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覺了的心性,則是一貫熙差別的。還有,此心有時透過眼根發爲眼識,透過耳根發爲耳識,乃至透過意根發爲意識,此眼等六識,于相用上觀察,自亦各各差別,但內在的覺了性無別,在這意義上立爲一心相續。假定沒有這個相續的一心于中連貫,不特前後的善惡心、漏無漏、感知的六識會有間斷,就是生命生存恐亦成爲嚴重問題,此相續一心豈可忽視)
不論是一心論、一覺論,乃至一心相續論,雖名稱不同,而思想則一。其之所以産生這樣的思想,是從心心所法的無常演化中,發現其常一的覺了性,有了這個常一的覺了性,生死輪回才能建立起來,否則的話,生死輪回的建立,就成爲一大問題。關于這點,成實論第五卷,曾說到一心論者建立一心的用意:“又無我故,應心起業,以心是一,能起諸業還自受報。心死、心生、心縛、心解,本所更用,心能億念,故知心一。又以心是一,故能修集。又佛法無我,以心一故,名衆生相”。分別論者爲什麼建立此常一覺了性,不是很明顯的表達出來
當知諸法無我是佛法的根本論題,凡爲佛弟子都不能否認的,雖說生命是無我的,但身心發生種種行爲活動,亦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問題就在這裏:爲什麼會有行爲活動的發生
因我是不可得的。不錯,我是不可得的,由我造業自不可能,但內在的同一心,能造各式各樣的業,業既由心而造的,將來亦由心感報,本于這一思想,所以分別論者,認爲佛說自作自受的因果律,是可建立起來的。心造善業就感樂果,心造惡業就感苦果,善惡苦樂無不從心來的,而且行善是這個心,作惡亦這個心,心足前後同一的,沒有差別可說。
人出現到這世間,不論活得怎樣久,最後總歸要死的,死亦不過是心死而已。生命結束不是沒有,還要繼續的去受生,生亦不過是心生而已。所不同的,死是心最後離開這個軀體,生是心最初來到母胎受生。後代大乘唯識說的“去後來先作主公”,亦是這個意思。生死現象有所不同,生死之心足一非二。于有情崗位說,有種種煩惱系縛,系縛的是此心,依佛法修學逐步而得解脫,解脫的亦此心。心死心生,明白的指出生死輪回的主體;心縛心解,明白的指出心爲縛解的連系者,而這都是內在的常一覺了之心,不是別法可以做得到的。
一心相續論者建立生死輪回與縛解連系,從他所主張的心性本淨亦可看出。婆沙卷第二十七敘說他的意見說:“分別論者彼說心性木淨,客塵煩惱所染汙故,相不清淨”。衆生的心性原木是清淨的,凡夫位上所以一切雜染不淨,由于客塵煩惱之所染汙。從外相看,似乎是不清淨的,但內在的覺了性,並不受它的影響,仍保持它的清淨。如依佛法的修行,漸漸將塵刮垢磨光,本淨心性自然顯現。分別說者認爲前後相續的一心,不但是生死縛解的連系者,而且必須本來清淨,才能轉染還淨,從有漏至無漏,否則雖一心亦無用,可見他的思想,自有他的特色。
北傳佛教所說的分別說系,就是南傳佛教所說的上座部,亦名爲紅衣部,或名赤銅铄部。在他的思想中,不特如上說爲一心相續,而且從六識流中進一步的探究,發現心識活動的內在,還有一個爲意識所依的做細心識在,他們稱爲有分識。這個有分識,不但爲粗顯心識的所依,而且亦是促成衆生于生死海中流轉不息的主要因素,換句話說,亦即生死輪回的主體。因這內在的做細有分識,從過去至現在,由現在到未來,一直都是前後不斷的相續如流,正因它的從不間斷,所以成爲生死輪回的主體,假定沒有有分識,生死輪回就不可能。
此有分識的安立,是從分別者建立九心輪而來。成唯識論樞要卷下說:“上座部師立九心輪:一、有分,二、能引發,叁、見,四、等尋求,五、等貫徹,六、安立,七、勢用,八、反緣,九、有分”。從第一有分到最後有分,實則只有八心,但因有分說了兩次,成爲循環式的狀態,所以就構成九心輪義。以此,固然可以說明完整心識活動的系統,亦即由六識論而進至七心論,但因有分識的終而複始,所以也就形成生死輪轉的主體之心。不但受生是由它最初來的,就是生命結束亦歸結到有分識。有人將有分解說叁有之因,其故也就在此。
七 結 論
關于生死輪回的建立,各部派的學者,爲了佛法宏揚,沒有不從事的,因爲輪回之說,假定立不起來,那你所宏佛法,是否契合教義,是就成爲問題。雖說生死輪回說,不容易講給人聽,但必須要爲人講。一個佛法的宏揚者,不爲人說生死輪回,將是不可思議的事!要知修學佛法的最大目的,就是爲解決生死大事,而生死所以成爲大事,並且必須予以解決者,就因生死不只是現生的一同事,而是亘叁世而不息的,並且由于生死的輪回,才有無邊苦痛的來襲,怎能不建立有力理論將之說明
上來雖從各重要部派,建立他們的生死輪回說,但其他的部派學者,亦曾運用他們思想,論說這個重要問題,自有他們理論根據。不管各部派用怎樣善巧,闡述這個生死輪回大事,並且極苦心的提出論據,若與佛陀所說諸法無我的根本思想相違,能否如他們所想像的,建立生死輪回說,自然不無疑問。生死是世間的事實,誰也無法予以否認,但這生死現象,是如璟無端的緣起,作業受報都是緣起如幻的,不能找出一個實有的東西,作爲生死輪回的主體。要知佛法徹底主張無我的,唯無我,方會生死流轉,唯無我,才得生死解脫,這是佛法者所不可或忘的!
《部派時代的輪回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