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攝大乘論講記(攝大乘論-講表講記)目錄▪P5

  ..續本文上一頁到叁惡道,一定是臨終的時候起顛倒。

  │││││││

  │││││││ 沒有真實的道心,就不能産生真實的滅惡生善。

  │││││││

  │││││││ 一個人修行不得力,就是發心不真。

  │││││││

  │││││││◆五堂功課是枝末作用,它根本的理體,觀照力──出離心、

  │││││││

  │││││││ 菩提心、空正見沒有生起,是不能對治煩惱、滅惡生善。

  │││││││

  │││││││◆要有真實的道眼,才能生起真實的道心。

  │││││││

  ││││││└────────────────辰二正辦叁乘身攝

  ││││││

  ││││││◆內心跟不同的教法接觸,的確會有不同的方向(種姓)

  ││││││

  │││││└寅四顯次第增┬卯一顯轉依┬辰一因相

  │││││ │ │

  │││││ │ │◆沒有方便品,就沒有真實的功德

  │││││ │ │

  │││││ │ └辰二果相

  │││││ │

  │││││ └卯二引喻成┬辰一乘征

  │││││ │

  │││││ └辰二喻答┬巳一乳盡水在喻

  │││││ │

  │││││ └巳二離欲轉依喻

  │││││

  │││││◆戒行沒有戒體(觀照力、菩提心)來攝受,沒有目標攝受,

  │││││

  │││││ 戒行不會莊嚴,也經不起考驗,容易退轉。

  │││││

  │││││◆所有的善根以智慧爲善根,因爲它直接影響你的菩提心。

  │││││

  ││││└子二滅定識┬醜一引教

  ││││ │

  ││││ │◆清淨的功德沒有阿賴耶識是不能成立的。

  ││││ │

  ││││ ├醜二成自義

  ││││ │

  ││││ └醜叁破他宗┬寅一破有部

  

   ││││ │

  ││││ └寅二破經部┐

  ││││┌─────────────────┘

  ││││├卯一廣破彼執┬辰一敘執

  │││││ │

  │││││ ├辰二總破

  │││││ │

  │││││ └辰叁廣難┬巳一難意識

  │││││ │

  │││││ │◆第六意識就算做夢,所緣境都非常清楚

  │││││ │

  │││││ ├巳二難有心所

  │││││ │

  │││││ └巳叁難無心所

  │││││

  ││││└卯二略破性攝

  ││││

  │││├庚二總破色心爲染淨種不成┬辛一敘執

  ││││┌───────────┘

  ││││└辛二難破┬壬一破前念爲後念種

  ││││ │

  ││││ ├壬二總破色心無間生┬癸一色心難

  ││││ │ │

  ││││ │ └癸二唯心難

  ││││ │

  ││││ └壬叁成心無間滅

  ││││

  │││└庚叁結成許有阿賴耶識

  │││

  │││◆建立一個阿賴耶識的生命觀是非常重要的。

  │││

  │││◆┬大乘起信論的阿賴耶識是從真如轉過來,是本性住種。

  │││ │

  │││ └本論只回答習所成種

  │││

  │││◆相信┬內心真實的相貌是光明的─┐

  │││ │ ├對我們修行有很大的幫助。

  │││ └雜染法是後天才有、是虛妄┘

  

  目 錄

  ■ 第十九卷(第二冊)

   │││

  乙丁└己二頌┬庚一淨心無余難

  ││ │

  ││ ├庚二對治非斷難

  ││ │

  ││ └庚叁種體二無難

  ││

  │├丁五阿賴耶識的差別┬戊一問

  ││ │

  ││ └戊二答┬己一略標種別┬庚一熏習

  ││ │ │

  ││ │ └庚二品類

  ││┌────────────┘

  ││└己二廣釋四種┬庚一引發差別┬辛一正釋

  ││ │ │

  ││ │ └辛二反成

  ││ │

  ││ ├庚二異熟差別┬辛一正釋

  ││ │ │

  ││ │ └辛二反成

  ■ 第二○卷

   乙丁 ├庚叁緣相差別┬辛一正釋

  ││ │ │

  ││ │ └辛二反成

  ││ │

  ││ └庚四相貌差別┐

  ││┌─────────────┘

  ││├辛一標

  │││

  ││└辛二釋┬壬一共不共等依┬癸一正釋┬子一別釋四種

  ││┌───┘ │ │

  │││┌──────────┘ │

  ││││┌──────────────┘

  ││││└子二總顯對治┬醜一長行┬寅一顯差別

  ││││ │ │

  ││││ │ └寅二喻清淨

  ││││ │

  ││││ └醜二頌┬寅一頌前共相

  ││││ │

  ││││ └寅二頌前譬喻

  ││││

  │││└癸二反成

  │││

  ││├壬二粗重經安相┬癸一標名

  │││ │

  │││ ├癸二正釋

  第一卷

  

   │││ │

  │││ │

  │││ └癸叁反成

  │││

  ││├壬叁有無受盡相┬癸一標名

  │││ │

  │││ ├癸二正釋

  │││ │

  │││ └癸叁反成┬子一成有受盡相

  │││ └子二成無受盡相

  │││

  ││├壬四譬喻相┬癸一標名

  │││ │

  │││ ├癸二正釋

  │││ │

  │││ └癸叁反成

  │││

  ││└壬五具足不具足相┬癸一標名

  ││ │

  ││ ├癸二正釋┬子一具足相

  ││ │ │

  ││ │ └子二不具足相┬醜一損減相

  ││ │ │

  ││ │ ├醜二一分永拔相

  ││ │ │

  ││ │ └醜叁全永拔相

  ││ │

  ││ └癸叁反成

  ■ 第二一卷

   ││

  │└丁六阿賴耶識性攝┬戊一問

  │ │

  │ └戊二答┬己一正釋

  │ │

  │ ├己二反證

  │ │

  │ └己叁結成

  │

  ├乙二所知相分┬丙一結前問後

  │ │

  │ └丙二標釋正答┬丁一牒前總標

  │ │

  │ └丁二依標別釋┐

  │┌───────────────────┘

  │├戊一出體┬己一略釋叁相┬庚一依他起┬辛一問

  ││┌───┘ │ ┌───┘

  ││己┌─────────┘ │

  │││庚┌──────────┘

  ││││├辛二答┬壬一標

  │││││ │

  │││││ ├壬二征

  │││││ │

  │││││ └壬叁釋┬癸一釋諸藏

  │││││ │

  │││││ ├癸二釋阿賴耶識爲種子┬子一由名言種

  

   │││││ │ │

  │││││ │ ├子二由我見種

  │││││ │ │

  │││││ │ └子叁由有支種

  │││││ │

  │││││ └癸叁釋虛妄分別所攝

  │││││

  ││││└辛叁結

  ■ 第二二卷

   ││││

  乙戊己├庚二遍計所執┬辛一問

  ││││ │

  ││││ └辛二答

  ││││

  │││└庚叁圓成實相┬辛一問

  │││ │

  │││ └辛二答

  │││

  ││└己二廣釋二相┬庚一廣依他起┬辛一釋┬壬一釋十一識┬癸一自性

  ││┌──────┘ │ │ │

  ││庚┌────────────┘ │ └癸二差別

  │││辛┌───────────────┘

  ││││└壬二釋唯有識┬癸一辨無義┬子一牒標

  ││││┌──────┘ │

  │││││┌───────────┘

  │││││├子二喻顯┬醜一問

  ││││││ │

  ││││││ └醜二答┬寅一舉喻

  ││││││ │

  ││││││ ├寅二正釋┬卯一釋夢喻┬辰一釋喻

  ││││││ │ │ │

  ││││││ │ │ └辰二合法

  ││││││ │ │

  ││││││ │ └卯二釋等言

  ││││││ │

  ││││││ └寅叁釋難┬卯一難

  ││││││ │

  ││││││ └卯二釋┬辰一標答

  ││││││ │

  ││││││ └辰二例齊

  ││││││

  │││││└子叁比成┬醜一問

  │││││ │

  │││││ ├醜二答┬寅一標

  │││││┌────┘ │

  ││││││┌───────┘

  ││││││└寅二釋┬卯一教┬辰一十地經

  ││││││ │ │

  ││││││ │ └辰二解深密經┬巳一舉經

  ││││││ │┌─────────┘

  ││││││ │└巳二引文┬午一第一問答┬未一舉事問

  ││││││ │ │ │

  ││││││ │ │ └未二依理答

  ││││││ │ │

  ││││││ │ └午二第二問答┬未一設難更問

  

   ││││││ │ ┌─────┘

  ││││││ │ └未二釋理重答┬申一正釋

  ││││││ │ │

  ││││││ │ ├申二舉喻

  ││││││ │ │

  ││││││ │ └申叁合法

  ■ 第二叁卷

   ││││││ │

  乙戊庚辛癸醜 └卯二理┬辰一乘標

  ││││││┌───────┘

  ││││││└辰二征釋┬巳一征

  ││││││ │

  ││││││ └巳二釋┬午一約定心辨┬未一舉事

  ││││││ │ │

  ││││││ │ ├未二顯理

  ││││││ │ │

  ││││││ │ └未叁簡非

  ││││││ │

  ││││││ └午二約憶持識辨

  ││││││

  │││││└醜叁結

  │││││

  ││││└癸二解妨難┬子一有色非識難┬醜一結前起難

  ││││ │ │

  ││││ │ └醜二例前答釋

  ││││ │

  ││││ └子二色相非心難┬醜一難

  ││││ ┌────────────┘

  ││││ └醜二釋┬寅一長行┬卯一標所須因

  ││││ │ │

  ││││ │ ├卯二逐理征責

  │││…

《攝大乘論講記(攝大乘論-講表講記)目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