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p align="left">“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
佛本何故起此愿?见有软心菩萨,但乐有佛国土修行,无慈悲坚牢心。是故兴愿:“愿我成佛时,我土菩萨,皆慈悲勇猛,坚固志愿。能舍清净土,至他方无佛、法、僧处,住持庄严佛、法、僧宝,示如有佛,使佛种处处不断。”是故言:“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
观菩萨四种庄严功德成就,讫之于上。
这是第四种正修行功德,第四种庄严相。我感到这个时代特别需要这种心的修持。于无佛法中来弘扬、传达佛法的功德宝藏,接济众生之贫瘠、畏惧,令众生得真实安乐,做一个真正的布施者,犹如阿弥陀佛一样“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穷苦,誓不成等觉”,以此愿为自命、为自心,延续于无尽刹土中,于现缘中宏传佛法,利益有情,无畏无惧。皆仗借佛力故,你有什么可畏惧的呢?皆回施阿弥陀佛的报德故,你有什么畏惧呢?你不要畏惧。如此熏习能真正地来念佛忆佛,现前同享佛威德,舍报同生彼极乐。
我们看这四句话,昙鸾法师解释得比较明快、简单。
“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
佛本何故起此愿?
佛都是为有情啊!没有说我要干什么,我认为什么,我想什么,处处都是为了世间有情,为了无尽刹土中的种种沉沦有情、不圆满有情,欲令其究竟圆满。所以他这个立愿是我们要学习观察的。我们要随顺这个愿来观察自己的愿、自己的心,观察自己心愿所依从、所表达。
见有软心菩萨,
“软心菩萨”,在印度这些善知识们最早把佛教传到中国的时间,翻译最多的是“软心菩萨”,这个名字听着特别有意思,也有翻译是“初发意菩萨”,就是心志未坚,未得不退,即未得阿毗跋至,于种种行法中多有退缘。因为七地以还都有退缘,何以故?有作意故,造作分没有停止,于不退转法则中尚不能真正抉择,对法性的彻底守护随顺还没真正地、彻底地建立。
软心菩萨,
但乐有佛国土修行
我们现在可能是大部分爱乐有佛国土,现在要是释迦牟尼佛在这我们就太幸福了,我们要有问题了我们就直接找释迦牟尼佛说:“世尊啊,你给我说法吧,你一定要了我的生死,断我的烦恼。”世尊说:“快来吧,来问吧。”世尊就给我们解决了,作愿即成,决不流转。除非善星,提婆达多这一类的逆行者,他们是佐佛圆满,他们还是圆满的,只是佐佛圆满罢了,那多好啊。佛前、佛后是八难之中啊,我们现在是八难之中啊,菩萨,亏得有遗教,八难之中尚有遗教得度。我们庆幸这一点,要不然在佛前佛后八难之中太苦了。没有佛出世之时众生最为苦难,我们不能得闻佛法是最苦了,迷失者无以度脱。所以“但乐有佛国土修行”。
现在我们是乐了你就念佛吧,不乐你就沉沦吧。现在我们想乐,咋个乐法呢?有时候会乐不好。
无慈悲坚牢心,
现在许许多多阿罗汉圣果的亲证者他们都愿意取灭了。我们接触一些善知识,问他们,基本上慈悲心的熏习在这个时代的确是薄少的,像南传祜巴尊者他这样慈悲心的熏习者很少了,很少见了,处处广利有缘,只要有缘的地方他一定会走去的,不舍宿缘,游化于世间。
我以前的心就特别像那样,现在也经常会生起来:找一个闲静的地方自己念念佛打打坐,不要管闲事什么的,这就是所谓的堕落知见,焦芽败种。此在大乘教言中此人为堕落者,声闻堕。龙树菩萨发的这样的愿:宁堕地狱不取声闻中,就是宁愿堕地狱也不要做声闻。恶得很哦,龙树菩萨很恶的。我们都知道龙树菩萨是大乘佛教的一代先河啊,大乘佛教广传之时是龙树菩萨建立的。他这个话说得很恶道的。因为什么呢?那个时间的阿罗汉很容易证啊,他在呵阿罗汉呢。阿罗汉一听,这人这么厉害,观察观察,他有八万大劫的宿命嘛,看这个人是什么?原来是佛呀,也就不诽谤他了,就回小向大了。他要是一观察是个魔鬼是个堕落者,那肯定不行的。象阿罗汉八万大劫是可以观察到子丑寅卯的。
我们看,看不到三天,知,知不到三年,什么本事呀你?眼无透纸之力,拿一张纸就挡住你了,你还有什么本事呀?不是吗?真是这样子的,有时候感觉到自己很有本事,我拿一张纸眼前一挡就看不过去了。我说哎呀,眼有碍,心有碍,事事有碍啊!华严境界是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智慧无染中自由荡漾。我们是理有碍,事有碍,事事有碍,哪儿没有碍啊?你有啥本事,谁有啥本事?我们不信试试,给你制造一点难题你就苦难不堪。真是苦难,我们末世之人障碍太多了。
那么这个软心菩萨在这个无佛世界多生畏惧,恐于退堕于恶道,退失于佛法。所以有两种畏惧,一个怕再轮回,再一个就是怕在佛法中退失增上利益,那八地菩萨就不担这个心了。那么你说为什么龙树菩萨入欢喜地还要立誓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呢?在昙鸾法师念佛拜佛之时,他就来示现说:“我久居净土,汝是我同志,我来见汝。”昙鸾法师感恩戴德地说:“那净土见吧。”他为什么要导归净土呢?象现在我们看到不管是教内教外的善知识遇到佛法,不管你是什么修持的,你终有所归呀,你要有个终处啊,起码舍身之相业处归向啊,你得有个终处。
所以彻悟禅师的两句话特别感人,我们到红螺寺拜彻悟禅师的舍利时我升起了极大的敬仰之心,因为从他的报德之处,他烧出来的舍利与阿罗汉、与佛的晶莹舍利是相同的、一如的,阿罗汉的舍利就有晶莹体。那是大善知识应世啊,决定不同于一般的凡夫、一般的修持者,他有两句话十分感人。“百年如寄,终有所归”,遇到阿弥陀佛也是百年如寄终有所归。我们都知道彻悟禅师于红螺寺证得心智脱落,一时无碍,摄化无量的宗下善知识,云集红螺寺,开始标立建立净土道场,设立净土修行,说谁敢毁我教义非我弟子。他在北京的时间是很忙的,一天接待一柱香,其它时间精进念佛。我们没法跟他比,但他的确是悟后弘扬净土,与永明延寿大师是一样的,不废万行,普利十方。他是悟后专行念佛,所以我们为什么要称他为净土第十二祖师,他这两句话十分感人——“百年如寄,终有所归”。你问问你自己这一百年要干什么?是不是暂寄娑婆,极乐本家啊?要不然你没有所归。你这一百年以后要给自己打个问号,你搞什么名堂?你要没有一个问号,你不知道自己要搞什么,很难说清楚。所以“无慈悲坚牢心”。
是故兴愿。
因为这样的因缘来加持这样的有情。像我们在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世尊刚刚取灭,三千来岁,弥勒世尊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方能降世。在这期间,外道乱善,没有慈悲心的修持,无有佛力住持,无有佛力加持的修持,不随顺佛力,错坏因果,种种障碍在我们面前一时涌现之时,佛来加持我们在这个无佛世界利益有情。
佛来加持,加持谁呢?加持念佛人在无佛世界广传佛教,做无畏说,这是菩萨现世修持啊!要是说生我国者,我的国土的菩萨才这样的,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普摄十方有情。那你现在是哪一国?你说吧。你菩萨要安住哪一国?安住娑婆世界还是安住在无量光佛刹,还是安住阿弥陀佛的加持下,还是安住在你的业力中呢?你的业力还在娑婆,你安住在阿弥陀佛愿力的加持下,你身在娑婆就是极乐中人。你莫急,你莫疑,你莫迷。你要迷失了,你现前就不用这个法则,你用你的业力、用你的感知、用你的知见。“何方世界无,佛法功德宝”,你就不能如实宣化阿弥陀佛教言,十方诸佛清净传播的法则,就会迷失在自己现在的量与业力中。你不能现前行普贤之德,你不能超出常伦,以无畏施安慰世间。你说我是凡夫,我怎么能无畏施呢?那你就凡夫去吧,实在是没有办法。所以依佛愿力故,不失时机回施佛法,自他二利,令众生得大安乐。
这是三种清净心嘛——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乐清净心是妙乐胜真心的守护。所以以佛愿为己命实不可思议,依佛愿为己命弘扬阿弥陀佛清净教言广利十方有情,安慰十方有情。要不然我们不依佛的愿力我们无法在这个无量光佛刹中孕育自己的道德法身慧命,还在娑婆世界堪忍业流中荡漾自己的生死,荡漾自己的业缘,那你没法守护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加持,所以我们还不是彼国之人,彼国不是我们的本家本国,那你不是客居娑婆世界之人,你是娑婆世界中人,定死你了。你还要求往生呢,慢慢求吧。
所以若是利根善根成熟之有情闻说阿弥陀佛无所障碍之名号,即入无尽刹土、无边光佛刹土。何以故?心无障碍,一念信,即得随顺弥陀愿力。我们能不能随顺弥陀愿力呢?你随顺自己业力之时就蒙蔽着弥陀愿力的加持。所谓日光无碍,你在黑匣子里就有障碍。北京有个居士做了一个黑屋子训练,把自己搞在一个沙漠里,里外都是油漆,黑呼呼的,在里面蹲了七天,最后忍受不了了用斧子把这个东西砸开了。天天出太阳,他天天不见,感觉到热。热从哪里来呀?从太阳光中来。一直没有见过太阳的人不知这热从哪里来。
所以我们的烦恼从哪里来?从阿弥陀佛光明照耀中来,因为你在黑匣子装着呐,要不然是带来生机,是智慧之光。所以业力的黑匣子,太阳光照耀,无碍的东西变成了烦恼、热恼的东西。因为你自我的强制闷杀了自己,欺辱了自己的心,你不把它砸破?大光无碍,你自己设立了障碍。这个要善思维,要不然你就不是极乐世界本家本国,极乐世间不是你的家,那娑婆世界不是你客居之处,这是十分危险的心理。
万法唯心,实际现前这一念就是你的心。你不认为呀?真心假心现在一心时时表达,你来自用吧。谁能替你用,你只能自作自受,自用自觉,别人不能觉,别人不能用,要不然佛早替我们用了。再加持你,大光再照耀你,你在黑匣子里还是苦难不堪。这真是个行为艺术了。
是故兴愿:愿我成佛时,我土菩萨,皆慈悲勇猛,坚固志愿。能舍清净土,至他方无佛、法、僧处,住持庄严佛、法、僧宝,示如有佛,使佛种处处不断。
这一段文字呢,我希望各位善知识要重重地培养,要时时刻刻串习,多多串习,你才能真正地念佛,忆佛,作佛,成佛,广利有情。要不然嘴上念佛,心里打着烦恼业习的妄想,打着佛的旗号,实际是欺辱自己的心智,妄受轮回。
第五念门修持就是这个法门,“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回向为首,成就大悲”,第五念门成就菩萨游戏神通入生死林中至教化地,依本愿力故,度化烦恼众生如狮子搏鹿。何以故?无一众生可得,要不然我们真认为有众生,帮别人去了,把自己压死了,累死了,度一个累一个,度十个自己就压趴下了,还以为在度众生呢?实在是妄知妄想。
这段文字是我们这个时代修行净土最需要修持的,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最缺乏慈悲心。我从我这里说的,你们都不缺乏,大家都具足慈悲心,经常予人示佛法如佛,经常令一切众生往生,经常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你们都是这样的大菩萨,现在在座的都是这样的大菩萨,不过我这个人真是缺乏慈悲心。
在这个法则的修行中人能得到无畏、勇猛、无我、无私。你要是有畏有我、自私之时,无畏的法则你不敢行的,你会畏惧的。你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你说“地狱什么时间空啊?我什么时候成佛啊?”那你的慈悲心培养不出来,一点都培养不出来。
这一段文字是十分重要的,希望诸位善知识不要轻轻滑过去。因为这后面的四种菩萨正修行是法性的妙用实践,实践妙用,实在是顺应法性,顺应弥陀报德、顺应弥陀愿力来利益世间的。就是得力于世间,依佛愿力故。
诸位善知识啊,我们得遇这样的方法就要去实践它,得遇这样的教言就要依教奉行,得遇这样的机会不要失去时机,得遇这样的大悲心的培养了你一定不要丢失这个因缘,你要丢失了实在应该重新拿起来。
愿大家人人示佛法如佛!
明天我们继续学习,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
录音记录:德豫
《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三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