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如是,那我们得遇净土,身业、口业、智业随顺法满足,没有得到满足的守护,那就会丢失利益于当下。
作为世间的一个畏惧人,常希望生有佛之国土,而不知此浊土正是示现阿弥陀佛光明遍照无所障碍誓愿力的最好的修行当机。因为啥呢?面临一切众生业缘障碍之时正显佛力无所障碍,所以如是熏修广利有情,那么这是我们在此娑婆世界行道一日比在他方佛国行道百年之功德的真实所在。何以故?正是苦难世界拔济众生之善巧,正是诸佛的恩德与慈悲的表现。那往生彼国实已完成,不假方便。此国土有情尚有待于闻法,有待于走出生死烦恼苦海,无量无边的沉沦有情有待于我们伸出救援之手啊!推一把,拉一把,一句话,若得相应予人以无上信心,即离生死苦海;若减损人的这种增上信心,那样就会伤害有情往生之正因。
三种清净心——无染清净心、乐清净心、妙乐胜真心。那么这三个心,所谓的安清净心、乐清净心、无染清净心。乐清净心就是广利有情同生彼国无挂无碍的信心,这是大信心;无染清净心是于恶也无染,于慈悲智慧无染,无对无待,这个无对无待即是往生的大利现前,安心、清净的守护。那么下面安心必然成熟。何以故?安住在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之大光之中,随顺此光,运用心智,照耀一切众生无始以来善恶业习了无可得,那么正是南无阿弥陀佛,正是一切有情一时南无阿弥陀佛,正是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智慧之愿、智慧之心、智慧之运用、智慧之纯熟。你若不纯熟这个心,你就会纯熟分别心、执著心、自利心、狭隘心。
我们天天读文殊大愿: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智慧纯熟的心、智慧广大妙用的心、无染著的心、无对待的心。这个心是大力的,像文殊的那个剑一样,能斩断一切生死缠缚的藤葛。我们天天在这个地方拜,你们那个一念“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传遍法界,但是我们自己要没有受用,可惜、可惜、太可惜了!让别人都往生安乐国,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了,自己在自己的业习烦恼中、在众生的业习烦恼中处处逃避,处处不运用佛法,处处泯灭阿弥陀佛无所障碍的广大愿力。在这个愿力面前不去正面处理,度脱此类虚假有情,令其有情了解一切虚假业从无始以来一切虚假造作中生!毕竟无所得,何以故?依弥陀清净愿力照耀故,能令众生觉察了知,无一法可得。所以一切因果轮回之恶缘一时散坏,得以出离之正因。你说不散坏就昧于因果,何以故?仗佛愿力故,不是坏因果。依佛愿力咸得度脱,依众生业力个个生死轮回啊,无有度脱。
你不抉择那就沉沦无际,你没法去持戒实践。我以前燃香的时候,听他们说,世尊在《楞严经》上讲:“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地,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那是什么样的一炷香啊?实际我们每一念中都可以告别无始以来的一切生死轮回业。但你要有一个借助的外缘,强缘所摧使成熟。所以爇一香炷,你能感知得到,它痛你了,你能记下来。以前没有感觉,后来烧香时候有点感觉了。感觉是假的,因为生死感觉是假的,轮回感觉是假的,成就感觉还是假的。实在感觉是无所得呀,那么少得安心。我们哪一念不在制造生死?哪一念不在断除生死呀?顺应法性,生死了无可得;逆性延续业流,生生死死啊!轮轮回回了无出期。全在你自己了。这个地方没有什么畏惧,你要纯熟这个地方,你一点都不会畏惧。
有一次在东北,他们开了一个法会,后面我说这个法会算了,我们就不开了,我们都下山去。我是主持法会的人,我这一下山,这一、二百居士往哪跑呢?出家人往哪跑呢?大家都下来了,骂声连天的,说这法师一点都不负责任。我高高兴兴地下来了。为什么呢?我就想体会一个念头,我造一个最大的业、阿鼻地狱的业、永不出离的业,让大家都骂我坏法之业,我看看它能产生什么样的恶业?在这种业中,你心不染不著,它就没有业可得,你会给大家一个尊法的愿望、爱法的愿望、守护佛法的愿望;你要是感觉有业,你就堕落了,你就生生世世受苦,因为你坏法了。
你能不能在一切业相中无染无著呢?不管别人骂也好,赞也好,毁也好,辱也好,无染无著的,那个业何以为业呢?你要染著的时候,那业的确就是业,就逼迫你,让你沉沦不堪。染著之时,所谓业业相应啊,沉沦在业缘之中不能自拔。那我们真正地依着佛陀的愿力,了晓世间究竟如幻。
你做吧,你受果报你就自受就对了,但你在这个世间审视这个世间了无牵挂。你敢这样做,你了不起!许多菩萨这样做,我感觉了不起,当然违缘很多的。我认为我就这样做了,你不尊重,我比你还不尊重,我们就来呗。但大家通过这个事情对法、对法的渴望、正面的认识。起码说我对这个真是有个认识。
像我们现在人,就怕是这样的人,就是对一件事情不能如实地承担,不能如实的去审视它的相续性。我们念念心中有诸佛成等正觉,我们这样说可以。但一到事上,你现在怎么就不是念念有诸佛成等正觉呢?他不成等正觉了。成什么了?成业习,什么业现前了,什么烦恼现前了,什么亲情现前了……种种东西就把他给像个鞭子一样抽打着,他就随路而行,随着业力的路去走了,负重而行,没有办法,他不得不去走那个路,那这样的人怎么能出离生死?
所以这四种菩萨正修行,最后这个“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这四句偈子为了令我们随顺佛愿,悲智双修,普利有情,不要畏惧。这个地方的畏惧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此处无我可得,无有情可得,但以佛愿力照耀十方。一切众生业力在此面前一时散坏,所以得清净心智纯熟,那就是安清净心、乐清净心。这三种清净心我们若能纯熟,时时刻刻觉了自心,那是真正的清净心念佛,以清净心念佛。往往我们不是以清净心念佛的,不是以安清净心念佛,不是以乐清净心念佛,不是以无染清净心念佛。若自利处无染,若利他处那就是乐清净心,若真正地自他具足,那就是安清净心。这三种心念佛,各个得真实功德之利益。
所以这四句偈子,天亲菩萨把依佛愿、乘佛愿力饶益有情的这种修持,给我们作了一个强化的推动,推了我们一把,让我们走出自己以自我凡夫自诩的业习、习惯思维方式,推了我们一把。菩萨、众生,不是哪个人说谁是菩萨,谁是众生,你能把自己定下来吗?是没有那样的机制的。每个人没有一个位置可得的,哪个人有位置呢?所以我们在行法中,仗借佛力,趣入佛道,缘佛成佛,直趣菩提,必不退转。
今天时间到了,明天我们接着学习,谢谢大家!
录音记录:德豫
《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四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