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動,它就是一個因緣:如果你是依止迷惑的因緣,就出現雜染的果報;你依止清淨的因緣,就出現清淨的果報。我們對于這個萬法唯識的道理,産生堅定的理解,這樣子「聞熏習住故」,這個地方的「住」,就是以大乘法教的道理來安住,所以剛開始是聽聞正法而産生勝解。第二個,「及由有羞恥,令諸煩惱少分現行、不現行故」,這一段是講到如理作意。就是我們由前面的理解,産生增上慚愧,一種自我反省的力量,依止這樣的增上慚愧,使令「煩惱」變成輕薄「少分現行」,乃至于完全「不現行」。這個地方意思是說,種子還沒有斷,但是它的對治、這種止觀的對治已經生起了,這個煩惱的勢力已經淡薄了,乃至于煩惱的現行慢慢慢慢消失掉。我們剛開始在轉依的時候,就是這個「損力益能轉」。我們受菩薩戒,我他贊歎們在持菩薩戒體的時候,跟修善是不同的。雖然說菩薩在修習六波羅蜜的時候,外道也會修習布施、持戒、忍辱等等的善法;但是外道在修善法的時候,他是沒有戒體的,他心中沒有那種誓願力跟觀照力的戒體。所以這個地方,是一個菩薩經過聽聞正法以後,産生一種戒體,而這種戒體的力量,産生對煩惱一種扭轉的力量,使令它變成少分現行、或者是不現行故。我們在過去學《瑜伽菩薩戒》的時候,講到遮戒(性戒不算)的時候,菩薩在修行之前,他有很熾盛的──比如說貪欲的煩惱、或者瞋恚的煩惱;他受了菩薩戒以後,他煩惱還是數數的現行,但是他已經開始在扭轉自己了、觀照調伏了。雖然煩惱還是有少分現行,這個時候在菩薩戒是不犯戒的,因爲他的戒體已經啓動了,煩惱的勢力慢慢慢慢的淡薄了。這個地方是我們在轉依的第一個階段,「損力益能轉」。我們說過,一個人要轉變自己,只有一種可能性──就是你自己想轉變。你要不想轉變,誰也不能讓你轉變。你看一個人他要跳火坑的時候,就算是佛在旁邊用神通力阻止都阻止不了,佛陀的弟子都還有人墮叁惡道的。一個人在生命當中,會從錯誤中踩剎車,扭轉過來,回頭是岸,只有你自己想要轉變。那你爲什麼自己會轉變呢?因爲你明白道理,産生一種自覺的功能。所以孔夫子顔淵,他並沒有說顔淵修什麼功德,他說顔淵這個人能夠舉一反叁,你告訴他一件事情,他能夠反省叁件事情,他自我反省力量很強,觀照力很強。所以這個地方,是整個菩薩的一個轉依、解脫的一個重點。
辛二、通達轉
二、通達轉,謂諸菩薩已入大地,于真實、非真實,顯現、不顯現現前住故,乃至六地。
這個地方「通達轉」,就是證入到初地以上的法身菩薩,前面只是一種作用的轉變,這個地方連種子、這個潛伏的種子都轉變。我們看「謂諸菩薩已入大地」,這個「菩薩」內心「已」經證「入」了二空真如的「大地」,「大地」是萬法的依止處,我空、法空的真如是菩薩一切功德的依止處,所以叫做「大地」。這種進「入」到「大地」真如的「菩薩」,他有二種情況:第一個,他入了根本觀,他入根本空觀的時候,「真實」的「顯現」、「非真實」的「不顯現」。這個「真實」就是講真實義,我空、法空的真理真實的顯現出來,虛妄的這些想象就消失了,叫做「真實顯現」而「不真實不顯現」。第二種情況,他出關的時候,真實不顯現、非真實顯現,他還有一些微細的妄想,這樣子是指初地「乃至」于「六地」的菩薩。也就是說這個「通達轉」,他能夠通達我空、法空的真如理,但是他這樣的一個通達,是不能相續的、是有間斷的,他入關的時候通達,但是他一出關的時候又變成不通達,這個地方指的是初地到「六地」的菩薩。當然他通達已經不錯了,我們這個損力益能轉都還在門外打轉,還沒有通達。
辛叁、修習轉
叁、修習轉,謂猶有障,一切相不顯現,真實顯現故,乃至十地。
這個地方就正式的修習真如,把這個通達的力量相續下去,修習真如。他的相貌,「謂猶有障」,這個地方的「障」指的是所知障。煩惱障跟所知障不同,煩惱障是染汙的,所知障它不能說染汙。煩惱障是煩惱本身就是障;但是「所知本非障,因障障所知」,所知的這種功德叁昧,這個菩薩還不了知,這樣子叫做障,他對種種的法門還有所不知,就是障礙他所知的一切的法,叫所知障。這個菩薩內心當中,還「有」微細的所知「障」,但是「一切相不顯現」,這個地方的煩惱障消滅,乃至于分別的俱生我執都消失了,他內心已經沒有這種我相的執取,所以「一切相不顯現,真實顯現故」,他我空的真理已經恒常「顯現」了,他的俱生我執「乃至」于到「十地」,但是他還有微細的所知障,他對無量無邊的功德法門,還不能完全通達。
辛四、果圓滿轉
四、果圓滿轉,謂永無障,一切相不顯現,最清淨真實顯現,于一切相得自在故。
這個是佛「果」的「圓滿轉」,他內心當中永遠離開了煩惱障跟所知障,「一切」的「相」都「不顯現」,「最清淨」的「真」如「顯現」(這個地方證得我空真如,下面是證得法空真如),「于一切相得自在故」,他能夠通達一切法門,了知一切衆生的根機,善巧的說法,這個地方是「圓滿轉」。
辛五、下劣轉
五、下劣轉,謂聲聞等,唯能通達補特伽羅空無我性,一向背生死,一向舍生死故。
前面的四種轉依,是講大乘的轉依;這以下五跟六,把大乘的轉依跟小乘的轉依作一個比較。「聲聞」人他發出離心,他內心的轉依,是「通達補特伽羅空無我性」,這「補特伽羅」就是人我,他只能夠通達人無我,但是他對法是産生執著的。也就是說,他不知道一切法是唯心所變的、是緣起無自性的,他認爲法是真實有的。那法是真實有的、生死是真實有的、涅槃也真實有,所以「一向背生死,一向舍生死故」,他的內心一心一意的背離生死,他所采取的行動,也是一心一意的棄舍生死,這叫做「下劣轉」。
辛六、廣大轉
六、廣大轉,謂諸菩薩,兼通達法空無我性,即于生死見爲寂靜,雖斷雜染,而不舍故。
這個「廣大」的「菩薩」,他一方面通達我空,一方面知道萬法唯識也通達法空,所以看到了「生死」就是涅槃,雖然「斷雜染」法,但是「不舍」內心的依他起。這個地方的生死是涅槃,我們待會再解釋一下。好,我們先休息十分鍾。
《攝大乘論講記 第五九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