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人定勝天的特殊科學▪P2

  ..續本文上一頁輾轉往複,互爲因果,完全相同。在這方面,唯識學建立兩種緣起,一是自性緣起,一是業感緣起。所謂自性緣起即指在精神方面,無論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八識,以及遍行五,別境五,善十一,根本煩惱六,隨煩惱二十,不定心所四,共五十一法。這些八識心王及一切心所,

  各各自性,種現熏生,互相轉化,謂眼識種子生眼識現行,眼識現行又轉化爲眼識自種;耳識種子轉化爲耳識現行,耳識現行又轉化爲耳識自種,自性始終不變。心所有法五十一種,各各自種生現,所生現法又各各轉化爲自己的種子。在物質方面,從造色言,色法種子生色法現行,色法現行又轉化爲色法自種;聲法種子轉化爲聲法現行,聲法現行又轉化爲聲法自種;香、味、觸的種現熏生各各自類相續,始終無限,互不混淆。在賴耶識中變根身的地、水、火、風四大,以及變器界的地、水、火、風四大,一一各自種現熏生,自性不變地轉化,互不混淆,與造色相同。此中無論各種精神元素,各種物質元素,都是各自種現熏生,自性

  不變地轉化,是名自性緣起。由此自性緣起爲因,使整個大宇宙中,雖無窮無盡的變化,而千差萬別,品類互殊,毫不混淆。至于業感緣起,是自性緣起生長變化的助緣。此有二類:一是異熟,一是異熟生。異熟一詞有叁義:業在過去,果在現在。業在現在,果在未來,是名異時而熟;造善性業,感樂報果,造惡性業,感苦報果,善惡帶道德性,樂苦二果,不帶道德性,屬無記性,是爲異性而熟;業種既存于賴耶識中,必須通過一定時間,醞釀成熟,方能感果,是名變異而熟。阿賴耶識,內變根身,外變器界,由人們所造引業爲助緣,方能感果。由引業力感賴耶識,內變根身,執持根身,故人們根身的大小美醜,壽命的長短,飲食的消化與排泄,皆由賴耶識所含變根身的地、水、火、風四大物質功能所起的變化作用。阿賴耶識外變器界,爲根身所依存,其美好與否,莊嚴與否,住持的長短與否,皆由賴耶識中,外四大種地、水、火、風的變化和人們所造的引業或善或惡作助緣所決定,故異熟一詞全指人們的根身器界而言,全在賴耶,故賴耶又名異熟識。所謂異熟生,是由前六識隨人們所造滿業作助緣所起的作用,它一定要異熟的根身、手腳曲伸和搖唇鼓舌,把異熟所屬的器界,取出其中的元素,製造出種種衣食住行所用的工具。如人們所吃的飲食,所穿的衣服,所住的房屋,所走的路徑,以及現代科學所發明在空中飛行的飛機,在海上航行的輪船,在海底行走的潛艇,在陸地上由鐵路、火車的運行,公路汽車的運行和使用電力所製造的電燈、電話、電網,諸先進工具,無一而非由前六識依據異熟根身器界造作而成,故日異熟生。異熟及異熟生,皆由人們所造引業和滿業之所招感,故總名業感緣起。由自性緣起與業感緣起相依和合,形成廣大複雜的社會現象和支配調整廣大複雜的自然現象,而由此形成天地萬物,由人們製造而非由天地萬物製造人們。同時也是由人們支配天地萬物,而非由天地萬物支配人們,這也是人定勝天特殊利學形成的原因和事實的具體情景。故人定勝天特殊科學是最極正確、最極真實的事理。而與此相反的理論學說皆是邪知邪見的綜合,必須予以徹底的破斥和揚棄。

  

  二、人定勝天特殊科學的偉大

  一切問題,都向自己內身內心設法解決,直截了當,簡明扼要,費時短而見效速,用力少而成功大。這是人定勝天特殊科學出類撥萃唯一無二的獨特優點和偉大。茲特分類詳述如次:

  1、相信自身成功的偉大。孫中山有曰:“吾心信其可行,雖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雖反掌折枝之易,終無收效之期。”唯識學也常講“信爲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而號召信有能。《金剛經》也說:“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唯識大師有偈日:“仰止在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意謂凡學佛的人,只要相信佛是人學成的,別人學佛能成佛,我也是人,相信我學佛一定同人一樣,成就超群的覺雄。

  2、由內心立志發願成功的偉大。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結果七十入了化境而隨心所欲不逾矩,成了最極高尚的至聖;顔淵日:“舜何人也,予何以也。”顔立志與大舜才德相等,而結果成了孔門的大賢;孟子說:“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志至焉,氣次焉,故日持其志,勿暴其氣。”意謂身體、說話、動作皆受氣的支配。若立了志,則氣必受志的統率而言語動作皆循規蹈矩,而如理如量。孟子又說:“乃所願,則學孔子也。”由于他立志追孔爲聖而結果成了與孔相等的大聖。若人立志要求成就偉大事業就一定能成。如漢代劉秀立志中興漢室,而結果由村野農夫出生收兵買馬,擊敗了王莽百余萬大軍,使莽跳樓

  而死,秀由是作了東漢開國皇帝漢光武,故言:“有志者,事竟成。”立志與發願是同義詞,故唯識學常言:“初發菩提心,即成無上覺。”又言:“大乘修止觀,依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願爲住。”由于儒家教人立志發願最關緊要,孟子常言:“萬物皆備于我也,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孔子也說:“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其諸已而矣也,一身正而天下歸之。”

  3、仲容幼年盲目,由掌握人定勝天特殊科學而于學術事業等方面都有相當成功的偉大。這種偉大有總有別,在總的方面,主要相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是由一般凡人通過盡量在自身破執斷障,而成爲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成,無人不誨的大覺雄之人。我既是人,也一定能像他一樣,舍染趨淨,轉凡成聖,而爲偉大的覺雄。所以,本人十六歲失明以來,立志發願,始終一切生活活動都要學釋迦如來,緊追他,與之相比,一步跟一步,步步落實地不斷前進。曾作詩雲:“精通唯識握一乘,年幼目盲通五明,伯仲之間吩薄伽,宗師似教恥同倫。”自此以後,知釋迎曾在雪山日食一麻一麥,修苦行六年,隨即發願,在學佛究教方面求人代讀佛典,晝誦夜思五年不眠。繼後知釋迦在菩提樹下順逆觀十二緣起,生般若智慧以破除無明,隨即立志一定要專修實相方便的般若智慧,以破引生我法二執、煩惱所知二障的無明。繼後讀《金剛經》上卷須菩提提問“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釋迦對此二問題作了非常豐富而正解的解答。此經下卷須菩提又以此二問題向佛請教,釋迦不但不絲毫進行批評,又反複進行最豐富而正確的解答。本人在這方面深受感動,而在對學人提問方而也要像釋迦一樣,百問不煩,樂觀無厭。在追佛方而曾作《臘八抒願》一詩雲:“釋迦此日證菩提,今值佳期願亦奇,健步如飛追往聖,豁明澈複奚疑

  。”在成都辦學育才堅持以釋迦爲榜樣,曾作聯雲:“聖德汪洋似海,釋迦牟尼爲師,微妙法門開慧眼(上聯):晚年陶鑄留蓉,同道良朋棚助,英雄的人物建豐功(下聯)。”

  一九叁六年因病雙目失明,自思年幼殘疾,將來無有前途,怎樣建功立業,對國家人民作出偉大貢獻

  日夜憂思,頗欲自盡,因慈母愛子,關心備至,無便可乘,在家內木倉,苦眠一載,一九叁七年因回憶《古文觀止》,太史公報任安書有雲:“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作春秋,丘明失日厥有國語,孫子擯足兵法修明。”因思古之聖賢英雄,處境不順,反求諸己,充分發揮自身優異才德,著書立說,以貢獻于國家人類,彼人也,我亦人也,何獨不然。幼年十二,在龜山王恩洋先生處,聽講唯識,師雲:“如來常說,菩薩求法,當于五明處求。”五明者:一內明,指佛法典籍,即唯識學,稱爲內論。其余聲明多指文學,因明多

  指邏輯學,醫方明多指醫藥衛生學,工巧明多指自然科學,通稱外論。五明中以內明爲主,必須首抓,因而對佛法唯識,立志專修。但因目盲,必須求人代讀,聽學深思,乃能有濟。山後蔔文燦老師,設有私塾,可送吾二弟仲完、叁弟仲宣,到彼處學習,乘其課余,代我略誦半頁或數行佛典。母親同意我的見解,于是在一九叁八年春,我和二弟同到蔔老處,每日待老師課余,請其爲我誦讀王恩洋老師所講的《世間論》,不料蔔老師嚴宗儒術,認爲佛道之學,皆不正規,不樂代讀,經我再叁贈送禮品,好言哀求,乃得每日抽暇,略讀數行。由于簡單聽讀不能熟記思維,乃設法每日將所聽數行佛典,用手拿著立在由教室通往廁所巷道,

  待較大同學過路時,即請代讀一遍,不識的字請他告訴偏旁點劃,由我告訴讀法。這樣苦學,通過一年,才將《世間論》勉強學完。一九叁九年家父在癢,從省外抗日歸來,因他博學多能.精通佛典,取出家藏《金剛經》、《心經》、《華嚴經》、《解深密經》、《楞伽經》、《心地觀經》以及王師所著《攝大乘論疏》、《二十唯識論疏》等,日夜勤誦,我請慈父讀出聲來,讓我認真聽聽,以便受持。父言:“佛理深妙,又非常廣博,你有殘疾,雖欲修學,怎能達到經藏智慧如海昵

  ”我禀父言:“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誠心誠意如釋迦一樣的苦學,何愁叁藏十二部不能徹底通達呢!”這樣又聽慈父朗誦諸經諸論。多聞熏習,如理作意,受持一載,對內明唯識的究習,大有進步。一九四0年,慈父赴巴中縣城中校任教,也帶二弟仲完入縣升學,我在家日日夜夜溫習所聞佛典。因思研究聖學必須日日夜夜不斷前進,又當求何人代讀佛典,使我繼續聽聞。想起臨家唐文明有一些文化,可求代讀,使我繼續聽聞,增長智慧,于是請求母親同意,請唐文明抽時來我家代誦佛典。文明同意,這樣學習亍數月,文明家人深感麻煩,影響他家正常工作,不肯讓他來我家代誦,由是只好設法親到文明家,求他在織布暇時,多少爲我誦讀一些。初先由叁弟仲宣送我到他家請讀,經過十余日,叁弟…

《人定勝天的特殊科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