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汙染、弄髒了,那時候任憑染布師傅的技術再好,也染不出色澤很好的布來。所以,我們要像染布師傅一樣,用心照顧好潔白的布料。」
總之,「與人無爭則人安,與事無爭則事安,與世無爭則世安」,如果我們希望凡事都能平靜無波,唯有照顧好自心,別讓「貪、瞋、癡、慢、疑」這五毒汙染了我們的心。
自救救人
佛陀時代,有位在家修行的居士,平時常常聽聞佛法,所以明白人生的苦、空、無常;他一生守志奉道、淡泊名利,並且能將佛陀的教化力行于日常生活中。
那時交通不便,必須跋山涉水、穿越沙漠,才能到達其他市集。有一次,居士隨著商隊到外地從事貿易,第一天走到一座山林,當時天色已暗,于是就在山林間紮營過夜。
居士爲了關照衆人的安危與財物,便自動穿上防護衣,在商隊的外圍巡邏,一步步皆心不離佛。他用心地觀想佛陀的教法,並回顧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已依教奉行?是否還有貪、瞋、癡的念頭?
夜深時分,來了一群山賊!他們拿著棍子、石頭、磚塊等等,准備搶劫商隊。突然看到有人在商隊外圍走來走去,那分莊嚴威儀予人一種堅韌毅力的震
懾。
山賊遠遠地看著,不敢向前襲擊,心想:稍等一下,等他走累了、睡著了,再來下手。于是,大夥就在遠處觀望,看著他的腳步、一步一步穩健地來回走著。不知不覺中晨曦微現,這群山賊已經沒有機會下手了!
臨走前山賊們丟下棍子、石頭和磚塊,一哄而散。商隊的人都驚醒了,趕快跑去一探究竟,發現周圍留下許多棍子、石頭……,又看到同行的居士自在地來回巡邏。
大家不禁打從心底生起恭敬心,紛紛感恩他的守護,他很謙虛地說:「這沒有什麼啊!我只是在生活中守好自己的本分。還好,大家都能平安,真是令人高興!」
當商隊歸來後,居士虔誠地前往精舍拜見佛陀,並且詳細地報告所遭遇的一切。佛陀說:「對!處人即是利己;自救即是救他。生活中若能守住崗位,顧好己心,人生就會平順、安和。」
學佛就是要學習去除心念的染汙,遠離人我是非,用清淨的心接受佛法的教化。看!佛陀的在家弟子,以莊重的態度、攝心守意,竟能攝住山賊的心;所以,只要大家能守本分,就能得本事,也就能「自救救人、利人利己。」
機智的女孩
從前在某個小地方,常有大蛇出來作怪,當地的人都認爲蛇已成精,所以常常祭拜牠,並且每年送一位童女讓牠果腹。
過了九年,已經有九位童女喪失寶貴的生命,全鄉的人都很煩惱。到了第十年,送童女祭蛇的時間又接過了!但是,哪有爲人父母者願意讓女兒去送死?若有人家境窮困,逼不得已要賣女兒,也是痛不欲生啊!
當時有一戶人家非常貧困,這對父母生了六個女兒,最小的女兒對父親說:「今年是第十年,鄉長一直四處找人選,可以讓我去,這樣就可以得到一些錢來維持家庭生活。我身爲女孩不能負擔家計、改善家庭的貧困,所以我願意去。」
她的父母親再怎麼窮也不肯讓孩子去喂蛇,可是女孩已下定決心,因此就偷偷跑出去。她去找鄉長說:「我自願去蛇洞,但是你必須把錢送去給我父親。」說完,她就往蛇洞的方向走了。
在這之前,她准備了一些摻了香油的飯團,並且帶一只狗和她同行。到達蛇洞時,她把香噴噴的飯團放在蛇洞前,不出所料,那條大蛇果然立刻爬出來了!牠一聞到飯香,立刻大口、大口地吞食那些飯團。
當牠吃得渾然忘我時,那只狗猛然沖身前,咬住大蛇的脖子。盡管大蛇不斷地掙紮,但那只狗還是將牠的脖子緊緊咬住不放。女孩順勢製服了大蛇,結束牠的生命。
她走進洞內,果真看到九具屍骨。女孩黯然地說:「你們真可憐!不幸都喪命了。」
她平安地回家後,地方上的人都很敬佩這位女孩,因爲她竟然毫發無傷,甚至還能爲地方除害。這消息傳到國王耳裏,他也很敬佩這位奇女子,于是便請她入宮,由于她既有智慧又時常幫助他人,深受國王喜愛,後來還被冊封爲皇後。
這雖然是一則故事,但也是一種教育;面對人群或一切事物時,若恐懼怯弱,抱著逃避的心理就會迷茫。我們在人生道上一定要培養智慧、毅力和果斷力,勇于面對現實,才能克服重重的困難。
賣魚郎與老鷹
人能守本分,才能盡本事。就像小鳥飛翔在天空中,歌聲嘹亮而悅耳,增添了大自然的生機,這就是牠們的本分、本事。
至于人,本分是安分守己,本事是發揮良能爲人群服務。但是有些人只想展現本事,卻不知自己的本分,導致人生方向脫序違規,這實在是很可惜的事情!
有一個小故事——一位年輕人靠著賣魚維生,有一天,他一面吆喝,一面環視四周,注意看是否有人來買魚。突然,一只老鷹從空中俯沖而下,在他的魚攤咬了一條魚後立刻轉身飛向空中。賣魚郎很生氣地大喊大叫,可是只能無奈地看著老鷹愈飛愈高、愈飛愈遠……。
他氣憤地自言自語:「可惜我沒有翅膀,不能飛上天空,否則一定不放過你!」
那天他回家時,經過一座地藏廟,他就跪在地藏廟前,祈求地藏王菩薩保佑他變成老鷹,能展翅飛翔于天空。從此以後,他每天經過地藏廟都會殷切地祈求。
一群年輕人看到他天天向菩薩祈求,就很好奇地相互討論,其中一人說:「這位賣魚的人,每天都希望能變成一只老鷹,可以飛上天空。」另一人就說:「他傻傻地祈求,要求到何時
不如我們來作弄作弄他!」大家交頭接耳,想了一個方法要欺負他。
第二天,其中一位年輕人先躲在地藏菩薩像的後面;賣魚郎來了,照樣虔誠地祈求、禮拜,這時躲在菩薩像後面的年輕人就說:「你求得這麼虔誠,我要滿你的願,你可以到村內找一棵最高的樹,然後爬到樹上試試看。」
賣魚郎真的以爲是聽到地藏菩薩的指示,非常歡喜地跑進村裏,找到一棵最高的樹,然後爬到樹上,那棵樹實在太高了,他愈往上爬,卻愈覺得擔心。
他爬上樹頂,向下一看——「哇!這麼高!我真的能飛嗎
」那群年輕人也跟著來了,他們在樹下故意七嘴八舌地喊道:「你們看!樹上好像有一只大老鷹,不知道牠會不會飛
」「既然是老鷹,一定會飛嘛!」
賣魚郎心裏很高興,他想:我果然已變成一只老鷹了!既然是老鷹,哪有不會飛的呢
于是展開雙手,擺出展翅欲飛的架勢,從樹頂跳下去。
可是,怎麼不是向上飛,而是向下墜落
他好怕!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幸好他落在泥漿地上,陷入爛泥巴和水車之中,只受到輕傷。那些年輕人跑過來,幸災樂禍地取笑他,他說:「你們笑什麼
我是兩只翅膀跌斷了,不是飛不起來啊!」
這故事可以給我們很大的警惕——一個人要守本分,才能盡本事,若只想得到大本事,卻沒有守好本分,盲目地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是非常危險的。學佛的人也是如此,如果心念離開了自己的本分,則修行之路就會很坎坷,煩惱也會很多!
所以,大家要時刻反省自己的心念、言行是否已偏離本分,如此才能盡本事,充分發揮良能爲人群服務。總歸一句話:一定要多用心!
女神與吉祥草
佛陀在世時,有位長者非常護持佛陀弘法,並且經常布施財物,幫助孤苦貧困的人,所以大家尊稱他爲「給孤獨長者」。
當時的社會有明顯的階級之分,奴隸是最低的階級,被稱爲「賤民」。給孤獨長者雖然非常富裕、社會地位崇高,但是爲人仁厚慈愛,對任何階級的人都一視同仁,他有一位好朋友,就是地位最低的奴隸。
這位奴隸品行端正,給孤獨長者非常信任他,將財産交給他管理。但長者的親戚朋友都很不以爲然,紛紛勸告長者遠離卑賤的奴隸。長者雖然以「人性平等,無貴賤之分」的道理向親友說明,但是他們的階級觀念根深柢固,讓長者感到很困擾,于是就拜訪佛陀,請求指點迷津。
佛陀贊歎給孤獨長者尊重人性的美德,並告訴長者:他不只此生如此,過去生也是以平等心來待人,佛陀說起長者與那位奴隸在過去生中的一段因緣——
很久以前,有位國王的皇宮非常莊嚴華麗,庭園裏種植許多珍奇植物。其中,有一叢吉祥草長得茂盛可愛,隨風搖曳、散發清香。還有一棵杏樹枝葉繁茂、樹幹挺直,是庭園中最雄偉高大的樹,因此被人稱爲「樹王」。
有一天,宮裏的人向國王報告,宮廷中一座「獨柱殿」因年代久遠,又只靠一根大柱子支撐,恐有傾倒之虞。于是,國王指派工匠用最好的木料取代原先的柱子。
工匠在國內四處尋覓都找不到合用的樹木,後來發現只有宮廷中那棵杏樹最適合。雖然這棵杏樹被稱爲樹王,國王也很喜愛它,但是獨柱殿是非常珍貴的建築,國王考慮之後,還是決定砍下杏樹。
古代人相信花草樹木都有神明棲息,因此工匠們就准備了一些水果祭拜杏樹神,並祈禱著:「因爲獨柱殿即將傾倒,所以明天不得不將您砍下做成柱子,請您原諒!」說完,拜一拜就回去了。杏樹的樹神是位女神,聽到自己就要被砍倒了,傷心地哭泣不已,其它圍繞四周的樹神也紛紛悲傷歎息,但都想不出辦法來幫助她。
平常女神對吉祥草神很友善,此時吉祥草神也來安慰女神,說道:「大家光是歎息有什麼用
應該趕緊想辦法來解決危機。」樹神們一向輕視卑微的草神,此時更是不屑地說:「連我們都不知該怎麼辦,你只是個小小的草神,會有什麼辦法
」草神說:「只要用心,一定會想出辦法的。」
當晚,吉祥草神召集許多蟲子銜土黏在杏樹上,使樹幹到處都是小小的土丘,看來好像長蟲害的樣子。隔天早上,工匠帶人來砍樹時,看到這幅景象,不禁驚呼:「這棵樹怎麼突然變成這樣
被蟲蛀得這麼嚴重,不能再使用了。」于是放棄砍伐杏樹。
女神感恩地說:「平時樹神們都勸我不要和卑微的草神交往,可是當我有難時,卻只有草神能夠幫助我!」
佛陀說完這個故事後,告訴給孤獨長者:「當時的女神就是如今的你,吉祥草神就是那位奴隸。事有善惡的分別,人無貴賤的區分,你們生生世…
《塵盡光生·修心篇:智慧之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