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述要▪P16

  ..续本文上一页我”也。但以悟有我所,憎爱心生,随境而转,所以不复认“我”矣。此说明人相者,即我所也。

  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过一切证者,悉为人相。

  “悟”,是取著于外境。众生不如实知真是自己本来面目,于是分别我所,取著我所,虚妄随我所而转。心随我所而转,不复认我。故所悟之我所非我,能悟之心随我所转,其道理亦是同样的。因为执著于“悟”,心随境转,已超过一切能证者。因为能证者,随我所转故。这些皆为人相。

  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槃,俱是我者。

  圆悟,莫作圆满觉悟解。真正圆满觉悟,便无分别执著,与取著人相截然不同。此地所谓圆悟者,是迷人自以为彻悟涅槃,皆是我所也。我者即是我所。

  心存少悟,备殚证理,皆名人相。

  最后结论说,只要心中少有取著悟的想法,只要自以为备殚证理,皆是我所,皆名人相。

  备殚证理者,自以为完全证悟其理境,皆是我所,皆名人相。

  总而言之,人相者我所也。若人执著我,便是我相。执著我所,便是人相。

  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

  我们已经知道,以上所说我相人相,是我我所执。而我我所执,总名为人我执。今众生相,是法我执。法者色受想行识五阴也,鸠摩罗什大师译五阴为五众。故众生相者法执也。

  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

  众生心自证是我相,心自悟是人相。我相是我,人相是我所,我我所不能及者是法相。

  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

  我是众生者,谓我是五众所生也。此人有三重妄执,第一执有五众其法,不知五阴皆空。第二于五众中,复执有我。第三于我复执有生灭。

  则知彼人说五众生者,即说明五众非是我相,非是人相,而是法相。

  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

  既然说我是色受想行识五众所生,当然我在色受想行识之外,所以则非是我。

  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

  既然说我是色受想行识五种众多法所生,则色受想行识非是人相。所以五众之法,既非我相,亦非人相。非彼我者,非人我也。

  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

  但诸“众生”二字,是指迷惑众生而言。“了”是了别。了别于能证者是我相,了别于所悟者是人相。故曰了证了悟,皆为我人。

  而于我相人相以外,既非我相亦非人相,但是存有“所”了别的,当然即是我执以外的法执了,便名众生相。

  故知我人众寿四相者,不外我法执也。

  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如命根。

  本来圆觉清净,无有分别,既无能照,亦无所照。若分别能照所照,便是虚妄,便是生灭,便是寿命相。

  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

  清净无相,云何可照?若众生心照清净,此清净便是众生心所法。觉所了者,觉是八识,所了者是心所。心心所法历然,即现生灭,故成寿命相。

  如此看来,了证的我相,了悟的人相,了别的法相,皆不出心心所法,皆有生灭的寿命相。我相人相众生相是横说,寿命相是纵说。如果以现代语说,前三相是约空间说,寿命相是约时间说。如此便约尽一切法相。

  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如命根。

  业智即是业识,为无明力,不觉心动也。故业智者,体即虚妄。

  一切业智所不自见,言妄不自见其妄,必待善知识教化,而后知其妄也。如果妄能自见其妄,必是妄能自断其妄。如果妄能自断其妄,必是众生皆能自度。如果众生皆能自度,必不待佛度,不待法度,不待僧度,众生皆可自然成佛。事实并不如此,故曰一切业智所不自见。

  犹如命根者,言众生不能自断其命,必待佛教化,方能断惑证真也。例如前所言“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譬如有人,不自断命。”今简略其言,谓犹如命根。

  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如汤销冰无别有冰知冰销者。存我觉我亦复如是。

  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

  大圆满觉,无能所分别,无能照所照。凡有能所分别,即非大圆满觉。故曰若心照见一切觉的,皆为尘垢。尘垢者,识心妄自取相妄生分别也。

  觉所觉者,不离尘故。

  能觉与所觉,不离尘垢也。

  汤是热水,如滚水销冰,冰销而为水,无别有冰。如果知冰销原是一水,则知能觉所觉无有分别。若知能觉所觉无有分别,则知存我觉我亦无分别。

  存我者能觉也,觉我者所觉也。能觉所觉唯是一心,故曰存我觉我,亦复如是。能觉者是我相,所觉者还是我相,所以说存我觉我。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是故名为正法末世。

  末世众生,末法时期之众生。不了我人众寿四相虚妄,我法二执不断,不出六道轮回。纵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有为者,生灭法也。纵多劫修道,不出生灭。终不能成一切圣果,是故名为正法末世。

  谛闲大师曾引偈曰:“六欲诸天受五衰,三禅尚是有风灾,假饶修到非非想,不及西方归去来。”我辈末法众生,应深警惕之。

  何以故。认一切我为涅槃故。有证有悟名成就故。

  末法众生修道,确实认一切我为涅槃也。每闻人言,我已得道,我已开悟……睹斯经文,方知皆是我相。

  有所得是外道,无所得为佛道。于佛道中,有何可得?六祖言本来无一物,汝开悟甚么东西?故我辈末世众生修学佛道,应老实从离四相著手,庶几不远矣。

  认一切我,为涅槃故。有证有悟,名为成就。

  末世众生,误以涅槃、证、悟,为我所法,故曰认一切我为涅槃,认为有证有悟名为成就佛道。不知诸法缘生无性,即此无性假名涅槃。无性则不可得,证此不可得,假名曰证。悟此不可得,假名曰悟。

  譬如有人以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何以故。有我爱者亦爱涅槃。伏我爱根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爱者真生死故。别憎生死名不解脱。

  譬如有人以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

  末世众生,认一切我以为涅槃,犹以贼为子也。因为众生执我,必生爱憎,以爱憎造诸恶业,恶业因缘,堕于苦道。故执我为涅槃者,犹以贼为子也。我执一念,偷尽功德财,故其家财宝终不成就。

  有我爱者,亦爱涅槃。伏我爱根,为涅槃相。

  有我爱者,即欲我不生不灭。故曰有我爱者,亦爱涅槃。不知我、法二执,缘生无性,无性正是涅槃。所以说伏我爱根,为涅槃相。

  有憎我者,亦憎生死。

  有一般人,知“我”为生死根本。如果无我,则无人受生死矣。于是厌憎于我,故曰有憎我者,亦憎生死。这是暗示二乘人。

  不知我是缘生,缘生则无性。无性能随缘,随缘故有我。无性随缘,故无我即是有我。随缘无性,有我即是无我。法非有非无,何生死之有?既无生死,何爱憎之有?有爱憎者,即有所住心,有所得心,不离生死也。

  不知爱者真生死故,别憎生死,名不解脱。

  憎由爱生,故曰境背爱心,则生憎嫉。故菩萨不厌生死,不爱涅槃。如果无爱,便亦无憎。当知爱者真生死,别憎生死名不解脱。

  云何当知法不解脱。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己微证为自清净犹未能尽我相根本。

  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己微证为自清净,犹未能尽我相根本。

  了达于空性,是名为菩提。学人于后得智中,知一切法依他起无自性,证我法二空,是名菩提。

  然末世众生不然,以己微证为自清净。以己微证,非是真证也,乃众生自以为证也。故接著说,犹未能尽我相根本。当知未尽我相根本,岂是证也?

  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嗔恨。则知我相坚固执持潜伏藏识游戏诸根曾不间断。

  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者,爱也。闻赞则喜,便欲济度,系“由有诸欲助发爱也”。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嗔恨者,憎也。闻谤则嗔,即系“境背爱心而生憎嫉也”。爱憎二心,由我心起。故曰则知我相坚固执持,潜伏藏识。

  藏识者,第八阿赖耶识。阿赖耶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义,故名藏识。第七末那识,恒执第八识见分为我,故曰我相坚固执持潜伏藏识。

  游戏诸根曾不间断者,我执于六根起现行故,所以游戏诸根。第七末那识,虽有转变而无间断,故曰曾不间断。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善男子。若知我空无毁我者有我说法我未断故。众生寿命亦复如是。

  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我相是总,人众生寿命相,皆属我相,故略说我相。执我有二,即人我法我。我法不空,不能入清净觉。

  若知我空,无毁我者。

  若知我缘生无性,则知我空也。若知我缘生无性,当知一切法亦缘生无性。若知我法二空,可入无生,入无生者,名入清净觉。既入无生忍,则无我受谤,无人毁我。故曰若知我空,无毁我者。

  有我说法,我未断故。

  既然我法俱空,故实无我说法。既然无我说法,故于顺我者不爱,违我者不憎。如果作有我说法想,便是我相未断。众生寿命,亦复如是。

  善男子。末世众生说病为法。是故名为可怜愍者。虽勤精进增益诸病。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末世众生,说病为法者,末世众生皆以有所得为法也。不知有所得者,皆我人众寿四相,是故名为可怜愍者。虽然勤精进于有所得,徒益诸病,不能入清净觉。

  善男子。末世…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述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