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二無別,不必頭上安頭,相外求法,以爲在諸法之外還能得到一個絕好的解脫。古德說:“真無俗不顯,俗無真不立。真俗非一非異,中道自然現“,就是這個道理。
舍利弗言:“不複以離淫怒癡爲解脫乎?”天曰:“佛爲增上慢人,說淫怒癡爲解脫耳!若無增上慢者,佛說淫怒癡性即是解脫。”
在以上的對辯中舍利弗答和不答都墮在負處,現在舍利弗大膽诘問:天女,是不是不遠離淫怒癡就是解脫?言外之意是修不修都一樣。因爲二乘人通過修道證無爲解脫,聽了以上天女的說法理會錯了,所以才這樣問。
佛講經時說,勸戒學人離文字相,離叁毒才是解脫,現在你天女即然說不離文字相是解脫,誠然不離叁毒也是解脫了?舍利弗以佛所說來诘難天女,置天女于困境。
增上慢,是七種慢之一。未悟言悟,未證言證,“賤生死,尊已道,謂增上慢人“(僧肇注)。佛爲那些有我慢心的衆生說,離叁毒證解脫。大心衆生不畏生死,不以已道爲尊,在平常中悟道,以平常心生活,從諸法之相中,體悟諸法之性。佛則爲說:貪嗔癡叁毒當體性空,與菩提和解脫無二無別,在此紅塵熱惱的衆生界,除此別無解脫。除此而另尋解脫是增上慢人的做法。禅者所謂:六根門頭,頭頭是道。二乘人雖沒有結慢,然而畏懼生死,崇尚涅槃,把生死和涅槃打成兩截,猶有增上慢的迹象在。故折衷疏言:“若果實證實悟,則煩惱即菩提,何必離叁毒求解脫乎?如婆須密女之淫無厭足王之怒,勝熱婆羅門之癡,即其事也“.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天女,汝何所得,以何爲證,辯乃如是?!”天曰:“我無得無證,故辯如是。所以者何?若有得有證者,則于佛法爲增上慢。”
舍利弗經過幾番辯論,從內心深處感到天女實在是辯才無礙,他認爲天女在維摩丈室證得了要法大法,所以才這樣發問。天女出其意外的回答:我無得無證,才有這樣的辯才,如果我以爲自已有得有證,便被法所拘,心性被染汙,還談什麼解脫呢?公式如下:有得必有失,有證必有沒證之法;大乘之道,無得無證,故:無所不得,無所不證。從此生辯,故無所不辯。諸法之本體是性空無爲的,說自已有證有得早與大道相乖。天女在此將論辯推向極處,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以指示舍利弗當下承當。
舍利弗問天:“汝于叁乘,爲何志求?”天曰:“以聲聞法化衆生故,我爲聲聞。以因緣法化衆生故,我爲辟支佛.以大悲法化衆生故,我爲大乘。
至此舍利弗因境界所限,依然不知天女道法之深淺,還問說既然這樣您在叁乘佛法中立志求證那一種呢?天女說:如果衆生的根性適合修四谛法,我就示證聲聞法;如果衆生應以辟支佛身得度,我就現辟支佛身,爲他們說十二因緣法;
如果衆生應以菩薩身得度的,我就現菩薩身爲他們說六度萬行。法無定法,應化無方,哪能只站在一個角度看問題,用一種辦法來度人呢?
舍利弗,如人入瞻葡林,唯嗅瞻葡,不嗅余香。如是若入此室,但聞佛功德之香,不樂聞聲聞,辟支佛功德香也.
瞻萄,是古印度一種最香的黃花之類,瞻萄林,是衆多的香花叢。人一入此香花之林,因其香濃郁而不會再聞到其它的花香。在此天女將維摩丈室巧妙的比作瞻萄香林,意爲淨名之室,不雜二乘之香。我天女也是志在大乘,其意爲四:唯有大乘是我志求,不樂小法。2、唯大乘使我欣喜。3、不聞小法,所以也不樂小法。4、淨名之室,只說大乘,不說小乘。到這裏來的各位也只樂于大乘,不樂小乘,以此類推,我的志向便顯而易見了。
舍利弗,其有釋梵四天王,諸天龍神等,入此室者,聞斯上人講說正法,皆樂佛功德之香,發心而出。
諸天鬼神等,暫時到淨名丈室,聽聞大乘法要,受大乘法水的澆灌,尚且能發起大乘之心,更何況是法身大士的天女。所以下文說:
舍利弗吾至此室,十有二年,初不聞說聲聞辟支佛法,但聞菩薩大慈大悲,不可思議,諸佛之法。
大乘佛法都可以說是不可思議之法。在上文問什麼時侯到此室,引發議論。天女意欲從思想深處,清除舍利弗等的狹劣思想,看來答非所問,是虛答,實則抓住了根本。現在又從正面回答,我到這裏已經十二年了,意在十二年來,所聽所聞的全是大乘不可思議之法,精一不雜。就是在十二年前剛來的時侯,也沒有聽到其它雜小之法。十二年,也有叁點用意:
1、從事上講實在是住了十二年,所聞都是不可思議的大乘佛法。
2、從理上講暗示不可思議,無生無滅的十二因緣。從用上講,意爲早在佛陀最初成道,在鹿野苑度五比丘,天女就在此當侍者了。
八、常現不思議事
舍利弗,此室常現八未曾有難得之法。何等爲八?此室常以金色光照,晝夜無異。不以日月所照爲明,是爲一未曾有難得之法。此室入者,不爲諸垢之所惱也。是爲二未曾有難得之法。此室常有釋梵四天王,及他方諸菩薩來會不絕,是爲叁未曾有難得之法。此室常說六波羅密,不退轉法,是爲四未曾有難得之法。此室常作天人第一之樂,弦出無量法化之聲,是爲五未曾有難得之法。此室有四大藏,衆寶積滿,周窮濟乏,求得無盡,是爲六未曾有難得之法。此室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阿閦佛,寶德、寶炎、寶月、寶嚴、難勝、師子響、一切利成,如是等十方無量諸佛。是上人念時,即皆爲來,廣說諸佛秘要法藏,說已還去,是爲七未曾有難得之法。此室一切諸天,嚴飾宮殿,諸佛淨土,皆于中現,是爲八未曾有,難得之法。舍利弗,此室常現八未曾有難得之法,誰有見斯不思議事,而複樂于聲聞法乎?
說到此,天女爲了使舍利弗們真切的領受到大乘佛法的不可思議,列出維摩丈室八種難得之法,讓其起信。第一難得之法:丈室中常常金光明照,不必借用日月的光芒,而且比日月的光照更爲明亮。日月會受到時空的局限,而真體常照之光,只有日月之長,而無日月之短。折衷疏說:“室表真如法性,金色光照,表真體常照,法性即智性,輝天鑒地,耀古騰今“。第二難得之法:真如理體從來清淨,不染一法,所以入了此室的人,如入常寂光中一樣,也沒有汙垢和煩惱。正如折衷疏所說:“表真體離圬“。羅什法師說,“其室清淨,無逆氣惡神,垢緣絕,故不生也。“僧肇法師說:“入此室者,煩惱自息“。
總結以上二難,可以看出丈室外有金光照耀,內則罪垢消滅,實是難得清淨之處。
第叁難得之法:釋梵等,是天人類。他方菩薩等,是聖人類。從現象講,他們常常共處一室,此事難得希有。從理體上講,正表凡聖平等,同會于寂光真境。
第四難得之法:六度是因,四不退轉是果。如果從真如體性上講,可以說只能是因果同時,凡聖當體不二。也可以說,六度表真如離蔽,心地無悭,即是施。心地無染,即是戒。此叁、四二難,正表:既有諸上善人聚會之緣,又有唯演大乘之法。真正是正法大法所在之室。
第五難得之法:天人之樂已經遠非人間能比,更何況是天上第一樂。這些歌樂流淌的是“無量法化之聲“,正表自性萬德,普遍和融,克諧不背,觸處全彰。所以所發音聲無非法音。
第六難得之法:從世間的貧富上講,維摩诘是大富長者,資財無缺。從出世功德來講,證得常樂我淨四種功德寶藏,用之不盡,取之不竭,故能遍散珍寶,普濟無窮。五、六是法施和財施並用,法則常奏法樂,財則周給無窮。
第七難得之法:諸佛皆來,正表法身冥會。猶如一室有千燈,光光相映,同爲一體。這是維摩隨心而念的靈妙之境,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諸佛來而不來,不來而來,遍周法界。
第八難得之法:因爲正報的清淨而感生依報的莊嚴。光明淨土,猶如方寸大小一塊金剛石,數十裏內,石壁的表面,所有形形色色的事物,都被照得透明。維摩丈室的純淨明亮正象金剛石一樣。
舍利弗,此室常有八未曾有難得之法,誰有見斯不思議事,而複樂于聲聞法乎?!
以事實表明大乘佛法的不可思議和殊勝,勸進棄小向大,不可固步自封。以總結此段全文。
九、舍利弗诘問天女
舍利弗言:“汝何以不轉女身?”天曰:“我從十二年來,求女人相了不可得,當何所轉?譬如幻師,化作幻女,若有人問,何以不轉女身,是人爲正問否?”舍利弗言:“不也,幻無定相,當何所轉?”天曰:“一切諸法,亦複如是,無有定相.雲何乃問不轉女身?”
天女你既然講得如此天花亂墮,我服了你了,可你爲什麼還是女身呢?爲什麼不能自在的轉成男身呢?在舍利弗眼中,天女是女的,他不能透過現象明了天女的本質,即她法身大士的身份,這必然要受到天女的棒喝。果不其然,天女說:我十二年來求女人相了不可得,怎麼在你舍利弗的眼裏,我還需要轉成男身呢?言外之意,男女相有差別,但性自平等。舍利弗你真俗不二不能圓融,未見法性,被現象所迷,不知男女的本性,反而問我爲什麼不轉成男身,這真是迷得太深了。不但女相是幻,一切事物都如幻如化。應該一悟百悟,勢如破竹。天女不但能說到而且能做到,請看下文:
即時天女以神通力,變舍利弗令如天女。天自化如舍利弗,而問言:“何以不轉女身?”舍利弗以天女相而答言:“我今不知何轉而變爲女身。”天曰:“舍利弗,若能轉此女身,則一切女人也當能轉。如舍利弗非女而現女身。一切女人亦複如是。雖現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說一切諸法非男非女。”時天女還攝神力,舍利弗身還複如故。天問舍利弗:“女身色相今何所在?”舍利弗言:“女身色相,無在無不在。”天曰:“一切諸法亦複如是,無在無不在。夫無在無不在者,佛所說也。”
神通廣大的天女,她雖然有能力將自已轉化成男身,但她爲了生動形象的教育舍利弗,她反而將自已變成男人,將舍利弗變成女人意爲我不但能將女轉男,而且還能轉男成女。因爲男女和其它事物一樣如幻如化,沒有定法。舍利弗在如是理,如是事面前,終于由男女相對諸法的體性有所體悟。
天臺湛然法師說:天女是八地以上的菩薩,八地以上的菩薩,能以衆生身爲自已的身體。
珠師說:男女身上其所現有多種。凡夫由于業力,所以現出有男相女相,菩薩由自已的願力現男女相,或者由幻師,或者由畫師,幻畫出男女相,或者由(藝術家)雕刻鑄造出男女諸相。現在所顯現的,是由神通所變現的男女相。“舍利弗分別我執雖斷,而俱生我執全存。以有我執,故被天女以神力轉爲女身。天女自亡身相,故得神通遊戲“,轉舍利弗爲女,轉自爲男。
無在無不在,這句話是佛所說的。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諸法本無自性,遷流不息,終歸磨滅,所以說“無在“。但是,另一方面,現前諸法,住于法位,所以又說,“無不在“。“以無在,故不落有邊,以無不在,故不落無邊,非有非無,正顯是道義“。如此甚深的道理,妙契法身,是佛親口說的。
十、叁世如幻
舍利弗問天:“汝于此沒,當生何所?”天曰:“佛化所生,吾如彼生。”曰:“佛化所生,非沒生也。”天曰:“衆生猶然,無沒生也。”
舍利弗見天女叁業清淨無礙,實在是難值難遇,便將自已更大更新的疑問提出來,請天女給解答:既然女相無定,那麼,你是從何所生,將來又何去 呢?天女回答說,不是現在沒了以後還有一個所在,而是當下如幻如化,叁世也是假名安立,不要以爲在此死以後,還別有一個所在.衆生者也是衆緣所生,生而不生。
十一、菩提無得失
舍利弗問天:“久如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天曰:“如舍利弗還爲凡夫,我乃當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舍利弗言:“我作凡夫,無有是處。”天曰:“我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亦無是處。”所以者何?菩提無住處。是故無有得者。舍利弗言:“今諸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已得當得如恒河沙,皆謂何乎?”天曰:“皆以世俗文字數故,說有叁世,非謂菩提有去來今。”天曰:“舍利弗,汝得阿羅漢道耶?”曰:“無所得故而得。”天曰:“諸佛菩薩亦複如是,無所得故而得。”
舍利弗也實在不簡單,所問問題逐漸深入。既然沒有衆生,那麼,還有沒有菩提?這實在是一個大膽的提問。舍利弗已證羅漢果位,斷惑證真,當然不會退爲凡夫。天女以此告訴舍利弗,沒有菩提可證。羅什法師注說:菩提之道,言忘慮絕,自無住處,誰得之也?但舍利弗還是不服,又反問:現在、過去、未來已經有無數無量的人成佛,我請問你,他們也沒有菩提可證嗎?羅什法師說:“菩提性空,故超于叁世,菩提即空,則無得佛,無得佛故,亦無菩提“。現在說菩提非叁世,但不說菩提空。因爲“法身菩提,則非叁世,應身成道,有去來今“。這也正如你須菩提證羅漢果一樣,是“無所得故而得“的。——菩提絕四句,超百非,不可論,也不可說。也不可說得與無得,如能如此悟入,超出絕對,即是悟道。
十二、維摩總結
爾時,維摩诘謂舍利弗,是天女已曾供養九十二億諸佛,已能遊戲菩薩神通,所願具足,得無生忍,住不退轉,以本願故,隨意能現,教化衆生。
經過一番論辯,修道中很多至關重要的問題被證明。這時維摩诘才表明了天女的真實身份。如此一來,舍利弗理盡詞窮就顯得非常客觀了。又可以使我們沒有到會聞法的人,對天女和舍利弗同生敬仰之心,以通過重人而達到重法的目的。在這裏先表明其因,再彰其現在的德行。任運成就,無功用行,名爲遊戲,也就其神通智慧,贊歎本德。
《智慧與解脫《維摩诘經》釋論 第十章 觀衆生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