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生彼滅,彼滅此生,自不無增減之數目。
問四:佛經說世界之成立之五輪,查佛學詞典只有空輪、風輪、水輪、地輪的四輪,如何說有五輪?
答四:依俱舍論說,地輪之下有金輪,即金剛輪,乃固體物,至金剛際,使成地輪。
問五:太虛大師有「善集人間十王福」之句,請問「人間十王」是指那十王?
答五:人間十王與地府十王不同。人間十王是指轉輪聖王的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及粟散王等治理一洲一國等小國王,他們皆依修十善業因而成福果,故名十王福。自輪王以下皆粟散王,言小王之多如散粟,不限於十個也。仁王經雲:「中下品十善粟散王,上品十善鐵輪王」。太虛大師提倡人間佛教,倡導人生佛學,教人由修五戒十善進至菩薩大乘救世之精神,故有「善集人間十王福,廣修菩薩一乘行」之勸誡也。
問六:梁皇法會要請僧多少?最少要拜多少天?
答六:梁皇法會興起自梁武帝,多至百八或四十八僧。今日少至十位八位六位,亦可以铮铮铪铪拜了一堂也。
卅七、答吉打香居士二則
問一:佛經說世界建立在五輪之上,空輪指虛空,風輪指大氣層,水輪指大海洋,地輪指地球,對嗎?至於金輪,請問是指甚麼?
答一:金輪是指世界初凝結時一些固體的物質,亦名金剛輪,金剛義即堅固。到金剛輪的邊際,就成爲廣大的地輪了。
問二:無漏根應如何解釋?
答二:無漏根是二十二根中最後的叁根。(一)未知當知根,由於其中意、樂、善、舍及信、勤、念、定、慧九根,在見道位修習,對於四谛理欲知而未曾知,叫做未知當知根。(二)已知根,是前九根進至修道位,斷惑證真,對四谛理已數數了知,叫做已知根。(叁)具知根,是前九根修至無學道位,已知四谛,具有其知,叫做具知根,即對四谛之理,已具足證知了。
卅八、答靜波居士四問
問一:何謂叁界?意義如何?
答一:叁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佛法把這世界的範圍擴至天堂,都在此間之內。欲界指我們人類住的世界,每個人都賴飲食,男女等欲來維持生命的,欲望不達,生命即會發生危險。如幾天不得食欲,便會餓死;冷時欲衣禦寒而不得,便會凍死;熱時欲水無水,便會渴死等等。故此世界,是一個賴欲生存的世界,因名欲界。色界是指四禅的天界,在欲界之上,天人所住,已無男女飲食之欲,僅靠天堂之微妙淨色身便可生活,故呼之爲色界的衆生。無色界是指四空天的衆生住處,更在色界之上,工夫漸深,已厭離天堂上的光明妙色,進而修禅,住在禅定之中生活,故名之爲無色界。
問二:叁世因果有何證明?
答二:一以佛陀的聖格保證。佛陀成道,慧眼徹見叁世情況,就從自己體證的經驗說出。佛陀是一位不妄語者,妄語不能成佛,今已成佛,故其所說聖言,可以憑信。二以世間事實證信,世人常有死去幾天還魂,說出所見境界,故知有後世;亦有以道力或其他因緣所致,能知自己過去世的事情。如西藏達賴、班禅喇嘛,曾經多生轉世,每世皆知自己過去的事情,故知有前世。若不達佛法的叁世因果之理,人生世界有許多問題,如顔回仁愛而短命,盜跖凶殘而長壽等,都是無法解得通的。
問叁:修證菩薩道,了卻生死,是否有違輪回之說?
答叁:修菩薩道的目的,就是要違背輪回,或跳出輪回的圈子,因凡夫迷昧正理,造業受生,輪回受苦;菩薩明理修道,斷煩惱得菩提,了生死證涅槃,誕登彼岸,便無苦海出沒,輪回流轉之苦楚了。
問四:一心念佛,便能往生西天,前世一切惡因惡果,豈不一筆勾消?以上數疑不得通解,是爲學佛之一大障礙,千祈上人當施法雨,澤被愚蒙,是爲欣幸!
答四:一心念佛,確能生西;但對於以前的惡因惡果,可作二種解釋:一由行者今生自己修行忏悔,樂於行善,過去罪惡,漸漸微薄無力;兩善業之力增強,故可超越上生。世間因果,不論善惡,作者必報,唯修道者以道力,可以越過或跳出。吾人修道,就爲此點好處,不然何必修道,縱修道亦無益處了。二以衆生皆因業力牽引升沈,但有順牽與逆牽;順牽是順於理法,善者應上升,惡者應下沈,強牽則以強盛之勢力,可以改變受報,如作惡者應下墜,而以臨終有好機緣,使他正念照彰,善業增強,就可超越惡果而上生,先得善報了。這在淨土宗,叫做「帶業往生」,是由於自己覺悟猛醒向善之強力,同時亦由於佛的願力的攝引,故能往生西方,不受惡果,但也不是「惡業一筆勾消」,是賴佛力相助接引,把惡業帶走,帶到西方九品中的「下品下生」,做一個西方不再輪回生死的凡夫,在那邊繼續忏悔,多劫修行,慢慢才得上品上生 ,成功佛道。所以雖說一句彌陀,可以往生,而其中的道理與事實,也是不簡單的。
卅九、再答水生君二則
問一:鄙人得了十幾年的暗病,所以想到星洲檢查,若在這幾個月內申請到醫生之書信,鄙人將往星洲,由於鄙人平日是修念佛法門的,在這種情形下,難免有缺席這門功課,爲了避免這項遺憾,默持(心念)是否亦能補回這門功課的缺席?
答一:抱病就醫期間,平時所修念佛法門,不必放棄,也不怕中斷,只要自己有堅心的話;因念佛是行住坐臥之間皆可以念的,高聲念固可,無聲默念功德亦是一樣。你就照你自己的意思默念吧,不必以入院就醫便不能念佛爲遺憾。
問二:「佛學入門手冊」一書內讀到一實相印:「法界無障礙」也就是最難理解之處,此題分列如下:
(A)「如一棵樹可統一切法」。究竟是法或是葉?
(B)「一入一切」該如何解釋?
(C)「一一法」,是否是指萬法呢?
(D)請具體解釋各各差別因果,又交互相遍,故一一因種,一遍一切。
(E)在法界中,法法互攝互入而不相雜亂,互容納萬法而無障礙,可否這樣解釋:在真如法界,可以清楚透視叁界內的一切事理,它們互相關系的因種,而能知道得清清楚楚,而且這一切事理皆與這真如體融化爲一體呢?
答二:佛學入門手冊中的「一實相印」,是約「法界無障礙」來說明,這因實相是諸法的真相,諸法的真相是無相的,唯與無分別智相應,方能契知,所謂「實相無相,無所不相,相相都是實相」,理遍法界,所以甚 障礙都沒有了。
(A)「如一棵樹可以統一切法」,究竟是「法」或是「葉」?樹是諸法中之一法。葉、枝、幹等亦是法。其意是說隨舉一法,皆是實相真如,皆可統攝其他的諸法。
(B)「一入一切」,該如何解釋?「一入一切,一切入一」,是說諸法依衆緣成故,其中關系是相入相攝,無有障礙。這是約華嚴經所說四法界中的「事事無礙法界」來解釋,修行證到這種境界,就會體驗到諸法「大小相容,一多無礙」的道理。因一是少數,一切是多數。在我們多少隔曆的凡夫心境上,諸法都是相對的,一與一切,大與小,互相障礙,互不相入;而到了聖者絕對的心境中,一多大小,相涉相入,就成了無礙圓融的境界。
(C)「一一法」是指萬法嗎?是的,也即是「一切法」的別名。
(D)怎樣是「各各差別因種,交互相遍,故一一因種,一遍一切」?這在書中說到法界的界,亦解作因義,諸法皆因阿賴耶識中的種子爲因而生起,一一法皆有不同的種子,生起各各不同的現行的差別法,而這種種的差別法,雖因緣起的牽連,法法互涉互入,而又是各不失其自相,沓然雜陳。如一室千燈,燈燈相照,光光相攝,一多無礙,而各燈的自相不失,各不相雜的。
(E)「在法界中,法法互相互入而不相雜亂,互容納萬法而無障礙」,就是上面所解諸法緣起,關系重重,互相互涉的道理,並非如你所說「在真如法界,可以清楚透視叁界內的一切事理」,因諸法緣起的本身,就是互相涉入有關系的,不是站在真如法界上,才可以清楚透視的。
四十、叁答水生君八問
問一:I埠六英裏外的PK村,有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婦,常被鬼擾,夜晚時聞有鬼在床邊細語,如咒詛似的,或常在屋頂發出聲響。因此,她供一尊觀音聖像,每晚燒香禮拜,見香煙袅袅處時,即便見觀音聖像顯現黑色。於是她就另請一位「老牧」;她把觀音像打破,遂之出門。從此她就信了那個教,不過有時仍有鬼來打擾!但因此那個教徒,或者誤會我們拜佛菩薩,就是拜魔鬼。我對佛教有堅定的信心,不相信觀音菩薩會捉弄人。有些人信佛,往往遇到事不如意,環境轉變惡劣,便誤會了信佛會帶來不良的影響。這些原因應如何解釋才對?
答一:老婦見鬼,常被鬼擾,並非奇事;老牧打逐聖像,騙人嚇鬼,才是奇事。這些鬼本有兩種:一是魔鬼擾亂好人,二是冤鬼跟隨報仇。魔鬼易退,道力堅固,知難便溜;若是冤鬼索命,因果報應,仇深不舍,比較難退,不是隨便供上觀音聖像,隨便拜幾拜就可退去的。老牧瞠恨打逐聖像,結果老婦不時仍有鬼擾,足證泥塑聖像,雖未見效,真的老牧,那套法寶亦是不靈而無用的。真的冤鬼,須憑道力高深者持誦經咒,及被擾者之至誠感格,則法力相應,冤鬼超度,便得解脫。至於像現黑影,多屬虛妄意識構成,近於心理作用。魔怨顯現,事極尋常,不知者未識其中原由,遂將魔怨當作菩薩,視拜菩薩爲拜魔鬼,徒爲識者所哂笑耳!
問二:修持念佛法要,依王龍舒居士的修持法門,除了照他的方法發願念回向偈外,有時可否另念其他的回向發願文?或者有時自己立願回向?
答二:學佛發願,有通願與別願。通願,是學佛者共同的發願,如發四弘誓願,或共同依普賢十願,或依王龍舒的發願回向文;別願,是指學佛者各人自己各發不同的回向,亦是可以的。
問叁:唐善導大師爲蓮宗二祖,是阿彌陀佛化身(見念佛法要卷二94面),唐五會法照大師爲蓮宗四祖,是善導大師的後身(98面);爲甚 不說法照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而說是善導大師的後身呢?難道阿彌陀佛從自身又造多…
《佛學問答集二(竺摩長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