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檀波羅蜜,布施之意。以充滿大千世界微塵數的七寶來供養,不如人聞經之功德,佛如是誠實言,我等若善根不成熟,不能生信,多有疑惑,乃至聞若未聞。有人聞法真是毛骨悚然,何以故?善根成熟,慶幸得見故,也就是引起了重視。爲什麼我們聞法不能生喜呢?多是世俗心熏染啊,以自己的知見蒙蔽自心,拒絕法之滋潤,故不能滋養我等福德幹枯之心。
菩薩爲求多福聚 信解讀誦複思惟
即聞到這樣的法則,應該“讀誦複思維”,這是激勵與加持,引導我們進趣大善根福德因緣。實際上,世尊真是用了一切法,用了一切善巧,用了一切真實語,來導引我等走出自我。
解說修行念叁昧 斯所獲福過于彼
末叁千界盡爲塵 複分一塵等前數
盡取如是諸塵剎 盛滿珍寶以行檀
諸佛所贊叁昧經 單以一偈爲他說
我言斯人獲功德 超彼檀福不可量
若複爲他具足說 下至一構牛乳間
思惟增廣諸善根 何況長遠無量福
一切衆生盡作佛 淨慧終竟證彼如
“一切衆生盡作佛。淨慧終竟證彼如”,如此法則是“十方諸佛悉皆現前立”叁昧,一切衆生于此因緣若能相應,則“一切衆生盡作佛”,爲什麼能有這樣的大福德因緣呢?實是此法不可思議廣大教義的內涵所在。
假于億數多劫中 說斯偈福不可盡
如釋迦世尊因地說一偈“天上天下無如佛”,而先九劫于彌勒成佛,這樣的案例即是發心勇猛所能成就之菩提。現在這個末世之中,發心勇猛者甚爲稀少啊,我剛出家的時候,遇到晝夜不休息的出家人十分多,大家認爲進趣于佛法是很自然的事,是自己的本分事,作爲出家人,專門就要去修道,去證叁昧、證菩提、證通力、證善巧,這是其專業,是很自然的事情,逐漸到後來,看到很多出家師父好象行法是給別人行的,學佛是給別人學的,短短幾年中,差異就很大。一代一代人的修持,差異是很大的,所以過去的人調柔啊。以前我在一些寺院遇到一些老菩薩,他們都是通宵拜佛,而白天不論功課也好、出坡也好、爲寺院服務也好,全都隨衆,吃的也都是一餐,他們很自然地勤苦耕作著,很歡喜也很平淡地守護這個事情,視其爲本分。我們現在呢?稍行修法,慢心生起;稍有作爲,自大生起;所以不能于法深入,迅速就遇到阻礙了!
不知道這個時代爲什麼變化這麼急劇?對法則的愛樂發心的急劇變化,實在讓人不能接受。于法的勇猛越來越薄少,于自大、自我身份的認許卻十分猛利,也就是說想改變自己的身份、成個什麼的心十分猛利。以前,十年、八年的沙彌很多,他們的確于法很用功,于自己的道業如何十分在意,而于改變自己的身份則不認爲是自己的期望,那是師長、道友所督促的東西了。這個時代呢?于自己的身份十分在意,于自己的道業不屑一顧,這是最震撼人的地方了。身份再怎麼改變,如果沒有實質,又有什麼意義呢?虛設而已,就象泡沫經濟一樣,吹得再大,還是要落實的。
還是希望大家真正在法則的實踐上,在親證上,一定要努力,勤奮地努力!在其他方面可以放放松,不必去過份地用力,尤其在身份的改變上,我勸諸位不要在上面努力,這種努力實在就同社會上的人一樣:甲買了一套別墅,乙買了一臺車子,後面的人就開始攀比,即使我貸款也要買臺車子,也要買房子,要跟人比!在修持善根不成熟的情況下,你要身份就是借貸,是要背上大包袱的,因爲你的善根不能如實,不能成熟故。很多人就在此處被壓垮了、沖擊掉了,叁年、五年不能恢複。爲什麼提出這個呢?我感覺大家學佛要如實地自知,切莫浮誇,浮誇過來,自己還要返回來重新耕作、重新實踐,還是得回頭做,何以故呢?你往前面奔,而後面一片荒蕪,沒有實在的。
此處大家一定要注意。世尊一偈之福是不可盡的,釋迦佛的確在這個地方做過實踐,我等若不深思自己的發心,而在業相上染著,就多走彎路啊!
其間彼佛皆滅已 多億數劫常廣宣
終亦不盡彼福邊 緣此深經四句偈
一切所有諸世界 四方上下及四維
滿中衆寶持與他 爲求勝福奉諸佛
彼諸功德難可量 稱計與諸世界等
其有聞受是叁昧 善能宣說福過前
若人于此無遲疑 其于諸法亦明了
彼則永絕諸惡趣 能入勝寂叁昧禅
世尊在此經典中,一直在告訴我們這個法則是一生不退之教言,是陀羅尼教,所以能了明諸法,總持一切善巧,所以能永絕諸惡趣,能入勝寂叁昧禅。
彼若常能供養我 必受多福不思議
增長多聞證菩提 由思諸佛所贊定
今我語汝誠實言 當念精進莫放逸
對于現在這個世間的放逸,我們大家可以如實地思觀。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善于行放逸,精進心智稀少啊,往往只要有機會,就多想行放逸。
一心歡欣發勇猛 自然速證彼菩提
彼爲供養百數佛 乃能受是叁摩提
世尊還是在給我們授記。于此法則若證得叁昧,稱爲“叁摩波提受持者”。叁昧、叁昧功德安住,是爲“叁摩提”。叁摩波提,即成就真實安住者,無用功善巧成就,具足一切叁昧,不假用功。這裏是進趣之說。
假于後世恐怖時 自當速證微妙定
若有見我與比丘 及汝大士賢護等
如是菩薩樂多聞 決定當得此叁昧
若得聞此聖叁昧 爲他解釋或書寫
世尊對此叁昧力,用寶叁昧、聖叁昧等數數稱贊,不是虛假之說,也不是過量之說,實是相應、如實之贊歎。
是陀羅尼世尊歎 能證一切佛菩提
般舟一法,即“十方諸佛悉皆現前”叁昧的修持,具一切法,具一切威德,何以故呢?見一切諸佛,則具一切善根、具一切法,因爲一切法是一切諸佛所具、一切諸佛所總持、一切諸佛所傳達故,因此見一切諸佛,就能成就一切法,故說入陀羅尼門,這是真實言、誠實語,不是虛設。多有于法徘徊者,遇此法應生信,應守護,應實踐。
“能證一切佛菩提”,因爲是“十方諸佛悉皆現前”叁昧故,這樣的大威德法則,我們此生此世能聽聞,福德已經是不可思議,爲諸佛所贊歎。若能聞得、信得、受得,福德不可思議,若我們能實踐成就,那是什麼樣的功德呢?我們每個有情應該如實地審視,切莫輕易帶過!因爲聞到這樣的法是甚難的,我們大家現在能見能聞,的確是善根的成熟,若法寶現前,你不能依從,那你依從的一定是自己的妄想!
過去人得一個法本甚難啊,我們都知道,世尊爲半句偈而舍身,若是將此當成笑話,我們就會對法生不起絲毫的尊重,拿著法寶卻視若糞土了。我們都知道,有叁藏法師到了天臺,對智者大師說:“你寫的《摩诃止觀》與《楞嚴經》甚爲相應啊”,智者大師說:“真有如此經典嗎”?叁藏法師說:“有,其名者,《大佛頂首楞嚴經》”,于是智者大師就設拜經臺,向于西方,十八年禮拜,欲見此經,而未見啊。我們現在哪一家沒有《楞嚴經》?但又有幾人珍惜、愛惜它呢?我們現在讀到的經典,過去先賢爲了讀到而千山萬水去西方取經,百去返者一二人啊!我們真是重法嗎?諸位善知識,你真正重你的因緣嗎?重,就是自重啊;尊,就是自尊啊;輕者,是自輕啊;慢者,是自欺啊。還是希望我們從心靈深處喚醒自己的覺悟,喚醒自己對法的愛樂,切莫草草地浪費自己的生命,日複一日地墮落下去、放逸下去!末世之人啊,遇法甚難!誰來扶助你?誰來成就你啊?
若人善思此叁昧 一切諸佛鹹共稱
當得種姓及多聞 諸佛次第而演說
“得種姓”者,就是入如來種性,住佛法不退轉地,不論是位不退轉、行不退轉,或是念不退轉,此叁不退轉,唯阿鞞跋致所守護,唯念佛者所成就。
這一品給我們宣化“受持分”,唯因思維、正信而能受持,我們若珍惜法寶,一定能如實地受持;若不珍惜于此,猶如踏土而過,此法不能載負你。所以,諸位善知識,我們能遇此法寶,應當珍惜,應當愛樂,應當守護,應當實踐!
《《大方等大集賢護經》講記 大方等大集賢護分受持品第五》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