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塵盡光生·人生篇:智慧之塔▪P5

  ..續本文上一頁種,認真耕耘:等到收成時,就可以拿去賣。于是,他對這袋谷種格外珍惜,回家後,他不知要將谷種藏放在哪裏才安全

  最後,他將谷種綁吊在屋梁上,以防小偷偷取或老鼠咬食。

  從此,他每天工作回來後,就躺在床上看著那袋谷種,心想:我要開始找土地了,然後把谷種播下去,沒多久就會有青翠的田,再不久,就可以收割。等割完稻後,又會有許多谷種;那時,我要去開墾更大的土地,播下更多的谷種。等收成很多谷種時,我可以拿去賣;有了錢,我就可以蓋一間房子,然後成家。不久後,我就會有可愛的孩子;那時,我要爲他取什麼名字呢

  想著想著……,剛好屋頂上有個破洞,看上去正好有一輪皎潔的明月。

  他覺得將來自己的孩子,名字一定要比月亮還美,于是決定取名爲「賽月童子」。當他不斷地想象時,由于繩子承受不了那袋谷種的重量,突然掉落下來、打到他的頭,結果他就這樣一命嗚呼了!

  那位年輕人的計晝雖然美好,但只不過都是幻想而已。我們的人生,不也是常活在幻想中

  世事幻化無常,凡事唯有腳踏實地去實踐,才不會空過一生。  過蛇記

  佛世時,在王舍城附近有處山村,住著一戶幸福的小家庭。這對夫妻育有兩個小孩,而且妻子又懷有身孕,即將生産。

  古印度有個風俗:生孩子一定要回娘家待産。當時交通十分不便,他們又住在山中,若要跋山涉水回娘家生産,必須花不少時間;因此,他們提前一個月的時間,准備了充分的幹糧後,就搭牛車出發了。

  第叁天中午,他們停在一棵樹下,正准備吃午餐時,忽然聽到牛淒厲的叫聲,他們轉身一看,發現牛已倒在地上。妻子對先生說:「你趕快過去看看,爲什麼牛叫了一聲之後就倒地不起

  」先生隨即放下食物,快跑過去,一看,原來有條蛇正咬住牛的腳,先生便隨手拿起木棍朝蛇打去。

  沒想到那條大蛇放開牛腳後,竟翻身纏住先生的腳:他試著要拉開蛇,卻一直拉不開。太太看到蛇纏在先生身上,始終不敢靠近,驚恐地看著先生躺在地上掙紮,不久就斷氣了。

  太太看到此景,痛哭不已!心想:要走的路還這麼遙遠,沒有牛車可坐,也失去先生的保護,該怎麼辦呢

  但是爲了孩子,她還是打起精神,帶著孩子繼續朝娘家的路走。

  幾天之後,母子叁人又餓又疲累地走到河邊。他們看到對岸有戶人家,心中生起一絲希望;但是河邊沒有任何船只,怎麼過河呢

  這時她看到溪水很淺,便帶著孩子涉水而過。

  當他們走到河中央時,河床忽然凹陷、水流轉急,雖然她緊緊地拉住兩個孩子的手,但是孩子還是被水沖走了。那時她覺得眼前一片昏暗,後來就不省人事了;等她被救起、醒過來時,發現肚子裏的孩子可能在她昏厥時流産,也被水沖走了。她感到萬念俱灰,就精神崩潰了。後來,幸好得遇佛陀、聽聞佛法,她才放下心中的悲惱,得到身心的安頓。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希望,但是人生無常,何時會有變化,沒有人知道。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把握現在」——一切善業或本分事,要及時去做,才有真正的希望。

  耕心田

  人世間,生與死都是大事。因此,從生到死的這段過程,需要用心耕耘。

  我們以一種脆弱的生命形態來到人間,從一出生,就被溫暖的手擁抱,以清水洗淨,再用幹淨柔軟的布包起來……。除了母親的愛與關懷外,還受到許多人的呵護和恩惠。

  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是否時常自省生命的價值觀有無偏差

  是否步上危害社會、損人不利己的錯誤人生

  來到人間既然受到這麼多人愛的付出,我們是否也應該有所回饋

  一個念頭、一個步伐,都是在爲未來鋪路;心念若有偏差,人生就會全盤皆輸。娑婆世界已是苦,人們若因執著權位、財富等欲念而不斷地種下苦因,將來必結苦果;這一生的苦結束了,還有下輩子的苦。所以,我們要爲未來營造一個贏的局面,不要讓苦境綿延不絕。

  有人告訴我,他爲現代光怪陸離的社會現象感到很憂心,擔心現在的教育、現代的人心。我說:「這需要道德重建,如同一棟房子住久了,自然會老舊毀壞而需要重建,人心也是如此。」

  我們要生起忏悔心,去除心中貪瞋癡的障礙,才能消除災難;而重整道德的方法,就是趕快起身力行,去做救人、淨化人心的工作。

  從生到死的路程中,想要收獲多少果實,端視現在如何栽種、耕耘心田,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農夫,殷勤的農夫會將生命之田耕耘得很好;反之,若是懈怠、懶惰的農夫,田地便會雜草叢生,所以,我們要謹慎照顧好心中的這畝田。

  人生的關卡

  人生,苦難偏多!但是,卻有很多人說:「人間很好,我下輩子還想再來做人。「我也覺得「做人很好」;因爲人與人之間有那分清水之愛,在生活中互相關懷,互相感恩、付出,這種生活非常溫馨。

  生滅變異的無常,造成人間生離死別的苦難。一般人都不希望離開所愛的人,期盼能永遠相依相隨;一旦因爲意外或自然終老不得不離別時,心中總是痛苦萬分,這就是人的煩惱。佛陀教育我們:要把小愛提升爲大愛,把愛與不愛的分別心盡量淡化,體解世間的真理。

  生離死別,每個人都不能幸免。然而,「生」是讓大家所歡喜的事,例如:在醫院裏看到即將生産的孕婦時,雖然她挺著肚子忍著疼痛,我們還是會對她說:「恭喜哦!快生了。」若正好有父母、先生在一旁陪伴,我們也會說:「恭喜您們要當阿公阿嬷了!」或是「喜你要當爸爸了!」雖然生産的人很辛苦,心中卻充滿了喜悅,十分歡喜地迎接一個新生命的來臨。

  但是,走進普通病房或是心蓮病房時,我們往往需要費盡心思去安撫病人及家屬的情緒,讓病人能坦然接受生死,也讓家屬接受事實;而這都需要以高度的智慧去輔導。

  人生既然有「來」的一天,當然也會有「去」的一天。

  「死」,是人生永遠躲不掉的關卡;因此,我們應學習如何去面對它。如果能透徹生死的道理,抱著每天都要「休息」的心態,把死亡當作像睡眠一樣,心裏就會很安定。

  人生來去匆匆,到底是爲了什麼

  難道只爲了來人間和大家聚合在一起:而在死的時候痛苦啼哭,就是這樣嗎

  不是!我們既然來到人間,就要發揮生命的價值,投入人群、爲人群付出;若能如此,就可以真正體會「來去自在」的真義。

  少水魚

  有一次我到慈濟醫院探視病患時,有位護士小姐過來告訴我:「師父,您能不能再去看一位患者

  她昨晚做了一個夢,醒來之後一直放不下,情緒很不好。」我說:「好呀!」

  那位患者是個肝癌末期的病人,我去看她時,她的面容顯得很惶恐、不安。我告訴她:「生病是很自然的現象,但是身病了,心不要也跟著生病。快樂是一天,痛苦、惶恐也是一天:你應該把「身病」交給醫生,把「心病」交給佛菩薩,要虔誠多念佛呀!」我說完,她的神色已經比較安定,臉上也露出一絲笑容。她說:「師父,我知道了,我會多念佛。」

  一位已經到了癌症末期的病人,要她不害怕談何容易

  生死問題總是會讓人感到恐懼,可是遇到時能怎麼辦呢

  一定要先安下心來。人生事事難料,在身體健康時,若不好好把握時間、發揮生命良能,等到想做卻沒辦法行動時,就後悔莫及了。

  生病並非老人專屬的權利,在醫院裏,常可以看到病人大多是中年人。因此,不可自恃年輕力壯,想等過幾年,事業穩定後再行善,應好好把握時間,發揮自己良能的使用權,才不會蹉跎時日。

  每天清晨起床後,先虔誠地爲自己的生命作一番調度,思考今天該做什麼事

  要以什麼樣的心態面對人生

  如果能這樣,就是充分利用生命的使用權。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一天過去,生命也就少掉了一天。所以,我們要時時自我警策、勇猛精進,切莫虛度時光。

  生死兩相安  

  普天下的苦難多,災難也不少;一旦災難發生,總不禁讓人心頭一顫——又有多少幽幽亡魂無謂犧牲,獨留親人悲傷逾恒

  佛陀常教誡弟子要時時「念無常」。有一次,佛陀問弟子:「你們認爲是海水多

  還是累生累世以來所流的眼淚多

  」衆比丘長久聽聞佛法,了解佛陀譬喻所指之意,所以回答:「佛陀!海水雖然不可鬥量,卻無法與人在輪回中所流下的眼淚相比。累世中,無論是親愛的父母、疼愛的子女、友愛的手足或恩愛的夫妻,一旦生離死別時,心中淒苦所流下的眼淚,比海水多太多了!」

  佛陀說:「這就是無常之苦!談情,何其短;說愛,何其苦!爲了情、爲了愛,所流下的眼淚真是難以計量!」

  我們如果能接受佛陀的教義,體認世間的無常,心中才能保持平靜。緣聚、緣滅本是平常事,緣聚時,是父母、兄弟姊妹的關系,或是夫妻、朋友的關系;緣散了,終究注定要分離,悲苦也無濟于事。雖然悲苦乃人之常情,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虔誠地爲亡者祝福;如此,生者才能心安,亡者才會靈安。

  由于無常而與深愛的人天人兩隔,實在是人生之苦;但是也有人雖然同住在一個屋檐下,卻是一見面就像仇人般,彼此心中好似要燃起一把無名火,恨不得能馬上離開對方。

  「怨憎會,愛別離」,人間真是矛盾啊!

  學佛,要學習珍惜已擁有的;對于失去的人事物,則不要常常放在心裏,若沈浸在回憶的煩惱中,將會超脫不得。所以,凡事要看得開,該是我們的,要善加珍惜,還要知福、惜福。此外,更要進一步彼此鼓勵、互相造福,才能真正擁有人生的幸福與快樂。

  

《塵盡光生·人生篇:智慧之塔》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