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述要▪P18

  ..續本文上一頁病。

  謂根塵虛妄境界永寂者,系偏空滯寂也。不知一切法緣起無性故空,此空是有之空,有之空不落斷邊。空無自性隨緣成有,此有是空之有,空之有不落常邊。離于二邊,契乎中道,方是諸法實相。

  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爲病。

  圓覺者,如實知緣起性空,性空緣起。如實知緣起性空,是于無量知空。如實知性空緣起,是于空知無量。于無量知空,于空知無量,故圓覺性非是定寂。謂一切法永寂者,病也。

  離四病者。則知清淨。作是觀者名爲正觀。若他觀者名爲邪觀。

  離四病者,則知清淨。

  法本無相,無相者實相,故一切法無非實相。實相無相,故一切法本來清淨。只怪衆生動念住著,以致有染。作任止滅四病,皆是有住生心。今離四病,以無住心契于實相,始覺合于本覺,故則知清淨。

  作是離四病觀者,名爲正觀。正觀者,除病不除法也。若他觀者,名爲邪觀。邪觀者住著生心也。

  善男子。末世衆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養善友事善知識。彼善知識欲來親近應斷憍慢。若複遠離應斷嗔恨。現逆順境猶如虛空。了知身心畢竟平等。與諸衆生同體無異如是修行方入圓覺。

  末世衆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養善友事善知識。

  末世衆生欲修圓覺者,應當盡形壽供養善友事善知識。善友即善知識。經言雲何善知識?雲何惡知識?無我爲善知識,有我爲惡知識。因爲有我者必生叁毒,生叁毒者必造十惡業,惡業因緣必墮叁塗,故爲惡知識。無我者則不生叁毒,不造十惡業,不墮叁塗,故爲善知識。

  父母生我五陰身,善知識全我慧命。五陰身令我入生死,慧命使得解脫,故善知識恩德,尤在父母之上,故應盡命供養承事。阿難白佛言,衆生于佛道中得成就者,善知識功德有其半。佛言,衆生于佛道中得成就者,全由善知識功德。

  善知識欲親近者,欲興度化也。莫執我見,應斷憍慢,敬順所教。善知識若因他緣離去,不可妄生怨恨,應敬順其意。近之則慢,遠之則怨,非事善知識之道也。

  善知識教化,有其二道,一者順,二者逆。應攝受者攝受之,是謂順化。應折伏之,是謂逆化。當知善知識現順現逆,旨在利益衆生,非是有愛有憎。其心猶如虛空,不住著不取相。了知身心畢竟平等,與諸衆生同體無異。了知身心畢竟平等者,了知自身及衆生身,同一法性身也。

  修行者如是行,方能入圓覺。此段經文,是回答普覺菩薩,行何等行之問。

  善男子。末世衆生不得成道。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故未解脫。若複有人。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即除諸病。于諸法中自他憎愛亦複如是。

  此是回答除何等病之問。

  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故未解脫。

  第八識見分,妄取著第八識所變相分,起憎愛心,種入八識田中,成自種子。故第八識又名一切種。由于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所以生死輪回相續不斷,以致不得解脫。

  若複有人,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即除諸病。

  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是言諸病之因。若複有人以下,是言除病之方。若人怨親平等,心無有二,則離憎愛種子,即除諸病。于諸法中,自他憎愛,亦即應時而除。

  善男子。末世衆生欲求圓覺。應當發心作如是言。盡于虛空一切衆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于圓覺中無取覺者。除彼我人一切諸相。如是發心不墮邪見。

  盡于虛空一切衆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于圓覺中無取覺者。除彼我人一切諸相。

  度盡無量無邊無數衆生,而不取衆生相也。因爲衆生無性,即我法性身。同時離一切相,即是法性。故曰令一切衆生入于圓覺,而無取覺者。

  此答,雲何發心,不墮邪見。度盡一切衆生不取衆生相者,悲導智也。不取一切諸相而不舍度一切衆生者,智導悲也。菩薩發心,應理不礙事,事不礙理,悲智雙運,方不墮邪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覺汝當知 末世諸衆生 欲求善知識 應當求正覺

  心遠二乘者 法中除四病 謂作止任滅 親近無憍慢

  遠離無嗔恨 見種種境界 心當生希有 還如佛出世

  不犯非律儀 戒根永清淨 度一切衆生 究竟入圓覺

  無彼我人相 常依止智慧 便得超邪見 證覺般涅槃

  偈義如長行所釋,不另。

  于是圓覺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爲我等輩。廣說淨覺種種方便。令末世衆生有大增益。世尊。我等今者已得開悟。若佛滅後末世衆生未得悟者。雲何安居修此圓覺清淨境界。此圓覺中叁種淨觀以何爲首。唯願大悲爲諸大衆及末世衆生施大饒益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

  圓覺菩薩請問安居修行。我等今者,已得開悟,是現前得益。佛滅後末世衆生未得悟者,雲何安居修此圓覺清淨境界,是請護益後世也。

  安居者即安置淨居,克期求證的意思。

  並請問叁種淨觀,以何爲首。如是叁請,終而複始。

  爾時世尊。告圓覺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問于如來如是方便。以大饒益施諸衆生。汝今谛聽。當爲汝說。時圓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菩薩請問,佛允爲答。

  善男子。一切衆生。若佛住世。若佛滅後若法末時。有諸衆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圓覺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藍安處徒衆。有緣事故隨分思察。如我已說。

  若佛住世,若佛滅後,若法末時。略言正法像法末法叁時期也。

  有諸衆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圓覺心,欲修行者。

  此等衆生,具大乘根性,且秉信欲修圓覺者。

  若在伽藍安處徒衆,有緣事故,隨分思察,如我已說。

  伽藍,譯曰衆園,即僧衆所居之寺院,在僧伽藍安處徒衆,即作寺主領衆也。既然領衆,自然有緣事系身。如是之人,可依我所說叁觀二十五輪,隨分思察。此是隨緣修也。

  若複無有他事因緣。即建道場當立期限。若立長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淨居。

  若無有他事因緣者,例如不領徒衆,及無弘法利生等因緣所羁絆者。即應如法啓建道場,例如佛七道場,禅七道場等等。建立道場,立定期限,克期求證。

  佛說有叁期,爲上根人,中根人,下根人所設。長期百二十日,爲上根人所設。上根人力勝,可于百二十日勇猛精進,不生懈退。中期百日,爲中根人所設。中根人力次,不堪百二十日勇猛精進,故減爲百日。下期八十日,爲下根人所設。下根人力再次之,百日精進猶不能堪,故再減爲八十日。

  安置淨居。

  啓建道場,必應結界淨壇,香花供養等,曰安置淨居。此者,凡無有他事因緣者,應建立道場,克期求證。若有他事因緣,即應依叁觀二十五清淨定輪,隨緣修習。

  若佛現在當正思惟。若佛滅後施設形像。心存目想生正憶念。還同如來常住之日。懸諸幡花。經叁七日。稽首十方諸佛名字。求哀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輕安。過叁七日一向攝念。

  若佛現在,當正思惟。

  若佛現住世,則不須施設形像,但正思惟不起妄念可也。

  若佛滅後,施設形像,心存目想,生正憶念,還同如來常住之日。

  佛滅後現前無佛,當施設形像。心存者,心存如佛現前。目想者,見佛形像作見佛想。正憶念者,正憶念于佛也。故曰還同如來常住之日。

  懸諸幡花者,種種莊嚴道場。

  經叁七日……是向十方佛求哀忏悔。

  遇善境界,得心輕安。過叁七日,一向攝念。

  遇好的境界,煩惱、所知二種負累減輕,故得心輕安。經過叁七日禮佛求忏,一向攝念,令心不散馳也。

  若經夏首叁月安居。當爲清淨菩薩止住。心離聲聞不假徒衆。至安居日即于佛前作如是言。

  佛製夏叁月安居,不外出遊化。如果結定叁期修圓覺期間,遇到結夏安居,當爲清淨菩薩止住,心離聲聞,不假徒衆。

  聲聞人結夏安居,須結界羯磨。凡參加結界羯磨者,皆得和合安居,曰安住徒衆。今心離聲聞,爲清淨菩薩止住,故不假徒衆。意思是說,不以結夏安居,廢修圓覺也。

  大疏雲“建立道場,或在伽藍,或于余處,期限未滿,夏首已臨。入衆安居,則乖誓約,自終期限,又犯毗尼。道場中人,由此疑惑。如來遠念,故爲辯明。爲俗乖律即非,因大廢小無失。故決定毗尼經說,持聲聞戒,是破菩薩戒。持菩薩戒,是破聲聞戒。心離聲聞者,大小不同。次下即說不假徒衆者,不必六和。”

  此段文的意思是,若于誓約修圓覺期間,遇到結夏安居時,可因清淨菩薩止住,圓滿修行圓覺。可以不必參加結夏。但應于佛前作白,以下便是作白之文。

  我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某甲。踞菩薩乘修寂滅行同入清淨實相住持以大圓覺爲我伽藍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自性無系屬故。今我敬請不依聲聞。當與十方如來及大菩薩叁月安居。爲修菩薩無上妙覺大因緣故不系徒衆。

  我比丘比丘尼。是出家二衆。優婆塞優婆夷是在家二衆。作白前先自明身份。

  踞菩薩乘。是自明欲依菩薩乘法修行。

  修寂滅行,同入清淨實相住持。

  諸法無非實相,實相無相則滅“生”。實相即是諸法,實相諸法即不廢一切相,則滅“滅”。生、滅俱滅,謂之寂滅。故修寂滅行,便入實相。既然實相無生無滅,故曰同入“清淨”實相住持。

  以大圓覺爲我伽藍,身心安居。

  以大圓滿覺,爲我道場,身心安居。明欲修圓覺行,不爲四大及六塵緣影所局也。

  平等性智,涅槃自性,無系屬故。

  第七末那識執我,轉依後則以無我爲性。以無我無分別故,名平等性智。故平等性智者,諸法如如也。

  涅槃自性者無性也。以無性故,是以不生不滅。平等性智,及涅槃自性,均如如無有分別,故無所系屬。

  今我敬請以下,是白佛願文。不依聲聞者,不系徒衆也。十方如來及大菩薩,同入清淨實相也。當與十方佛及大菩薩,同入實相…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述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