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二、叁、四,每句佛號都伴隨著數量呵,這樣就用意根去記數,如果你意根一跑,記數就中斷了,這時候你就知道意根跑了,就把它抓回來。
如果耳根和意根攝住了,那麼其他的四根便不攝自攝。眼睛自然微垂,看到面前的叁尺左右,不可東張西望;鼻根自然聞念佛堂的香味;舌根自然在念佛啊!身根結彌陀印,開始念佛時是合掌,表明散亂的心合在一起,萬法歸一,經行到第一個轉彎的地方便放手結彌陀印,念佛的時候身體不可搖擺,就好像頭頂著一碗油一樣,這樣也就有威儀了。都攝六根于這句佛號上,這句佛號就是阿彌陀佛清淨心,如摩尼寶珠,投到衆生濁染的心中,能令我等煩惱染濁的心轉爲清淨,所以執持名號就是淨念,這個淨念能夠不間斷、不夾雜,就是相繼,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用這個方法專修念佛法門,就能以念佛心入無生忍,念到全心即佛,全佛即心,心佛能所融爲一體,就契入到不二的法性,法性就是不生不滅的自性。忍是慧心忍可的意思,忍可在不生不滅的自性裏,這樣一句佛號便能打開吾人如來藏性這無盡的寶藏,將吾人心裏巨大的勢能開發出來。是故專修念佛法門,以六字洪名打開心裏的勢能,生到極樂世界疾速成佛,這就是大勢至菩薩給吾人的無上開示。我等淨業行人若以如子憶母的懇誠,專修念佛法門,矢志往生,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如能這樣依教奉行,個個都能成爲大勢至菩薩。
(12)問:弟子煩惱不斷,意惡重重,甚至還造作身口意罪業,這種情況下信願持名能夠往生嗎?帶業往生是否只帶舊業不帶新業?
答:首先我們要認知到凡夫衆生都是煩惱重重的,每天妄想雜念紛飛,我們與生俱來的貪、瞋、癡、慢、疑諸多的無明煩惱,一定會驅使吾人身口意叁業造作惡業,正因爲我們是這樣罪惡的根機,才有阿彌陀佛這種同體大慈悲心所流現的念佛法門和西方淨土的設立啊!他就是令我們這個煩惱不斷的衆生能夠帶業往生啊!只要我們在煩惱當中還有這個信願持名願往生心,我們決定能蒙彌陀願力的加持,能橫超叁界啊!這不會有問題的,如果一定說我信願持名,我沒有煩惱,我心很清淨,我能夠功夫成片,事一心乃至理一心都去往生,能達到這個水平固然好,那往生不在中下,然而自己業障深重,還有煩惱不斷,每天還造作這樣那樣的惡業,然而只要信願持名,那也一定能往生!
帶業也帶舊業,也帶新業,你說我們學佛以後就都沒有造業嗎?你觀察一下每天你的念頭在想些什麼?起個壞的念頭就是個業啊!就有一個因果啊!我們因無明的煩惱沒有斷,俱生我執堅固,會有什麼清淨啊!有什麼慈悲啊!有什麼無我啊!我們內心朋從爾思的大多還是貪瞋癡叁毒煩惱,這些都是業啊!阿彌陀佛悲憫我們,不舍一切衆生,舊業新業一攬子解決,這個大航船啊!比如我們原來的業力四十由旬的大石頭,然後我們再加點新業五十裏的大石頭放在這個航空母艦上,它照樣運輸過去呀!但是並不意味著反正帶業可以往生,我現在就造作很多惡業吧。不能這樣啊!一個真心學佛的人,一定要持戒,一定要淨業叁福,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啊!念佛行人盡最大努力消舊業,盡可能做更多的善業淨業,但在起心斷惡修善業的過程當中,摻合著貪、瞋、癡的煩惱,這種雜毒之類是在所難免的,在這世間上做事,我們常會犯錯誤,能找一個不犯錯誤的人嗎?我們就是在錯誤當中成長的啊!如果這個念佛法門搞得非常嚴格,只能帶舊業,不能帶新業,那我們都沒有辦法啦!所以這個一定要把它辨識清楚,我們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好好地淨化自己的心,然而確實煩惱重重啊!我做不到的地方,那就全交給阿彌陀佛了,他老人家會憐憫我等,會有慈悲願力,一攬子給我們解決問題的啊!帶業往生,橫超叁界,疾速成佛,這淨土法門的異勝方便,圓妙妙法,吾人當深信不疑。
(13)問:淨土宗學人常見這麼一句話,《大集經》雲:“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曾看到一位居士說:《大集經》沒有此說,這是以訛傳訛。弟子沒有余力去通看全部《大集經》,所以特此請教如何看待?
答:這句經文很多祖師大德都引用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有人否認“帶業往生”一說,組織查經小組,說所有經典都沒有“帶業往生”四個字。于是就否定淨土法門的帶業往生。雖沒有“帶業往生”四個字,然帶業往生的義理隨處可見。現在找不到原文,不等于可以否定這句佛語。永明大師《宗鏡錄》中引用的許多經文,現在也有些找不到出處和經典,然不可由此否認所引經文的真實性。由此來看,經典當中處處都說,末法衆生靠自力修行很難解脫。末法人修道,誰能得道呢?“得道”就是“證”的意思,誰能斷見惑、思惑得小乘四果?又誰能斷塵沙惑、無明惑成就大乘聖賢位呢?可以斷言,在五濁惡世,靠自力斷見思惑、塵沙無明惑確實是稀罕的。淨宗祖師大德常常作如是開示,欲令我等凡夫謙卑地全身心靠倒阿彌陀佛,度脫生死苦海。《無量壽經》裏面就談到,有一億菩薩由于沒有聽聞到淨土法門,退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連這麼多菩薩不聞淨土法門,尚且退轉,更何況具縛凡夫呢。五濁惡世,非念佛法門無能度脫。熾燃火宅內,無須戲論紛然。信奉佛言祖語教誨,死盡偷心,珍重念佛法門,矢志不移,方能當生成辦了生脫死之大事。
(14)問:如何正確理解和實踐“信願行”?只要有了信願持名,就一定能往生嗎?
答:往生的條件是信願行叁資糧,這叁者是有機的整體,由信啓願,由願導行,由行落實信願。信要深,深信極樂世界的真實存在,深信阿彌陀佛具有救度我等凡夫的威神願力,雖然吾人煩惱厚重,但不會障礙阿彌陀佛的救度。深信我與阿彌陀佛同體,阿彌陀佛悲心不舍任一衆生,當然也不會遺棄我這個苦惱的浪子。願要切,深心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以般若正觀觑破世間的幻相,一心系念極樂妙嚴,淨業行持中有煩惱習氣是正常的。凡夫的心都是不清淨的,在煩惱的中間只要信願持名,就好像在水火(所謂貪欲如水,瞋恨似火)二河中有一條四五寸寬的白道,走在執持名號的白道上,就能得到釋迦、彌陀兩土世尊的加持,能令我們從娑婆此岸到達極樂的彼岸。因爲這是阿彌陀佛對十方衆生莊重的承諾,是阿彌陀佛十劫以來成就的大願,惠以衆生的真實大利。我們同阿彌陀佛有著一個神聖的契約。我等衆生只要信願持名,阿彌陀佛決定度脫我等到極樂世界。換言之,阿彌陀佛只要我們“南無”,即全身心交托,這“南無”(歸命)就含攝信願持名。阿彌陀佛就幫我們解決一切問題。信願能感通彌陀大悲願海,持名順應彌陀因地“立名無量壽,衆生聞此號,俱來我刹中”的願心,證知我們只要信願持名就能往生!無須其他任何條件,我們應隨順佛語,生如是決定信心。
(15)問:弟子念佛一年多了,總感覺煩惱越念越多,請開示如何對治?
答:在念佛的過程當中伴隨著煩惱習氣,這是正常現象。所述越念佛煩惱妄念越多很正常,不念佛時煩惱妄念也很多,只是未能察覺而已。通過念佛才知道有這麼多的煩惱妄念,這是用功初步得力的表現。
如何對治這些煩惱呢?首先得分析自己哪方面的煩惱最重,擒賊先擒王,對准最重的煩惱加以對治。一般來說,貪、瞋、癡、慢、疑是五種根本煩惱。
貪,就是淫欲心,欲界衆生最重的煩惱,乃輪回之根本,不加以降伏淡化,便會障道。持名念佛單刀直入,以名號內具的清淨光降伏淫欲汙染心。當貪欲煩惱洶湧時,趕緊靜心自念自聽六字洪名,欲心煩惱就會減輕其強度直至被清淨光化解。同時亦配之于種種觀想,如不淨觀、死想、如母如妹想等,念佛與觀想雙管齊下,立見奇效,宜于煩惱境中時習之。
瞋恨心來自人我的對峙,宜以同體慈悲來對治。阿彌陀佛名號內具歡喜光,正是對治瞋恨的一帖良藥。要以同體的慈心等視一切衆生,如父如母,多生多劫互爲六親眷屬,孝悌愛敬,惟恐不及,何可放縱恚恨,傷害對方呢?念佛人要有柔軟的慈心,這是成佛的種子,宜應善護念。
愚癡是不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不相信因緣果報,所以要觀察諸法緣起的事理。至誠念佛,佛號中內具的智慧光,正是對治愚癡的。愚癡黑暗的內心有著佛號光明的注入,如同千年暗室一燈照亮,是故念佛能開啓智慧,有智慧光明便自然沒有愚癡黑暗了。
其次是與生俱來的貢高我慢,這是極爲障道的。我慢高山,不留法水。淨業行人要卑以自牧,要生慚愧心。六字洪名內具的平等覺能對治驕慢的煩惱。
最後是懷疑的煩惱,這在淨土法門來看,是“罪本”,有懷疑,就不會産生信心。隨著衆生的慧淺障深,疑根會更加堅固。環顧現代,衆生普遍都有懷疑的心理。從整個社會的道德來看,這是一個誠信度極爲低落的時代,人與人之間豎起一道懷疑的高牆,加上所謂的科學懷疑精神,實在對淨土這一超然存在的信心樹立了強固的屏障。《無量壽經》講,“人有信慧難”,真實不虛。對此,吾人宜以謙卑的心態,首先仰信佛言祖語,依教奉行,持戒念佛,漸次心地開朗,融化疑結,方可從仰信契入智信。另外,多看《淨土聖賢錄》以及淨宗祖師的著作,聽聞淨土經論,時時熏習,慢慢深植信根。在這個五濁惡世,真信淨土,老實念佛者,堪稱人中白蓮華,要自珍、自重、自勉。
(16)問:“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古德多有言及。西方極樂世界就在當下自己一念心性之中,所以不必求生距此十萬億佛土之遙的淨土,弟子甚感困惑,請法師慈悲開示。
答:諸佛說法,事理雙備,不可執事迷理,尤不許執理廢事。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是從理上立言,道理雖是,然不是凡夫的境界。首先得明了何謂自性,何謂唯心。自性乃清淨妙明本性,又雲自性天真佛。心這個概念,在佛經中有時指妙明真心,有時指攀緣心,有時指八…
《淨土百問(大安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