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一章 六妙門修法 第八節 淨門的修習法▪P2

  ..續本文上一頁覺爲方便,寂爲本來,兩皆不住可矣。

  (24)練心時,不問善念惡念,習氣非習氣,只著意不得,只是化除之,而化除之法:一勿當真;二勿迎勿拒,迎則近于放縱,拒則入于壓製;叁轉入他念,常思事有大于此萬萬者,犯不著用此無謂之心,觀自身尊重如佛,一落即成衆生,一空即成爲佛,一得一失,不可以道理計也;四觀一切皆如幻影,記《金剛經》末後四句;五觀地獄煩惱之可怖,地獄即由此而造成,日積月累,成爲大妄,貪嗔癡叁毒,由是而堅固,可怕可怕。以上五條,爲對治之法,或恐轉成爲習,不如直截了當,觀一空字,入于無礙,本來如是,此無修無得無證之意也。

  (25)練心在于刻苦用心,時時參究。善能利用其心,心要靈活,要深刻,要圓通,要不忘本來,要周密,但切切勿執;能用是菩薩,能空其用是佛。

  以上二十五條是證體後自我鍛煉的方法,如界內煩惱斷盡,則證七信位,出分段生死;斷塵沙惑盡,則證菩薩十信位,即圓教鐵輪位,獲得六根清淨。

  叁 淨門的啓用法

  從自我磨練至一定程度,則功能漸開,智照無礙。如斷習至叁、四信時,便有叁昧樂正受意生身的出現,可以變化一個意生身,脫體而去,自由往來;如至八信時,就出現覺法自性性意生身,這時能自在幻化叁個意生身,分別行于佛事;如至十信時,成就種類俱生無作意生身,此時無量變化,隨緣應現,已到難思的境域。至于神通,到七信位時,已經六通具足,應用自在了。

  學者修至八信位,于叁界內無法可學,但欲起用,必須轉到有學,學習一切世間學問,人情世故,借此起大機大用,度化衆生。以下謹錄《證體啓用》中有關利他啓用法,以資參考:

  (1)得他心通者,端賴明因達果之機靈速,是以理事圓通不得思索,曆曆如見,全在定慧雙資,功夫純熟。此便是神通,並無何種神妙之可求。

  (2)機之遲捷在善用反面文章,練一無住功夫,簡言之,破見而已。例如人問何以得解脫,你即不可被解脫騙住,在解脫上立見解,應作活計,反問如何是縛

  此是解脫卸法,宗下一切機鋒都是考試法,考試其心能否上當,不被境奪,能否不立見,察其機之利鈍,即可見其平日之證入,與照顧本來之力量矣。

  (3)宗下公案不許不答者,一在逼之進步;二恐其落斷滅也。學人自己,總以腳踏實地而心又空若太虛,方能應機。如對方一開口,即知其見落于何地,一面劈去其見,同時引出其病根而救正之,仍歸到本來上,此所謂利他以自利者也。此在刻刻用心,而又呆板不得。

  (4)得他心智者,在觀衆生機純熟,八萬四千心,無不應一一研究過,方可順機而轉。若偏于善,則世上一切光怪陸離之萬惡,無由察知,終無法以度之矣,反受彼所攝,不覺與之同化。且慕善疾惡,均屬煩惱,均不平等,智終無由啓發,充其量不過硁硁然守住本分而已,大機大用,不能起也,度生雲何哉!

  (5)練心即練機,得先機者,惟熟于因果之理而已。譬如有大病者,人對醫生,每以能回生爲能,不知先能使其不病,豈不更愈乎

  是先化于無形,得機上者也。

  (6)練心當時時慈悲他人,勤于助道,于此中可以考察他人習性,即以練自己之觀機,關系至巨,不可忽也。

  (7)勸導他人,在識機而待之。識然後言,切勿性急,言勿過切,勿于稠人廣衆中,爲人言說。

  (8)勸導他人,第一須衡量對方于我信仰心如何。

  (9)勸導他人,在先衡量其地位及程度,可任其先說,待其病源,一一指出,諸病集中,然後下藥。

  (10)對方之根器與福澤,必先一一考究;再定逆進與順進之法。

  (11)說法不可就我,當就對方程度,切勿求玄妙,求奇特;先探其程度,齊爲開釋,使之領會,而根本處,要拿穩勿放松。

  (12)說法不可敷衍,甯可先從高處落墨,先以引之,如不相接,再俯就之。不可厭棄淺近之說,因學人自己意境已高,每每不可俯就,反使對方不能相接,此即不慈悲也。

  (13)說法時,切宜下氣,謙和以引之,未到相當信念之時,切勿用重語,反使其退後。

  (14)初說法時,宜練答問法。但答語不可平直,宜用開釋法,或反問法。如對方問如何可以解脫,你應先問他,如何是縛,開豁其心胸,然後分段爲其解釋,則可入矣。

  (15)全力注意對方,稱性而談,妙義自然而至,絕無預備。

  以上所述啓用法,僅是活用中的部分規律,重點在于學人自己在度生中啓其妙用。真正的妙用並無一規定的教條,貴在以無住之心而應一切,活潑無礙,自在轉化。而當化他之功圓成時,自己的無明也由此而破,于是便進入初住乃至等覺而成佛。

  四 淨門的圓證

  天臺宗在證果上分爲分證與究竟證的兩段,時人也加中證而爲叁段。六妙法門門門能通叁段之證,而淨門的圓證可攝前五門的不同證相,茲分別述各門的證相而攝歸圓初住證。

  (1)修習者斷一分無明,證一分叁德,顯一分叁身,初獲一切種智,分得常寂光土,于其所證得無生忍慧,能于一念心中,數不可說微塵世界諸佛菩薩聲聞緣覺諸心行,及無量法門,這是初住圓證數門的功德。

  (2)如能在一念心中隨順法界所有一切事業,無礙應用,無所虧缺,這是圓證隨門的功德。

  (3)若能在一念心中,入于百千叁昧及一切叁昧,虛妄的煩惱以及習氣完全停息,內心寂靜妙湛,清靜不動,這是圓證止門的功德。

  (4)倘能在一念心中,覺了一切法相,無不一一調查,明照無余,內心具足種種觀照智慧,能自在遍觀,一切無礙,這是圓證觀門的功德。

  (5)如果在一念心中,通達一切諸法,因緣果報,了了分明,以神通轉變調伏衆生,使一切衆生返本還源,這是圓證還門的功德。

  (6)若能在一念心中,成就以上五種圓證功德,而心無染著,不被諸法之所染汙,並以中道雙照的妙能,能淨諸佛國土,莊嚴、利樂一切,使一切衆生入叁乘淨道,這是圓證淨門的功德。

  初心菩薩證入如上的法門,如經中所說,也可以說是佛了。這時已得般若智慧,聞如來藏,顯真法身具首楞嚴大定,明見佛性,住于大涅槃,證入法華叁昧不思議的一實相境界。已能在一百個娑婆世界八相示現,教化衆生。這是初段的證相。中段的證相是從二住以上的九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共四十位。如與初段比較,功德更是不可思議,譬如初住能化百界,二住則化千界,叁住萬界,如此位位增勝,妙用更爲廣大無量。到了等覺後心,進入後段證相。此時菩薩得一念相應的無上智慧,妙覺現前,窮照法界諸法性相,對六種妙門、究竟通達,功用普備,無所缺減,圓滿殊勝,此即是究竟圓滿六妙門的最極之證。

  六妙門是現代修正佛法的最妙之道,如能認真依照修習,一生必能證道果。如果惟事研學,不刻苦修習,則對于人生向上之道又有何益呢

  

  

  

《第一章 六妙門修法 第八節 淨門的修習法》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