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攝大乘論講記 第五叁卷▪P3

  ..續本文上一頁是它一個生善的功德。

  

  己五、引發差別

  

  引發差別者,謂能引發一切世界無礙神通故。

  

  前面是講到真如叁昧的斷惡、生善,這個地方是講神通。我們在真如叁昧當中,「能」夠「引發」到達「一切世界無礙」的「神通」,這個是講神足通。前面「隨其所願受生」是講來生,這個地方是指今生能夠神遊十方世界。我們的神通,一般來說是依止禅定而引生,但是禅定因爲智慧的不同,所産生的神通也有所不同:因爲阿羅漢有法執,所以阿羅漢的神通,最多最多到達叁千大千世界;但是菩薩的神通,能夠到達一切的十方世界。爲什麼呢?因爲他相信「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所以他一專注的時候、念佛的時候,他的力量是跟十方諸佛相隨順的,他是跟真如相應的。任何一個東西跟真如接觸的時候,那是一個非常大的力量,那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力量,所以它「能引發」到達「一切世界」的「無礙神通」。

  

  己六、作業差別

  

  這個地方是把神通所産生的十四種妙用,加以說明。

  

  作業差別者,謂能振動、熾然、遍滿、顯示、轉變、往來、卷舒、一切色像皆入身中、所往同類、或顯或隱、所作自在、伏他神通、施辯念樂、放大光明,引發如是大神通故。

  

  菩薩因爲安住真如叁昧的關系,所以在每一種的神通當中,有十四種的妙用:第一個,菩薩能夠讓世界産生六種的「振動」,他爲了要引發衆生的專注,産生這個廣大「振動」的力量。第二個「熾然」:這個「熾然」就是身放光明,他能夠放出青、黃、赤、白種種的光明。第叁個「遍滿」:菩薩在真如叁昧的心中,他的專注能夠讓光明「遍滿」十方世界,無有障礙。「顯示」:菩薩能夠在真如叁昧的心中,「顯示」不同的身相,顯出天人相、比丘相、比丘尼相。「轉變」:前面的顯示是約正報,這個地方講依報。菩薩在真如叁昧的時候,能夠把依報的地、水、火、風相互的轉變,而産生真實的受用,它有轉變四大的力量。「往來」:菩薩在真如叁昧的時候,能夠在一剎那間,往來十方世界。你看極樂世界的天人,他的神足通,能夠供養他方十萬億佛,所以極樂世界的菩薩,以他的神通供養他方十萬億佛,一個阿羅漢只能夠到一個叁千大千世界,他卻能夠到十萬億個叁千大千世界!可見得極樂世界的菩薩,每一個人都是修真如叁昧。說阿羅漢成就初禅,菩薩也成就初禅:菩薩以初禅的力量,能夠到十萬億個叁千大千世界;阿羅漢的初禅,只能夠到達一個叁千大千世界,因爲他心中相信這是不可能,所以果然不可能。「卷舒」:菩薩經常觀察真如叁昧,知道我空、法空的真理,他能夠産生「卷舒」的力量。這個「卷」就是縮小,把須彌山變成一個小芥子;「舒」就是放大,菩薩能夠把一個芥子變成須彌山,小中變大、大中變小,一爲無量、無量爲一。「一切色像皆入身中」:這個地方講普門示現,菩薩能夠在一個地方安住,讓衆生所見各各不同──天人看到菩薩是天王相、鬼神看到是鬼王相、蟒蛇看到是蛇王相:就是他能夠使令一切的色相,都集中在一個身中,讓每一個人所見各各不同。「所往同類」:菩薩有時候到其他的十方世界去親近十方諸佛,他馬上能夠現出跟這個世界相同的身像,表現出相同的語言,示現「同類」。「或顯或隱」:菩薩有時候到了一個地方,有些人喜歡這個菩薩,菩薩就讓他見到;有些人不喜歡見到這個菩薩,菩薩就使令他看不到。你看一個往生的人,一百多個人給他助念,有些人看到阿彌陀佛現前、有些人沒看到阿彌陀佛、有些人只看到蓮花。菩薩的神通,會産生這麼多多元化的變化,那一定要依止真如叁昧,別無選擇的;這個連阿羅漢都做不到,阿羅漢即使成就四禅,他也不可能讓某甲看,讓某乙不看到,不可能。「所作自在」:這個地方講菩薩能夠在來去自如的時候,得大自在。「伏他神通」:菩薩能夠伏除、調伏凡夫外道,乃至于二乘人的神通。「施辯念樂」:這個施就是布施,菩薩可以把辯才、念力跟安樂,布施給衆生。《大智度論》上說:佛菩薩可以把他的福德資糧跟衆生共享;但是他智慧的善根,他對真如叁昧信、進、念、定、慧的善根不能跟衆生共享。福報可以跟衆生共享,哪些可以共享呢?這個地方提出叁點。第一個辯才:佛菩薩進入真如叁昧的時候,內心是我空、法空無住的意境,但是他在無住的時候,觀察衆生有很多很多眷屬的因緣,菩薩可以把他的辯才施給他,讓他産生辯才,來教化衆生。第二個念力:你心中很散亂,但是你專注的憶念某一個佛菩薩的聖號,诶,他會産生加持力。第叁個,你有痛苦出現,佛菩薩在真如叁昧的時候,也可以施給你安樂。我們讀《彌陀要解》,講:臨命終人,修淨土法門的人跟不修淨土法門的人,臨命終時會有什麼差別?就是說修淨土法門的人,在臨命終的時候,他的痛苦會比一般人少。爲什麼?因爲他念佛的關系,有佛力的加被。所以這個地方講,你臨終的時候,憶念的聖號,佛菩薩可以把專注力,你本來心是很散亂,因爲念佛的關系,得到專注;你身心本來很痛苦,念佛的關系得到安樂──「施辯念樂」。第十四「放大光明」:佛菩薩在說法的時候,看到衆生打妄想,這個時候放大光明,來引起衆生的注意。「引發如是大神通故」,這十四種的神通妙用,都是因爲安住我空、法空的真如理,産生這麼多巧妙的作用。這個地方是說,我們在修禅定的時候,有的只是追求解脫、有的是要成就莊嚴。如果你只是追求解脫,那你修止就好了,因爲你修止就能止息妄想、解脫妄想的幹擾。但是菩薩在修止的時候,他有我空、法空真如叁昧的力量,它所産生的妙用,那就不是自身的解脫,它能夠引生種種的妙用。 蕅益大師彌陀

  

  當然阿羅漢也有各式各樣的不同,阿羅漢也有法執比較輕淡的,他多少有一點法空智慧。我們舉一個例子,比說法,就産生嫉妒心,派他的叁個女兒、魔女在旁邊唱歌跳舞。很多人本來是來聽法,但是衆生有善根也有煩惱,他看到這樣的歌舞倡伎,就跑過去看歌舞倡伎,聽法的人很少。如說優婆 多尊者,他有一次舉辦叁天的法會,這個時候很多人來聽法。魔王在天上看到優婆 多尊者優婆 多尊者他按兵不動,繼續說法。第一天過去了,到第二天人更多,到第叁天,幾乎這個場地全部充滿了人,但是都不是來聽法的,是來看歌舞倡伎的。這個時候,優婆 多尊者看因緣成熟了,就以不可思議的神通力量,把上面那叁個唱歌跳舞的女子,變成一個白骨的骷髅頭,眼睛、鼻子、嘴巴流出種種不淨物。這個時候,所有聽法的人,産生對叁界果報的厭離心,這個時候優婆 多獅子吼,演說不淨、苦、無常、無我四念處的智慧,很多人因此成就聖道:這就是菩薩的巧把塵勞爲佛事。就是說優婆 多尊者,他就是靠這些人唱歌跳舞,把衆生都引導過來,先到達這個地方,然後就著這個塵勞,本來唱歌跳舞是塵勞,把這個塵勞轉成佛事,當然這都是法空智慧才能夠做得到。法空的智慧,它不一定能夠幫助你解脫、消滅煩惱,但是它在産生妙用這一部分不可思議,你看同樣是一句佛號,你有修法空智跟沒有修法空智,産生的力量不同。這個地方,大家要思惟一下。你沒有修法空智,你認爲很多事情你做不到!我們産生法執的人,會自我設限,胸量狹少,你頂多只能夠達到解脫。其實我們慢慢修學大乘佛法,我們知道一個觀念:很多事情,你只要一個心念的轉變,同樣的功德産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只要一個心念的轉變,那當然就看大家怎麼去運用。好,我們休息十分鍾。

  

  

《攝大乘論講記 第五叁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