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四集

  第三十四集

  内容提示:

  菩萨四种功德

  4、遍示三宝德

  原文:

  〖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

  佛本何故起此愿?见有软心菩萨,但乐有佛国土修行,无慈悲坚牢心。是故兴愿:“愿我成佛时,我土菩萨,皆慈悲勇猛,坚固志愿。能舍清净土,至他方无佛、法、僧处,住持庄严佛、法、僧宝,示如有佛,使佛种处处不断。”是故言:“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

  观菩萨四种庄严功德成就,讫之于上。

  讲解: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注》的学习我们继续进行,通过一段学习把极乐世界十七种国土庄严功德成就、阿弥陀佛八种庄严功德成就、菩萨四种庄严功德成就——这个观察门的偈子作了一个读诵。

  昨天我们把“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菩萨四种功德中的最后一种功德的文字,我们刚刚开始作了一个提示。那么我们回头还看这段文字。

  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里人寿百岁之时,要是对比而言,我们善根基本上都是散坏状态,善根散坏,无有善根之依从。众生多在骄慢、刚强、自诩、邪见流中轮转生死海中,不能自拔。因为人类生命短促,所以习法之机极为地难得难遇,轮回堕落的机会反而举目皆是。我们经常会看到在社会上的人生活在茫然、迷茫之中,不知何以延续自己的心理,何以延续自己的生命,不知道怎么来恰当地运用法则,就是无所适莫。

  在这样的机遇下,我们能得遇释迦佛的遗教,能在释迦佛遗教中得遇一个法则去实践熏习,看似简单,实是难思议之善根。何以故?若依此因缘能深入实践,就有出离生死苦海的正因。沉沦之苦,有情不知,轮回之苦,有情不知。若知者,有情就不会在这里沉沦,去制造这种沉沦的延续。往往我们在理论上、在事相上都知道人命苦短、生死无常。道理我们人人都说得明白,似乎也听得明白,弹指之间,我们这个百岁就过去了,在这百岁中有几个人于佛法真正地能清晰完整地对一个法则有了解、有实践的这样一个成熟的机会呢?这个事情诸位善知识可能应该有所观察。但是在人寿百岁中沉沦的有情真是比比皆是啊!

  象我们现在人寿有七十岁说、五十岁说。按释迦佛灭度三千年来说,百年减一岁,那我们就是人寿七十岁说,平均的寿命,七十来岁。我们要是真正地把一半睡的时间去除,再把幼年、童年、少年不懂事的时间刨除,再把老年无力做事这样的年龄再刨除,他们算过的,说我们人生活百岁,满百岁,十五年有用的时间是你能作得主、用得上的时间、成熟的时间。我们大部分时间,像人一半的时间都在昏睡、迷失状态,另一半看似清楚,多在幼年、少年、青年这个阶段,还是一种成熟徘徊的过程,到老年就是一种归宿的觅寻过程。

  我经常遇到人跟我说这样的话:唉,老了!我说是啊!我看也是老了,我说我也老了。因为啥呢?昨日的小孩子已成大人了,那你这大人怎么不会老呢!我们看到以前的大人已经都化作骨灰了,以前没有孩子的孩子都已经作父母了。就这样轮回着,生生死死,生生灭灭。在这生生死死、生生灭灭中,又有几个人真正地能走出这个生灭?或者在这生灭中得以自由呢?得以智慧慈悲呢?或者说真正的有智慧慈悲这个生生死死之中的有情呢?那我们真正地能把这个生生死死的有情的这些周边因缘用以智慧慈悲的回施,你的生命不妨还是有意义的。但我们在这生生死死中不光不能自知,还要给别人带来烦恼痛苦,给自己带来迷失彷徨,那这样几十年的生命究竟有什么样的一个意义呢?

  这实在是需要每一个人面对的很如实的一个问题。不相应不如实的大道理实在讲它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就是生死迷茫的问题。末法时代大家习法甚难,闻法甚难。象世尊讲末世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也就是不能断除我们的烦恼业习、不能消除众生之疑虑、不能出生死苦海的教言现在越来越多,令众生贪染于世间、好于斗争、说于邪见、堕于是非这样的世间教化越来越多,甚至在世间,基本上充塞在每个角落里,我们也看得到,也感知得到,也能体会。

  那么净土教言它这个缘起机制就是在这样一个迷茫的时代、困惑的时代、凡夫有情不能自拔时代的一个特别当机的法则。真正的能了解这个法则,依教而行,我们这一生是有希望的,是决定有希望的,是能有成就的。那善根成熟的人闻此法即生即得不可思议之功德与利益;那要是说善根不成熟的人、乖戾疑惑之有情亦种下不可思议解脱的种子,或者说这样一个长远的因缘。所以“遇无空过者”。

  “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这是净土法门对所有修行净土法门这些菩萨们的一个劝化。就是我们能不能在无佛法的国土中、环境中示佛法如佛,把佛陀教言的真正内涵除众生疑虑、消众生烦恼、悲智利益世间,这样的一个法则实践呢?你要运用不出来,你就随着你的妄想业流沉沦在世间,乃至说更多人去制造新的妄想业流。

  实在世人就怕自欺。他欺倒可以改变,可以回避,可以调整,自欺难以度拔呀!末世之人自欺是最难度拔的。我们这个时代自欺的因缘实在是伤害太大。所谓自欺就是不能依法而行,不能依正知见而行,好于言说,少于行迹,那你就是画饼充饥,于事无补,业缘一熟,还是轮回。常常会见多年学法的人不能得到佛法利益于自己的生活烦恼之中;自己业习现前之时不能得力于佛法的教言。往往这一类就是对佛法的教言的实践意识不够,认真不够,恭敬不够,难得难遇的犹如遇到摩尼珍宝这样的真诚心没有,那虽然遇到法则,失之交臂。所以虽到宝山空手而归,虽有美好的佳肴,不能真正得到满足,还是饥饿、困惑。因为你没有去实践它,没有去体验它,没有真正地深入地、孜孜不倦地去守护、实践它,是一种泛言的、相似的这种实践。那么一个完整的教化机制对你的摄化与成熟,实在是……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的业力厚重不可思议。佛力是不可思议,但你不依从,不可思议又怎么来产生这样的利益效应呢?

  我昨天举那个黑匣子的故事,今天有个居士给我打电话,这个菩萨做了一种所谓的试验,就是把自己装在黑匣子里这个试验。这个菩萨今天给我打电话,昨天讲嘛,今天就打电话。实际我们很多自己的这种自我知见、自我业力的强制、自我意识的惯性就是个黑匣子。往往我们不能自觉,要自觉是名菩萨,自明自觉是为佛、是为智者、善巧者。你的善巧能给你带来方便吗?你这些善巧给你带来消除业习、消除业力的方法了吗?还是给别人带来这种消除疑虑,慈悲引导有情,令众生安乐呢?

  要真有这样的法则,那你就是象这个修行了。——“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于自于他亦复如是。我们说“示佛法如佛”,往往我们说还是欲使利益其他有情?不是!你自己每一个举心动念就是一个世界,你每一个举心动念来建立一个国土,这里面有无量的众生。何以故?你在设置着,你在预示着你未来的世界的果报。这个果报中有没有佛法?你自己清晰不清晰呢?清晰者甚少,了知者甚少,在佛法门外徘徊者极多。

  有一个学佛的,他说我学了十年佛法,今天我才知道佛法少分言说。他给我讲,他说:法师,你给我看看,我这个说法是不是这样的?他说无始以来我们一切染著知见皆是沉沦的正因,我们一切丢弃知见之刹那是皈依三宝之生起。我说是有少分,这是见解分,若不时时运用不能成熟道德,不能纯熟佛法利益。但你要是回头一看,你观察观察你的自心,你有没有丢弃你自己知见业力的这种负荷呢?这个机制呢?很少有。万万千千学佛人中学知见的多,舍弃自我者少之又少,难遇又难遇。

  说实话,我说这个慈悲心,我经常想放弃说法的任何机会,经常想放弃。因为你回头一看,对方所有的想法都是为了强化自己,染污自己的时候,你会想放弃。回头再一看看佛在加持我们,让我们示佛法如佛。“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就是不舍愚痴倒见有情,不舍此愚痴倒见强制有情,不舍此谤法毁法之有情,这是甚难甚难的。这没有真正的慈悲心,反复的,一次又一次的,是甚难甚难。因为我们都知道,凡夫有情的心智都是回馈心智,他做了一个事情有效果了他会愿意做;做一个事情不光没有效果,起了副作用的时候他就放弃了。

  那么慈悲心、智慧心的培养呢,像我们晚上放蒙山是一样的,你也看不到中阴呀,孤魂野鬼呀,饿鬼什么的你看不见,你还给他念“汝等佛子众,我今施汝供……”,你既看不到又摸不到,这就是一个慈悲心的深刻细腻的培养罢了。但有几个人爱乐这种培养呢?真正的爱乐,从心底生起来,我看不到摸不着,但是我能真正慈悲地去回施给他们这些好比饿鬼,千年百年不闻水声,我们没有堕到饿鬼道去,堕到饿鬼道就知道放蒙山的人有多慈悲了。

  我们晚上撞钟击鼓之时,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你真正用自己真诚的心去撞击它,去念那个偈赞、念那个经文的时间、念那个真言的时间,你就会利益无量无边的这些幽冥界——在黑暗中无光明可见之有情,令他们得见光明之照耀,令身心刹那间离开种种苦行。因为我们没有这种感知,你认为这个敲鼓击钟无外乎是一种事相罢了,跟你有没有关系呢?没有感知的时候,没有回馈的时候,所以说他不爱乐这个法则。实际在这个法则中能利益无量的人天,有无量的福德因缘的聚集,但又有几个人在意乐这个法则呢?

  我们都知道崇祯(前世)就是一个沙弥,就是一个行火沙弥,就是在厨房里打打柴、烧烧火这样的一个沙弥。宿世的业报成熟了,很早就死掉了。但是能做几天皇帝,他的福德因缘从哪里来的呢?因为在僧众,这种真正广大利益世间之心一旦生起,其…

《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