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生彼灭,彼灭此生,自不无增减之数目。
问四:佛经说世界之成立之五轮,查佛学词典只有空轮、风轮、水轮、地轮的四轮,如何说有五轮?
答四:依俱舍论说,地轮之下有金轮,即金刚轮,乃固体物,至金刚际,使成地轮。
问五:太虚大师有「善集人间十王福」之句,请问「人间十王」是指那十王?
答五:人间十王与地府十王不同。人间十王是指转轮圣王的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及粟散王等治理一洲一国等小国王,他们皆依修十善业因而成福果,故名十王福。自轮王以下皆粟散王,言小王之多如散粟,不限於十个也。仁王经云:「中下品十善粟散王,上品十善铁轮王」。太虚大师提倡人间佛教,倡导人生佛学,教人由修五戒十善进至菩萨大乘救世之精神,故有「善集人间十王福,广修菩萨一乘行」之劝诫也。
问六:梁皇法会要请僧多少?最少要拜多少天?
答六:梁皇法会兴起自梁武帝,多至百八或四十八僧。今日少至十位八位六位,亦可以铮铮铪铪拜了一堂也。
卅七、答吉打香居士二则
问一:佛经说世界建立在五轮之上,空轮指虚空,风轮指大气层,水轮指大海洋,地轮指地球,对吗?至於金轮,请问是指甚么?
答一:金轮是指世界初凝结时一些固体的物质,亦名金刚轮,金刚义即坚固。到金刚轮的边际,就成为广大的地轮了。
问二:无漏根应如何解释?
答二:无漏根是二十二根中最後的三根。(一)未知当知根,由於其中意、乐、善、舍及信、勤、念、定、慧九根,在见道位修习,对於四谛理欲知而未曾知,叫做未知当知根。(二)已知根,是前九根进至修道位,断惑证真,对四谛理已数数了知,叫做已知根。(三)具知根,是前九根修至无学道位,已知四谛,具有其知,叫做具知根,即对四谛之理,已具足证知了。
卅八、答静波居士四问
问一:何谓三界?意义如何?
答一: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佛法把这世界的范围扩至天堂,都在此间之内。欲界指我们人类住的世界,每个人都赖饮食,男女等欲来维持生命的,欲望不达,生命即会发生危险。如几天不得食欲,便会饿死;冷时欲衣御寒而不得,便会冻死;热时欲水无水,便会渴死等等。故此世界,是一个赖欲生存的世界,因名欲界。色界是指四禅的天界,在欲界之上,天人所住,已无男女饮食之欲,仅靠天堂之微妙净色身便可生活,故呼之为色界的众生。无色界是指四空天的众生住处,更在色界之上,工夫渐深,已厌离天堂上的光明妙色,进而修禅,住在禅定之中生活,故名之为无色界。
问二:三世因果有何证明?
答二:一以佛陀的圣格保证。佛陀成道,慧眼彻见三世情况,就从自己体证的经验说出。佛陀是一位不妄语者,妄语不能成佛,今已成佛,故其所说圣言,可以凭信。二以世间事实证信,世人常有死去几天还魂,说出所见境界,故知有後世;亦有以道力或其他因缘所致,能知自己过去世的事情。如西藏达赖、班禅喇嘛,曾经多生转世,每世皆知自己过去的事情,故知有前世。若不达佛法的三世因果之理,人生世界有许多问题,如颜回仁爱而短命,盗跖凶残而长寿等,都是无法解得通的。
问三:修证菩萨道,了却生死,是否有违轮回之说?
答三:修菩萨道的目的,就是要违背轮回,或跳出轮回的圈子,因凡夫迷昧正理,造业受生,轮回受苦;菩萨明理修道,断烦恼得菩提,了生死证涅槃,诞登彼岸,便无苦海出没,轮回流转之苦楚了。
问四:一心念佛,便能往生西天,前世一切恶因恶果,岂不一笔勾消?以上数疑不得通解,是为学佛之一大障碍,千祈上人当施法雨,泽被愚蒙,是为欣幸!
答四:一心念佛,确能生西;但对於以前的恶因恶果,可作二种解释:一由行者今生自己修行忏悔,乐於行善,过去罪恶,渐渐微薄无力;两善业之力增强,故可超越上生。世间因果,不论善恶,作者必报,唯修道者以道力,可以越过或跳出。吾人修道,就为此点好处,不然何必修道,纵修道亦无益处了。二以众生皆因业力牵引升沉,但有顺牵与逆牵;顺牵是顺於理法,善者应上升,恶者应下沉,强牵则以强盛之势力,可以改变受报,如作恶者应下坠,而以临终有好机缘,使他正念照彰,善业增强,就可超越恶果而上生,先得善报了。这在净土宗,叫做「带业往生」,是由於自己觉悟猛醒向善之强力,同时亦由於佛的愿力的摄引,故能往生西方,不受恶果,但也不是「恶业一笔勾消」,是赖佛力相助接引,把恶业带走,带到西方九品中的「下品下生」,做一个西方不再轮回生死的凡夫,在那边继续忏悔,多劫修行,慢慢才得上品上生 ,成功佛道。所以虽说一句弥陀,可以往生,而其中的道理与事实,也是不简单的。
卅九、再答水生君二则
问一:鄙人得了十几年的暗病,所以想到星洲检查,若在这几个月内申请到医生之书信,鄙人将往星洲,由於鄙人平日是修念佛法门的,在这种情形下,难免有缺席这门功课,为了避免这项遗憾,默持(心念)是否亦能补回这门功课的缺席?
答一:抱病就医期间,平时所修念佛法门,不必放弃,也不怕中断,只要自己有坚心的话;因念佛是行住坐卧之间皆可以念的,高声念固可,无声默念功德亦是一样。你就照你自己的意思默念吧,不必以入院就医便不能念佛为遗憾。
问二:「佛学入门手册」一书内读到一实相印:「法界无障碍」也就是最难理解之处,此题分列如下:
(A)「如一棵树可统一切法」。究竟是法或是叶?
(B)「一入一切」该如何解释?
(C)「一一法」,是否是指万法呢?
(D)请具体解释各各差别因果,又交互相遍,故一一因种,一遍一切。
(E)在法界中,法法互摄互入而不相杂乱,互容纳万法而无障碍,可否这样解释:在真如法界,可以清楚透视三界内的一切事理,它们互相关系的因种,而能知道得清清楚楚,而且这一切事理皆与这真如体融化为一体呢?
答二:佛学入门手册中的「一实相印」,是约「法界无障碍」来说明,这因实相是诸法的真相,诸法的真相是无相的,唯与无分别智相应,方能契知,所谓「实相无相,无所不相,相相都是实相」,理遍法界,所以甚 障碍都没有了。
(A)「如一棵树可以统一切法」,究竟是「法」或是「叶」?树是诸法中之一法。叶、枝、干等亦是法。其意是说随举一法,皆是实相真如,皆可统摄其他的诸法。
(B)「一入一切」,该如何解释?「一入一切,一切入一」,是说诸法依众缘成故,其中关系是相入相摄,无有障碍。这是约华严经所说四法界中的「事事无碍法界」来解释,修行证到这种境界,就会体验到诸法「大小相容,一多无碍」的道理。因一是少数,一切是多数。在我们多少隔历的凡夫心境上,诸法都是相对的,一与一切,大与小,互相障碍,互不相入;而到了圣者绝对的心境中,一多大小,相涉相入,就成了无碍圆融的境界。
(C)「一一法」是指万法吗?是的,也即是「一切法」的别名。
(D)怎样是「各各差别因种,交互相遍,故一一因种,一遍一切」?这在书中说到法界的界,亦解作因义,诸法皆因阿赖耶识中的种子为因而生起,一一法皆有不同的种子,生起各各不同的现行的差别法,而这种种的差别法,虽因缘起的牵连,法法互涉互入,而又是各不失其自相,沓然杂陈。如一室千灯,灯灯相照,光光相摄,一多无碍,而各灯的自相不失,各不相杂的。
(E)「在法界中,法法互相互入而不相杂乱,互容纳万法而无障碍」,就是上面所解诸法缘起,关系重重,互相互涉的道理,并非如你所说「在真如法界,可以清楚透视三界内的一切事理」,因诸法缘起的本身,就是互相涉入有关系的,不是站在真如法界上,才可以清楚透视的。
四十、三答水生君八问
问一:I埠六英里外的PK村,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妇,常被鬼扰,夜晚时闻有鬼在床边细语,如咒诅似的,或常在屋顶发出声响。因此,她供一尊观音圣像,每晚烧香礼拜,见香烟袅袅处时,即便见观音圣像显现黑色。於是她就另请一位「老牧」;她把观音像打破,遂之出门。从此她就信了那个教,不过有时仍有鬼来打扰!但因此那个教徒,或者误会我们拜佛菩萨,就是拜魔鬼。我对佛教有坚定的信心,不相信观音菩萨会捉弄人。有些人信佛,往往遇到事不如意,环境转变恶劣,便误会了信佛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这些原因应如何解释才对?
答一:老妇见鬼,常被鬼扰,并非奇事;老牧打逐圣像,骗人吓鬼,才是奇事。这些鬼本有两种:一是魔鬼扰乱好人,二是冤鬼跟随报仇。魔鬼易退,道力坚固,知难便溜;若是冤鬼索命,因果报应,仇深不舍,比较难退,不是随便供上观音圣像,随便拜几拜就可退去的。老牧瞠恨打逐圣像,结果老妇不时仍有鬼扰,足证泥塑圣像,虽未见效,真的老牧,那套法宝亦是不灵而无用的。真的冤鬼,须凭道力高深者持诵经咒,及被扰者之至诚感格,则法力相应,冤鬼超度,便得解脱。至於像现黑影,多属虚妄意识构成,近於心理作用。魔怨显现,事极寻常,不知者未识其中原由,遂将魔怨当作菩萨,视拜菩萨为拜魔鬼,徒为识者所哂笑耳!
问二:修持念佛法要,依王龙舒居士的修持法门,除了照他的方法发愿念回向偈外,有时可否另念其他的回向发愿文?或者有时自己立愿回向?
答二:学佛发愿,有通愿与别愿。通愿,是学佛者共同的发愿,如发四弘誓愿,或共同依普贤十愿,或依王龙舒的发愿回向文;别愿,是指学佛者各人自己各发不同的回向,亦是可以的。
问三:唐善导大师为莲宗二祖,是阿弥陀佛化身(见念佛法要卷二94面),唐五会法照大师为莲宗四祖,是善导大师的後身(98面);为甚 不说法照大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而说是善导大师的後身呢?难道阿弥陀佛从自身又造多…
《佛学问答集二(竺摩长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