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往生論注講解 第叁十叁集▪P5

  ..續本文上一頁p align="left">“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願皆往生,示佛法如佛。”

  

佛本何故起此願?見有軟心菩薩,但樂有佛國土修行,無慈悲堅牢心。是故興願:“願我成佛時,我土菩薩,皆慈悲勇猛,堅固志願。能舍清淨土,至他方無佛、法、僧處,住持莊嚴佛、法、僧寶,示如有佛,使佛種處處不斷。”是故言:“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願皆往生,示佛法如佛。”

    觀菩薩四種莊嚴功德成就,訖之于上。

  

這是第四種正修行功德,第四種莊嚴相。我感到這個時代特別需要這種心的修持。于無佛法中來弘揚、傳達佛法的功德寶藏,接濟衆生之貧瘠、畏懼,令衆生得真實安樂,做一個真正的布施者,猶如阿彌陀佛一樣“我于無量劫,不爲大施主,普濟諸窮苦,誓不成等覺”,以此願爲自命、爲自心,延續于無盡刹土中,于現緣中宏傳佛法,利益有情,無畏無懼。皆仗借佛力故,你有什麼可畏懼的呢?皆回施阿彌陀佛的報德故,你有什麼畏懼呢?你不要畏懼。如此熏習能真正地來念佛憶佛,現前同享佛威德,舍報同生彼極樂。

  

我們看這四句話,昙鸾法師解釋得比較明快、簡單。

  

“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願皆往生,示佛法如佛。”

  

佛本何故起此願?

  

佛都是爲有情啊!沒有說我要幹什麼,我認爲什麼,我想什麼,處處都是爲了世間有情,爲了無盡刹土中的種種沈淪有情、不圓滿有情,欲令其究竟圓滿。所以他這個立願是我們要學習觀察的。我們要隨順這個願來觀察自己的願、自己的心,觀察自己心願所依從、所表達。

  

見有軟心菩薩

  “軟心菩薩”,在印度這些善知識們最早把佛教傳到中國的時間,翻譯最多的是“軟心菩薩”,這個名字聽著特別有意思,也有翻譯是“初發意菩薩”,就是心志未堅,未得不退,即未得阿毗跋至,于種種行法中多有退緣。因爲七地以還都有退緣,何以故?有作意故,造作分沒有停止,于不退轉法則中尚不能真正抉擇,對法性的徹底守護隨順還沒真正地、徹底地建立。

  

軟心菩薩,

  

但樂有佛國土修行

  我們現在可能是大部分愛樂有佛國土,現在要是釋迦牟尼佛在這我們就太幸福了,我們要有問題了我們就直接找釋迦牟尼佛說:“世尊啊,你給我說法吧,你一定要了我的生死,斷我的煩惱。”世尊說:“快來吧,來問吧。”世尊就給我們解決了,作願即成,決不流轉。除非善星,提婆達多這一類的逆行者,他們是佐佛圓滿,他們還是圓滿的,只是佐佛圓滿罷了,那多好啊。佛前、佛後是八難之中啊,我們現在是八難之中啊,菩薩,虧得有遺教,八難之中尚有遺教得度。我們慶幸這一點,要不然在佛前佛後八難之中太苦了。沒有佛出世之時衆生最爲苦難,我們不能得聞佛法是最苦了,迷失者無以度脫。所以“但樂有佛國土修行”。

  

現在我們是樂了你就念佛吧,不樂你就沈淪吧。現在我們想樂,咋個樂法呢?有時候會樂不好。

  

無慈悲堅牢心

  

現在許許多多阿羅漢聖果的親證者他們都願意取滅了。我們接觸一些善知識,問他們,基本上慈悲心的熏習在這個時代的確是薄少的,像南傳祜巴尊者他這樣慈悲心的熏習者很少了,很少見了,處處廣利有緣,只要有緣的地方他一定會走去的,不舍宿緣,遊化于世間。

  我以前的心就特別像那樣,現在也經常會生起來:找一個閑靜的地方自己念念佛打打坐,不要管閑事什麼的,這就是所謂的墮落知見,焦芽敗種。此在大乘教言中此人爲墮落者,聲聞墮。龍樹菩薩發的這樣的願:甯墮地獄不取聲聞中,就是甯願墮地獄也不要做聲聞。惡得很哦,龍樹菩薩很惡的。我們都知道龍樹菩薩是大乘佛教的一代先河啊,大乘佛教廣傳之時是龍樹菩薩建立的。他這個話說得很惡道的。因爲什麼呢?那個時間的阿羅漢很容易證啊,他在呵阿羅漢呢。阿羅漢一聽,這人這麼厲害,觀察觀察,他有八萬大劫的宿命嘛,看這個人是什麼?原來是佛呀,也就不誹謗他了,就回小向大了。他要是一觀察是個魔鬼是個墮落者,那肯定不行的。象阿羅漢八萬大劫是可以觀察到子醜寅卯的。

  我們看,看不到叁天,知,知不到叁年,什麼本事呀你?眼無透紙之力,拿一張紙就擋住你了,你還有什麼本事呀?不是嗎?真是這樣子的,有時候感覺到自己很有本事,我拿一張紙眼前一擋就看不過去了。我說哎呀,眼有礙,心有礙,事事有礙啊!華嚴境界是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智慧無染中自由蕩漾。我們是理有礙,事有礙,事事有礙,哪兒沒有礙啊?你有啥本事,誰有啥本事?我們不信試試,給你製造一點難題你就苦難不堪。真是苦難,我們末世之人障礙太多了。

  

那麼這個軟心菩薩在這個無佛世界多生畏懼,恐于退墮于惡道,退失于佛法。所以有兩種畏懼,一個怕再輪回,再一個就是怕在佛法中退失增上利益,那八地菩薩就不擔這個心了。那麼你說爲什麼龍樹菩薩入歡喜地還要立誓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呢?在昙鸾法師念佛拜佛之時,他就來示現說:“我久居淨土,汝是我同志,我來見汝。”昙鸾法師感恩戴德地說:“那淨土見吧。”他爲什麼要導歸淨土呢?象現在我們看到不管是教內教外的善知識遇到佛法,不管你是什麼修持的,你終有所歸呀,你要有個終處啊,起碼舍身之相業處歸向啊,你得有個終處。

  

所以徹悟禅師的兩句話特別感人,我們到紅螺寺拜徹悟禅師的舍利時我升起了極大的敬仰之心,因爲從他的報德之處,他燒出來的舍利與阿羅漢、與佛的晶瑩舍利是相同的、一如的,阿羅漢的舍利就有晶瑩體。那是大善知識應世啊,決定不同于一般的凡夫、一般的修持者,他有兩句話十分感人。“百年如寄,終有所歸”,遇到阿彌陀佛也是百年如寄終有所歸。我們都知道徹悟禅師于紅螺寺證得心智脫落,一時無礙,攝化無量的宗下善知識,雲集紅螺寺,開始標立建立淨土道場,設立淨土修行,說誰敢毀我教義非我弟子。他在北京的時間是很忙的,一天接待一柱香,其它時間精進念佛。我們沒法跟他比,但他的確是悟後弘揚淨土,與永明延壽大師是一樣的,不廢萬行,普利十方。他是悟後專行念佛,所以我們爲什麼要稱他爲淨土第十二祖師,他這兩句話十分感人——“百年如寄,終有所歸”。你問問你自己這一百年要幹什麼?是不是暫寄娑婆,極樂本家啊?要不然你沒有所歸。你這一百年以後要給自己打個問號,你搞什麼名堂?你要沒有一個問號,你不知道自己要搞什麼,很難說清楚。所以“無慈悲堅牢心”。

  

是故興願

  

因爲這樣的因緣來加持這樣的有情。像我們在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世尊剛剛取滅,叁千來歲,彌勒世尊五十六億七千萬年方能降世。在這期間,外道亂善,沒有慈悲心的修持,無有佛力住持,無有佛力加持的修持,不隨順佛力,錯壞因果,種種障礙在我們面前一時湧現之時,佛來加持我們在這個無佛世界利益有情。

  

佛來加持,加持誰呢?加持念佛人在無佛世界廣傳佛教,做無畏說,這是菩薩現世修持啊!要是說生我國者,我的國土的菩薩才這樣的,阿彌陀佛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普攝十方有情。那你現在是哪一國?你說吧。你菩薩要安住哪一國?安住娑婆世界還是安住在無量光佛刹,還是安住阿彌陀佛的加持下,還是安住在你的業力中呢?你的業力還在娑婆,你安住在阿彌陀佛願力的加持下,你身在娑婆就是極樂中人。你莫急,你莫疑,你莫迷。你要迷失了,你現前就不用這個法則,你用你的業力、用你的感知、用你的知見。“何方世界無,佛法功德寶”,你就不能如實宣化阿彌陀佛教言,十方諸佛清淨傳播的法則,就會迷失在自己現在的量與業力中。你不能現前行普賢之德,你不能超出常倫,以無畏施安慰世間。你說我是凡夫,我怎麼能無畏施呢?那你就凡夫去吧,實在是沒有辦法。所以依佛願力故,不失時機回施佛法,自他二利,令衆生得大安樂。

  

這是叁種清淨心嘛——無染清淨心,安清淨心,樂清淨心。樂清淨心是妙樂勝真心的守護。所以以佛願爲己命實不可思議,依佛願爲己命弘揚阿彌陀佛清淨教言廣利十方有情,安慰十方有情。要不然我們不依佛的願力我們無法在這個無量光佛刹中孕育自己的道德法身慧命,還在娑婆世界堪忍業流中蕩漾自己的生死,蕩漾自己的業緣,那你沒法守護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加持,所以我們還不是彼國之人,彼國不是我們的本家本國,那你不是客居娑婆世界之人,你是娑婆世界中人,定死你了。你還要求往生呢,慢慢求吧。

  

所以若是利根善根成熟之有情聞說阿彌陀佛無所障礙之名號,即入無盡刹土、無邊光佛刹土。何以故?心無障礙,一念信,即得隨順彌陀願力。我們能不能隨順彌陀願力呢?你隨順自己業力之時就蒙蔽著彌陀願力的加持。所謂日光無礙,你在黑匣子裏就有障礙。北京有個居士做了一個黑屋子訓練,把自己搞在一個沙漠裏,裏外都是油漆,黑呼呼的,在裏面蹲了七天,最後忍受不了了用斧子把這個東西砸開了。天天出太陽,他天天不見,感覺到熱。熱從哪裏來呀?從太陽光中來。一直沒有見過太陽的人不知這熱從哪裏來。

  所以我們的煩惱從哪裏來?從阿彌陀佛光明照耀中來,因爲你在黑匣子裝著呐,要不然是帶來生機,是智慧之光。所以業力的黑匣子,太陽光照耀,無礙的東西變成了煩惱、熱惱的東西。因爲你自我的強製悶殺了自己,欺辱了自己的心,你不把它砸破?大光無礙,你自己設立了障礙。這個要善思維,要不然你就不是極樂世界本家本國,極樂世間不是你的家,那娑婆世界不是你客居之處,這是十分危險的心理。

  

萬法唯心,實際現前這一念就是你的心。你不認爲呀?真心假心現在一心時時表達,你來自用吧。誰能替你用,你只能自作自受,自用自覺,別人不能覺,別人不能用,要不然佛早替我們用了。再加持你,大光再照耀你,你在黑匣子裏還是苦難不堪。這真是個行爲藝術了。

  

是故興願:願我成佛時,我土菩薩,皆慈悲勇猛,堅固志願。能舍清淨土,至他方無佛、法、僧處,住持莊嚴佛、法、僧寶,示如有佛,使佛種處處不斷。

  這一段文字呢,我希望各位善知識要重重地培養,要時時刻刻串習,多多串習,你才能真正地念佛,憶佛,作佛,成佛,廣利有情。要不然嘴上念佛,心裏打著煩惱業習的妄想,打著佛的旗號,實際是欺辱自己的心智,妄受輪回。

  第五念門修持就是這個法門,“不舍一切苦惱衆生回向爲首,成就大悲”,第五念門成就菩薩遊戲神通入生死林中至教化地,依本願力故,度化煩惱衆生如獅子搏鹿。何以故?無一衆生可得,要不然我們真認爲有衆生,幫別人去了,把自己壓死了,累死了,度一個累一個,度十個自己就壓趴下了,還以爲在度衆生呢?實在是妄知妄想。

  這段文字是我們這個時代修行淨土最需要修持的,因爲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最缺乏慈悲心。我從我這裏說的,你們都不缺乏,大家都具足慈悲心,經常予人示佛法如佛,經常令一切衆生往生,經常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你們都是這樣的大菩薩,現在在座的都是這樣的大菩薩,不過我這個人真是缺乏慈悲心。

  

在這個法則的修行中人能得到無畏、勇猛、無我、無私。你要是有畏有我、自私之時,無畏的法則你不敢行的,你會畏懼的。你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你說“地獄什麼時間空啊?我什麼時候成佛啊?”那你的慈悲心培養不出來,一點都培養不出來。

  

這一段文字是十分重要的,希望諸位善知識不要輕輕滑過去。因爲這後面的四種菩薩正修行是法性的妙用實踐,實踐妙用,實在是順應法性,順應彌陀報德、順應彌陀願力來利益世間的。就是得力于世間,依佛願力故。

  

諸位善知識啊,我們得遇這樣的方法就要去實踐它,得遇這樣的教言就要依教奉行,得遇這樣的機會不要失去時機,得遇這樣的大悲心的培養了你一定不要丟失這個因緣,你要丟失了實在應該重新拿起來。

  

願大家人人示佛法如佛!

  

明天我們繼續學習,今天時間到了,謝謝大家!

  錄音記錄:德豫

  

  

《往生論注講解 第叁十叁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