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往生論注講解 第叁十叁集▪P4

  ..續本文上一頁怕什麼?你要是依自己的業力,一想我一會好了一會壞了,一會高興了,一會不高興了,千變萬化不離其中,正是念佛;千變萬化染染著著就是衆生,你墮入衆生了。

  

所以這個地方“以諸法等故諸如來等,是故諸佛如來名爲等覺”。

  

這一段文字十分重要,能使我們遠離世間假學淨土的人——不是真正學淨土的人所設立的這些荊棘、這些陷阱、這些彎路,我們都一路走出,不要在這裏磕磕碰碰,耽誤時間,耽誤自己修行、學習佛法的真正機會,不要贻誤自己,贻誤他人。贻誤自己尚有方便忏悔,轉化方便;贻誤他人甚爲難度啊!難以忏悔。你要是誤導了他人,別人離開了咋辦?你說我成就以後再去度他,那你是很了不起,你要是不成就怎麼辦?那你就是無底的深淵了,償還這樣的宿債啊。一日損人眼目,日日損人眼目,一日百千,要是時間久了怎麼辦?

  

所以這個法則我們一定要依傳承,依經典,依曆代祖師清淨教言守護。真實實踐成就守護,莫依妄想,莫依善,莫依惡,莫依凡,莫依聖,莫依得、不得。你要依這些東西都是你見聞覺知性所自己設立的,虛妄設立的,實無有實法,你虛設一法,妄受其輪回。

  

所以在傳承法則中無法可得,洗滌衆生心垢,在種種法則中予一切衆生除疑,何以故?實無一法可得,你莫去覓尋!所以清淨安住、無染安住、平等安住、真實安住、無畏安住、信順安住,一時度脫。

  

我們剛才讀的如來隨順覺性,一切業一切時處現前之時無畏無懼,清淨延續,南無阿彌陀佛,皆是覺性顯現,無挂無礙。那我們所有的知見困惑,煩惱業習困惑一時散壞于世間,你再也不去沈淪了。沈淪是苦啊!所知障苦,煩惱業習苦,業力的強製苦,欲斷業力的強製亦是苦,欲成聖心苦,欲成善苦,欲成惡也是苦,苦上加苦罷了。所以凡有所求皆是苦。

  

在阿彌陀佛的教言中,一切所求歸結于南無阿彌陀佛的圓滿報德回施之中了,清淨安住,這是大求。所以無所希求圓滿求,就是順性發心,但依法性。是故“諸佛如來名爲等覺。”

  

若于佛土起優劣心,假使供養如來,非法供養也。

  

這是十分清晰的。所以很多人說我不尊重供養此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我只供養阿彌陀佛,我誰都不念只念阿彌陀佛了。我說你要是強製心中這樣說,“我只是爲了鼓勵自己念阿彌陀佛”,了不起!但你要是強製分別心中說,你是罪惡!釋迦不予你施教,你怎麼能聞彌陀?善知識不廣泛傳播,你怎麼能聞淨土教言?你怎麼出離生死苦海?這裏我們看還是發心十分重要。所以我們對五濁惡世中釋迦牟尼佛推薦極樂世界以令我們圓滿成就菩提,在細微塵染中親近阿彌陀佛,讓阿彌陀佛威神照耀,直顯我們徹底的法性,來真正回歸到大圓滿中。我們娑婆世界世尊乃至十方諸佛亦贊歎此娑婆世界。你說贊歎娑婆世界我就不離開娑婆世界了,你真要有這樣本事也行。所以世尊說在此娑婆世界修道一日比在他方佛國修道百年是真實之語。在此娑婆世界道業進趣最爲殊勝、最爲真實,不可思議。所以十方不退轉菩薩皆于此娑婆世界欲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大威德守護于世間。

  

很多的佛都到這個娑婆世間來示現威德守護。你說我怎麼不見呢?你睜開你的佛眼就見了。要睜開我們這個濁眼、罪惡眼、對待眼、煩惱增上慢眼,你上哪兒見呢?見的都是顛倒妄想罷了。他們在下面讀《大方廣如來藏經》那個經典上就是舉的這個例子,大家看到蓮花中各個如來都在放光動地,每個有情都在放光動地,但爲什麼花會枯萎呢?要小心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都是枯萎像,外面都是惡聚像,都是弊帛像,都是濁染之像。所以在九種欲中,我們見的都是表相,沒有見其內涵。所以剝脫不了表相,見不到其本質。你了解自己的本質了,如來藏性一時打開,所以“爲衆開法藏”,開誰的法藏?各個具有。這個要真實細微地觀察,善自運用。所以你們在下面讀這個經典實在是不可思議,是念佛之清淨增上緣。我們讀一讀、再念念佛,那真是清晰、安樂、喜悅、無畏,你不會再疑惑了。要不然還是會疑惑,這樣念真行嗎?這能不能得到利益?那我們在娑婆世界行道一日比在他方佛國行道百年之功德,這我們以前折算過,你在此好好念佛比你在極樂世間念佛方便得多。那你說我生報土,我才不來這一套呢?那行!生報土是另外一說。

  

是故言:“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贊諸佛功德,無有分別心。”

  

我們通過這樣的法則來泯平自己的分別對待罷了。通過這樣的普等供養來贊一切諸佛,生大威德善巧,純熟真實廣大善根。有時候我們的分別心會閉塞我們的善根,閉塞我們的善路,閉塞我們的善法,閉塞我們的善趣之門,那就打開了地獄之門、惡道之門了,那是惡性的。那我們“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贊諸佛功德,無有分別心”來通過這樣的平等供養,清淨供養,如法念佛的修行供養,如法讀經的清淨平等的供養,如法禮拜贊歎地清淨供養,發起廣大成熟善根,運用廣大成熟善根,利益一切世間有情。這一段文字跟《普賢行願品》的內容是最相應的,與十大願王的教言是最相應的,真是不可思議。

  

若如是行者,受一切人天供養無有畏懼;如是行者,是一切世人所頂戴者,是一切諸佛所守護者;若能如是行者,于無上菩提決定得不退轉。那是真實不虛的。何以故?功德具足周遍故,功德無增無減故,功德非造作故,清淨順性故,此功德無可毀壞。

  

我們要求于回報,這個功德就一點點。回報來了,回報沒來,那就是生死可取業,生死對待業,有對比的,有量,不是沒量大人所行,不是沒量心智所行,不是阿彌陀佛照十方國無所障礙之所行,還是有對待所行。所以這段文字希望善知識們不要輕易帶過,要如是思維,如是觀察,如是運用,如是實踐。

  

那你說我們講一段文字就說我們不要輕易帶過,是啊,我們時時刻刻要尊重、愛樂、守護,每個當念、每個事相都要認認真真,不要自輕,不要自賤,每一時每一刻一定不要自輕自賤把它浪費掉,我們的生命太短促了,輪回太苦太難,輪回的業相實在是太苦。昨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寫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有多苦,人的殺業多麼惡劣啊,人受苦有多少難緣啊,在六道輪回都是什麼樣……地獄是多麼苦啊,看了覺得是這樣的,大家都應該看。我們讀《地藏經》,特別是不明因果、不信因果者讀讀《地藏經》,讓他有個自我的反省罷了。要是你不信因果讀讀《地藏經》能喚醒你對因果的重視。我們真正深信因果了,無染無著了,那你是個覺悟者,是個世間的利益者。因爲深信因果能利益世間,不沈淪于苦海了,行于諸善無染無著故;遠離諸惡,利益世間故。利益世間的人會不做諸惡的。所以做諸惡皆因爲染汙世間,毀滅世間,傷害世間的心,實際就是自己的貪心、欲心、嗔心、慢心,此心尚未改啊!還在蒙蔽意識,還是那樣的。

  

我們在這個世間時間很短很短的,一晃就過了。我一閉上眼睛經常會想到很小很小一個娃娃,一摸頭發都白掉了。的確我經常感覺到我很小很小孩提時代的生活意識,但是一轉身就這個樣子了,他們說頭發都白了,我說不白才出鬼了,你看現在小孩子都長成了,一轉眼就老了。我們今天坐著講,可能下去以後,火葬場一送就一把灰了,你還認爲是什麼呢?你們不知道啊,就那樣短促,不過是成熟的早晚,就那一把灰,但這把灰延續的業是什麼?延續的識是什麼?延續的願是什麼呀?沒有斷滅,也斷滅不掉的,我告訴你!沒有一個能斷滅者,也沒有一個能相續者。你認爲我相續,你認爲你能相續,不過是業在相續,各個受業之相續呀!無能分擔,能分擔一點也好啊。別人說我們替他誦經,替他拜佛,他看得到起作用,看不到一樣受沈淪。要看到起個佐緣,佐緣罷了。看太陽出來了,尤其出關的時候,走在走啊,看到太陽出來了,天亮了,心裏高興了,沒有事了,不累了。太陽不過是個外緣罷了,累不累還是你自己,所以業爲自己承擔,外緣只是感召,外緣是個促進罷了,你渴望天亮的時間太陽就是你的救星啊!人餓的時候一個饅頭就很好啊!但真要給你一大堆饅頭你還煩呢,對不對?讓你背著走你看你煩不煩?人心渴望的種子成熟了,見到這個東西就覺得這個東西是最好的。實際沒有什麼,都是沒有自性的。我不知道大地土好不好,它天天載負著你呀!安穩啊!要讓你背著土,天天給你加點土,你背得動背不動?你不幹吧?都是好東西,就怕你背不起呀。所以凡夫的我、我所的占有心是背包袱,背包袱,最後不能等了,背著背著就會趴下去了,死亡了,業力成熟了,侵害到自己。

  

所以這段文字昙鸾法師借用天親菩薩的四句話,一首偈子來揭示我們的平等性,讓我們無分別的心智真正生起來,來供養諸佛,做廣大善根成熟之機,做廣大善巧,廣泛供養諸佛,供養一一塵刹一切諸佛,過現未來,無有疲厭,贊佛甚深功德海,以無盡美妙的舌根音聲,無盡妙言辭來贊佛,無有休息,你切莫休息!怎麼不休息呢?清淨守護,平等愛樂就是在贊美,就是沒有休息。我們隨順自己的業力了那就間斷了贊佛的功德,沈淪于虛妄的業流之中。這個地方諸位善知識要善于觀察。

  

好,我們看看菩薩最後一種行法的法則。

  4、遍示叁寶德

  <…

《往生論注講解 第叁十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