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述要▪P16

  ..續本文上一頁我”也。但以悟有我所,憎愛心生,隨境而轉,所以不複認“我”矣。此說明人相者,即我所也。

  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過一切證者,悉爲人相。

  “悟”,是取著于外境。衆生不如實知真是自己本來面目,于是分別我所,取著我所,虛妄隨我所而轉。心隨我所而轉,不複認我。故所悟之我所非我,能悟之心隨我所轉,其道理亦是同樣的。因爲執著于“悟”,心隨境轉,已超過一切能證者。因爲能證者,隨我所轉故。這些皆爲人相。

  善男子!其心乃至圓悟涅槃,俱是我者。

  圓悟,莫作圓滿覺悟解。真正圓滿覺悟,便無分別執著,與取著人相截然不同。此地所謂圓悟者,是迷人自以爲徹悟涅槃,皆是我所也。我者即是我所。

  心存少悟,備殚證理,皆名人相。

  最後結論說,只要心中少有取著悟的想法,只要自以爲備殚證理,皆是我所,皆名人相。

  備殚證理者,自以爲完全證悟其理境,皆是我所,皆名人相。

  總而言之,人相者我所也。若人執著我,便是我相。執著我所,便是人相。

  善男子。雲何衆生相。謂諸衆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衆生。則知彼人說衆生者非我非彼。雲何非我我是衆生則非是我。雲何非彼我是衆生非彼我故。善男子。但諸衆生了證了悟皆爲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衆生相。

  我們已經知道,以上所說我相人相,是我我所執。而我我所執,總名爲人我執。今衆生相,是法我執。法者色受想行識五陰也,鸠摩羅什大師譯五陰爲五衆。故衆生相者法執也。

  雲何衆生相?謂諸衆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

  衆生心自證是我相,心自悟是人相。我相是我,人相是我所,我我所不能及者是法相。

  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衆生,則知彼人說衆生者,非我非彼。

  我是衆生者,謂我是五衆所生也。此人有叁重妄執,第一執有五衆其法,不知五陰皆空。第二于五衆中,複執有我。第叁于我複執有生滅。

  則知彼人說五衆生者,即說明五衆非是我相,非是人相,而是法相。

  雲何非我?我是衆生,則非是我。

  既然說我是色受想行識五衆所生,當然我在色受想行識之外,所以則非是我。

  雲何非彼?我是衆生,非彼我故。

  既然說我是色受想行識五種衆多法所生,則色受想行識非是人相。所以五衆之法,既非我相,亦非人相。非彼我者,非人我也。

  善男子!但諸衆生了證了悟皆爲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衆生相。

  但諸“衆生”二字,是指迷惑衆生而言。“了”是了別。了別于能證者是我相,了別于所悟者是人相。故曰了證了悟,皆爲我人。

  而于我相人相以外,既非我相亦非人相,但是存有“所”了別的,當然即是我執以外的法執了,便名衆生相。

  故知我人衆壽四相者,不外我法執也。

  善男子。雲何壽命相。謂諸衆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一切業智所不自見猶如命根。

  本來圓覺清淨,無有分別,既無能照,亦無所照。若分別能照所照,便是虛妄,便是生滅,便是壽命相。

  衆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

  清淨無相,雲何可照?若衆生心照清淨,此清淨便是衆生心所法。覺所了者,覺是八識,所了者是心所。心心所法曆然,即現生滅,故成壽命相。

  如此看來,了證的我相,了悟的人相,了別的法相,皆不出心心所法,皆有生滅的壽命相。我相人相衆生相是橫說,壽命相是縱說。如果以現代語說,前叁相是約空間說,壽命相是約時間說。如此便約盡一切法相。

  一切業智所不自見,猶如命根。

  業智即是業識,爲無明力,不覺心動也。故業智者,體即虛妄。

  一切業智所不自見,言妄不自見其妄,必待善知識教化,而後知其妄也。如果妄能自見其妄,必是妄能自斷其妄。如果妄能自斷其妄,必是衆生皆能自度。如果衆生皆能自度,必不待佛度,不待法度,不待僧度,衆生皆可自然成佛。事實並不如此,故曰一切業智所不自見。

  猶如命根者,言衆生不能自斷其命,必待佛教化,方能斷惑證真也。例如前所言“由有無始本起無明,爲己主宰。一切衆生,生無慧目。身心等性,皆是無明。譬如有人,不自斷命。”今簡略其言,謂猶如命根。

  善男子。若心照見一切覺者皆爲塵垢。覺所覺者不離塵故。如湯銷冰無別有冰知冰銷者。存我覺我亦複如是。

  若心照見一切覺者,皆爲塵垢。

  大圓滿覺,無能所分別,無能照所照。凡有能所分別,即非大圓滿覺。故曰若心照見一切覺的,皆爲塵垢。塵垢者,識心妄自取相妄生分別也。

  覺所覺者,不離塵故。

  能覺與所覺,不離塵垢也。

  湯是熱水,如滾水銷冰,冰銷而爲水,無別有冰。如果知冰銷原是一水,則知能覺所覺無有分別。若知能覺所覺無有分別,則知存我覺我亦無分別。

  存我者能覺也,覺我者所覺也。能覺所覺唯是一心,故曰存我覺我,亦複如是。能覺者是我相,所覺者還是我相,所以說存我覺我。

  善男子。末世衆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爲。終不能成一切聖果。是故名爲正法末世。

  末世衆生,末法時期之衆生。不了我人衆壽四相虛妄,我法二執不斷,不出六道輪回。縱經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爲。有爲者,生滅法也。縱多劫修道,不出生滅。終不能成一切聖果,是故名爲正法末世。

  谛閑大師曾引偈曰:“六欲諸天受五衰,叁禅尚是有風災,假饒修到非非想,不及西方歸去來。”我輩末法衆生,應深警惕之。

  何以故。認一切我爲涅槃故。有證有悟名成就故。

  末法衆生修道,確實認一切我爲涅槃也。每聞人言,我已得道,我已開悟……睹斯經文,方知皆是我相。

  有所得是外道,無所得爲佛道。于佛道中,有何可得?六祖言本來無一物,汝開悟甚麼東西?故我輩末世衆生修學佛道,應老實從離四相著手,庶幾不遠矣。

  認一切我,爲涅槃故。有證有悟,名爲成就。

  末世衆生,誤以涅槃、證、悟,爲我所法,故曰認一切我爲涅槃,認爲有證有悟名爲成就佛道。不知諸法緣生無性,即此無性假名涅槃。無性則不可得,證此不可得,假名曰證。悟此不可得,假名曰悟。

  譬如有人以賊爲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何以故。有我愛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爲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愛者真生死故。別憎生死名不解脫。

  譬如有人以賊爲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

  末世衆生,認一切我以爲涅槃,猶以賊爲子也。因爲衆生執我,必生愛憎,以愛憎造諸惡業,惡業因緣,墮于苦道。故執我爲涅槃者,猶以賊爲子也。我執一念,偷盡功德財,故其家財寶終不成就。

  有我愛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爲涅槃相。

  有我愛者,即欲我不生不滅。故曰有我愛者,亦愛涅槃。不知我、法二執,緣生無性,無性正是涅槃。所以說伏我愛根,爲涅槃相。

  有憎我者,亦憎生死。

  有一般人,知“我”爲生死根本。如果無我,則無人受生死矣。于是厭憎于我,故曰有憎我者,亦憎生死。這是暗示二乘人。

  不知我是緣生,緣生則無性。無性能隨緣,隨緣故有我。無性隨緣,故無我即是有我。隨緣無性,有我即是無我。法非有非無,何生死之有?既無生死,何愛憎之有?有愛憎者,即有所住心,有所得心,不離生死也。

  不知愛者真生死故,別憎生死,名不解脫。

  憎由愛生,故曰境背愛心,則生憎嫉。故菩薩不厭生死,不愛涅槃。如果無愛,便亦無憎。當知愛者真生死,別憎生死名不解脫。

  雲何當知法不解脫。善男子。彼末世衆生習菩提者。以己微證爲自清淨猶未能盡我相根本。

  彼末世衆生習菩提者,以己微證爲自清淨,猶未能盡我相根本。

  了達于空性,是名爲菩提。學人于後得智中,知一切法依他起無自性,證我法二空,是名菩提。

  然末世衆生不然,以己微證爲自清淨。以己微證,非是真證也,乃衆生自以爲證也。故接著說,猶未能盡我相根本。當知未盡我相根本,豈是證也?

  若複有人贊歎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若複誹謗彼所得者便生嗔恨。則知我相堅固執持潛伏藏識遊戲諸根曾不間斷。

  若複有人贊歎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者,愛也。聞贊則喜,便欲濟度,系“由有諸欲助發愛也”。若複誹謗彼所得者,便生嗔恨者,憎也。聞謗則嗔,即系“境背愛心而生憎嫉也”。愛憎二心,由我心起。故曰則知我相堅固執持,潛伏藏識。

  藏識者,第八阿賴耶識。阿賴耶具有能藏所藏執藏義,故名藏識。第七末那識,恒執第八識見分爲我,故曰我相堅固執持潛伏藏識。

  遊戲諸根曾不間斷者,我執于六根起現行故,所以遊戲諸根。第七末那識,雖有轉變而無間斷,故曰曾不間斷。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淨覺。善男子。若知我空無毀我者有我說法我未斷故。衆生壽命亦複如是。

  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我相是總,人衆生壽命相,皆屬我相,故略說我相。執我有二,即人我法我。我法不空,不能入清淨覺。

  若知我空,無毀我者。

  若知我緣生無性,則知我空也。若知我緣生無性,當知一切法亦緣生無性。若知我法二空,可入無生,入無生者,名入清淨覺。既入無生忍,則無我受謗,無人毀我。故曰若知我空,無毀我者。

  有我說法,我未斷故。

  既然我法俱空,故實無我說法。既然無我說法,故于順我者不愛,違我者不憎。如果作有我說法想,便是我相未斷。衆生壽命,亦複如是。

  善男子。末世衆生說病爲法。是故名爲可憐愍者。雖勤精進增益諸病。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末世衆生,說病爲法者,末世衆生皆以有所得爲法也。不知有所得者,皆我人衆壽四相,是故名爲可憐愍者。雖然勤精進于有所得,徒益諸病,不能入清淨覺。

  善男子。末世…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述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