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很多人替你念佛念佛不如你自己念一聲佛,很多人跑來替你驅魔不如你自己正心修行來驅魔,即是這個道理。這樣的魔事是說不可盡的,但是要而言之,都是以修行來對治,應該善加識別。
好,看下面的文句,“是故初心行人。必須親近善知識。爲有如此等難事。是魔入人心能令行者。心神狂亂。或喜或憂因是成患致死。或時令得諸邪禅定智慧。神通陀羅尼。說法教化人皆信伏,後即壞人出世善事。及破壞正法。如是等諸異非一說不可盡。今略示其要。爲令行人于坐禅中。不妄受諸境界。取要言之若欲遣邪歸正當觀諸法實相。善修止觀無邪不破。故釋論雲。除諸法實相。其余一切皆是魔事。如偈中說,若分別憶想,即是魔羅網,不動不分別,是則爲法印。” 好,說到這裏,智者大師把這個說完了。我們來看一下,這裏面智者大師說到,因此緣故,因爲魔事衆多,所以初心行人必須親近善知識,這裏說到親近善知識的重要,因爲有如是等難事,因爲有這樣種種種種,因爲人很容易貪著其中,受于種種魔境,所以必須親近善知識。初心行人不要自以爲是,一定要依師而修行,老老實實地依照善知識的教導,親近善知識而修行,不要自以爲是、自我固執,要知道修行有種種難事。好,下面說到具體的這種魔入心神的狀況,因爲是魔入人心能夠讓行者心神狂亂,要知道魔擾人都是跟你的心相聯合的,它就會導致你心神狂亂或喜或憂,有的人因爲這樣而沈渙致死。真的有,我剛回到福州的時候,就有一個人來找我,當時勸念他,但是因爲往昔業障深重的緣故,再加上邪師的引導,他最後心神狂亂,跳河自殺,這是剛剛發生不久的事情,這種魔境攝人心時真是害人不淺。或時令得諸邪禅定智慧神通陀羅尼。他好像修行修成了,他獲得的禅定是邪的禅定,智慧是邪慧,所謂出的神通是邪神通,嘴巴誦的咒是邪咒,都是因爲執著魔境魔入心的緣故,這個時候他能夠說法教化,人皆信服,顯現種種靈異之事,說的道理好像天花亂墜,充滿了誘惑力,讓人家心生歡喜,很多人就跟著他修法,他也會說法教化衆生,實際上行的是魔道。大家都信服他聽他法化,結果卻敗壞人家出世間的善事,破壞正法,斷掉人的慧命,使人再也無法獲得出世間的利益,因爲他講的都是世間法,即破壞佛的正法,起到破法因緣。如是等諸異非一說不可盡,太多了,這都屬于魔的境界。好了,那種種的魔境如果真的歸納起來講,所謂略示其要,目的是讓行人在坐禅當中不妄受諸境界,這些都是魔事必須覺察,不要執著其中。取要言之,要想遣除這些邪歸正,所謂遣邪歸正,唯一的辦法、最終的辦法是什麼?當觀諸法實相。就是要努力地修行止觀,所謂善修止觀無邪不破。止,止去心中妄念。觀,觀見諸法實相。修止修觀,止觀交修,都是爲了證得諸法實相,所以說若人走上止觀之道無邪不破,所謂善修止觀無邪不破就是這個道理,不管你什麼樣的魔事不出其要。所以後面講,故釋論雲,除諸法實相余皆一切皆是魔事,所以從這個來講其它都叫魔事。像偈中言,“若分別憶想,即是魔羅網,不動不分別,是則爲法印。”這裏說到法印,這些前面所說的種種心生貪愛、心生嗔恚、心生惱亂等等都是分別臆想所導致的,這是好的那是壞的,這該做那不該做,這好那不好心裏隨著牽流不定,心神不定,隨著業力漂浮不定,遭遇種種魔境執著于它,這所謂分別憶想,這種無明的意識所導致的,都是魔羅網。所謂邪見叢林,那麼若得不動不分別之心是則爲法印。那麼修行止觀就能證得這個不動不分別之心,如如不動之心,不會受外境的束縛,這個就是法印,所謂的法印,就像我們說的蓋印,印即印證的意思,這就是唯一的法印。所以說種種魔境界要靠修止觀,觀諸法實相這個法印來破除之,萬變不離其宗,種種魔境歸根到底還是人的無明妄想分別導致的,如果能去除無明妄想分別,則能沖出魔網。若能證得不動不分別之實相印心,那這個就是最大最大的法印,就是最根本的對治,所以智者大師最後勸修止觀,因緣魔事而勸修止觀,大家對此一定要有深刻的認識,我們的整個生命、整個生活都處在魔境中而不自知,故智者大師說法來破除,所以對我們也是恩深無比。我們要好好地思量、好好地研究、好好地學習、好好地去實踐,智者大師也殷勤地來教化我們,因爲有種種種種迷失歧途,爲所以教我人親近善知識,不可妄作主張,自我固執地來修行。
好,今天就講到這裏,下面我們作回向。所謂回向者,就是說要把我們今天所作的一切善行、善法都聚集在一起回向,不但如此,要把我們叁世所造的一切善法、善行都聚集在一切回向,非但如是,除了自己包括一切衆生,乃至諸佛菩薩所造的一切無漏功德,都要聚集在一起回向,回向到哪裏呢?回向給遍滿虛空之際的有情衆生,令他們都能破迷開悟,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成就無上佛果,終究解脫生死輪回種種痛苦,這就是發的菩提大願,所謂的回向衆生成佛道,所謂的回向菩提是也。以這樣發心來回向,廣大的回向。甚至包括我們的身體、叁世所感報的身體以及身體所受用物,自己所接觸到的一切的一切,都用來做佛事,都用來做回向。如是觀想清晰,則來念誦回向文:
願以此行勝功德,莊嚴諸佛淨刹土,吾等發願與衆生,皆共依此成佛道。
我此普賢殊勝行,爲得文殊妙智慧,普願沈溺諸衆生,速往勝妙諸佛刹。
願我常生諸佛前,時時能遇善知識,生生世世遇佛法,在在處處不離僧。
我以所行此功德,願結衆生叁寶緣,祈請上師常住世,輪回苦海願相隨。
願我福德日增長,願我業障漸輕微,願我爲道能布施,持戒忍進修定慧。
願我所行無驕慢,慈悲喜舍利人天,信解行證瑜珈行,回向衆生成佛道!
好,彌勒尊佛,今天就到這裏。
《童蒙止觀講記(悲華禅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