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能去,連阿羅漢都去不得。阿羅漢的神通力,不要說一般的阿羅漢,就是具足叁明、六通、八解脫的大阿羅漢舍利弗,他的神通也只有一個叁千大千世界,而這個極樂世界有十萬億個叁千大千世界!所以我們生求生淨土,是來自于臨終的正念現前。當然你正念要現前,煩惱會障礙你、你的無始罪業也會障礙你、老病死也會障礙你,這叁個法都是跟正念相違背。爲什麼有些人在臨終正念現前的時候,煩惱不能障礙他,罪業也不能障礙他?色身在家護病房,插滿了管子,這個老病死的臭皮囊也不能障礙他?這個地方諸位想一想,有些人會是障礙,有些人不是障礙,這個地方就是千差萬別。就是你那個法寶,法寶力量有薄弱的問題。所以我們經常的聽聞佛法,你在滅惡生善的時候,你會有方便力。所以智者大師爲什麼要判教說藏、通、別、圓,這不是智者大師多事,而是佛陀的法門在操作當中,的確有快慢的不同,真的是有它的差別。你用這個法門來修,跟他用這個法門來修,當然我們說目標是一樣,但是過程的確有快慢不同。這個地方我們也應該清楚,的確是有圓頓跟次第的差別,所以祖師才要判教。當然金剛乘是圓教的法門,我發覺密宗的菩薩有大善巧,他們能夠講出一個比較好的名詞,安排出一個明確的次第。
問:法師曾于課堂中講到本論的修學法要,第一個是觀照內心。依止觀照力,達到觀照內心。
答:我們前面說過,這個觀照力主要是成就大乘正信。因爲大乘的信心是依止大乘的正見。依止一心、二門、叁大的思想,由觀照力産生菩提心,生起直心,生起大悲心。這個菩提心以後,就産生所謂的行動,修習悟門。
問:又提到以我空、法空來消滅執取,再直下承當。不知修習我空、法空是屬于上面何等階位?
答:修習我空、法空的這個我空、法空,當然是屬于觀照力,就是我們在正念真如的時候,這後面會說。你在真如門的時候,你有時候很容易就能夠安住在一心真如,內心不偏空,也不著有。只是知道這一切法都是如夢如幻,知道而已。但是有時候會有困難,就是你對某一個人、或對某一件事,你會覺得這個影像經常出現,揮之不去。就是說我們一個人能夠修真如叁昧以後,你馬上會發覺你對某一個東西特別執著,就是說他內心當中的影像,出現的次數特別多,甚至于已經幹擾你安住真如,你的心隨這個境界的出現,已經開始躁動了,這個時候你可能要對治了,這個時候修我空觀、法空觀,觀察一切法自性不生,以不住生死故,用空觀來破除。觀察你心中所出現的影像是因緣所生法,它沒有一個真實的體性。所以這個我空觀、法空觀是在修真如門當中的一個對治。或者,有些人實在偏空太厲害了,這時候觀察「一切法因緣和合,業果不失」。所以這個我空觀、法空觀是在正念真如的一個對治,當然你對治完了以後,你繼續的又回歸到安住于一心真如,只是知道妄想就可以。
問:二者的修習次第,彼此的關系是先肯定,還是先否定?
答:一般人都是先修空觀再假觀。因爲我們的執著比較重,剛開始都是否定以後再肯定。當然從對治的角度,你也可以看因緣,就是我這個時候好象內心比較沈默,你也可以修肯定法門,思惟如來藏具足無漏性功德故,我們只要努力的修學,我們能夠成就諸佛的功德,修習這個假觀。如果我們今天對一切法的執著比較重,我們可以修空觀。這個是看個人的因緣來決定。
問:法師曾提到佛法是心念跟業力的修學,平日除了斷惡修善之余,更應時常觀照我們的真如。古人說「修行人要常帶叁分病」,面對大小的病魔,是否也應該勤加忏悔,求佛力加被,來善觀病痛之源,取代世間醫藥?這個病痛的因緣,應該如何正確觀察處理?
答:這個病痛是難免的,我們是從一個煩惱障、業障、報障的身體來修行。當然病痛,智者大師的意思是說:你有時候真的該吃藥,也是應該吃藥。這病痛有叁種因素:有時候是鬼神障,那就要持咒;有時候是業障引生的,那就要拜忏;有時候也不是鬼神障、也不是業障,是四大不調,是風病、熱病,那你就應該用藥物來調治。不過蕅益大師對病痛,倒是有比較正面的看法,他在《靈峰宗論》上說:「病是吾輩良藥」,爲什麼呢?能夠「消盡塵寰妄想」。我們一個身體健康的人,很容易打很多妄想,對生命有很多很多的規劃,這很難生起出離心。你有病痛的折磨,你能夠專心的念佛,這個人念佛妄想會比較少一點。身體健康的人念佛妄想會比較多。就是這個病痛,你能夠如實觀察,有調伏妄想的力量。第二個,「觑破此身虛幻」。我們身體健康的人,對色身會産生執取,你看修習外道法的人,身見特別重,他臨終要把這個色身放下很難。一個有病痛的人,你臨終的時候,要把這個色身放下,你會覺得這是解脫。這個衣服實在破舊的太嚴重,把它脫掉就比較容易;你這個衣服穿的漂漂亮亮的,你要脫掉就有困難。所以觑破此生虛妄。第叁個「深明苦、空、無常、無我觀門」。前面是破惡,破除妄想,破除身見,第叁個是增長你無常、無我的觀照,「皆賴有病境耳」。就是有這個病痛,你能夠減少妄想,看破此身的虛幻,增加你苦、空、無常、無我的觀照智慧。這樣講的話,病痛就是你的善知識。你要沒有病痛的刺激,你在佛堂當中要産生這叁種功德:調伏妄想、減少身見、增加無常、無我的智慧,你還要花很多的時間。現在有病痛刺激你,你一下子就成就這叁種功德,這個病痛對你就有很大的加持力、善知識。好,我們今天講這個地方。
《大乘起信論講記 第叁○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