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即所謂的空見根本,得見諸佛,無染無著,說種種妙法,廣利世間,而實無所見。此“實”者,實無一法可得故,無一物可染故,乃至無一佛可得故,而廣利世間。此處甚爲關鍵!是諸佛俗谛、真谛融通使用的善巧之處。多有衆生迷失于此,墮于外道對待二元知見中,于心不能契合,于法之運用不能善巧,所以于理者,自說其理,于事者,各不相應。故諸佛如來出現于世,宣化教化,無外乎是令我等真正運用這種清淨現緣,無染無著,于一切現緣中,令衆出離現緣困惑,得以解脫自在。
外道皆因二元對待知見而生迷悶,心智羸劣。我們可以看到,外道種種教言中莫不是以一個上帝,莫不以一個主導者,以一個絕對的權威者來統治、製造、延續這個世間,佛法不如是宣化,得見諸佛,諸佛實無一可染者,但聆聽教誨,抉擇法益,自身成就,即成就所謂的本源清淨回歸之觀照,所以心性自然暢明,無造無作,法性之光普照法界,自然饒益有情。在此處,若不聆聽佛之教誨,多有虛妄揣度、假設之法則,不能真實相應,不能真實利益世間。
常離相想而思惟 見彼諸佛清淨心
離相想,得見佛。見佛不離清淨思維、離相之想,何以故呢?諸佛如來皆以空淨無染的心智于十方刹土現其微妙身相,說其微妙法則,度脫一切著染有情,所以離相見佛。《金剛經》直接就給我們提示“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樣的誠實言、真實語,以令我等有法可依,猶如口訣一樣,直趣法之真實功德所在。若見相者染著,即被其相蒙蔽;若見相者懼于相,亦不得其利益。所以此處甚深微妙,不可思議!若思議之時,即有二邊所依;若不思議之時,光明現前,一時照見。諸位善知識,我等無量劫以來依思維之智、思維之心産生二元對待法則已很成熟,若有一念放棄這種對待思維,自然則心智光明,圓照圓見,無染無著!在此見佛叁昧的法則中,其實踐亦複如是,欲令衆生擺脫無始以來的所知障的纏縛,而得見念佛叁昧,或者說“十方諸佛悉皆現前”叁昧,圓證此不可思議的功德。
如是見已一切觀 斯人速成此叁昧
這兩句偈子,本來就十分美妙!離相思維,見彼諸佛清淨心;思維離相,得見諸佛,而無染心。實是甚深微妙,不假思維,造作停止,即起妙用!諸位善知識,我等念佛之時,若以了了分明之智,若以了了分明、了無所得之行,自然了此自心,無染無著,能見諸佛,得見諸佛而回施于清淨心智守護。
世人多是若破相者,即是頑空,若見相者,即是染著,此二種邊見已成我們衆生所染著的思維習慣、意識習慣、乃至作業取用習慣。這個習慣,令衆生六道輪回曠劫不休,無一出離之機!所以,此叁昧之證得,正是破除諸相無染而令衆生解脫,見諸佛妙相善根成熟而妙用無窮,無窮而無染,自得智慧方便,以此法則廣利世間,不生邪見。諸位善知識,我們聞說諸佛甚深清淨教言,莫生疑惑,應善思維、善觀察,應勤思維、勤觀察,莫墮入自己無始以來的染著知見,乃至強執邊見,令心墮落。
彼無地水及火風 亦非空界現前住
若欲觀察一切佛 當想處座演妙音
“若欲觀察一切佛。當想處座演妙音”,此是菩薩行法不壞色處,取于色而無染,善根成熟,各顯威德。
如我今日宣妙法 心樂法者睹我身
彼應無複余思惟 唯當想佛說法事
但觀世尊說法妙相、說法功德、說法利益,無相與不相,那麼此時得善根成熟,見諸相而無染,歡喜聞法。
如是專念莫他觀 爲求若斯多聞故
一心觀我說此定 總持諸佛之所宣
《金剛經》說過去、現在、未來心不可得,那麼叁心不可得處,你用個什麼?知個什麼?觀個什麼?行個什麼?念個什麼?此處世尊說“求多聞”,即欲聞法;“多見佛”,即正思維。善根成熟之時,則欲見佛而聞法,以成熟善根,所以,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畢不可得,但是聞法心爲善根成熟心智守護,此是契入清淨心智之方便,非其他因緣,何以故?緣佛聞法而得以逾越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此叁心是衆生輪回心、墮落心、無明心、愚癡不能自拔之心,此叁心相續,正是一切衆生之所守護,若是我們樂于見佛聞法,此叁心自然破除,何以故?見佛聞法,善根成熟,聞佛說第一義谛甚深教言,即自然走出生死輪回、虛妄造作。
無有一佛在過去 亦無現世及當來
唯此清淨微妙禅 彼不可言證能說
我于叁界無上尊 爲利世間故特出
念證諸佛菩提故 宣此叁昧無等倫
若欲身樂及心樂 求佛功德不思議
乃至證彼妙菩提 要當修此勝叁昧
“若欲身樂及心樂。求佛功德不思議。乃至證彼妙菩提。要當修此勝叁昧”,對于身心真正的喜悅與法樂,一切親證叁昧法則者無以言表于世間,諸佛如來欲利衆生故,設立種種言說、種種譬喻,以令衆生隨順契入,得以親證叁昧之向往與愛樂,乃至親證叁昧受種種身心法味之樂,遠離身心無明逼苦,使身心真正具足智慧與善巧,這樣也不枉受此身,不辜負此生命的有暇機製與因緣。
欲淨深廣多聞海 爲衆生故當勤求
一切學佛善知識皆應以四弘誓願來勤加守護于自心,逾越所謂的我、我所的執著,以及我、我法的執著。“衆生無邊誓願度”,是根本前導,以此前導故欲斷盡一切煩惱,欲習盡一切法則,欲成就無上菩提。所以,爲度衆生而成佛,爲利世間而成佛,此是成佛之正因,是一切諸佛所宣化、而一切凡夫所埋沒之心智。
一切有情,不管在世間、出世間法則中,多是爲了“我”,不知此處正是一切衆生輪回之根本,若勤加修持、勤加守護,亦是多增輪回之業、輪回之緣。所以諸佛如來于因地各發妙願、勝願,以度脫衆生、拔濟衆生而立廣大誓願,誓修一切法,誓修一切道,誓行一切善巧,誓斷一切煩惱,欲度衆生故,欲真實利益世間故。這個“無我”的修法,實是佛法的一個根本要點,也就是所謂菩提心的真正修持,或說菩提法則的真正修持。一切凡愚在此不能逾越,埋沒于此,迷失于此,糾纏于此,行所謂“我”的修持,“我”的法則……,墮落于我執、我所,著染于世間相。而一切聖者、智者早已深達無我之地、無常之地、寂滅之地,于法性中印契自心,究竟了知在一切現緣之中法無自性,本源光明隨時照耀著一切世事,一切相象,畢竟運用悲智二法。
我們說修此叁昧者,不壞于色而得見諸佛,聞甚深妙法而遠離諸相。遠離諸相故,得見諸佛善根成熟;聞甚深妙法故,廣行諸法,普利世間,實是不可思議!說“不可思議”者,絕不是來麻痹有情,或是起蒙昧自心的鴉片作用,它的確起到一個能令我們放下所執的沈重、所執的迷茫,回入本來心智、清淨心智之中,來運用所謂的“不思議”善巧,也就是不造作善巧,也就是遠離對待的善巧,也就是隨順諸佛光明智慧安住的善巧!此隨順,若有衆生一念隨順,其功德諸佛贊莫能盡,若一劫、二劫、多劫,亦難贊盡!何以故呢?此心智與諸佛等故!
彼應速去諸欲塵 要當修此勝叁昧
若欲一生見多佛 見已恭敬複咨詢
“若欲一生見多佛。見已恭敬複咨詢”,在此,世尊引導我等一生不離此世界而得見他方多佛,見者應恭敬咨詢,問種種法,除種種疑。
彼應速離勿生著 要當觀此妙叁昧
雖有聞法,勿生染著,當觀此甚深微妙之叁昧法則真實不可思議之功德。
是處無欲複無瞋 亦無愚癡與嫉妒
又無無明及疑網 要當住此深寂禅
此叁昧力之內容,世尊以譬喻、以言說導引我等遠離造作,遠離思議,遠離對待,令我等于無造作分中隨順、無對待中隨順、不思議中隨順,清淨安住,內發輕安,真正升起身心之法樂,遠離造作之苦患!
[1]見《佛說觀佛叁昧海經》:“佛告阿難。未來衆生其有得是念佛叁昧者。觀諸佛相好者。得諸佛現前叁昧者。當教是人密身口意。莫起邪命莫生貢高。若起邪命及貢高法。當知此人是增上慢破滅佛法。多使衆生起不善心。亂和合僧顯異惑衆。使惡魔伴如是惡人。雖複念佛失甘露味。此人生處。以貢高故身恒卑小。生下賤家貧窮諸衰。無量惡業以爲嚴飾。如此種種衆多惡事。當自防護令不永生。若起如是邪命業者。此邪命業。猶如狂象壞蓮華池。此邪命業亦複如是。壞敗善根”。
《《大方等大集賢護經》講記 大方等大集賢護分觀察品第六》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