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三集▪P4

  ..续本文上一页怕什么?你要是依自己的业力,一想我一会好了一会坏了,一会高兴了,一会不高兴了,千变万化不离其中,正是念佛;千变万化染染著著就是众生,你堕入众生了。

  

所以这个地方“以诸法等故诸如来等,是故诸佛如来名为等觉”。

  

这一段文字十分重要,能使我们远离世间假学净土的人——不是真正学净土的人所设立的这些荆棘、这些陷阱、这些弯路,我们都一路走出,不要在这里磕磕碰碰,耽误时间,耽误自己修行、学习佛法的真正机会,不要贻误自己,贻误他人。贻误自己尚有方便忏悔,转化方便;贻误他人甚为难度啊!难以忏悔。你要是误导了他人,别人离开了咋办?你说我成就以后再去度他,那你是很了不起,你要是不成就怎么办?那你就是无底的深渊了,偿还这样的宿债啊。一日损人眼目,日日损人眼目,一日百千,要是时间久了怎么办?

  

所以这个法则我们一定要依传承,依经典,依历代祖师清净教言守护。真实实践成就守护,莫依妄想,莫依善,莫依恶,莫依凡,莫依圣,莫依得、不得。你要依这些东西都是你见闻觉知性所自己设立的,虚妄设立的,实无有实法,你虚设一法,妄受其轮回。

  

所以在传承法则中无法可得,洗涤众生心垢,在种种法则中予一切众生除疑,何以故?实无一法可得,你莫去觅寻!所以清净安住、无染安住、平等安住、真实安住、无畏安住、信顺安住,一时度脱。

  

我们刚才读的如来随顺觉性,一切业一切时处现前之时无畏无惧,清净延续,南无阿弥陀佛,皆是觉性显现,无挂无碍。那我们所有的知见困惑,烦恼业习困惑一时散坏于世间,你再也不去沉沦了。沉沦是苦啊!所知障苦,烦恼业习苦,业力的强制苦,欲断业力的强制亦是苦,欲成圣心苦,欲成善苦,欲成恶也是苦,苦上加苦罢了。所以凡有所求皆是苦。

  

在阿弥陀佛的教言中,一切所求归结于南无阿弥陀佛的圆满报德回施之中了,清净安住,这是大求。所以无所希求圆满求,就是顺性发心,但依法性。是故“诸佛如来名为等觉。”

  

若于佛土起优劣心,假使供养如来,非法供养也。

  

这是十分清晰的。所以很多人说我不尊重供养此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我只供养阿弥陀佛,我谁都不念只念阿弥陀佛了。我说你要是强制心中这样说,“我只是为了鼓励自己念阿弥陀佛”,了不起!但你要是强制分别心中说,你是罪恶!释迦不予你施教,你怎么能闻弥陀?善知识不广泛传播,你怎么能闻净土教言?你怎么出离生死苦海?这里我们看还是发心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对五浊恶世中释迦牟尼佛推荐极乐世界以令我们圆满成就菩提,在细微尘染中亲近阿弥陀佛,让阿弥陀佛威神照耀,直显我们彻底的法性,来真正回归到大圆满中。我们娑婆世界世尊乃至十方诸佛亦赞叹此娑婆世界。你说赞叹娑婆世界我就不离开娑婆世界了,你真要有这样本事也行。所以世尊说在此娑婆世界修道一日比在他方佛国修道百年是真实之语。在此娑婆世界道业进趣最为殊胜、最为真实,不可思议。所以十方不退转菩萨皆于此娑婆世界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大威德守护于世间。

  

很多的佛都到这个娑婆世间来示现威德守护。你说我怎么不见呢?你睁开你的佛眼就见了。要睁开我们这个浊眼、罪恶眼、对待眼、烦恼增上慢眼,你上哪儿见呢?见的都是颠倒妄想罢了。他们在下面读《大方广如来藏经》那个经典上就是举的这个例子,大家看到莲花中各个如来都在放光动地,每个有情都在放光动地,但为什么花会枯萎呢?要小心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枯萎像,外面都是恶聚像,都是弊帛像,都是浊染之像。所以在九种欲中,我们见的都是表相,没有见其内涵。所以剥脱不了表相,见不到其本质。你了解自己的本质了,如来藏性一时打开,所以“为众开法藏”,开谁的法藏?各个具有。这个要真实细微地观察,善自运用。所以你们在下面读这个经典实在是不可思议,是念佛之清净增上缘。我们读一读、再念念佛,那真是清晰、安乐、喜悦、无畏,你不会再疑惑了。要不然还是会疑惑,这样念真行吗?这能不能得到利益?那我们在娑婆世界行道一日比在他方佛国行道百年之功德,这我们以前折算过,你在此好好念佛比你在极乐世间念佛方便得多。那你说我生报土,我才不来这一套呢?那行!生报土是另外一说。

  

是故言:“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诸佛功德,无有分别心。”

  

我们通过这样的法则来泯平自己的分别对待罢了。通过这样的普等供养来赞一切诸佛,生大威德善巧,纯熟真实广大善根。有时候我们的分别心会闭塞我们的善根,闭塞我们的善路,闭塞我们的善法,闭塞我们的善趣之门,那就打开了地狱之门、恶道之门了,那是恶性的。那我们“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诸佛功德,无有分别心”来通过这样的平等供养,清净供养,如法念佛的修行供养,如法读经的清净平等的供养,如法礼拜赞叹地清净供养,发起广大成熟善根,运用广大成熟善根,利益一切世间有情。这一段文字跟《普贤行愿品》的内容是最相应的,与十大愿王的教言是最相应的,真是不可思议。

  

若如是行者,受一切人天供养无有畏惧;如是行者,是一切世人所顶戴者,是一切诸佛所守护者;若能如是行者,于无上菩提决定得不退转。那是真实不虚的。何以故?功德具足周遍故,功德无增无减故,功德非造作故,清净顺性故,此功德无可毁坏。

  

我们要求于回报,这个功德就一点点。回报来了,回报没来,那就是生死可取业,生死对待业,有对比的,有量,不是没量大人所行,不是没量心智所行,不是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之所行,还是有对待所行。所以这段文字希望善知识们不要轻易带过,要如是思维,如是观察,如是运用,如是实践。

  

那你说我们讲一段文字就说我们不要轻易带过,是啊,我们时时刻刻要尊重、爱乐、守护,每个当念、每个事相都要认认真真,不要自轻,不要自贱,每一时每一刻一定不要自轻自贱把它浪费掉,我们的生命太短促了,轮回太苦太难,轮回的业相实在是太苦。昨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写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有多苦,人的杀业多么恶劣啊,人受苦有多少难缘啊,在六道轮回都是什么样……地狱是多么苦啊,看了觉得是这样的,大家都应该看。我们读《地藏经》,特别是不明因果、不信因果者读读《地藏经》,让他有个自我的反省罢了。要是你不信因果读读《地藏经》能唤醒你对因果的重视。我们真正深信因果了,无染无著了,那你是个觉悟者,是个世间的利益者。因为深信因果能利益世间,不沉沦于苦海了,行于诸善无染无著故;远离诸恶,利益世间故。利益世间的人会不做诸恶的。所以做诸恶皆因为染污世间,毁灭世间,伤害世间的心,实际就是自己的贪心、欲心、嗔心、慢心,此心尚未改啊!还在蒙蔽意识,还是那样的。

  

我们在这个世间时间很短很短的,一晃就过了。我一闭上眼睛经常会想到很小很小一个娃娃,一摸头发都白掉了。的确我经常感觉到我很小很小孩提时代的生活意识,但是一转身就这个样子了,他们说头发都白了,我说不白才出鬼了,你看现在小孩子都长成了,一转眼就老了。我们今天坐着讲,可能下去以后,火葬场一送就一把灰了,你还认为是什么呢?你们不知道啊,就那样短促,不过是成熟的早晚,就那一把灰,但这把灰延续的业是什么?延续的识是什么?延续的愿是什么呀?没有断灭,也断灭不掉的,我告诉你!没有一个能断灭者,也没有一个能相续者。你认为我相续,你认为你能相续,不过是业在相续,各个受业之相续呀!无能分担,能分担一点也好啊。别人说我们替他诵经,替他拜佛,他看得到起作用,看不到一样受沉沦。要看到起个佐缘,佐缘罢了。看太阳出来了,尤其出关的时候,走在走啊,看到太阳出来了,天亮了,心里高兴了,没有事了,不累了。太阳不过是个外缘罢了,累不累还是你自己,所以业为自己承担,外缘只是感召,外缘是个促进罢了,你渴望天亮的时间太阳就是你的救星啊!人饿的时候一个馒头就很好啊!但真要给你一大堆馒头你还烦呢,对不对?让你背着走你看你烦不烦?人心渴望的种子成熟了,见到这个东西就觉得这个东西是最好的。实际没有什么,都是没有自性的。我不知道大地土好不好,它天天载负着你呀!安稳啊!要让你背着土,天天给你加点土,你背得动背不动?你不干吧?都是好东西,就怕你背不起呀。所以凡夫的我、我所的占有心是背包袱,背包袱,最后不能等了,背着背着就会趴下去了,死亡了,业力成熟了,侵害到自己。

  

所以这段文字昙鸾法师借用天亲菩萨的四句话,一首偈子来揭示我们的平等性,让我们无分别的心智真正生起来,来供养诸佛,做广大善根成熟之机,做广大善巧,广泛供养诸佛,供养一一尘刹一切诸佛,过现未来,无有疲厌,赞佛甚深功德海,以无尽美妙的舌根音声,无尽妙言辞来赞佛,无有休息,你切莫休息!怎么不休息呢?清净守护,平等爱乐就是在赞美,就是没有休息。我们随顺自己的业力了那就间断了赞佛的功德,沉沦于虚妄的业流之中。这个地方诸位善知识要善于观察。

  

好,我们看看菩萨最后一种行法的法则。

  4、遍示三宝德

  <…

《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