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與天臺宗

  《妙法蓮華經》與天臺宗

   一、緒言

  東土小釋迦智者大師,以大蘇妙悟,發旋陀羅尼;華頂實證,人法華叁昧,流出《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诃止觀》,由章安大師經叁番親咨徵核,成爲今時所謂“臺宗叁大部”。五祖章安以慧思、智者“性具、圓頓、妙即”之旨——天臺華頂十年潛修之實證,命名爲天臺宗。

  智者大師十德e之實踐與其實證所流出的叁大部秘妙,突出地完成了釋迦世尊爲一大事因緣出現于世的叁件本懷大事:一、把蘊秘于一代時教所說諸經中之秘妙奧義,圓明完整地顯露于世。古德謂之“義蘊佛經,名出智者”。二、闡明了“一乘實相”——臺宗“權實秘要、純圓獨妙、功高理絕”之究竟佛慧。《法華經》雲:“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故”(《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古德謂“智慧在《楞嚴》,成佛惟《法華》”。叁、星星之火,燎原于世——普種、普熟、普脫地紹隆佛慧,遍植佛種于大地(臺宗叁事)。《摩诃止觀》雲:“轉無明爲思議生滅明。下智觀而得聲聞菩提及轉無明爲般若,成六度之藏教。轉無明爲思議不生不滅空慧。中智觀而得通教菩提。轉無明爲次第明,曆別行十信、十住、十行、十向,上智觀而得別教菩提。轉無明爲佛智明。上上智觀得圓教菩提。”

  如果說法華一會,大暢了諸佛本懷,那末天臺圓宗之建立,決實了法華四德e。

  智者與其師慧思禅師,兩位大菩薩俱來自靈山。正是爲實現臺宗叁事、法華四德。

  慧思承“上繼龍樹中道”之慧文禅師③,潛勤修德,晝則不懈僧事,夜則禅觀達旦。徹證特勝禅、通明禅,致動發八觸。進而更苦節精思“一時頓發,諸法現前”e。于受僧歲之時,所習法華叁昧大發,朗然豁明“諸法究竟實相”(《天臺叁祖圓證法華南嶽尊者止觀大禅師慧思傳》,下同)。

  慧思、智者二位靈山之大權菩薩,顯示最秘妙的人實之心要——惟在讀誦《法華經》,洞透法華權實、本迹、秘妙之法。

  慧思早在幼年,常夢見梵僧勸其學道,或同誦《法華經》。因此遂借經在空塚裏獨誦不休(後移石穴),爲無人教授,不曉經旨,面對經文,日夜悲泣,頂禮不已。石穴中,久雨濕蒸,舉手浮腫,慧思忍心向經,浮腫忽爾消滅。突夢普賢大士,乘六牙象王,現前摩頂。自此,慧思頭頂肉髻隆起,智慧大開,《法華》經旨,了如觀掌。過去不識之經文,今則自然明白。十五歲出家,受具足戒,謝絕人事,專誦《法華經》。日唯一食,夜不睡臥。其後住宅被火,再作草舍虔誦《法華經》如初。夢見四十二僧向慧思說:“先所受戒,作法非勝,安得開發正道!”四十二僧爲作羯摩,圓滿戒法。(傳注雲:此表初住先妙覺四十二位。妙覺真僧爲作羯磨。圓滿戒法表:當獲六根清淨——臺宗“圓十信位”)慧思于夏竟受僧歲,將欲上堂,感歎說:“昔佛在世,九十天究滿證道者多。吾今虛受法歲,內愧深矣!”欲放身倚壁,豁然大悟法華叁昧。自是後,所聞之經,不疑自解,謂之無師實智。

  智者至大蘇山慧思禅師處,慧思一見面說:“昔日靈山同聽法華。宿緣所追,今複來矣!”即爲其說《法華經·四安樂行晶》。令其專誦《法華經》。智者晝夜刻苦誠讀,如法研心,經二七日,誦《法華經·藥王品》至“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身心豁然,寂而人定。因持《法華》之力,緣靜而大發——達諸法實相,如長風之遊太虛。求證于慧思,禅師說:“凡自心所悟,及從師咨受,四夜加進,功逾百年!此者非汝弗證,非我莫識,所人定者,法華叁昧前方便也;所發持者,初旋陀羅尼也。縱令文字之師千群萬衆,尋汝之辯,不可窮矣。當于說法人中最爲第一。”⑤所以智者于金陵(南京)講《法華經》,只經題《妙法蓮華經》五字中之“妙”字,講了九十天講不盡。這就是教史上“懸河法瀉,九旬談妙”的著名公案。

  慧思禅師于《法華經安樂行儀》作了明示:“《法華經》者,大乘頓覺,無師自悟,疾成佛道。一切世間,難信法門。”(《大正》四六一一六九七)

  智者大師,臨終在新昌石城寺,令侍者高唱《法華經》,爲最後聞思。聽《法華》竟,贊言:“法門父母,慧解由生。本迹曠大,微妙難測。四十余年蘊之,知誰可與

  唯獨自明了,余人所不見!”贊罷,香湯漱口,總說十如是、四不生、十法界、叁止觀、四無量心、四悉檀、四谛、十二因緣、六波羅密。並答智朗所問生處、品位等示之(印光大師說:智祖示位、示生之大恩大德,雖粉身碎骨,也難報萬分之一也)。大師告智朗:“汝等懶種善根,而問他人功德,如盲人問乳色,折腿問路徑,說了何益!由于自昧自惑,故予喜呵怒斥,既不自省,反而倒見譏嫌!吾不久于人世,當爲此等破除疑惑。《觀心論》已解,今更告你,吾若不損己以領衆,則可致六根清淨。而爲他損己,但登圓五晶位耳。問吾何生

  極樂世界諸師友,皆侍從觀音來迎接于我。問宗仰于誰

  豈不聞世尊雙林示阿難“以戒爲師”。吾常說“四種叁昧”是你們明導。教你們舍重擔、降叁毒、治四大、解業縛、調禅味、破魔軍、遠邪道、折慢幢。唯此是你們大師,爲你依止。”

  二、讀誦講說《法華經》,功德不可思議。

  《法華經》者,乃是“正直舍方便,但說無上道”之一佛乘。法華會上,十方世界,通達無礙,如一佛土。世尊告上行等菩薩大衆:“諸佛神力,如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若我以是神力,于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祗劫,爲囑累故,說此經功德猶不能盡。以要言之,如來一切所有之法,如來一切自在神力,如來一切秘密之藏,如來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經宣示顯說。汝等于如來滅後,應一心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是中皆應起塔供養,當知此處,即是道場。諸佛于此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諸佛于此轉于*輪,諸佛于此而般涅檠(《法華經·如來神力品》)。

  法華會上,世尊告藥王:“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亦與授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記。若複有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于此經卷,敬視如佛,種種供養,華香、璎珞、末香、塗香、燒香、缯蓋、幢旖、衣服技樂,乃至合掌恭敬。藥王當知,是諸人等,已曾供養十萬億佛。于諸佛所,成就大願。愍衆生故,生此人間。藥王,若有人問:何等衆生,于未來世,當得作佛

  應示是諸人等,于未來世必得作佛。何以故

  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華經》乃至一句,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種種供養經卷,華香、璎珞、末香、塗香、燒香、缯蓋、幢旖、衣服技樂、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間,所應瞻奉,應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當知此人是大菩薩,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哀愍衆生,願生此間,廣演分別《妙法華經》。何況盡能受持,種種供養者。藥王,當知是人,自拾清淨業報,于我滅度後,愍衆生故,生于惡世,廣演此經。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滅度後,能竊爲一人說《法華經》,乃至一句,當知是人則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何況于大衆中,廣爲人說。藥王,若有惡人,以不善心,于一劫中,現于佛前常毀罵佛,其罪尚輕,若人以一惡言毀訾在家出家讀誦《法華經》者,其罪甚重口藥王,其有讀誦《法華經》者,當知是人,以佛莊嚴而自莊嚴,則爲如來肩所荷擔。其所至方,應隨向禮,一心合掌,恭敬供養,尊重贊歎,華香、璎珞、末香、燒香、塗香、缯蓋、幢旖、衣服、肴馔、作諸伎樂,人中上供而供養之,應持天寶,而以散之,天上寶聚,應以奉獻。所以者何

  是人歡喜說法,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故”(《法華經·法師品第十》)。

  《法華經》是成佛之法,開示悟人佛慧、佛乘之秘妙,如提婆達多,犯五逆惡,爲一闡提。世尊說:“我昔從提婆達多善知識聞此《法華經》故,乃得成佛。故提婆達多,以《法華經》授我因緣,當得作佛,號天王如來。”佛告諸比丘說:“末法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妙法華經·提婆達多品》,淨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墮地獄、餓鬼、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處,常聞此經。若生人天中,受勝妙樂。若在佛前蓮華化生。”

  又如龍女,也由聞文殊惟常宣說《妙法華經》故,于刹那頃,發菩提心,得成爲佛。此秘妙,智積菩薩、大智舍利弗,都惑然難信,龍女就以寶珠獻佛,世尊當即納受。問舍利弗:“我獻(顯衣裏之)寶珠,世尊受之,是事疾否

  ”舍利弗言“甚疾”。龍女言:“以你神力,觀我成佛,複速于此。”忽然之間,龍女于南方無垢世界,成佛宣說《妙法華經》。

  又如妙莊嚴王,深受邪見,行婆羅門法。由《法華經》力出家,于八萬四千歲,精進修行《妙法華經》,記爲婆羅樹王佛。

  又如一切聲聞、緣覺、叁乘菩薩、法華會上開權顯實,普記當來作佛。

  更不可思議者——一舉手、一低頭,微小善法,皆成“佛因”。世尊金口誠言:“若有聞法華,無一不成佛。”

  法華奧典,妙冠群經,佛慧、佛乘、佛種,經中處處說之。于舶口來壽量晶》、《藥王本事品》、《法師功德品》更詳爲顯示。更還須提一提叁個罕例:

  (一)唐代終南山道宣律師,精嚴戒律,行般舟叁昧。由叁昧道力,感天人侍衛供養。彼十六歲誦《妙法華經》,于二十天開悟。十七歲落發,二十歲依律宗八祖弘福智首律師學律。天人侍衛後,獲知了不少世尊“罕知之秘事”,寫下了一卷《感天侍衛錄》。道宣爲深感《法華經》力,著述《法華義苑》。又思:一切諸佛,皆以《妙法華經》,得成爲佛。發誓願廣爲弘傳,撰寫了一篇《妙法蓮華經弘傳序》。自知“雖然了契如來心源,透達《法華》大旨,然必須經得十方佛證明,方可流布。”于是焚香精禱十方諸佛,感動“護法菩薩”將此序文通呈十方佛前。諸佛印證,許其“永附于《妙法蓮華經》爲序。”

  序文首句直說:“《妙法蓮…

《《妙法蓮華經》與天臺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