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佛坐在法座一样,慢慢慢慢扇,很认真的,每下都很认真的,他就很认真那样。晃了很长时间,就那样子,这个是空座子,他就开始抹这个座子什么的,很认真很认真的,就象对释迦牟尼佛。在热带地区嘛,对不对?扇了很长很长时间,就对个空座子,十分感动,很感动。
那一年我认为我见过两个比丘,还有一个比丘也是对他所使用的法器,能尊重爱乐与顶戴,我看了感动了我两年的时间,两年时间这心智就放不下来,一想就想起这个事情了。祜巴温忠尊者来到我们这,我们大家见过吧?就这样扇,很长时间、很长时间,但我们现在就是有个活人在你面前,你能不能那样真正地细心地每下都很认真地去爱护守护他呢?我们在佛前真正能不能那样认认真真的去恭敬守护他呢?你看大家就是拿个佛像还这样那样的,我们真正能那样对着一个佛像认真爱护顶戴吗?我们对自己用的法器真是十分谨慎严肃的爱护它吗?时时刻刻地象面对着世尊一样的爱护着它吗?你要时时刻刻象爱护世尊一样的爱护它,他不是世尊?他不加持你吗?
你说这万法唯心,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你这相不是相吗?你怎么不见如来呢?要不然我们实际跟提婆达多、跟善星一样啊,我们现在也在遇佛啊,菩萨们!经书不是佛吗?法身佛,不是吗!化身佛,不是吗!我们一样的见佛空过啊!所以真正的我们要“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观佛本愿力,能令速满足”,观佛誓愿成就,我们能得到满足啊。要是一观自己,一观业习,真是难言难说难讲。
这一段文字我感觉提婆达多也好,善星比丘也好,居迦离也好,这些逆行善知识,就表达着我们现世凡夫中的不爱乐佛法那个心分,不爱乐佛法那个心理,自以为是,颠倒妄想的那种心理,他们不过是完整地表现出来,我们表现得比较委屈,不完善罢了,他们整个的表现出来。要么谤圣者,要么谤佛,要么害佛,其实我们是不是有谤佛、逆佛、害佛、圣者的东西呢?你不依教奉行是不是在害佛呢?你不顺法修持是不是在疑圣者呢?你不能如法深入的实践佛法的法味,你是不是遇佛而空过呢?
这个地方,诸位善知识可能会审视会观察的。这一段文字我感觉到是真正地鼓励我们,现在得遇佛法了,我们不要学善星,也不要学提婆达多,也不要学种种放弃世尊教言、口说世尊教言而不行世尊教言者。这三位中,善星比丘通达三藏;提婆达多善说于法,具三十相,有二相不足,不是没有善根的;像最后举这个诽谤舍利弗的居迦离的这个善知识、这个善巧者是具世间福德,善观于相,具世善巧。
我感觉举这三类人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要是真正在佛法中,要想没有空过者,必然随顺佛教,依存佛法,观佛愿力,观佛之相,你一定能成就,要不然提婆达多、善星比丘、居迦离我等差不多。虽然给人能讲法,虽然表面上也在学佛,也象是遇佛了,道心难守,道业难成,轮回难逃,真是个很严肃的问题!就是虚作不虚作的问题了,所以依佛愿力,绝不虚作;依颠倒妄想,怎么能不虚作呢?我们要依自己的业力你怎么不虚作吧?
无始以来凡夫所造善恶业莫不是虚假之业,无一物可得,无一物可取,无丝毫善利啊!那么这样我们来观佛愿力,遇无空过者,那是有意义的。所以说三轮体空修法,应无所住来修法,来行戒法,来念佛法,来布施法,来行一切法,生一切清净心,所以无染于法,无坏于法,身行于法,那么就是清净法则,无造无作,这样我们遇佛无空过,“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这样佛就在我们生命中,佛法在我们生命意识中、未来延续中不虚作住持,真实守护。
诸位善知识啊,学佛就在于依教奉行,学佛在于成就、在于深入,学佛不是学理论,不是学给别人说什么,是一定要深入实践,一定要依法深入实践;一定要依佛愿深入实践;一定要依正知见观察实践;以智慧观察实践;以慈悲方便观察自己的现缘。若不如是,提婆达多、善星、居迦离是我等的一面镜子,他会照见你业相的未来果报,所以我们真正的要遇佛无空过者。那我们得遇阿弥陀佛摄取念佛众生不舍的大誓愿,来随愿而得满足,这是必定的。
是故愿言:“使我成佛时,值遇我者,皆速疾满足无上大宝。”
阿弥陀佛的愿望就是欲令众生得见自性真实,以佛报德速得安住,他把他所有的功德回施于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安住在弥陀的报德之中,亲显法性。这是个教言机制,要具足熏习,要一思维我们就会掉入自己所谓的量中去,很难去真正地随顺佛愿、随顺佛力观察现缘。
是故言:“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住持”义如上。
那么这个住持,因为以佛愿力住持故,能令我们速满足;那要以你自己的妄想业习住持,你就参差不齐了,那跟这个愿望就不相应了。所以这是个不虚作住持,我们要从根源上来观察。
观佛庄严八种功德,讫之于上。
那么这一段文字就等于把阿弥陀佛八种功德庄严作了一个描述,令我们逐渐有进趣善巧,随顺善巧,如是知自心善巧,剥脱虚假业而坦露自性的善巧,真正地与法得以纯熟,乃至于无上菩提而无有退转。
时间又到了,明天我们接着学习,谢谢大家!
录音记录:明璃
《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