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二无别,不必头上安头,相外求法,以为在诸法之外还能得到一个绝好的解脱。古德说:“真无俗不显,俗无真不立。真俗非一非异,中道自然现“,就是这个道理。
舍利弗言:“不复以离淫怒痴为解脱乎?”天曰:“佛为增上慢人,说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
在以上的对辩中舍利弗答和不答都堕在负处,现在舍利弗大胆诘问:天女,是不是不远离淫怒痴就是解脱?言外之意是修不修都一样。因为二乘人通过修道证无为解脱,听了以上天女的说法理会错了,所以才这样问。
佛讲经时说,劝戒学人离文字相,离三毒才是解脱,现在你天女即然说不离文字相是解脱,诚然不离三毒也是解脱了?舍利弗以佛所说来诘难天女,置天女于困境。
增上慢,是七种慢之一。未悟言悟,未证言证,“贱生死,尊已道,谓增上慢人“(僧肇注)。佛为那些有我慢心的众生说,离三毒证解脱。大心众生不畏生死,不以已道为尊,在平常中悟道,以平常心生活,从诸法之相中,体悟诸法之性。佛则为说:贪嗔痴三毒当体性空,与菩提和解脱无二无别,在此红尘热恼的众生界,除此别无解脱。除此而另寻解脱是增上慢人的做法。禅者所谓:六根门头,头头是道。二乘人虽没有结慢,然而畏惧生死,崇尚涅槃,把生死和涅槃打成两截,犹有增上慢的迹象在。故折衷疏言:“若果实证实悟,则烦恼即菩提,何必离三毒求解脱乎?如婆须密女之淫无厌足王之怒,胜热婆罗门之痴,即其事也“.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天女,汝何所得,以何为证,辩乃如是?!”天曰:“我无得无证,故辩如是。所以者何?若有得有证者,则于佛法为增上慢。”
舍利弗经过几番辩论,从内心深处感到天女实在是辩才无碍,他认为天女在维摩丈室证得了要法大法,所以才这样发问。天女出其意外的回答:我无得无证,才有这样的辩才,如果我以为自已有得有证,便被法所拘,心性被染污,还谈什么解脱呢?公式如下:有得必有失,有证必有没证之法;大乘之道,无得无证,故:无所不得,无所不证。从此生辩,故无所不辩。诸法之本体是性空无为的,说自已有证有得早与大道相乖。天女在此将论辩推向极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以指示舍利弗当下承当。
舍利弗问天:“汝于三乘,为何志求?”天曰:“以声闻法化众生故,我为声闻。以因缘法化众生故,我为辟支佛.以大悲法化众生故,我为大乘。
至此舍利弗因境界所限,依然不知天女道法之深浅,还问说既然这样您在三乘佛法中立志求证那一种呢?天女说:如果众生的根性适合修四谛法,我就示证声闻法;如果众生应以辟支佛身得度,我就现辟支佛身,为他们说十二因缘法;
如果众生应以菩萨身得度的,我就现菩萨身为他们说六度万行。法无定法,应化无方,哪能只站在一个角度看问题,用一种办法来度人呢?
舍利弗,如人入瞻葡林,唯嗅瞻葡,不嗅余香。如是若入此室,但闻佛功德之香,不乐闻声闻,辟支佛功德香也.
瞻萄,是古印度一种最香的黄花之类,瞻萄林,是众多的香花丛。人一入此香花之林,因其香浓郁而不会再闻到其它的花香。在此天女将维摩丈室巧妙的比作瞻萄香林,意为净名之室,不杂二乘之香。我天女也是志在大乘,其意为四:唯有大乘是我志求,不乐小法。2、唯大乘使我欣喜。3、不闻小法,所以也不乐小法。4、净名之室,只说大乘,不说小乘。到这里来的各位也只乐于大乘,不乐小乘,以此类推,我的志向便显而易见了。
舍利弗,其有释梵四天王,诸天龙神等,入此室者,闻斯上人讲说正法,皆乐佛功德之香,发心而出。
诸天鬼神等,暂时到净名丈室,听闻大乘法要,受大乘法水的浇灌,尚且能发起大乘之心,更何况是法身大士的天女。所以下文说:
舍利弗吾至此室,十有二年,初不闻说声闻辟支佛法,但闻菩萨大慈大悲,不可思议,诸佛之法。
大乘佛法都可以说是不可思议之法。在上文问什么时侯到此室,引发议论。天女意欲从思想深处,清除舍利弗等的狭劣思想,看来答非所问,是虚答,实则抓住了根本。现在又从正面回答,我到这里已经十二年了,意在十二年来,所听所闻的全是大乘不可思议之法,精一不杂。就是在十二年前刚来的时侯,也没有听到其它杂小之法。十二年,也有三点用意:
1、从事上讲实在是住了十二年,所闻都是不可思议的大乘佛法。
2、从理上讲暗示不可思议,无生无灭的十二因缘。从用上讲,意为早在佛陀最初成道,在鹿野苑度五比丘,天女就在此当侍者了。
八、常现不思议事
舍利弗,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何等为八?此室常以金色光照,昼夜无异。不以日月所照为明,是为一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入者,不为诸垢之所恼也。是为二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有释梵四天王,及他方诸菩萨来会不绝,是为三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说六波罗密,不退转法,是为四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作天人第一之乐,弦出无量法化之声,是为五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有四大藏,众宝积满,周穷济乏,求得无尽,是为六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阿閦佛,宝德、宝炎、宝月、宝严、难胜、师子响、一切利成,如是等十方无量诸佛。是上人念时,即皆为来,广说诸佛秘要法藏,说已还去,是为七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一切诸天,严饰宫殿,诸佛净土,皆于中现,是为八未曾有,难得之法。舍利弗,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谁有见斯不思议事,而复乐于声闻法乎?
说到此,天女为了使舍利弗们真切的领受到大乘佛法的不可思议,列出维摩丈室八种难得之法,让其起信。第一难得之法:丈室中常常金光明照,不必借用日月的光芒,而且比日月的光照更为明亮。日月会受到时空的局限,而真体常照之光,只有日月之长,而无日月之短。折衷疏说:“室表真如法性,金色光照,表真体常照,法性即智性,辉天鉴地,耀古腾今“。第二难得之法:真如理体从来清净,不染一法,所以入了此室的人,如入常寂光中一样,也没有污垢和烦恼。正如折衷疏所说:“表真体离圬“。罗什法师说,“其室清净,无逆气恶神,垢缘绝,故不生也。“僧肇法师说:“入此室者,烦恼自息“。
总结以上二难,可以看出丈室外有金光照耀,内则罪垢消灭,实是难得清净之处。
第三难得之法:释梵等,是天人类。他方菩萨等,是圣人类。从现象讲,他们常常共处一室,此事难得希有。从理体上讲,正表凡圣平等,同会于寂光真境。
第四难得之法:六度是因,四不退转是果。如果从真如体性上讲,可以说只能是因果同时,凡圣当体不二。也可以说,六度表真如离蔽,心地无悭,即是施。心地无染,即是戒。此三、四二难,正表:既有诸上善人聚会之缘,又有唯演大乘之法。真正是正法大法所在之室。
第五难得之法:天人之乐已经远非人间能比,更何况是天上第一乐。这些歌乐流淌的是“无量法化之声“,正表自性万德,普遍和融,克谐不背,触处全彰。所以所发音声无非法音。
第六难得之法:从世间的贫富上讲,维摩诘是大富长者,资财无缺。从出世功德来讲,证得常乐我净四种功德宝藏,用之不尽,取之不竭,故能遍散珍宝,普济无穷。五、六是法施和财施并用,法则常奏法乐,财则周给无穷。
第七难得之法:诸佛皆来,正表法身冥会。犹如一室有千灯,光光相映,同为一体。这是维摩随心而念的灵妙之境,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诸佛来而不来,不来而来,遍周法界。
第八难得之法:因为正报的清净而感生依报的庄严。光明净土,犹如方寸大小一块金刚石,数十里内,石壁的表面,所有形形色色的事物,都被照得透明。维摩丈室的纯净明亮正象金刚石一样。
舍利弗,此室常有八未曾有难得之法,谁有见斯不思议事,而复乐于声闻法乎?!
以事实表明大乘佛法的不可思议和殊胜,劝进弃小向大,不可固步自封。以总结此段全文。
九、舍利弗诘问天女
舍利弗言:“汝何以不转女身?”天曰:“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譬如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以不转女身,是人为正问否?”舍利弗言:“不也,幻无定相,当何所转?”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定相.云何乃问不转女身?”
天女你既然讲得如此天花乱堕,我服了你了,可你为什么还是女身呢?为什么不能自在的转成男身呢?在舍利弗眼中,天女是女的,他不能透过现象明了天女的本质,即她法身大士的身份,这必然要受到天女的棒喝。果不其然,天女说:我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怎么在你舍利弗的眼里,我还需要转成男身呢?言外之意,男女相有差别,但性自平等。舍利弗你真俗不二不能圆融,未见法性,被现象所迷,不知男女的本性,反而问我为什么不转成男身,这真是迷得太深了。不但女相是幻,一切事物都如幻如化。应该一悟百悟,势如破竹。天女不但能说到而且能做到,请看下文:
即时天女以神通力,变舍利弗令如天女。天自化如舍利弗,而问言:“何以不转女身?”舍利弗以天女相而答言:“我今不知何转而变为女身。”天曰:“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也当能转。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时天女还摄神力,舍利弗身还复如故。天问舍利弗:“女身色相今何所在?”舍利弗言:“女身色相,无在无不在。”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在无不在。夫无在无不在者,佛所说也。”
神通广大的天女,她虽然有能力将自已转化成男身,但她为了生动形象的教育舍利弗,她反而将自已变成男人,将舍利弗变成女人意为我不但能将女转男,而且还能转男成女。因为男女和其它事物一样如幻如化,没有定法。舍利弗在如是理,如是事面前,终于由男女相对诸法的体性有所体悟。
天台湛然法师说:天女是八地以上的菩萨,八地以上的菩萨,能以众生身为自已的身体。
珠师说:男女身上其所现有多种。凡夫由于业力,所以现出有男相女相,菩萨由自已的愿力现男女相,或者由幻师,或者由画师,幻画出男女相,或者由(艺术家)雕刻铸造出男女诸相。现在所显现的,是由神通所变现的男女相。“舍利弗分别我执虽断,而俱生我执全存。以有我执,故被天女以神力转为女身。天女自亡身相,故得神通游戏“,转舍利弗为女,转自为男。
无在无不在,这句话是佛所说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诸法本无自性,迁流不息,终归磨灭,所以说“无在“。但是,另一方面,现前诸法,住于法位,所以又说,“无不在“。“以无在,故不落有边,以无不在,故不落无边,非有非无,正显是道义“。如此甚深的道理,妙契法身,是佛亲口说的。
十、三世如幻
舍利弗问天:“汝于此没,当生何所?”天曰:“佛化所生,吾如彼生。”曰:“佛化所生,非没生也。”天曰:“众生犹然,无没生也。”
舍利弗见天女三业清净无碍,实在是难值难遇,便将自已更大更新的疑问提出来,请天女给解答:既然女相无定,那么,你是从何所生,将来又何去 呢?天女回答说,不是现在没了以后还有一个所在,而是当下如幻如化,三世也是假名安立,不要以为在此死以后,还别有一个所在.众生者也是众缘所生,生而不生。
十一、菩提无得失
舍利弗问天:“久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天曰:“如舍利弗还为凡夫,我乃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言:“我作凡夫,无有是处。”天曰:“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是处。”所以者何?菩提无住处。是故无有得者。舍利弗言:“今诸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当得如恒河沙,皆谓何乎?”天曰:“皆以世俗文字数故,说有三世,非谓菩提有去来今。”天曰:“舍利弗,汝得阿罗汉道耶?”曰:“无所得故而得。”天曰:“诸佛菩萨亦复如是,无所得故而得。”
舍利弗也实在不简单,所问问题逐渐深入。既然没有众生,那么,还有没有菩提?这实在是一个大胆的提问。舍利弗已证罗汉果位,断惑证真,当然不会退为凡夫。天女以此告诉舍利弗,没有菩提可证。罗什法师注说:菩提之道,言忘虑绝,自无住处,谁得之也?但舍利弗还是不服,又反问:现在、过去、未来已经有无数无量的人成佛,我请问你,他们也没有菩提可证吗?罗什法师说:“菩提性空,故超于三世,菩提即空,则无得佛,无得佛故,亦无菩提“。现在说菩提非三世,但不说菩提空。因为“法身菩提,则非三世,应身成道,有去来今“。这也正如你须菩提证罗汉果一样,是“无所得故而得“的。——菩提绝四句,超百非,不可论,也不可说。也不可说得与无得,如能如此悟入,超出绝对,即是悟道。
十二、维摩总结
尔时,维摩诘谓舍利弗,是天女已曾供养九十二亿诸佛,已能游戏菩萨神通,所愿具足,得无生忍,住不退转,以本愿故,随意能现,教化众生。
经过一番论辩,修道中很多至关重要的问题被证明。这时维摩诘才表明了天女的真实身份。如此一来,舍利弗理尽词穷就显得非常客观了。又可以使我们没有到会闻法的人,对天女和舍利弗同生敬仰之心,以通过重人而达到重法的目的。在这里先表明其因,再彰其现在的德行。任运成就,无功用行,名为游戏,也就其神通智慧,赞叹本德。
《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章 观众生品》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