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定胜天的特殊科学
唐仲容
一、人定胜天特殊科学的形成
任何一个动物,特别是高级动物的人,其自身都具有一个最极特殊、最极伟大的万能珍宝。这个珍宝是什么
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识八种认识功能合而为一心,一心分而为八识的唯识。如是心识,他具有知、行、变果的特殊功能。从知来讲,心识的伟大作用在于认识。这个认识就包括有丰富的知。一般说来,知有三类:l、感性认识的知。具体指眼识见色、耳识闻声、鼻识嗅香、舌识尝味、身识触尘。2、是理性认识的知。具体指第六意识用语言文字分别一切法,也就是对一切事理的推想和简略分析的寻,或详细分析的伺。3、实践认识的知。具体内容略有三种:(1)初在心内未表现于外,名审决二思,审虑之后,然后决定怎样处理,属意业;(2)及至表现于外,属动身思,属身业;(3)或摇唇鼓舌,发为语言,名发语思,属语业。如是三知,不但包括各种知识,也包括一切行动造作。更重要的是,心识还有变果的特殊作用。所谓变果,各种知识还能熏习成种,名名言习气,而为生起一切事物的亲因。各种行为造作恶习成种,名业习气,而为生起一切事物的助缘。知之中,有我执法执、烦恼障、所知障、熏习成种,名二取习气,是世间染法生起的亲因:知之中,无漏正知正见熏习成种,各般若种子,它能对治二取习气,而为生出世净法的亲因;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无漏业,习成种对治有漏业习气,而为生起出世净法的助缘。这样一来,无论世问天、人、阿修罗,以及地狱、饿鬼、旁生的六道轮回,都全由自心熏习成种,由赖耶识内变根身,外变器界之所形成。至于出世问,无论证有余依,无余依涅粲的阿罗汉或独觉,以及证无住大涅粲的大乘如来,都是全由知行所熏成的种,由阿赖耶识内变根身,外变器界,或转赖耶识为无垢识所变身土之所形成。由是则世出世间,染净诸法,皆是人们心识变果之所决定。故《阿毗达摩大乘经》说:“无始时来界”,指第八赖耶。“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桀证得。”《维摩诘经》也说:“依无住本(指赖耶识),立一切法。"
心识所起知、行、变果三种复杂而伟大的功能,一贯相续,辗转往复。一环扣一环,环环扣紧地,无问相续地,表现着、往复着,他们依据什么自然规律为它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呢
直言之,就是唯识学所讲的熏习。心法八识,前七转识为能熏,第八赖耶识为所熏。能熏的七转识,有一定熏注、投入的作用,名为熏;笫八赖耶识自然规律有承受熏注、投入的作用,名为习。习是养习接受的意义。唯识学对此说有能熏的特点,名能熏四义;也说有所熏的特点,名所熏四义。能熏方面的四义:l、有生灭。谓有为法有生灭活动,才是能熏,此遮面生灭的无为法,非是能熏:2、有胜用。谓带善恶性的法,有殊胜作用,才是能熏,此遮无记性法,无有胜用,非是能熏;3、有增减。谓未成熟,圆满的无漏善法,才有熏习作用,此遮佛果的圆满净法,无增无减,非是能熏;4、与所熏共和合性。谓七转识与所熏的赖耶识恒常同时同处,相依不舍地存在着。所熏方而的四义:l、坚住性。谓赖耶识始终都是无覆无记性,相续不断,能持习气,故是所熏。此遮转识中,常有转变或间断,不能持种,故非所熏;2、无记性。谓赖耶识,性是无记,故无沦善法恶法都能受熏,此遮非无记性法。有或善或恶性法非是所熏;3、可熏性。谓赖耶识无有我法执著,体常显露,故是所熏,此遮转识中第七末那识有覆无记,体非显露,非是所熏: 4、与能熏共和合性。谓赖耶识与能
熏的转识恒恒同时同处,相依不舍地存在着,关系极端密切,故是所熏。
此能熏所熏各四义中,两者相互依存的共和合性,在熏习方面极为重要,此如人中男与女以及各类动物中的雄与雌,经常相依共处,男方或雄方的精气,常向女方或雌方熏注和投入,而女方或雌方恒有承受精气,使之保留和养习,使能熏方面的精气与所熏方面的血液,融合一团,而成胎产子。通过不断的养习,自会发展成熟,形成一定的体格,而生出母腹之外,由是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人,以及各种不同的动物,遍布五洲四海而漫演全球。此能所熏其余诸义与共和合性相互结合,所形成的熏习,自会将各式各样的知识,与各式各样的技术,以及各式各样的感情,通过熏习,不但恒常保持不至遗失,而且通过不断的养习,还
会不断的发展,而使知识、技术、感情各方面的活动,都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使各方面的情境,不断新新而非故故。在受熏持种方面,唯识学常讲,内种的特点有六方面,名日种子六义:一刹那灭,谓此内种在赖耶识中是一种诸能,如同人们吃饭饮茶一样,在腹内暗暗地不断运动变化着,使之成为消化了的大小便,故内种常常运动不停,而不是僵死不变的。二果俱有,谓此内种常常生果功能充定,毫不毁坏,故对所生之果恒常同时,无行无后。此如农田中五谷杂粮的种子,新鲜无病,自会发芽抽枝,故日果俱有。三恒随转,谓一切内种恒随能藏种的赖耶识变化转动。因为人们所造的业多足善恶混杂,如善业多于恶业则先是善业变果,而生人天善趣,其所造恶业寄在赖耶识中,待善业所起的作用结束,而恶业自身会随阿赖耶识下变地狱、饿鬼、旁生的三途的根身器界:如人们所造杂业恶多于善,则其恶业必先起用受报,而先生三途恶趣,待其恶业用尽,而所留下的善业,自会随赖耶识发生作用,变为人天善趣的根身器界,而受乐报。因此世间才有六道轮回不停,而全由自业决定,不带丝毫迷信色彩。四待众缘,内种变果必借很多的助缘,唯识学对此立四缘说:(一)赖耶识中种子亲变自果名因缘:(二)八识各各前后自类无间,等而开导,令后自识随即生起,名等无间缘;(三)八识与所缘境,一面以境为所认识的对象,名为所虑;一面以境为生起的助缘名为所托,此境界为能缘识所虑所托的对象,名所缘缘;(四)增上缘,八识都有所依之根,此根是识生长的门径,是主要的增上缘,其次还有六识的分别依,七识的染净依,赖耶识的根本依,皆增上缘所掇。如是诸缘品类非一,故日待众缘。五、性决定。谓诸内种的性质,有善有恶,有有漏有无漏,性各不同,其所生果皆受其性所决定,善种不生恶法,恶种不生善法,有漏种不生无漏法,无漏种不生有漏法。各随其类毫不混淆,故日性决定。六、引自果,内种虽皆由性决定,但善恶诸法各有多种,如善性中有: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含、不害,共十一法。信种只能生信现行,信现行只能熏成信自种,惭种只能生惭现行,惭现行只能熏成惭自种。其余诸法种现各各自类相生,互不混淆,例此可知。在恶法烦恼方面,根本烦恼六,小随烦恼十,中随烦恼二,大随烦恼八,共二十六种,以根本烦恼贪、唢、痴、慢、恶见、疑六法为例,谓贪的自种只能生贪的现行,贪的现行只能熏成贪的自种,其余五法,自类的种现熏生,毫不混淆,例此可知,根本烦恼如是,随烦恼亦然。有漏无漏、各各的内种均是多非一,其各各种现,自类相互转化,与上例所讲善性恶性中的自类,转化毫不混淆,完全相同,故日引自果。
以上所谈诸种子皆指尚存于赖耶识中而未生起现行,属于潜能。潜能的种子必然会转化成显能,也就是内种,一定会生起现行。在生起现行时,唯识学称为因缘生法。这种内因缘生法,唯识学称为甚深缘起,又名赖耶缘起。此赖耶缘起所生诸法,唯识学曾有颂日:“内因缘生法,自性即是幻,迷人执实有,大圣悟入中。”此颂所显,因缘生法有两大殊胜作用, 一是显此所生法对将来发展能破能立,此法既是幻有,而迷人执幻为绝对真实,即是颠倒梦想,绝对非有,故应进行破斥;但此内因缘所生诸法,幻相是有,不是全无,故有成立的作用。成立什么?主要是成立人定胜天特殊理论和事实,乃至殊胜的显著作用。同时也能成立 许多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两用结合,故日能破能立。由此才令人大雄无畏、积极有为,而 对国家、对人民作大贡献。至于“大圣悟入中”,也就是成就第二伟大作用的圣雄所行的非有非空的中道。意谓因缘所生的幻法名依他起性,是客观有实有的事。此诸幻法名依他起性,是客观的实有的事,此诸幻相又显示出如梦如幻,有而非真,不可分别言说,真实不虚的道理,唯识学称之为圆成实性。此依圆二法是有非空。迷人所执的颠倒梦想,唯识学称之为遍计所执,如龟毛兔角,绝对是空非有。依他、圆成、计执,唯识学称为三自性。此三自性相结合,就成为非有非空的中道。依此中道持之以恒地实践,就成为伟大圣贤英雄的事业,而为同类拔萃的伟大人物。
此因缘所生的法,还含有无穷无尽的因果事理,唯识学于此曾有颂日:“诸法于识藏,识于法亦尔,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此颂意谓“诸法于识藏”即是积集名心:“识于法亦尔"即是集起名心。此中的识和心字都指阿赖耶识。因阿赖耶识的定义是宇宙万有能量不断运动转化,无限推陈出新的总根据地,当一切现行诸法转化潜能含藏于赖耶识中,这时一切现行诸法为因,他所转化的潜能含藏于赖耶识为果;阿赖耶识含藏诸法的潜能即能生起一切诸法的现行,此时赖耶识含藏诸法的种子为因,而所生一切现行的法为果。如是辗转,由种生现,由现熏种,互为因果循环不绝,而使一切因果相续转化,无穷无尽。此与农家由仓
内五谷杂粮,随缘种植在户外许多田土内,而生起许多粮食,这时仓库中的种子为因,户外农田里所产粮食为果;在粮食成熟之后,随将粮食收藏在农仓之内,这时田野中成熟的粮食为因,收藏在农仓内的种子为果。如是年年四季仓内种子,撒出收回辗转往复,互为因果,无穷无尽。内因缘生法,积集名心,集起名心,由种生现,由现熏种,…
《人定胜天的特殊科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