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關于佛教的認識論▪P7

  ..續本文上一頁解,顯然是大錯特錯的。

  這裏有兩個疑難問題必須提出,加以解答。其一是:諸佛無量,各有常遍色身。常遍色身者,即是永恒存在,至大無限的有形之體。如是無量諸佛所有的常遍色身爲什麼不互相障礙,又有什麼地方可以容納?其二是∶諸佛各有法、報、應叁身,應身是示現的身,其數無量。佛有如是至多之身,有身即有一定的知覺活動;身有無量,其知覺活動亦無量,如是則其生活感受雜而不純,煩擾多苦,安得謂之淨化?此二問題,若不能正確回答,則所謂淨化人生宇宙的理想,便是空談。此中第一問題,可從本文第叁題內,衆生各一宇宙,如衆燈明,互不障礙,各遍似一的道理去理解。諸佛的常遍色身是無漏的,淨妙的精微物質所形成,諸佛之間有自他差別的光明相、淨妙相的身形,而無彼此互相障礙的粗重體質。且諸佛智慧神通不可思議;其特異功能至極殊勝,故彼此清淨色身,不相障礙。有身即有土,在有漏位是識所變現,自然安排適當;在無漏位由淨心淨智之所變現,亦自然有巧妙而適當的安排,這是法爾道理,不容思議。此中第二問題,當知慧能大師早有“叁身本來是一身”之說。諸佛雖有叁身、或無量身,但其真身如前已說,只是法報一體之佛身,其化身雖多至無量,然是其真身之所示現,如月映萬川,萬川之月雖以萬計,而我們世界天宮裏的真月只是一個。佛身雖多,而其真身惟一,亦複如是。既真身惟一,則其知覺感受自是純而不雜,安而無苦,何況其身以淨智爲主,如前已說,淨智的形相是現觀寂照,與凡夫以虛妄分別爲性的心識迥然不同,焉有煩擾不淨之感?

  據前所述,可見轉識成智,淨化人生宇宙,從理想言,它是至極高遠的理想,而無過之者;從事業言,他是至極偉大的事業,而無過之者;從成就言,他是至極美滿的成就,而無過之者;從達到的境界言,它是至真、至善、至美、至樂的境界,而無過之者。從人生的實相看,人生本無價值,無意義可言。但是人的內身卻有無盡寶藏,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智能和活力,即佛法所說的“佛性”。人的本識持有能觀照一切真實事理的潛在智能,可以産生斷除煩惱、業、生諸雜染法,而達到淨化人生宇宙的殊勝勢用,也就是佛法所說的“菩提種性”,人們有了這種優越的性能,就可以創造出有價值、真意義、至極美滿的未來。龍樹大士雲∶“佛法大海,信唯能入,智唯能度。”希望一切人、一切智者,根據佛教的認識論,而信有實、信有德,尤應遵照“一切衆生皆有佛性”的聖言而信有能。精進、精進、再精進,則轉識成智淨化人生宇宙,今天是理想,將來即現實。

  結論

  佛教的認識論,主張萬法唯識,因而以萬法唯識之說爲內容的佛教認識論,即統攝佛教整個的思想體系,而所謂本體論、宇宙論、人生論、方法論等,皆以一認識總括之。一切緣生的事物,名依他起,而依他起以虛妄分別的識爲體。識,即識之自性;心所,即識之助伴,而總名唯識;物質的色法,是識之相分;得非得等不相應行,是識之分位;真如無爲,是識之實性。如是諸法皆不離識,是識爲其本體,此是佛教的認識論攝本體論。諸識的存在形式,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更有此,而此無窮,彼更有彼,而彼無邊。諸識所變世界,對自則爲主觀的,對他則爲客觀的,主客交融,重重無盡,世界無盡而其中的動植礦物亦無盡,這是有漏世間的無限。待有漏世間則有無漏世間,清淨佛土,無窮無盡。如是一切,是諸識橫的方面存在形式之所形成。諸識刹那生滅,酬前引後,因果相續,窮未來際,這是諸識在縱的方面的運動形式所表現的無始無終,這是佛教認識論所攝的宇宙論。人體是由色、受、想、行、識五蘊雜染法爲本質所形成;人生是煩惱、業、雜染爲因所引起的雜染果,故以無常、苦、空爲實相。厭離無常、苦、空的實相,而依佛法的理論精勤行持,而得進入常樂我淨永離諸苦的涅槃境界,這是佛教認識論所攝的人生論。依佛教的認識論認真研究,聞唯識說、思唯識理,進而修唯識觀。由觀起悟,實證唯識實性,即得破妄顯真,永恒解脫,這是佛教認識論所攝的方法論。

  唯識說以瑜伽學爲本。瑜伽是主觀方面的認識和行動與客觀的實際相符合之意,這就具有實事求是,依據客觀真理和知行統一,而與現代科學所具有之特征一致,所以佛教的認識論應稱做一門認識的科學。這門科學有叁偉大∶①理論的偉大。其理論豐富多彩,包羅萬有,有兩大發現的說明和最積極的指導意義。釋迦由于最高深的證悟,于人身內部發現有無始本有的“佛性”,是創造至真至善、至極美滿未來的天賦才能;又在宇宙間一切事事物物上發現有絕對真常本來自有的“法性”,使淨化人生宇宙有客觀的憑籍和極安樂自在的向往處。此兩大發現,佛教認識論有極深刻而全面的總結。佛教認識論又有識自證分,變現見相二分之說,可以從中探索出精神與物質的內在聯系;更有第八藏識執持功能差別之說,可以從中探索出精神與物質的深邃的發源處。這就爲科學向未來發展提供極爲重要的條件,即能將科學導向精神與物質綜合研究的途徑;並使其由對識相的研究逐步進入識性的探索。②方法的偉大。其所講的方法既簡易又正確,即觀空破執,遣相去著。遵而行之,即可通達利用和實證一切真實,越度苦海,而登最極究竟的彼岸。③成就上的偉大。依佛教認識論所說的理論認真實踐,精勤不懈,可以破妄顯真,而得至真至善、至樂至淨永恒出離的大涅槃。在所緣境上能破妄顯真,即能促使能緣方面轉識成智,而成爲圓明普照,妙用無邊的大菩提。成就了大涅槃與大菩提,就實現了人的最高理想,到達最極究竟美滿的生活領域。佛教的認識論有此叁種偉大,故應稱之爲偉大的認識科學。

  

《關于佛教的認識論》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佛教的心理學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