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能去,连阿罗汉都去不得。阿罗汉的神通力,不要说一般的阿罗汉,就是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脱的大阿罗汉舍利弗,他的神通也只有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而这个极乐世界有十万亿个三千大千世界!所以我们生求生净土,是来自于临终的正念现前。当然你正念要现前,烦恼会障碍你、你的无始罪业也会障碍你、老病死也会障碍你,这三个法都是跟正念相违背。为什么有些人在临终正念现前的时候,烦恼不能障碍他,罪业也不能障碍他?色身在家护病房,插满了管子,这个老病死的臭皮囊也不能障碍他?这个地方诸位想一想,有些人会是障碍,有些人不是障碍,这个地方就是千差万别。就是你那个法宝,法宝力量有薄弱的问题。所以我们经常的听闻佛法,你在灭恶生善的时候,你会有方便力。所以智者大师为什么要判教说藏、通、别、圆,这不是智者大师多事,而是佛陀的法门在操作当中,的确有快慢的不同,真的是有它的差别。你用这个法门来修,跟他用这个法门来修,当然我们说目标是一样,但是过程的确有快慢不同。这个地方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确是有圆顿跟次第的差别,所以祖师才要判教。当然金刚乘是圆教的法门,我发觉密宗的菩萨有大善巧,他们能够讲出一个比较好的名词,安排出一个明确的次第。
问:法师曾于课堂中讲到本论的修学法要,第一个是观照内心。依止观照力,达到观照内心。
答:我们前面说过,这个观照力主要是成就大乘正信。因为大乘的信心是依止大乘的正见。依止一心、二门、三大的思想,由观照力产生菩提心,生起直心,生起大悲心。这个菩提心以后,就产生所谓的行动,修习悟门。
问:又提到以我空、法空来消灭执取,再直下承当。不知修习我空、法空是属于上面何等阶位?
答:修习我空、法空的这个我空、法空,当然是属于观照力,就是我们在正念真如的时候,这后面会说。你在真如门的时候,你有时候很容易就能够安住在一心真如,内心不偏空,也不着有。只是知道这一切法都是如梦如幻,知道而已。但是有时候会有困难,就是你对某一个人、或对某一件事,你会觉得这个影像经常出现,挥之不去。就是说我们一个人能够修真如三昧以后,你马上会发觉你对某一个东西特别执着,就是说他内心当中的影像,出现的次数特别多,甚至于已经干扰你安住真如,你的心随这个境界的出现,已经开始躁动了,这个时候你可能要对治了,这个时候修我空观、法空观,观察一切法自性不生,以不住生死故,用空观来破除。观察你心中所出现的影像是因缘所生法,它没有一个真实的体性。所以这个我空观、法空观是在修真如门当中的一个对治。或者,有些人实在偏空太厉害了,这时候观察「一切法因缘和合,业果不失」。所以这个我空观、法空观是在正念真如的一个对治,当然你对治完了以后,你继续的又回归到安住于一心真如,只是知道妄想就可以。
问:二者的修习次第,彼此的关系是先肯定,还是先否定?
答:一般人都是先修空观再假观。因为我们的执着比较重,刚开始都是否定以后再肯定。当然从对治的角度,你也可以看因缘,就是我这个时候好象内心比较沉默,你也可以修肯定法门,思惟如来藏具足无漏性功德故,我们只要努力的修学,我们能够成就诸佛的功德,修习这个假观。如果我们今天对一切法的执着比较重,我们可以修空观。这个是看个人的因缘来决定。
问:法师曾提到佛法是心念跟业力的修学,平日除了断恶修善之余,更应时常观照我们的真如。古人说「修行人要常带三分病」,面对大小的病魔,是否也应该勤加忏悔,求佛力加被,来善观病痛之源,取代世间医药?这个病痛的因缘,应该如何正确观察处理?
答:这个病痛是难免的,我们是从一个烦恼障、业障、报障的身体来修行。当然病痛,智者大师的意思是说:你有时候真的该吃药,也是应该吃药。这病痛有三种因素:有时候是鬼神障,那就要持咒;有时候是业障引生的,那就要拜忏;有时候也不是鬼神障、也不是业障,是四大不调,是风病、热病,那你就应该用药物来调治。不过蕅益大师对病痛,倒是有比较正面的看法,他在《灵峰宗论》上说:「病是吾辈良药」,为什么呢?能够「消尽尘寰妄想」。我们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很容易打很多妄想,对生命有很多很多的规划,这很难生起出离心。你有病痛的折磨,你能够专心的念佛,这个人念佛妄想会比较少一点。身体健康的人念佛妄想会比较多。就是这个病痛,你能够如实观察,有调伏妄想的力量。第二个,「觑破此身虚幻」。我们身体健康的人,对色身会产生执取,你看修习外道法的人,身见特别重,他临终要把这个色身放下很难。一个有病痛的人,你临终的时候,要把这个色身放下,你会觉得这是解脱。这个衣服实在破旧的太严重,把它脱掉就比较容易;你这个衣服穿的漂漂亮亮的,你要脱掉就有困难。所以觑破此生虚妄。第三个「深明苦、空、无常、无我观门」。前面是破恶,破除妄想,破除身见,第三个是增长你无常、无我的观照,「皆赖有病境耳」。就是有这个病痛,你能够减少妄想,看破此身的虚幻,增加你苦、空、无常、无我的观照智慧。这样讲的话,病痛就是你的善知识。你要没有病痛的刺激,你在佛堂当中要产生这三种功德:调伏妄想、减少身见、增加无常、无我的智慧,你还要花很多的时间。现在有病痛刺激你,你一下子就成就这三种功德,这个病痛对你就有很大的加持力、善知识。好,我们今天讲这个地方。
《大乘起信论讲记 第三○卷》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