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關齋戒十講▪P3

  ..續本文上一頁設法防範守護自己的根門,不讓它隨外面的境界所轉。這麼一來,就可斷絕紛歧雜亂的思想,遠離各式各樣所可能造的過失,不再爲世間的一般邪欲之所染汙。正因齋有清淨的意思,所以我國讀書的士人或一般淑女,喜以自己居住的靜室或書房稱爲齋。如篆香齋、萬古齋、悲萆齋、德馨齋等,以示居處超然脫俗,不爲世間之所染汙。

  如上所說,諸位可以了解,所謂齋戒這個名詞,共源本是出自我國。我國古童聲曲禮中說:“齋戒以告鬼神”。所以古人祭祀鬼神,必先齋戒沐浴以自齊潔。就是修齋之時,必然要有所戒,所以合名齋戒。齋的特性在于革洗內心,不讓有不純潔的意念存在;戒的力能,在于防患未然,不容有不正當的行爲活動。

  如在印度來講,齋是布薩或褒沙陀的意思,譯來中國有淨住與長養的兩個意思。在家學佛的優婆塞與優婆夷,在六齋日發心受持八戒、就可令諸惡法一天天的去除,同時使諸善法一天天的修集,善法日集,惡法日除,身心便能清淨而住,不致一天到晚生于煩惱罪惡中,所以葉做淨住。其次,在家學佛的二衆,于六齋日發心受持八戒,善法就可一天天的長養起來。因爲任何一個人的善法功德,要想繼續的長養起來,必須不斷的修習,如果修修停停,那就難得長養,現在既于一定的時間內,受持如來八關齋戎,善法當會一天天的長養,所以叫做長養。龍樹智度論中,又曾這樣說道:“受行八戒,是則布薩,秦言善宿”,意謂布薩又可譯爲善宿,顯示于六齋日,受持八關齋戒,善能安住于清淨法中,不爲外界的塵勞欲染所擾,所以名爲善宿。

  關于這個道理,智度論中又說:“受行八戒,隨學諸佛法,名爲布薩,願持此布薩福德,生生不墮叁惡八難”,意謂在家學佛的行人,發心受持奉行八戒,自然就可隨順修學一切佛法,如此奉行修學佛法,是即名爲布薩。斯布薩所得福德,願持以同向生生世世不墮叁惡八難。叁惡八難的地方,站在佛法的立場講,都是不美滿,不理想的。極苦的叁惡道不理想,固不用說,就是快樂的天堂與北俱盧洲,雖說生活環境相當的好,但因沒有機會修學佛法,不特不認爲是好的地方,反而認爲是災難之處。當知學佛最大的要求,是有修學佛法的機會,如生于沒有佛法的璟境,試問你怎樣依法修持?所以受行八戒以後,應發願以此功德不再墮入叁途八難不理想的環境。由這足可證明佛法所說的八戒,不論是在律典或論典中,都名布薩。還有在布薩下面加一護字,名爲布薩護的。護足守護,重在自心的防守。意在發心受持八戒的人,要時時刻刻的守護自心,因爲心是罪魁禍首,一切罪惡都由心所造出來的。若能本著八戒的精神,時時守護著自心,就不會再向罪惡方面發展,所以叫做布薩護。受持八關齋戎,當然不是專爲防護內心的,亦要防護身口的,因而古德告訴我們說:“在心曰護,在身口曰戒”。

  還有,八關齋戎的齋,有人說成過午不食名持齋,並且從此作爲齋的自體,至于受前不殺生等戒,不過是助成齋體而已。亦有人說吃長素叫做長齋,于六齋日吃素叫敗花齋。殊不知長齋花齋的齋,與八關齋戎的齋,根本是沒有什麼關系的;與過中不食戒,亦沒有什麼特別聯屬。因爲過中不食,只是就緣防範,與齋體無關的。

  佛在經中告訴我們:據印度固有宗教的傳說,人類世界的最初成立,亦即所謂劫初的時候,于六齋日的期間,有很多有大勢力的惡神惡鬼,常在世間吸取人的精“,可是生命的生存,端賴精“的支持,如果精“被吸取,生命生存就感受極大的威脅,因而人人爲生命生存而提心吊膽。當時有一大智慧人,發現了這一種情形,爲了解除人們的困危,就告訴大家說:不要怕,有辦法,只要大家于每月六齋日,一天不吃飲食,讓心寂靜而身受到節製,惡鬼惡神就無法吸取精“,精“得以保全,生命也就不虞喪失!這末說來,可知印度向來就有六齋日,而且于六齋日,整天不吃任何東西。及後佛陀出世,發現六齋日的方法可取,但需加以修正,期能適合佛法,所以就將一天不食,改爲過午不食,叫做不非時食。非時,指十二點以後,過了這個時候,就不可食,乃爲八戒之一。

  不非時食,既是八戒之一,當然不是齋體,有人說爲齋體,自然是誤會的。可是在此或有人說:吃飯並不是罪惡的事情,非時而食又有什麼關系?當知飲食是衆生沈淪生死的增上緣,因此對它就不能作平常看待。飲食爲什麼會成爲衆生輪轉生死的增上緣

  我們常有一句話說:“飽暖思淫欲”。一個人生活太美滿,佳肴美味吃得太飽,就會想到不正當的地方去。爲使人們能清心寡欲,佛陀特製過午不食戒,以節製人們的食欲增長,遏止惡法的滋生,所以道宣律師說爲“乃就緣防”,實在是很對的。若說不非時食戒爲齋體,余戒爲助成齋體,就與此義不相應。關于這點,我們必須要弄清楚,不然的話,受持八關齋戎,專重視于過午不吃飯的非時食戒,反而忽略其他的戒行,就與八戒的精神不合。

  八關齋戒,還有一個名詞,叫做近住律儀,亦有稱爲長養律儀的。意謂一個發心受持八關齋戒的行者,善根本來是很薄弱的,可是由于受持八關齋戎的關系,不期然的善根會一天天的增長起來。或亦可作這樣說:一個在家學佛行者,能發心受持八關齋戒,從此八關齋戒功德,不斷熏習,久而久之,便可合出家善根,逐漸的增長起來。因爲受持八關齋戒,主要就是爲了學習出衆生活,雖只一天一夜的時間,若一月舉行一次或多次,慢慢熏習長養出家善根,即使本來沒有出家意念的,由于常受八關齋戎,受出家人的生活訓練,久之,覺得出家人的生活,自己還能適應得來,因而自然不禁想到,與其在家不如出家,是即長養了出家的善根。因爲此能長養出家善根,所以佛又特別將八關齋戎稱爲長養律儀。

  八關齋戒,爲什麼又名近住律儀?簡單的說,就是親近叁寶,安住于叁寶道場中,受叁寶的思想熏陶,如諸位現在來住般若講堂一樣。詳細的說,則有叁義:

  一、近時而住:意謂所受之戒,只是一日一夜,如以時間計算,是二十四小時。比方今晨六時開始受戒,到明晨六時以役,此戒即成爲過去。就時間方面來說,你所住的日子,是很近而極爲短暫的,不過一晝夜二十四小時而已。近時而住,所以稱爲近住律儀。

  二、近盡壽戒住:出家衆,不論沙彌、沙彌尼,不論比丘、比丘尼,不受戒則已,如發心受戒,必然是要盡形壽的受持。如今天受了比丘戒等,那就一直要到壽命結束時,戒體才會離身。在未死亡之前,只要沒有破根本戒,戒體總是在身心中,起著防非止惡作用,所以出家四衆是盡形壽戒。八關齋戒,雖是一日一夜的短時期戒,但這是在家二衆,暫時出家的軌則,雖還沒有出家,但可作爲出家受盡形壽戒的勝因。因爲一次一次的受持熏習,不斷的增長出家的善根力量,久而覺得與其一次一次的受,不如老實的出家,受盡形壽的大戒。可見一日一夜的八關齋戒,看來時間似乎很短,實已接近出家盡形壽戒,亦可說是出家盡形壽我的前方便,所以稱爲近住律儀。

  叁、近阿羅漢住:意謂發心受八關齋戎,既是學習出家人的生活,那他所修的行門,就是修阿羅漢的行門,亦即是修學阿羅漢。如常常的修學阿羅漢法,此受八關齋戒的行人,不久的將來,亦可澄得阿羅漢果。雖然現在還是一個薄地凡夫,但因近阿羅漢住,與阿羅漢相處已甚接近,所以稱爲近住律儀。

  八關齋戎的名義,已略爲解釋如上。從如上的簡略解釋中,我們可以很清楚知道:修持八關齋戎,于短短的一晝夜中,淨潔自己的身心,嚴格的約束自己,雖還沒有能夠立即出離叁界,但是仗此齋戒功德,已經種下出世勝因,將來一定可得出世解脫的。學佛最要而最大的事,莫過于了生死得解脫,如未到達這一階段,那就始終在叁界中沈淪不息。諸佛爲了度化我們衆生能夠出離,所以特別說此最勝方便的希有法門,希受此戒者不可等閑視之!

  叁 八關齋戒的製立緣起

  佛教的戒律,都是佛製的,但有待緣而製與不待緣而製的不同。待緣而製的是聲聞律儀戎,不待緣製的是菩薩叁聚戒。所謂待緣而製,就是有了某種因緣,佛陀才製此戒。所以沙彌戒有沙彌戒的製立緣起,比丘戒有比丘戒的製立緣起。現在諸位受的八關齋戒,是律儀戒的一種,當然亦有它的製立緣起。大乘菩薩戒不是這樣的,是如來一時頓製的,即在一次中,把所有大乘菩薩戒,爲諸菩薩說得清清楚楚,根本不待什麼因緣而後始製其戒。所以大小乘戒,不特內容有所不同,就是製立方式亦別。

  佛爲我們製八關齋戒,其緣起是什麼,這是我現在所要爲諸位說明的。諸位發心受這八關齋戒,當然是好的,但若不知八關齋戒的製立緣起,不免有些美中不足,所以有對諸位將這交代清楚的必要。

  求受八關齋戒,嚴格說來木不限定時日,如天天受固可以,一月二十日亦司以,一月十五日亦可以,亦可說是受得越多,對自己越有利益。但因一般俗人,世事頭緒紛繁,爲了要做家庭事務,爲了維持家庭生活,有時還要尋求俗樂,根本不能放下一切,亦複沒有太多時間,常常來受八關齋戒。佛爲適應俗人的時間可能性,乃製定了每月六齋日受持八關齋戒。如優婆夷墮舍迦經,對這有很好的說明:“天下人多憂家事,我用是故,使一月六齋持八戒。若有賢善人欲得阿羅漢者,若欲急得佛道者,若欲生天上者,能自端其心,一其意者,一月十五日齋亦善,二十日齋亦善。人多憂家事故,與一月六齋”。佛製訂六齋日受八關齋戒,可說完全足爲在家學佛人著想的。

  從現在情形看,佛陀這一製訂,可說是佛高度智慧的抉擇,因爲到了工業發達的今天,不說一月六日受八關齋戒不易做到,就是一月一日受八關齋戎亦很難行!過去農業社會的時代,不說工作沒有現在這樣忙,就是用人亦沒有現在困難。可是看看今天的實際狀況,人人每天都在忙,而且忙得很緊張,甚至忙得透不過“來,就是這樣,家…

《入關齋戒十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