補了。

  十八願很特別,它是只要你信,只要你能夠“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就是十八來彌補了,有十八願就可以補足,只要十念就可以往生。它的意思是你只要仰信,真正在你心中生起不是大乘、但其實也是大乘、不過單是專對彌陀佛的這種大乘菩提心,也就是仰信彌陀有深悲大願——不可思議的攝生接引之願。你或許不了解諸佛的智慧、慈悲、徹底的中道了義,就像日本真宗的人從來不談佛法通途的原理,不談空、假、中這種道理。可是我相信彌陀佛,我相信彌陀佛的願力絕對不虛。我相信我是徹底被彌陀佛所攝受。我相信我只是個顛倒的凡夫,什麼事情都不能做,我只有讓彌陀佛來接引我。

  當然有人懷疑,怎麼會有人這樣呢?這就是調柔心。你以爲你怎麼樣?你以爲你能修行啊!你修什麼行?那不過是你的顛倒而已。在彌陀佛本願的比較之下,你那個修行算什麼嘛!這對末法衆生來講,真是蠻相應的。末法衆生難修行嘛!顛倒、愚癡、妄想、犯戒……這些在十八願當中,完全沒關系,只要你能夠“至心信樂,欲生我國”,就一定能往生。

  所以你看《觀經》中第十六觀下品下生的人,臨終時地獄火相等惡境現前了。你想一個人造惡時候最勇敢,到處搶、燒、殺、淫、擄掠,可是等到被抓住要砍頭的時候,嚇得兩腳發軟,暈倒在地。古德有句話:“人之將死也,其音也哀。”要死之時,他講話就哀傷了,其心調柔了啦。就在調柔心初起之時,他發現他錯了,“我就被抓去下油鍋了,我怎麼辦?救救我吧!”他這樣叫喊的。這個時候善知識現前了,給他講:“有救!只要你仰信彌陀,願意往生極樂世界,乃至十念,念念真誠,念念滅罪無量,你就能去掉作惡造成的障礙,就能免除墮落,當下往生。”所以它的重點在于要你放棄自我的我執、貢高、自以爲是和要靠自己的念頭,然後說:“哎!我是愚癡顛倒的人,什麼也不能做,我只有仰賴阿彌陀佛。雖然我做了一點莊嚴彌陀佛的事,那不是用來換取往生的資糧的。我舍去二十願的修法,用十八願的修法。啊!我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爲了莊嚴彌陀佛而已!”這就象一個小孩什麼都沒有,他看到總統來到的時候,隨手從地上抓了一把砂子,捏成寶塔的樣子送給總統,看起來一點價值都沒有,可是那一念供養的心很好。

  “對!我所修的實在很糟糕,可是我也表表心意,供養彌陀佛,不是用它來做往生資糧的。因爲我的往生彌陀佛早已給我准備好了。十八願這麼說:“十方衆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我是至心的,沒有二心。我真心好樂,我相信彌陀佛。地獄衆火相都現前了,我哪裏會好樂地獄衆火相,我當然好樂極樂世界,我一心一意厭離地獄苦,欣求極樂樂。”所以這一欣一厭,強固的信心、樂心猛烈地生起。因爲害怕地獄,你有了強烈的願生彼國的好樂之心。好,十念往生!

  我昨天講的特異方便在這裏啊!第十八願的確展現了特異方便的效果。這一點從昙鸾、道綽、善導等大師的開示、教化中,可以明顯的看出來。不過日本真宗是專門、唯一的強調、發揮這一點,並且舍棄乃至否定了十九願、二十願。但我們不能象他們那樣過度的偏執,把十八願說成是唯一的,我們把這攝生叁願看成是彌陀佛爲了攝盡衆生,叁根普被的一個整體,不能偏取偏廢,它們是分別衆生叁類不同的根機而設立的相應的叁種修行方法,因此應該把叁願放在一起,平等對待,加以正確的闡釋。法無高低,應機爲上。

  我們認爲彌陀佛的本願一定是平等的。如果你懂得法華的道理,你就不會輕視《阿含經》。何以故?《阿含經》也是一貼妙藥,讓你入佛乘的嘛!沒有阿含,怎麼會有法華?沒講阿含,衆生的性格不調柔,佛陀永遠也無法講《法華經》啊!從這個立場說,舍棄阿含,就沒有法華!所以你好樂法華,你也應該尊重阿含。

  道理一樣,如果你這樣喜歡十八願,你就不應該否定十九願、二十願,也不應貶低它。你貶低它,可能你正在貶低彌陀佛。因爲有些衆生要由二十願攝受,有些衆生要由十九願攝受。可是你貶低它,不是就讓彌陀接引的衆生跑掉了嗎?

  各位同學,各位大德居士,如果從法華的立場說,絕對是法法平等,只有應不應機的分別。法無高下是從法華原理思想上顯示出來的,只有把攝生叁願看成是一體,才能完整地顯示彌陀佛的徹底的慈悲、無上的智慧與究竟的方便。之所以要反複對這一點說明,就是要把被日本真宗所歪曲、貶低的那一部分徹底恢複起來,回歸到彌陀佛的本意上來。當然,日本真宗在解釋十八願時所說的某些信心決定往生的道理,也可以作爲我們的借鑒,給我們過去稍微強調少了一點的十八願的特異方便作一些補強。

  如果是這樣,我們現在可以作一個肯定性的結論,攝生叁願是爲了攝受叁種不同根基的衆生而設立的,它們是平等一體的,可是它的特異方便的確是在十八願。

  現在的問題是怎樣的仰信?有很多人向我提問:“極樂世界這麼漂亮,讓衆生去,不是叫衆生生貪心嗎?”這讓人感到仰信實在不容易。

  您想過沒有?彌陀佛會這麼笨嗎?他會教你丟開那一切貪染的東西,然後又弄一些貪染的東西給你嗎?當然不會。淨土法門的一切所有清淨是由無限的清淨心而不是由貪心所起的。如果你也像釋迦佛那樣,把腳的拇指觸地叁下,大地立即變成金、銀、琉璃,這表明你的心是清淨的。身心一致,依正二報也是一致的。你的依報是隨著你的正報而來的。極樂世界不是搞一個很漂亮的東西讓衆生起貪心,吸引衆生去的,而是以那個無限清淨心展現無限清淨的世界,讓衆生産生清淨的反應,不起任何貪、嗔、癡而直了成佛。

  有人說我就是生起貪心才要去的,這也沒有關系。你如幻如化的生起貪心,等你到了極樂世界以後,你會發現整個極樂世界就是你的心。你的心一切都具足,你就起不了貪心了。這就是說那裏沒有任何讓你起貪心的外緣。

  各位,貪心不是自然地産生的。你會突然間去愛一個女人嗎?不會!只有當一個你愛的男人或女人現前時,你才會去愛。同樣的道理,身心是無常的,心無常,所以對境起心,離境無心。所以當清淨之境現前時,你只能伴發起清淨心而已,有誰會愛現在站在中間這尊阿彌陀佛這麼帥呢?不會的。因爲他是清淨莊嚴相。所以不能以這種立場去想像極樂世界的高妙用意。這是第一種道理。第二呢,爲什麼極樂世界會那樣清淨莊嚴?因爲那是代表了彌陀佛以及那裏一切衆生內在的清淨莊嚴。從這個道理來說,他的效果不會讓你起貪心,他的本意也不會讓你起貪心,他的本體清淨,也是不讓你起貪心的。凡舉這類問題皆是有相當價值的問題,對初學者來講是這樣。

  當然,這次講座,我不打算對初學的人說,所以一些爲什麼要往生這類問題,我提得很少。我假設你們知道這些,才講這個 “淨土深義”。“淨土深義”就應當是很深的嘛!我看許多居士聽了都要打瞌睡啊!沒辦法,請包涵一下。如果我再不利用這個機會講“淨土深義”,就沒有機會講了。願海法師昨天對我說:“嘿!你今天講的,我第一次聽到哦!”他在家時就在候師姐那裏聽我講經,聽到今天才對我說,這些道理他第一次聽到,諸位就可想而知了。要講這樣的道理沒有對象可講啊!

  好,言歸正傳。總之,特異方便是指徹底的仰信。那種仰信必須怎麼個仰信法?我怎麼樣仰信才爲十八願所攝?我到底怎麼樣修行才能往生?好,下面我就開始講解今天的主題:“修持淨土法門的正助——正行和助行”。

  什麼叫正行、助行?我記得我在廣德錄音帶上常對居士講,你們修行要分正助,譬如說你吃飯,要不要配菜呀?要配菜。菜好吃,飯就多吃一點,因此菜好不好吃很重要。那你就不吃飯光吃菜行嗎?菜有好多種,飯只有一種,白米飯或糙米飯,永遠是一種,可是菜要變來變去。菜再怎麼好吃,不吃飯就吃不飽。如果肚子餓了,沒有菜時飯你照樣吞。真正讓你吃飽、讓你不死的是飯。菜不過是把飯配下去而已,所以叫配菜。同樣道理,做一件事有正有助,正的是從頭做到底的,雖然看起來不起眼,可是它最重要、最基礎,不能缺。可是助呢?有助更好,沒有也無妨,而且常常變,這是助的特質。

  印光大師說:“一心念佛,至誠懇切,妙妙妙妙!”忏公最愛講這幾句話。我小時候跟讀大學的時候,跟著他聽他講經前後約六年。每次開示淨土法門,他都會講這幾句話。修淨土法門基本上以念佛爲正行。可是在家人不舍敦倫盡分,出家人不舍廣學多聞、隨緣度衆生這些助行。正和助泛泛的說是這樣。中國傳統的說法也是如此。

  有人問是不是就一心念佛,其它事情都不做呢?這等于問我:“是不是我專門吃飯就好,菜不管了?”這道理就自然理解了嘛!重點在吃飯,可是要點菜嘛!你正助分清楚,何必問東西哪!東西都是回歸淨土法門的大門嘛!乃至你去打禅七也是回歸淨土法門,你有能耐就可以去。就怕你吃這種菜不消化,只要你能消化就可以。吃菜都是幫助你消化、平衡營養的嘛!

  如果…

《淨土深義 第四講 淨土法門修持的正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