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佛坐在法座一樣,慢慢慢慢扇,很認真的,每下都很認真的,他就很認真那樣。晃了很長時間,就那樣子,這個是空座子,他就開始抹這個座子什麼的,很認真很認真的,就象對釋迦牟尼佛。在熱帶地區嘛,對不對?扇了很長很長時間,就對個空座子,十分感動,很感動。
那一年我認爲我見過兩個比丘,還有一個比丘也是對他所使用的法器,能尊重愛樂與頂戴,我看了感動了我兩年的時間,兩年時間這心智就放不下來,一想就想起這個事情了。祜巴溫忠尊者來到我們這,我們大家見過吧?就這樣扇,很長時間、很長時間,但我們現在就是有個活人在你面前,你能不能那樣真正地細心地每下都很認真地去愛護守護他呢?我們在佛前真正能不能那樣認認真真的去恭敬守護他呢?你看大家就是拿個佛像還這樣那樣的,我們真正能那樣對著一個佛像認真愛護頂戴嗎?我們對自己用的法器真是十分謹慎嚴肅的愛護它嗎?時時刻刻地象面對著世尊一樣的愛護著它嗎?你要時時刻刻象愛護世尊一樣的愛護它,他不是世尊?他不加持你嗎?
你說這萬法唯心,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你這相不是相嗎?你怎麼不見如來呢?要不然我們實際跟提婆達多、跟善星一樣啊,我們現在也在遇佛啊,菩薩們!經書不是佛嗎?法身佛,不是嗎!化身佛,不是嗎!我們一樣的見佛空過啊!所以真正的我們要“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觀佛本願力,能令速滿足”,觀佛誓願成就,我們能得到滿足啊。要是一觀自己,一觀業習,真是難言難說難講。
這一段文字我感覺提婆達多也好,善星比丘也好,居迦離也好,這些逆行善知識,就表達著我們現世凡夫中的不愛樂佛法那個心分,不愛樂佛法那個心理,自以爲是,顛倒妄想的那種心理,他們不過是完整地表現出來,我們表現得比較委屈,不完善罷了,他們整個的表現出來。要麼謗聖者,要麼謗佛,要麼害佛,其實我們是不是有謗佛、逆佛、害佛、聖者的東西呢?你不依教奉行是不是在害佛呢?你不順法修持是不是在疑聖者呢?你不能如法深入的實踐佛法的法味,你是不是遇佛而空過呢?
這個地方,諸位善知識可能會審視會觀察的。這一段文字我感覺到是真正地鼓勵我們,現在得遇佛法了,我們不要學善星,也不要學提婆達多,也不要學種種放棄世尊教言、口說世尊教言而不行世尊教言者。這叁位中,善星比丘通達叁藏;提婆達多善說于法,具叁十相,有二相不足,不是沒有善根的;像最後舉這個誹謗舍利弗的居迦離的這個善知識、這個善巧者是具世間福德,善觀于相,具世善巧。
我感覺舉這叁類人告訴我們什麼呢?我們要是真正在佛法中,要想沒有空過者,必然隨順佛教,依存佛法,觀佛願力,觀佛之相,你一定能成就,要不然提婆達多、善星比丘、居迦離我等差不多。雖然給人能講法,雖然表面上也在學佛,也象是遇佛了,道心難守,道業難成,輪回難逃,真是個很嚴肅的問題!就是虛作不虛作的問題了,所以依佛願力,絕不虛作;依顛倒妄想,怎麼能不虛作呢?我們要依自己的業力你怎麼不虛作吧?
無始以來凡夫所造善惡業莫不是虛假之業,無一物可得,無一物可取,無絲毫善利啊!那麼這樣我們來觀佛願力,遇無空過者,那是有意義的。所以說叁輪體空修法,應無所住來修法,來行戒法,來念佛法,來布施法,來行一切法,生一切清淨心,所以無染于法,無壞于法,身行于法,那麼就是清淨法則,無造無作,這樣我們遇佛無空過,“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這樣佛就在我們生命中,佛法在我們生命意識中、未來延續中不虛作住持,真實守護。
諸位善知識啊,學佛就在于依教奉行,學佛在于成就、在于深入,學佛不是學理論,不是學給別人說什麼,是一定要深入實踐,一定要依法深入實踐;一定要依佛願深入實踐;一定要依正知見觀察實踐;以智慧觀察實踐;以慈悲方便觀察自己的現緣。若不如是,提婆達多、善星、居迦離是我等的一面鏡子,他會照見你業相的未來果報,所以我們真正的要遇佛無空過者。那我們得遇阿彌陀佛攝取念佛衆生不舍的大誓願,來隨願而得滿足,這是必定的。
是故願言:“使我成佛時,值遇我者,皆速疾滿足無上大寶。”
阿彌陀佛的願望就是欲令衆生得見自性真實,以佛報德速得安住,他把他所有的功德回施于一切衆生,令一切衆生安住在彌陀的報德之中,親顯法性。這是個教言機製,要具足熏習,要一思維我們就會掉入自己所謂的量中去,很難去真正地隨順佛願、隨順佛力觀察現緣。
是故言:“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住持”義如上。
那麼這個住持,因爲以佛願力住持故,能令我們速滿足;那要以你自己的妄想業習住持,你就參差不齊了,那跟這個願望就不相應了。所以這是個不虛作住持,我們要從根源上來觀察。
觀佛莊嚴八種功德,訖之于上。
那麼這一段文字就等于把阿彌陀佛八種功德莊嚴作了一個描述,令我們逐漸有進趣善巧,隨順善巧,如是知自心善巧,剝脫虛假業而坦露自性的善巧,真正地與法得以純熟,乃至于無上菩提而無有退轉。
時間又到了,明天我們接著學習,謝謝大家!
錄音記錄:明璃
《往生論注講解 第叁十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