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三结非所熏
│││││││││
││││││││└卯二例破余
││││││││
││││││││◆一根既返源,六根得解脱
││││││││
││││││││ 现前一念心性突破,过去、现在、未来全部突破
││││││││
│││││││├子二难染污识初生无种不成
││││││││
││││││││◆为什么每一次念佛的力量,临终时能显现出来?因为有赖耶
││││││││
│││││││└子三难对治识持烦恼种不成┬丑一无识持种难
│││││││ │
│││││││ └丑二无种识生难
│││││││
││││││└癸三结
││││││
││││││◆大乘佛法┬调伏烦恼,共声闻人修学。
││││││ │
││││││ └但思考不同─有成佛的理想。
││││││
│││││└壬二业杂染┬癸一问
│││││ │
│││││ └癸二答┬子一难能引
│││││ │
│││││ └子二难能生
│││││
│││││◆每一个人都有他的善根、烦恼,内心认同、包容,就不易讲他过
│││││
│││││◆邪念是熏习才有,所以可以假藉戒定慧而消灭。
│││││
│││││◆成佛之道,就是你的抉择;你有什么期望,就栽培什么果报
■ 第十五卷
乙丁己庚辛│
│││││└壬三生杂染┬癸一问
│││││┌─────┘
││││││◆ 本论修学重点─甚深见┬从真如门观察
││││││ │
││││││ └从生灭门观察
││││││
│││││├癸二答┬子一约生位辨┬丑一总难
││││││ │ │
││││││┌──┘ └丑二别释┐
│││││││┌─────────────┘
││││││子├寅一非等引地┬卯一初生位┬辰一出和合识
││││││││ │ │
││││││││ │ │◆临终┬先明利心(重要时刻)
││││││││ │ │ │
││││││││ │ │ 心识├次昏昧心
││││││││ │ │ │
││││││││ │ │ ├次梦觉
││││││││ │ │ │
││││││││ │ │ └后中阴现前
││││││││ │ │
││││││││ │ ├辰二难非意识┬巳一设义
││││││││ │ │ │
││││││││ │ │ ├巳二随难
││││││││ │ │ │
││││││││ │ │ └巳三理非
││││││││ │ │
││││││││ │ ├辰三设破征责┬巳一征
││││││││ │ │┌─────┘
││││││││ │ │└巳二责┬午一立正
││││││││ │ │ │
││││││││ │ │ └午二破邪
││││││││ │ │
││││││││ │ └辰四结成异熟识
││││││││ │
││││││││ │◆阿赖耶识使令我们临终得一个果报体,
││││││││ │
││││││││ │ 但是第六意识主导投胎的方向。
││││││││ │
││││││││ │◆临终时,要让善业表现出来─不断忆念三宝。
││││││││ │
││││││││ └卯二生已位┬辰一色根执受不成难
││││││││ │
││││││││ │◆物质须由心法执受才能相续存在
││││││││ │
││││││││ ├辰二名色互依不成难
││││││││ │
││││││││ └辰三识食不成难
││││││││
││││││││ ◆四种饮食┬段食
││││││││ │
││││││││ ├触食
││││││││ │
││││││││ ├思食
││││││││ │
││││││││ └识食
││││││││
││││││││◆你的果报体,永远是阿赖耶识的业力所释放出来的,
││││││││
││││││││ 外在的缘境只是一种增上缘,业力才是亲因缘。
■ 第十六卷
乙丁己庚辛癸子│
│││││││└寅二等引地┬卯一总辨色无色界初生位┬辰一辨由染生
│││││││┌─────┘ │
│││││││卯 ├辰二辨染所摄
││││││││┌────────────────┘
│││││││││◆来生得哪一个果报,业力是一部分,
│││││││││
│││││││││ 临终正念才是一个最重要的主导作用。
│││││││││
││││││││└─────────────────辰三结种子体
││││││││
││││││││◆生命相续重要的关键,就是心念要相续。
││││││││
│││││││└卯二别显无色界生已位┬辰一约染善心难
│││││││┌──────────┘
││││││││◆文昌帝君十七世修善念,第十八世起恶念(有第八赖耶故)
││││││││
│││││││└辰二约出世心难┬巳一依前三无色辨
│││││││ │
│││││││ └巳二依非想非非想处辨┬午一离二趣灭离
│││││││ │
│││││││ └午二难非所依趣
│││││││
│││││││◆本论要你住在阿赖耶识思考。
│││││││
│││││││ 阿赖耶识释放果报的时,你不要太在意,把感受降到最低,因为
│││││││
│││││││ 每一个因地的造作,都会保存到阿赖耶识,对临终正念有主导力
│││││││
│││││││ 你不放弃今生果报的追求,就没有来生的庄严。
│││││││
││││││└子二约死位辨
││││││
│││││└癸三结
│││││
││││└辛二辨二清净┬壬一世间清净┬癸一问
││││┌──────┘ │
│││││ ├癸二答┬子一举事
│││││ │ │
│││││ │ ├子二申难┬丑一约界地难
│││││ │ │ │
│││││ │ │ └丑二约过现难
│││││ │ │
│││││ │ └子三释例┬丑一释
│││││ │ │
│││││ │ └丑二例
│││││ │
│││││ └癸三结
│││││
││││└壬二出世清净┬癸一问
││││ │
││││ └癸二答┬子一出世心┐
││││┌──────────┘ │
│││││┌───────────────┘
│││││├丑一引教正难┬寅一引教
││││││ │
││││││ │◆一次次的去消化文字,而转成心中的智慧。
││││││ │
││││││ ├寅二正难┬卯一依如理作意相应心难┬辰一设征
││││││ │ │ │
││││││ │ │ ├辰二出过
││││││ │ │ │
││││││ │ │ └辰三申难
││││││ │ │
││││││ │ └卯二依出世心难┬辰一出过
││││││ │ │
││││││ │ └辰二申难
││││││ │
││││││ └寅三结过
││││││
││││││◆假设没有第八阿赖耶识,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就圣道。
││││││
││││││ 本论从阿赖耶识的角度,告诉我们如何返妄归真。
││││││
││││││◆只是安住在有为五蕴的感受,迟早会起颠倒。
■ 第十七卷
乙丁己庚子│
││││││◆一代时教┬善业力─依止布施、持戒、忍辱
││││││ │
││││││ 分二: └正念力─依止精进、禅定、智慧─赶快让生起寂静力量
││││││
│││││└丑二广释闻熏习┐
│││││┌───────┘
│││││├寅一释妨难┬卯一释净心种┬辰一别问┬巳一染为净种难
││││││ │ │ │
││││││ │ │ └巳二未习无种难
││││││ │ │
││││││ │ └辰二总答
││││││ │
││││││ │◆经过历代善知识的传承,才能够正确不错谬的听闻。
││││││ │
││││││ │ 文字不断在心中串习、消化,就会产生光明的力量
││││││ │
││││││ └卯二释种所依┬辰一双关征难
││││││ │
││││││ │◆凡夫的思考没有大乘熏习前,都有自性执
││││││ │
││││││ └辰二答喻俱转┬巳一寄识中
││││││ │
││││││ │◆白鹤听法转生禅师
││││││ │
││││││ └巳二非识性
││││││
││││││◆我们的心是不决定的,有杂染、清净的功能。
││││││
│││││├寅二辨品类
││││││
│││││├寅三明所摄┬卯一明非阿赖耶识所摄
││││││ │
││││││ │◆佛弟子从事有为善法时,内心当中也栽培出世的
││││││ │
││││││ │ 善根,这是不共外道的地方。
││││││ │
││││││ └卯二明是法身解脱身摄┬辰一先明世间胜利
││││││┌───────────────┘
│││││││◆烦恼最怕真实的观照,不断观照,烦恼转为轻薄
│││││││
│││││││◆一个人有罪业就有危机
■ 第十八卷
乙丁己庚子││
│││││││◆一个人会…
《摄大乘论讲记(摄大乘论-讲表讲记)目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