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个法的重要性,以及实践的重要性呢?就是为了成熟我们的善根。尤其在末世之中,诸众生善根薄少,于诸三昧法则所习者甚少,于诸通力修持者更少,少之又少,如地藏王《占察善恶业报经》所宣化,末世之中,诸众生于诸通力善巧无有识者,无有习者,而多喜于言说,多堕于事相,勤苦于事相,而不能深入法则,不得佛法真正利益。
贤护。若复有人闻此三昧。无有惊怖。亦不退没。不生谤毁。闻已随喜。即以为实。思惟分别。心开意解。
随喜之功德不可思议!因为善根福德因缘有成熟、不成熟、相应、不相应,你不行持这个法则,完全是可以的,但一定不能诋毁、阻止他人行持法则,这样的过失是无量无边的,因为蔽塞人的涅槃之道与逼人入于恶趣是一样的过失。因为过失深重,所以诸位善知识一定要善观察、思维,切莫丢失佛法的大利,因轻信慢心而谤疑佛法、毁于胜教。舍法、谤法之罪,其过甚大!我们不行法,不要阻碍于他人,更不能障碍、破坏他人行法之因缘!诸位善知识,这看着容易,实际我们在此处还是要很小心谨慎地观察自己的举心动念的。有的人一生可能就有唯一的一次行法愿望,久久地积聚自己的善根资粮,受到阻碍后,一次打击,终生难行啊。我们作为佛法的实践者、守护者,有福德因缘成就他人道业,其善根不可思议,但若是毁灭一个人的善根、行法机制,其恶业又何以描述呢?
诸位善知识,我们不得不思维,不得不观察!出家也好,在家也好,诸事业时时可以做、处处可以做,其实我们生生世世都在事业中,这些事业中有恶事业、善事业,也有所谓的无漏之事业;有利益世间、增益世间之事业,的确也有放逸无度、纵欲之事业;有罪恶、轮回之事业,也有毁灭佛法、诽谤三宝之事业,究竟我们在做什么事业呢?善自如实地透视自心,触摸自己心灵深处的那个发心,是最为重要!
但能为他暂时称善。所获福聚。尚不可量。况能读诵受持。勤思而行。为他广说。至一日夜。
不生谤疑,此人善根不可思议,若能为人言说,其人必然于诸佛功德有赞叹、随喜之心智。
贤护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因是事故。即便获得。过于无量阿僧祇大功德聚。遂得住于不退转地。随所愿欲。如意即成。
这是赞佛法不可思议功德,即随喜之功德而显现的不可思议之利益。在十大愿王修持中,有随喜功德之修持,不谤于他缘,随喜于修持,这样的人多得增上善根,如大家在寺院中有种种发心,因缘不一,但此随喜之心,切不可泯灭,谤法之心,切不可生起。有的人一念“猛利”心,就会生起谤疑,所谓“猛利”,就是自大、自慢、自认为,这样的心一生起,就会诽谤于法则,这是过激心智。
般舟一法,实在是最容易受人疑谤的法,因为多有行者不能于三昧迅速亲证故,或虽有相似善根但不能延续守护故,多令不行法有情生起疑惑。我做过对比,如在有些地方,大家比较勤苦、严谨地守护、相续地实践此法则,有人以调柔的心、随喜的心、赞叹的心去守护、供养别人的行法,这样周边人也会于此法生起爱乐、向往、喜悦的,而另有有情之行法令人疑谤、诋毁,何以故呢?在推广、实践这个法则的过程中,多生疑虑、游移之心,多在名利心的推动下来传播、实施此法则,故令众生疑虑。对此一定要细致地观察。
释迦牟尼世尊授记其所传之法有一万两千年的法运,在末法万年之后,其教法就灭尽,以待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弥勒佛世尊降世来广弘传法。此授记即是说人的善根在减劫中逐渐消亡的过程。正法之际,诸众生善根成熟,闻法即证道。我们现在已经步入了万年之末法中,也就是后五百岁中,即正法末季,有情善根薄少、善根败坏故,多生骄慢与邪见。所谓邪见者,自染于法、自执于法、自诩于法,而堕于邪见。但由于是正法末季,世尊的正法依然流传于世间,善根成熟者亦得究竟利益,只是多有有情因善根薄少故,使法流失于当下,故称“正法末季”。末者,就是因为多有众生疑谤于法则,生于骄慢,于经教不信,于法无有实践,或多依附于佛法,行相似佛法,实是外道心智。世尊授记这个时代的佛教中,依附生存者甚广、甚多,更有波旬与其弟子发罪恶誓愿,许多外道都依附在佛教之中,我们看世间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出家众实应该警觉,若不是佛弟子,不在释迦佛教法下守护誓愿、相续佛法者,必是波旬之子啊。何以择取呢?实际全在你心念善根的意向,
一般经典中的授记,是世尊以因缘法所观察,当然这不是定法,因为一切众生的善根也是不定的。有的有情发一念猛利的菩提心智,就能挣脱多生多劫的生死困惑,如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得见弗沙佛世尊光明相好,单举其足,七日赞颂“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我今皆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随喜赞叹佛之功德,无有疲厌,以此精勤功德故,逾越九劫,先于弥勒成佛。
弥勒世尊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稳,在人寿八万四千岁,福德聚集之时、善根成熟之时,降生于世,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示现大威德。而释迦牟尼世尊多有委屈,虽然成佛,很多委屈,人寿百岁故。人生短暂,福德薄少,甚可怜悯啊,十方世界都不屑一顾我等众生,仅仅看一眼的时间,我等都灭掉了,无法惠顾于我等。所以,若我们再不精勤于法则,再用慢心浪费自己的生命,实在是可惜,因为旷劫难遇啊!人寿百岁,有释迦世尊在此浊恶世界宣化,我等能有福德听闻这样的教言,尤其在释迦佛教法之末季,那就更难了!此甚深教言,令我等得不退转啊,十分不易!虽有诸多行法,但若要于一生得不退者,十分难。所谓“不退”,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八地菩萨才有此功德,而此真正念佛人,真正随顺、向往念佛三昧修持的人,一生可以得不退转,实际与“即身成就”是同义异说罢了,因为三种不退就是成佛之功德啊,称为阿鞞跋致。以现在人的信念、意乐与愿望,若要得一生不退转,不行念佛一法,十分难得。多有世人疑惑于法则之外,徘徊于自己的业流之中,十方诸佛都在哀悯这类有情,如果没有遇到法则也就罢了,若遇法则,而遮止自心,蒙蔽法则,或遮止他人,这样的过患就十分大了。在此作一个提示。
世尊对五五百年各有授记,到末法一万年中,人修持甚难,为什么难呢?白法掩没,斗争坚固,自慢自诩故。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风气,但这里是泛说,多有愚痴众生强化自我,以为这就是自我了,把这个东西认许为自己了,那就是确定自己是末法末季的、确定了自己的心智,如果这样,修法就太难了!是的,我们生活在这个末季时代,但怎么样来认取这个法则,全看发心!我们是随波逐流、混日子,还是不然,各自审观。
“遂得住于不退转地”,此“不退转”,实是八地菩萨所摄。我们一般说有两种求阿鞞跋致善巧,一者自己修持,于身报中断除见思二惑,证得阿罗汉果,得以不退转,何以故?无退转之机,住于应供之位;再者就是在菩萨道中,随顺佛愿,随顺佛力,习以净土教言,安住佛力摄化之载负,依佛力之住持,佛力无退转故,令众生进趣无上菩提,而无有退转,此即所谓净土法门易行之道。当然也有菩萨自力行法,如《因果经》所宣化,菩萨于三大阿僧祗劫中勤苦修持,行持不舍,无有迷失,一样可以得三不退转,这是三大阿僧祗劫勤苦熏修的结果。
贤护。其事虽尔。我今为汝更宣譬喻。明显此义也。复次贤护。譬如有人。取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地。尽末为尘。复取一切草木枝叶。不问大小皆为微尘。彼人尔时。于彼尘聚。取一微尘。破坏分析。还令得作尔许微尘。然后复取彼一切尘。次第分析。皆令等彼初微尘数。贤护。于意云何。是微尘数。可谓多不。贤护答曰。甚多世尊。佛言贤护。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取前尔许微尘数佛剎。盛满众宝。持用布施。贤护。于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所获福聚。复为多不。贤护报曰。甚多世尊。然彼善男子善女人。因是事故。获得过彼无量无边阿僧祇福聚。佛复告言。贤护。吾更语汝。如彼善男子善女人。以尔许尘数佛剎。盛满七宝。持用布施。获如斯福。复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念佛现前三昧。暂生随喜。信心分别。以为真实。心开意解。读诵受持。乃至暂时为他解说。是善男子善女人。所获福聚。胜前施福。无量无边。非可称算。非可校计。非可思量。贤护。如是善男子善女人。闻此三昧。生随喜心。乃至暂时为他解说。尚获无量无边福聚。何况是善男子善女人。于此三昧修多罗中。如闻而信。如信而受。如受而说。如说而行也。
佛是真实语者、如实语言者、不异语者。多有善根薄少之有情于世尊教言不生喜悦,于自己的妄想揣度生真实想,所以不得善根,不得福德,不得成熟自身,为什么呢?不随顺佛教故,不随顺佛导故,不随顺佛语故,这真是到宝山而空手归啊,无所取用。大乘经典流传广泛,实际是如来宝藏,亦是心智宝藏,即是一切众生如来藏性心智之开显,若打开此经典,欢喜踊跃守护实践,那就是自身如来藏性的打开与成熟啊,此处你若是疑悔、轻慢、不以为然,那善根当下就散坏。
何处能成熟善根呢?诸位善知识应善观察,善思维。在我们汉地,有一个特别不正常的现象,即放轻经典,放轻世尊之说,对世尊所说言教多不生正信,不能爱乐守护,而不屑一顾,视经典不为珍宝,结果于如来所说珍宝之教闻若未闻、视若未读。真不知这是何因缘?若说善根不成熟,又何以得遇呢?希望诸位善知识鼓励自身成熟善根,鼓励自身放下己见,鼓励自身爱乐佛法僧三宝,若爱乐三宝,你对经典一定会生起珍宝想、难遇想、闻而勤习想,这实在是应该主动来引发的。
尔时世尊。为重明斯义。以偈颂曰
若以三千大千界 盛满七宝用行檀
我说彼福虽为多 不如闻经少功德
“檀”,就…
《《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受持品第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