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等大集賢護經》講記 賢護分思維品第一▪P16

  ..續本文上一頁你呢,不要丟失此法益。

  (92)雲何當得不空生世間。恒入一切衆生獲利故。

  我們若依四正勤、依念阿彌陀佛普利一切的心智來觀察這個世間,則生于世間而不落于虛假,不落于輪回,有利于世間,世間亦有利于此生。我們如何使自己的生命變得對社會、對佛法、對有情有意義呢?無我的修持、無我的抉擇、無我的發心甚爲重要。念“南無阿彌陀佛”,行以般舟,當下行持何以得失呢?何能得見呢?何有染著呢?何有高下呢?所以,此處的“空”即是不空啊,此空正是妙用。空者,無自性故,就可以生于世間而善利世間,入于衆中行種種自他二利,因爲在利他之時,必能自利,在自利之時,必能利他,例如不殺生,不食衆生肉,因爲不殺生故,你可以在因果上得到長壽;因爲不殺生故,你愛惜其他生命,其他生命得以安樂,這樣于自、他都是有益的,都能獲利。不殺生,其本質是沒有可得的,雖然長壽,亦不可得,雖然生種種種安慰,亦不可得。但是,安慰衆生自得安慰,長壽者自得長壽,有力者自得健康有力,此處不可落于空泛而自欺,因果相續故,業緣相續故。諸位善知識啊,二谛融通對我們學佛人來說甚爲重要,一定要善思維、不斷地思維、真實地思維!此處一旦有所融通,人就會心開意解,善觀察于世俗法則與出世法則,在出世入世中不産生矛盾,于出世入世各得方便。

  (93)雲何當得爲一切智者。于一切世間應受供養大名聞故。

  世尊說一切般舟行人爲一切諸佛所守護、一切菩薩所頂戴、一切人天應供養!我們在讀《大方廣佛華嚴經》的普賢菩薩行願品中有:若人誦此十大願王,應受一切人天之供養[10];在《無量壽經》中有:若人聞得無量壽之名,執持者,應受一切人天供養,常生尊貴家,具大名聞[11]。此處的“名聞”,與世俗的名聞有何差異呢?世俗名聞是積累而得,此名聞是佛加被回施而得,此二得中,後一得是得一切善巧而無所得,前一個由積累而得、由執著而得的名聞利養令人墮落,令人沈淪。所以,此“大名聞”與利養,實是諸佛所許,諸佛所予。

  我們行般舟,應受一切人天供養,是諸佛菩薩的伴侶,這在後面會有講到,對此你不要委屈。諸佛如來在此處亦侍事供養行法之人,亦無委屈,何以故?佛佛相念故,念佛必成佛故。善知識們啊,緣什麼成什麼,你不要畏懼。我以前聽說了一個笑話,實在是讓我們對“緣什麼成什麼”可以觀察一下:有一個鐵匠,技術十分遠播,大家有什麼精細的活兒就來找他做。他有一個徒弟,十分孝順,孝順的唯一目的就是想把師父的絕活學到手。這個師父說,絕活有一個口訣,但不能輕易教給你。于是這個徒弟就一直跟著師父,等這個鐵匠師父老了、不行了,最後徒弟說,哎呀,師父,你不可能把這個絕活帶到墳墓裏去吧,你要告訴我的。師父就說,是時候了,我應該給你說了,我們鐵匠行當中有一口訣是——燒紅的鐵不能用手拿啊。這實在是口訣!我們“學佛緣佛”、“緣佛成佛”,也是口訣。因爲燒紅的鐵,如果用手一拿,把手燒壞了,就不能打鐵啦,這是真口訣啊,不要認爲這是愚癡人說的話,實在是鐵匠們一生中錘打出來的經驗教訓,體驗出來的真實感受啊,甚爲智慧!那“緣佛成佛”是不是甚爲智慧呢?菩薩們,“緣佛”是不是大名利呢?是不是大供養呢?念佛者是不是應該受一切人天供養呢?對此你不要生慢心,因爲念佛的功德是諸佛如來回施給你的,你受供養,是有意無意地人天都在護持你,龍天都在護持你,有情都在護持你。

  這裏說“爲一切智首”,何以故?舍棄戲論,但攀緣于佛啊。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回向品中,有一段文字專門來介紹攀緣于佛。諸菩薩及有情應攀緣于佛,舍棄諸戲論,攀緣佛而成佛啊。聽聞諸佛名號,遠離于戲論,真實守護,這是一切佛法中的方便,欲想成佛者,念佛成佛,最爲直接,不假任何方便,遠離一切委屈!此處爲自受用善巧。

  我們在行般舟時,念“南無阿彌陀佛”貫穿始終,若證叁昧、若未證叁昧,若初發心、若未發心,若了解、不了解,如此行者,鹹是應供者,應受一切人天供養,你放心吃你的飯就對了。爲什麼呢?念佛者實是能普利于十方九界有情者,依佛名號普利十方故,無畏無懼,在此處,你畏懼都沒有用。就如同一個人不能發電,但打開手電筒,就可以照亮一樣,同樣能發出光明,你不能說自己沒有能力,此電筒就不能發光,雖跟你不相幹,但你可以打開它。我們所持的這個諸佛威德光明名號、普利世間的名號、摩尼寶號、滋潤一切衆生、降一切功德寶的名號,就能發出無盡不可思議的勝福德之光!所以稱念者就可以應供,就消化得了,就獲大名利、大善巧,即“于一切世間應受供養大名聞故”。

  念“南無阿彌陀佛”,決定名播十方,何以故呢?此法號、名號廣傳十方故,無遮無蓋故,清淨圓滿故。我們說一句雜語、不相應語、貪嗔癡慢疑語,若其廣傳十方,那可就很難銷歸了,而我們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無畏名號,廣傳世間,無所畏懼,傳播任何一刹土都決定是圓滿的、清淨的、利益的、淨化的!我們說某一句話、發某一心,若相應,若不相應,傳播若依法,若不依法,若能抉擇、若不能抉擇,不見得是圓滿的、清晰的、無畏的,所以念佛人甚難得,念佛人甚不可思議,行般舟人甚不可思議!

  (94)雲何當得無邊贊歎功德。爲一切衆生福田故。

  這裏直接給我們抉擇了行般舟之當下修、當下行,古彌陀、今彌陀各相清淨安立的教言。“無邊贊歎功德”,我們知道,淨土五念門之因門中,第二修持門就是“贊歎門”,贊阿彌陀佛光明名號,如實稱贊,何以故?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之時,就是光耀世間、光耀法界,光耀一切凡聖有情、九界有情,真實不虛,大光普照故,所以這是真正的贊佛功德。一直稱念,得贊佛功德善巧,此名號有利益故,能普攝十方九界鹹進趣于無上菩提,這是其真實功德所在,也即是說阿彌陀佛光明名號具足無量的光明、無量的善巧、無量的功德、智慧。此贊歎不是凡夫所能贊歎,凡夫借助佛力、佛願可隨順贊歎,諸佛如來佛佛相贊,凡夫隨順佛功德,依名相贊。

  我們在稱贊阿彌陀佛殊勝功德寶號之時,可以爲一切衆生作真正出世、入世福田。經常有人說:“哎呀,入世福田我不相信,出世福田也可能有機遇”,例如我遇到一個老人家,因爲別人說念佛能發財,這肯定是入世福田啊,他就很相信,于是買了一個本子,很認真地念一聲劃一道,念了十萬聲佛,劃了十萬個道,劃滿之後,他就等著大財降臨,結果沒有降臨,就找我去了,氣勢洶洶地說,佛法騙人啊,某某說念佛具大福報,我念了十萬聲,一分錢也沒有見!此人得大福報啊,爲什麼呢?說誠實言故,未來世果報不可思議。以此無明因緣,他念十萬聲阿彌陀佛殊勝功德名號,雖是求福,未來福報決定成熟,所以說此人福德因緣未來際不可思議,但現下異果不能成熟。我很贊歎他,我說你太了不起了,你這十萬塊錢存好了,別人取不走啊。在銀行裏有時還會出問題,在這裏是取不出來的,這筆財富生生世世都伴隨他了。善知識們,你一定要當真,此話是因果誠實言,因果不相欺啊,因果是從自己心裏生起來的,他只向往發財,這樣雖然現下因果沒有,但佛是一切智者,具大悲善巧者,滿足一切衆生需求者,都是異果相熟罷了。現世不行,現世若行,就成強盜了,阿彌陀佛就是強盜的刀子了,這跟佛法不相應,錯了因果。所以,在入世之中,入世善巧有因果循環、有成熟過程,不是因果同時。出世間的善巧是因果同時,比如說“我們念一句阿彌陀佛可以消除煩惱”,你當下認取,就能消除煩惱,真實不虛!說“當下具足”,你當下就可以具足,真實不虛!說“我念一句阿彌陀佛,盡于未來必成菩提”,就念一句,你放心,有保證了,不要害怕,害怕只是你的顧慮,這個因果必然成熟,如金剛菩提種子,永不散壞。

  “爲一切衆生福田故”,“一切衆生”者,包括聖道衆生、善道衆生、惡道衆生,一句佛號對其皆是福田。我們在行般舟中,具足這樣的善巧。我還沒有聽過一個行般舟的人說吃虧了的,後悔的有,但說吃虧的沒有,爲一切出世、入世福田故。爲什麼有後悔的呢?有人後悔腿走痛了、腰走酸了,應該早點休息算了,這樣的人萬中無一個,大部分人都在這裏生起了福田想、意樂想、相續想。我遇到許多未學佛的人走過般舟後,真是很快就學佛了,真正深入佛法了。上路不上路,畢竟成就,但關鍵是若不上路,有的人用的知見不好,如剛才舉的那個老人家的例子,他現下的利益沒有,會生一些煩惱,若他真正知道這個道理,善巧、利益必然現前。

  (95)雲何當得大歡喜踴躍無量。常在諸如來獅子座下故。

  “歡喜踴躍”,大喜充滿心中,可能般舟行法中的菩薩們都會知道這種感受,雖然感受是無常的、變異的,但它畢竟給人帶來了喜悅,帶來了不可思議的喜悅,帶來了無以替代的喜悅,帶來了增上的喜悅,“踴躍無量”,走般舟的確可以使我們放下無始以來的重擔,的的確確有這樣的利益。

  “常在諸如來獅子座下”,若是證到“十方諸佛悉皆現前立”叁昧,這是如實言,若未證得,這也是如實言。實際一切諸佛未舍離我等,常光耀我等,普攝我等,爲什麼我們不能見聞?就因爲貪嗔癡慢疑蒙蔽自心,蒙蔽自己的肉眼,蒙蔽自己的天眼,蒙蔽自己的法眼,蒙蔽自己的佛眼,而就只看到自己眼前的貪嗔癡慢疑,一葉障目。

  從法益來說,“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得見法身如來,不可思議。你說,我要見報身如來、應化身如來,見光相,見具足色相如來,行不行呢?般舟一法就是解決此問題的,《般舟叁昧經》的甚深功德就在于此,與其他經典不共就在于此,很少有經典提出這樣的法則,令有情現前見、定中見、夢中見、未來究竟見,種種見中,一定見佛,此功德…

《《大方等大集賢護經》講記 賢護分思維品第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