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了。爲了遮護這一類的有情除妄語,所以就說八相成佛。就是這樣的,要不然現在這一群佛怎麼處理?沒地方送。所以每個佛出世都有自己成就的道樹,現在在南傳有十八種,過去十八個佛出世的,每棵樹都有記載。什麼什麼佛坐什麼樹下成佛,我們也可以多栽點佛成道的樹,每一個佛都有成道的樹,彌勒佛龍華樹下成佛,釋迦佛菩提樹下成佛,後面一個一個都有自己的樹,德圓到時找找自己的樹,都有自己的樹的。
爲什麼?就是不讓亂說,現在的人不是樹下成佛,是嘴下成佛。所以我們學佛要是沒有健康的機製、穩定的傳承、經典的依止、八相成道安穩的守護與辨識,佛就亂飛起來了,那就亂了,世界就亂了。對不對?所以這個地方也是來教導我們成佛的機製、大乘的善根,何以引發?何以觀察?何以成就?何以運用?你看我們運用果地覺爲因地心,你說你就成佛了嗎?這個地方一定要小心。
《般舟叁昧經》上講了很多這樣的話,“心作佛,心是佛,心是佛心”。但是這個地方要小心的,一不小心就出問題。所以我們這個佛是知本來是佛,被業習煩惱所蒙蔽故,不能自稱爲佛。若是圓滿之時,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與八相成道,得以安立自在,那你也會示現八相成道的。所以不要輕說是佛,要不然犯大妄語。
像近代許多大成就者,沒人敢自說是佛的。現在失心的人,心被狗吃了,說自己是佛的人還很多的,胡說八道真是很多。很多人很可憐很可憐的,因爲這是大妄語,它遮閉自己的心智,妄生狂妄之心,後面怎麼能成就?輪回很苦啊!
這一段文字給我們提示莊嚴大衆功德成就,那我們大衆在接受阿彌陀佛果地覺爲因地心之時,就是佛的果地覺加持我們得見自性清淨與安樂,來消除我們無始以來生死輪回的妄想知見,使我們進趣無上菩提。所謂進趣就是消除煩惱,消除業習的過程罷了。實際說這個消除實在沒有消除,正是在消除自已上來運用這個法則的,實在無佛可成,我們了解了自心與佛本來不二的心智,所以消除一切無始以來的虛妄習氣,徹底的坦露自性。這個地方真是不可思議的修持,也就是說不可思議的法則守護,不可思議的道德增長。他兩個不相矛盾。
淨土法門可以成就大衆功德成就,令衆生清淨智海中出生自己的無上道業。
好,我們看下面的文字。
6、莊嚴上首功德成就
〖如須彌山王,勝妙無過者。〗
此二句,名莊嚴上首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起此願?見有如來衆中,或有強梁者,如提婆達多流比。或有國王與佛並治,不知甚推佛。或有請佛,以他緣廢忘。有如是等,似上首力不成就。是故願言:“我爲佛時,願一切大衆,無能生心敢與我等。唯一法王,更無俗王。”是故言:“如須彌山王,勝妙無過者。”
昙鸾法師這一段文字解釋上首功德成就。一般我們在經典上稱上首,就是稱觀音勢至爲上首菩薩,這個地方昙鸾法師把上首放在佛、阿彌陀佛的因緣。因爲什麼?
〖如須彌山王,勝妙無過者。〗
就是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之尊,以此因緣,安立這樣的所謂上首功德,實際二種功德中,以佛來說,就是佛爲上首,一切大衆尊爲上首。
〖如須彌山王,勝妙無過者。〗
此二句,名莊嚴上首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願?見有如來衆中,或有強梁者,
就是爭強好勝跟佛來比勝,那在他方世界真還沒有這個事情,太難了。在彌勒佛降世的時候就很難,因爲啥呢?彌勒世尊的身高倍高于人,這個倍高大家是知道的,就是一般人二十四米,他四十八米,倍高于人。普通人二十四米高,那時的人民二十四米高,二十四米有多高?我們這個有多高?四米,那麼再加二十米,就是再加這個五倍,人那麼高,那是平常人,佛比這個平常人又高一倍。所以你沒法比他高,他也不跟你比了,你也不要跟他比了,他比你高一倍就對了,這樣他就折服了那些驕慢與不受教者。有時這個驕慢,尤其釋迦牟尼佛五百大願,方能于此堪忍界成就無上菩提;若不如是,人壽五百歲無有堪能者,到這個地方,人都倒退到什麼程度了?
像他方的早已不退轉的法身大士,來到我們這個地方,最多作我這樣的一個光光頭,聲聞相,就了不起了;他方早已成就的大阿羅漢,乘著大威神善巧力,來到這個娑婆世界,最多是什麼?大愛道比丘尼來了,最大最大的,最了不起了,怎麼護持就最大的力量了,他再守護,再守護沒有力量了;他方的如來,如妙相雲如來,就是那個龍樹菩薩,一來就是個外道,後來出家,梵志出家,證得歡喜地菩薩,那是他方世尊乘誓願輪,來到我們這個閻浮提,說以令釋迦佛教法二次複興,廣傳世間,他立這樣的願。釋迦牟尼佛快取滅的時候,他這樣說——娑婆世尊,汝取滅後我分身去你國土,助汝教化——他這樣的誓願。結果他一來了投胎就投到一個凡夫家去了,一出來就好做些叮叮當當的事情,雖然很有智慧,但是顛顛倒倒的,後來證得歡喜地菩薩。因爲什麼?他怎麼不八相成道?他也示現佛願,他是佛——他方世界的佛。但他沒有這五百大願攝化故,來到證個歡喜地就了不起了,因爲啥呢?甚爲混濁之世間,遮閉一切衆生福德善巧,我們也都有福德善巧,因爲太混濁了,被遮閉了。不要哪個站起來說“我是哪方的菩薩”,小心,這可不要說妄語。
因爲末世之人,他方菩薩來也都混同世俗,不可舍離方便,一舍離方便出問題了。好比現在我們這裏有個菩薩頭上帶個光出來了,今天晚上我們這寺院就出事,國家得把他包圍起來,先把這人帶走,說看看他是什麼人,他爲什麼有光,對不對?你放心,我這個廟子不安穩了,那就出事了。現在人的好奇心已經不行了,國家不保護起來,世界大戰開始了,來爭奪這個人。你不相信美國就派飛機,什麼突擊隊就來了,你不拿走我拿走,你放心。保證比羅什大師那時候要隆重得多(編注:羅什大師爲二十萬大軍迎回中國)。不相信你試一試,誰有光你放出來,不是這樣說的。實際說他方真正智慧者,隱沒功德與世俗等,以種種善巧、智慧慈悲,令衆生證趣佛法利益。過去說潤物無聲,那就是悄悄的來作的,我們這個時代的機製是這樣的。所以這個世界,釋迦牟尼佛說五惡、五痛、五燒,五濁惡世,我們一瞧這個名詞,往往感覺跟我們沒有關系,關系不大。有很多人逼的狠了,昨天晚上有人給我打電話,我說這真是五濁惡世,兩點半鍾打電話我就這樣說的,我說太苦了,唯一的路子就是念佛,沒有其他路子,這五濁惡世嘛,就是五濁惡世啊!
真正你能感覺到什麼?我聽到的東西都是五濁惡世的東西,大家現在還不在五濁惡世,我們稱爲這個地方——雞足山是彌勒的道場,這地方彌勒的小內院。這個世界是夠五濁惡世的了,因爲這個世界真是太多顛倒的事、顛倒的人、顛倒的業、顛倒的因緣,混亂的事、混亂的業、混亂的因緣,太混亂了。我們不念佛是決定沒有地方去了,你沒有其他地方去,不念佛沒地方去了,你再找不到地方,你一找就迷茫了,就迷失了。
這個地方“佛本何故起此願?見有如來衆中,或有強梁者”。強梁,現在的人不太用這個詞了,古人比較用這個詞,現在不太用了。
如提婆達多流比。或有國王與佛並治,
提婆達多大家是知道的。說這個流,因爲提婆達多經常攝眷,攝五個比丘、攝一群初發心,說我比釋迦牟尼佛高明,我不吃鹽,我不吃魚,我不吃肉,我一餐,我樹下一宿,我是糞掃衣,我比釋迦牟尼佛厲害。很多新戒比丘就找他去了,新出家比丘就隨著提娑達多跑了,五百新戒新比丘。因爲什麼?剛學佛的人就希望越厲害越好,越怪越好,越高越大越好。那麼提娑達多掌握了這個機製了,領著五百比丘就……釋迦牟尼佛說,佛在這坐著都不跟了,跟著提婆達多顛顛倒倒地跑了,沒多大的功夫,舍利弗、目犍連就把他們帶回來了。
提婆達多流,這個“流”就是他攝化了一批人。提婆達多流派現在在南傳還有,我聽他們講是這樣的,還是不吃肉、乳,穿破衣服,不能穿新衣服——糞掃衣嘛。還是那五戒,還延續著。
他爲什麼能延續下來呢?這真是特定的機製,像釋迦牟尼佛在《法華經》上授記,說天王如來嘛,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他住世很長的,比釋迦牟尼佛住世時間還長,教化世間有情。現在地獄中受六欲天樂,授過記。那提婆達多這一個流派。某某他們去版納的時候,要回來,去了有兩個月吧,打電話要回來,不是某某打電話,是那個誰打電話要回來,我說怎麼了?他說我們是提婆達多的眷屬,不是某某吧?不知道是誰,打電話告訴我,我說沒有事情,提婆達多不要緊,你又不是提婆達多。他可能是一個機製問題,我們聽提婆達多的故事最多的。
但要是沒有提婆達多善知識,釋迦佛于此堪忍界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實不完美,就是于違緣中不得尊勝,實際說提婆達多是釋迦牟尼佛多世的導師。因爲什麼?惡緣導師,令他在逆法中得以圓滿清淨,要沒有逆法不得清淨圓滿的。
我們現在學佛的菩薩們在逆法中一定要稱對方導師,你不要生煩惱;要不然我們在這個五濁惡世逆緣熾勝的時候,你處處本來得遇的是善知識,結果你生煩惱了,那就不方便了。這個我們要感謝提婆達多善知識。
或有國王與佛並治。不知甚推佛。
佛在世的時候也是有這樣的因緣,反而也有比較尊崇釋迦佛的國王,這樣國王是比較多的,但也有國王對釋迦佛就有所阻礙。
或有請佛,以他緣廢忘。
釋迦牟尼佛被搞過叁月馬麥,就是這個機製。世尊,有人答應他說,叁個月安居給他提供房舍什麼的,後來就因爲自己放逸忘了。一忘就是叁個月,這個商隊就用馬麥來供養世尊。
有如是等,似上首力不成就。
就是說不是超出常倫,不是這個絕待的優勢,總是有一些差——似是而非的東西,那這樣不能給人帶來絕待的信任與依靠,所以以此因緣。
是故願言:“我爲佛時,願一切大衆,無能生心敢與我等。
這話說的有點霸道了,但是阿彌陀佛的教言中說,我爲法王超于世間最爲尊貴,以饒益有情故而建立。那麼他這個說法有前後教言機製的,單說這一句話就感覺有些不好聽了,那麼無能敢與我等。阿彌陀佛的百億叁千大千世界光相身相,這是報德身相對我們凡夫的一個描述罷了,實際你思考百億大千世界也沒有什麼意義。誰能把一個叁千大千世界能描述出來?也不好描述。你只能推導說一個中千世界有多少個小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有多少個中千世界,叁千大千世界有多少個大千世界,如此而已。你只能說個名字,只能說個概念,你不知道有多大。
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好比金翅鳥展翅,人不得見。過去中國有句話說大鵬展翅九萬裏,這是一個說法的。九萬裏,你眼睛看到幾萬裏,告訴我?我們的眼睛能看幾萬裏?“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你能看多遠?我們站在山梁我可以看到蒼山,看到玉龍雪山,你再往前看你還能看多遠?你說我拿射天望遠鏡看到銀河系外了,那不頂用,我告訴你,你還是不知道一個小世界有多大,我們不知道,我們也很難描述這個。他這個禅定的世界跟我們這個直觀世界差異很大,我看很多人在推測說這個須彌山就是喜瑪拉雅山,我說胡說八道,你沒事找事,就是胡推導,對不對?那忉利天就住在那個雪峰上?那你爬上雪山就成忉利天王了,不是這回事,這種說法不相應,對不對?有時候你感覺太強製了,它不是一回事情。
就是你禅定的境界跟我們眼感知到的世界它不是一個方法,他不是用一種方法感知的,所以它不一樣。要我們強製這麼說,非得用這文章說,就是那個地方,要不然上哪兒找?就沒辦法解釋,對不對?跟這樣的人不要解釋,合合掌,阿彌陀佛。這個就是這樣說。
“無能生心敢與我等”,我建超世願,必至無上道。說,願我國土最爲尊勝、最爲第一,他不是爲了拔高自己,是爲了令一切衆生歸依得以究竟圓滿,無有虧欠之心,無有對待之心,所以奪一切衆生對待之心,令衆生趣于清淨平等。
他不這樣說,你總有對待的,說可能再找一個比阿彌陀佛再大一點的佛,所以十方諸佛都說阿彌陀佛最大了,你就不要再往下找了。說你都生入極樂世界去吧,佛在《無量壽經》說這個國土那個國土,世尊告訴阿難,說不光我國土的菩薩往生彼國,他方一二叁四說了十四個國土,我說這樣的國土的名字不可窮盡的,一劫二劫說不完的,往生彼國這個世界不退轉的菩薩六十億往生彼國,那要是小行菩薩(編注:不退菩薩名爲大行菩薩,十信稱爲小行菩薩,以升沈不定也。)及發心往生的有情,無量無邊不可稱計,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往生彼國不可稱計的,世尊給我們授的記。世尊怎麼勸化我們往生的?是不可稱計,你就去吧!但也有人給你授什麼記?——萬人無一二。你不要聽他的,你要聽他的,你去不了。雖然無所去無所來,但你一定要願意往生的,說願往生十分重要,這是意樂清淨守護、意樂平等守護、意樂安穩守護、意樂不再造作的一個意樂罷了,就是決定往生就不再造作了,就不再徘徊了,不再對待了,不再擇取了,就休息下來了,休息真安心!平等真安心!各個往生真安心!要不然你安不得心。是這樣的文字,所以“無能生心敢與我等”。
唯一法王,更無俗王。
極樂世界看來就阿彌陀佛,人王是沒有了,天王也沒了,就這一個法王,更無世俗王。
是故言:“如須彌山王,勝妙無過者。”
在這個地方我們唯一的歸向一旦抉擇,阿彌陀佛如須彌山住持法界,令一切衆生鹹有所依,鹹有所歸,那麼這個法則的修持就明了了,我們未來是一片光明,我們未來的成就是一片光明,守護抉擇亦複如是。
時間到了,謝謝大家,明天繼續學習!
錄音記錄:明璃
《往生論注講解 第二十九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