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尘尽光生·人生篇:智慧之塔▪P5

  ..续本文上一页种,认真耕耘:等到收成时,就可以拿去卖。于是,他对这袋谷种格外珍惜,回家后,他不知要将谷种藏放在哪里才安全

  最后,他将谷种绑吊在屋梁上,以防小偷偷取或老鼠咬食。

  从此,他每天工作回来后,就躺在床上看着那袋谷种,心想:我要开始找土地了,然后把谷种播下去,没多久就会有青翠的田,再不久,就可以收割。等割完稻后,又会有许多谷种;那时,我要去开垦更大的土地,播下更多的谷种。等收成很多谷种时,我可以拿去卖;有了钱,我就可以盖一间房子,然后成家。不久后,我就会有可爱的孩子;那时,我要为他取什么名字呢

  想着想着……,刚好屋顶上有个破洞,看上去正好有一轮皎洁的明月。

  他觉得将来自己的孩子,名字一定要比月亮还美,于是决定取名为「赛月童子」。当他不断地想象时,由于绳子承受不了那袋谷种的重量,突然掉落下来、打到他的头,结果他就这样一命呜呼了!

  那位年轻人的计昼虽然美好,但只不过都是幻想而已。我们的人生,不也是常活在幻想中

  世事幻化无常,凡事唯有脚踏实地去实践,才不会空过一生。  过蛇记

  佛世时,在王舍城附近有处山村,住着一户幸福的小家庭。这对夫妻育有两个小孩,而且妻子又怀有身孕,即将生产。

  古印度有个风俗:生孩子一定要回娘家待产。当时交通十分不便,他们又住在山中,若要跋山涉水回娘家生产,必须花不少时间;因此,他们提前一个月的时间,准备了充分的干粮后,就搭牛车出发了。

  第三天中午,他们停在一棵树下,正准备吃午餐时,忽然听到牛凄厉的叫声,他们转身一看,发现牛已倒在地上。妻子对先生说:「你赶快过去看看,为什么牛叫了一声之后就倒地不起

  」先生随即放下食物,快跑过去,一看,原来有条蛇正咬住牛的脚,先生便随手拿起木棍朝蛇打去。

  没想到那条大蛇放开牛脚后,竟翻身缠住先生的脚:他试着要拉开蛇,却一直拉不开。太太看到蛇缠在先生身上,始终不敢靠近,惊恐地看着先生躺在地上挣扎,不久就断气了。

  太太看到此景,痛哭不已!心想:要走的路还这么遥远,没有牛车可坐,也失去先生的保护,该怎么办呢

  但是为了孩子,她还是打起精神,带着孩子继续朝娘家的路走。

  几天之后,母子三人又饿又疲累地走到河边。他们看到对岸有户人家,心中生起一丝希望;但是河边没有任何船只,怎么过河呢

  这时她看到溪水很浅,便带着孩子涉水而过。

  当他们走到河中央时,河床忽然凹陷、水流转急,虽然她紧紧地拉住两个孩子的手,但是孩子还是被水冲走了。那时她觉得眼前一片昏暗,后来就不省人事了;等她被救起、醒过来时,发现肚子里的孩子可能在她昏厥时流产,也被水冲走了。她感到万念俱灰,就精神崩溃了。后来,幸好得遇佛陀、听闻佛法,她才放下心中的悲恼,得到身心的安顿。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希望,但是人生无常,何时会有变化,没有人知道。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把握现在」——一切善业或本分事,要及时去做,才有真正的希望。

  耕心田

  人世间,生与死都是大事。因此,从生到死的这段过程,需要用心耕耘。

  我们以一种脆弱的生命形态来到人间,从一出生,就被温暖的手拥抱,以清水洗净,再用干净柔软的布包起来……。除了母亲的爱与关怀外,还受到许多人的呵护和恩惠。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是否时常自省生命的价值观有无偏差

  是否步上危害社会、损人不利己的错误人生

  来到人间既然受到这么多人爱的付出,我们是否也应该有所回馈

  一个念头、一个步伐,都是在为未来铺路;心念若有偏差,人生就会全盘皆输。娑婆世界已是苦,人们若因执着权位、财富等欲念而不断地种下苦因,将来必结苦果;这一生的苦结束了,还有下辈子的苦。所以,我们要为未来营造一个赢的局面,不要让苦境绵延不绝。

  有人告诉我,他为现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感到很忧心,担心现在的教育、现代的人心。我说:「这需要道德重建,如同一栋房子住久了,自然会老旧毁坏而需要重建,人心也是如此。」

  我们要生起忏悔心,去除心中贪瞋痴的障碍,才能消除灾难;而重整道德的方法,就是赶快起身力行,去做救人、净化人心的工作。

  从生到死的路程中,想要收获多少果实,端视现在如何栽种、耕耘心田,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农夫,殷勤的农夫会将生命之田耕耘得很好;反之,若是懈怠、懒惰的农夫,田地便会杂草丛生,所以,我们要谨慎照顾好心中的这亩田。

  人生的关卡

  人生,苦难偏多!但是,却有很多人说:「人间很好,我下辈子还想再来做人。「我也觉得「做人很好」;因为人与人之间有那分清水之爱,在生活中互相关怀,互相感恩、付出,这种生活非常温馨。

  生灭变异的无常,造成人间生离死别的苦难。一般人都不希望离开所爱的人,期盼能永远相依相随;一旦因为意外或自然终老不得不离别时,心中总是痛苦万分,这就是人的烦恼。佛陀教育我们:要把小爱提升为大爱,把爱与不爱的分别心尽量淡化,体解世间的真理。

  生离死别,每个人都不能幸免。然而,「生」是让大家所欢喜的事,例如:在医院里看到即将生产的孕妇时,虽然她挺着肚子忍着疼痛,我们还是会对她说:「恭喜哦!快生了。」若正好有父母、先生在一旁陪伴,我们也会说:「恭喜您们要当阿公阿嬷了!」或是「喜你要当爸爸了!」虽然生产的人很辛苦,心中却充满了喜悦,十分欢喜地迎接一个新生命的来临。

  但是,走进普通病房或是心莲病房时,我们往往需要费尽心思去安抚病人及家属的情绪,让病人能坦然接受生死,也让家属接受事实;而这都需要以高度的智慧去辅导。

  人生既然有「来」的一天,当然也会有「去」的一天。

  「死」,是人生永远躲不掉的关卡;因此,我们应学习如何去面对它。如果能透彻生死的道理,抱着每天都要「休息」的心态,把死亡当作像睡眠一样,心里就会很安定。

  人生来去匆匆,到底是为了什么

  难道只为了来人间和大家聚合在一起:而在死的时候痛苦啼哭,就是这样吗

  不是!我们既然来到人间,就要发挥生命的价值,投入人群、为人群付出;若能如此,就可以真正体会「来去自在」的真义。

  少水鱼

  有一次我到慈济医院探视病患时,有位护士小姐过来告诉我:「师父,您能不能再去看一位患者

  她昨晚做了一个梦,醒来之后一直放不下,情绪很不好。」我说:「好呀!」

  那位患者是个肝癌末期的病人,我去看她时,她的面容显得很惶恐、不安。我告诉她:「生病是很自然的现象,但是身病了,心不要也跟着生病。快乐是一天,痛苦、惶恐也是一天:你应该把「身病」交给医生,把「心病」交给佛菩萨,要虔诚多念佛呀!」我说完,她的神色已经比较安定,脸上也露出一丝笑容。她说:「师父,我知道了,我会多念佛。」

  一位已经到了癌症末期的病人,要她不害怕谈何容易

  生死问题总是会让人感到恐惧,可是遇到时能怎么办呢

  一定要先安下心来。人生事事难料,在身体健康时,若不好好把握时间、发挥生命良能,等到想做却没办法行动时,就后悔莫及了。

  生病并非老人专属的权利,在医院里,常可以看到病人大多是中年人。因此,不可自恃年轻力壮,想等过几年,事业稳定后再行善,应好好把握时间,发挥自己良能的使用权,才不会蹉跎时日。

  每天清晨起床后,先虔诚地为自己的生命作一番调度,思考今天该做什么事

  要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人生

  如果能这样,就是充分利用生命的使用权。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一天过去,生命也就少掉了一天。所以,我们要时时自我警策、勇猛精进,切莫虚度时光。

  生死两相安  

  普天下的苦难多,灾难也不少;一旦灾难发生,总不禁让人心头一颤——又有多少幽幽亡魂无谓牺牲,独留亲人悲伤逾恒

  佛陀常教诫弟子要时时「念无常」。有一次,佛陀问弟子:「你们认为是海水多

  还是累生累世以来所流的眼泪多

  」众比丘长久听闻佛法,了解佛陀譬喻所指之意,所以回答:「佛陀!海水虽然不可斗量,却无法与人在轮回中所流下的眼泪相比。累世中,无论是亲爱的父母、疼爱的子女、友爱的手足或恩爱的夫妻,一旦生离死别时,心中凄苦所流下的眼泪,比海水多太多了!」

  佛陀说:「这就是无常之苦!谈情,何其短;说爱,何其苦!为了情、为了爱,所流下的眼泪真是难以计量!」

  我们如果能接受佛陀的教义,体认世间的无常,心中才能保持平静。缘聚、缘灭本是平常事,缘聚时,是父母、兄弟姊妹的关系,或是夫妻、朋友的关系;缘散了,终究注定要分离,悲苦也无济于事。虽然悲苦乃人之常情,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虔诚地为亡者祝福;如此,生者才能心安,亡者才会灵安。

  由于无常而与深爱的人天人两隔,实在是人生之苦;但是也有人虽然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却是一见面就像仇人般,彼此心中好似要燃起一把无名火,恨不得能马上离开对方。

  「怨憎会,爱别离」,人间真是矛盾啊!

  学佛,要学习珍惜已拥有的;对于失去的人事物,则不要常常放在心里,若沉浸在回忆的烦恼中,将会超脱不得。所以,凡事要看得开,该是我们的,要善加珍惜,还要知福、惜福。此外,更要进一步彼此鼓励、互相造福,才能真正拥有人生的幸福与快乐。

  

《尘尽光生·人生篇:智慧之塔》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