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设法防范守护自己的根门,不让它随外面的境界所转。这么一来,就可断绝纷歧杂乱的思想,远离各式各样所可能造的过失,不再为世间的一般邪欲之所染污。正因斋有清净的意思,所以我国读书的士人或一般淑女,喜以自己居住的静室或书房称为斋。如篆香斋、万古斋、悲萆斋、德馨斋等,以示居处超然脱俗,不为世间之所染污。
如上所说,诸位可以了解,所谓斋戒这个名词,共源本是出自我国。我国古童声曲礼中说:“斋戒以告鬼神”。所以古人祭祀鬼神,必先斋戒沐浴以自齐洁。就是修斋之时,必然要有所戒,所以合名斋戒。斋的特性在于革洗内心,不让有不纯洁的意念存在;戒的力能,在于防患未然,不容有不正当的行为活动。
如在印度来讲,斋是布萨或褒沙陀的意思,译来中国有净住与长养的两个意思。在家学佛的优婆塞与优婆夷,在六斋日发心受持八戒、就可令诸恶法一天天的去除,同时使诸善法一天天的修集,善法日集,恶法日除,身心便能清净而住,不致一天到晚生于烦恼罪恶中,所以叶做净住。其次,在家学佛的二众,于六斋日发心受持八戒,善法就可一天天的长养起来。因为任何一个人的善法功德,要想继续的长养起来,必须不断的修习,如果修修停停,那就难得长养,现在既于一定的时间内,受持如来八关斋戎,善法当会一天天的长养,所以叫做长养。龙树智度论中,又曾这样说道:“受行八戒,是则布萨,秦言善宿”,意谓布萨又可译为善宿,显示于六斋日,受持八关斋戒,善能安住于清净法中,不为外界的尘劳欲染所扰,所以名为善宿。
关于这个道理,智度论中又说:“受行八戒,随学诸佛法,名为布萨,愿持此布萨福德,生生不堕三恶八难”,意谓在家学佛的行人,发心受持奉行八戒,自然就可随顺修学一切佛法,如此奉行修学佛法,是即名为布萨。斯布萨所得福德,愿持以同向生生世世不堕三恶八难。三恶八难的地方,站在佛法的立场讲,都是不美满,不理想的。极苦的三恶道不理想,固不用说,就是快乐的天堂与北俱卢洲,虽说生活环境相当的好,但因没有机会修学佛法,不特不认为是好的地方,反而认为是灾难之处。当知学佛最大的要求,是有修学佛法的机会,如生于没有佛法的璟境,试问你怎样依法修持?所以受行八戒以后,应发愿以此功德不再堕入三途八难不理想的环境。由这足可证明佛法所说的八戒,不论是在律典或论典中,都名布萨。还有在布萨下面加一护字,名为布萨护的。护足守护,重在自心的防守。意在发心受持八戒的人,要时时刻刻的守护自心,因为心是罪魁祸首,一切罪恶都由心所造出来的。若能本著八戒的精神,时时守护著自心,就不会再向罪恶方面发展,所以叫做布萨护。受持八关斋戎,当然不是专为防护内心的,亦要防护身口的,因而古德告诉我们说:“在心曰护,在身口曰戒”。
还有,八关斋戎的斋,有人说成过午不食名持斋,并且从此作为斋的自体,至于受前不杀生等戒,不过是助成斋体而已。亦有人说吃长素叫做长斋,于六斋日吃素叫败花斋。殊不知长斋花斋的斋,与八关斋戎的斋,根本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与过中不食戒,亦没有什么特别联属。因为过中不食,只是就缘防范,与斋体无关的。
佛在经中告诉我们:据印度固有宗教的传说,人类世界的最初成立,亦即所谓劫初的时候,于六斋日的期间,有很多有大势力的恶神恶鬼,常在世间吸取人的精“,可是生命的生存,端赖精“的支持,如果精“被吸取,生命生存就感受极大的威胁,因而人人为生命生存而提心吊胆。当时有一大智慧人,发现了这一种情形,为了解除人们的困危,就告诉大家说:不要怕,有办法,只要大家于每月六斋日,一天不吃饮食,让心寂静而身受到节制,恶鬼恶神就无法吸取精“,精“得以保全,生命也就不虞丧失!这末说来,可知印度向来就有六斋日,而且于六斋日,整天不吃任何东西。及后佛陀出世,发现六斋日的方法可取,但需加以修正,期能适合佛法,所以就将一天不食,改为过午不食,叫做不非时食。非时,指十二点以后,过了这个时候,就不可食,乃为八戒之一。
不非时食,既是八戒之一,当然不是斋体,有人说为斋体,自然是误会的。可是在此或有人说:吃饭并不是罪恶的事情,非时而食又有什么关系?当知饮食是众生沉沦生死的增上缘,因此对它就不能作平常看待。饮食为什么会成为众生轮转生死的增上缘
我们常有一句话说:“饱暖思淫欲”。一个人生活太美满,佳肴美味吃得太饱,就会想到不正当的地方去。为使人们能清心寡欲,佛陀特制过午不食戒,以节制人们的食欲增长,遏止恶法的滋生,所以道宣律师说为“乃就缘防”,实在是很对的。若说不非时食戒为斋体,余戒为助成斋体,就与此义不相应。关于这点,我们必须要弄清楚,不然的话,受持八关斋戎,专重视于过午不吃饭的非时食戒,反而忽略其他的戒行,就与八戒的精神不合。
八关斋戒,还有一个名词,叫做近住律仪,亦有称为长养律仪的。意谓一个发心受持八关斋戒的行者,善根本来是很薄弱的,可是由于受持八关斋戎的关系,不期然的善根会一天天的增长起来。或亦可作这样说:一个在家学佛行者,能发心受持八关斋戒,从此八关斋戒功德,不断熏习,久而久之,便可合出家善根,逐渐的增长起来。因为受持八关斋戒,主要就是为了学习出众生活,虽只一天一夜的时间,若一月举行一次或多次,慢慢熏习长养出家善根,即使本来没有出家意念的,由于常受八关斋戎,受出家人的生活训练,久之,觉得出家人的生活,自己还能适应得来,因而自然不禁想到,与其在家不如出家,是即长养了出家的善根。因为此能长养出家善根,所以佛又特别将八关斋戎称为长养律仪。
八关斋戒,为什么又名近住律仪?简单的说,就是亲近三宝,安住于三宝道场中,受三宝的思想熏陶,如诸位现在来住般若讲堂一样。详细的说,则有三义:
一、近时而住:意谓所受之戒,只是一日一夜,如以时间计算,是二十四小时。比方今晨六时开始受戒,到明晨六时以役,此戒即成为过去。就时间方面来说,你所住的日子,是很近而极为短暂的,不过一昼夜二十四小时而已。近时而住,所以称为近住律仪。
二、近尽寿戒住:出家众,不论沙弥、沙弥尼,不论比丘、比丘尼,不受戒则已,如发心受戒,必然是要尽形寿的受持。如今天受了比丘戒等,那就一直要到寿命结束时,戒体才会离身。在未死亡之前,只要没有破根本戒,戒体总是在身心中,起著防非止恶作用,所以出家四众是尽形寿戒。八关斋戒,虽是一日一夜的短时期戒,但这是在家二众,暂时出家的轨则,虽还没有出家,但可作为出家受尽形寿戒的胜因。因为一次一次的受持熏习,不断的增长出家的善根力量,久而觉得与其一次一次的受,不如老实的出家,受尽形寿的大戒。可见一日一夜的八关斋戒,看来时间似乎很短,实已接近出家尽形寿戒,亦可说是出家尽形寿我的前方便,所以称为近住律仪。
三、近阿罗汉住:意谓发心受八关斋戎,既是学习出家人的生活,那他所修的行门,就是修阿罗汉的行门,亦即是修学阿罗汉。如常常的修学阿罗汉法,此受八关斋戒的行人,不久的将来,亦可澄得阿罗汉果。虽然现在还是一个薄地凡夫,但因近阿罗汉住,与阿罗汉相处已甚接近,所以称为近住律仪。
八关斋戎的名义,已略为解释如上。从如上的简略解释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知道:修持八关斋戎,于短短的一昼夜中,净洁自己的身心,严格的约束自己,虽还没有能够立即出离三界,但是仗此斋戒功德,已经种下出世胜因,将来一定可得出世解脱的。学佛最要而最大的事,莫过于了生死得解脱,如未到达这一阶段,那就始终在三界中沉沦不息。诸佛为了度化我们众生能够出离,所以特别说此最胜方便的希有法门,希受此戒者不可等闲视之!
三 八关斋戒的制立缘起
佛教的戒律,都是佛制的,但有待缘而制与不待缘而制的不同。待缘而制的是声闻律仪戎,不待缘制的是菩萨三聚戒。所谓待缘而制,就是有了某种因缘,佛陀才制此戒。所以沙弥戒有沙弥戒的制立缘起,比丘戒有比丘戒的制立缘起。现在诸位受的八关斋戒,是律仪戒的一种,当然亦有它的制立缘起。大乘菩萨戒不是这样的,是如来一时顿制的,即在一次中,把所有大乘菩萨戒,为诸菩萨说得清清楚楚,根本不待什么因缘而后始制其戒。所以大小乘戒,不特内容有所不同,就是制立方式亦别。
佛为我们制八关斋戒,其缘起是什么,这是我现在所要为诸位说明的。诸位发心受这八关斋戒,当然是好的,但若不知八关斋戒的制立缘起,不免有些美中不足,所以有对诸位将这交代清楚的必要。
求受八关斋戒,严格说来木不限定时日,如天天受固可以,一月二十日亦司以,一月十五日亦可以,亦可说是受得越多,对自己越有利益。但因一般俗人,世事头绪纷繁,为了要做家庭事务,为了维持家庭生活,有时还要寻求俗乐,根本不能放下一切,亦复没有太多时间,常常来受八关斋戒。佛为适应俗人的时间可能性,乃制定了每月六斋日受持八关斋戒。如优婆夷堕舍迦经,对这有很好的说明:“天下人多忧家事,我用是故,使一月六斋持八戒。若有贤善人欲得阿罗汉者,若欲急得佛道者,若欲生天上者,能自端其心,一其意者,一月十五日斋亦善,二十日斋亦善。人多忧家事故,与一月六斋”。佛制订六斋日受八关斋戒,可说完全足为在家学佛人著想的。
从现在情形看,佛陀这一制订,可说是佛高度智慧的抉择,因为到了工业发达的今天,不说一月六日受八关斋戒不易做到,就是一月一日受八关斋戎亦很难行!过去农业社会的时代,不说工作没有现在这样忙,就是用人亦没有现在困难。可是看看今天的实际状况,人人每天都在忙,而且忙得很紧张,甚至忙得透不过“来,就是这样,家…
《入关斋戒十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