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往生论注讲解 第二十九集▪P5

  ..续本文上一页了。为了遮护这一类的有情除妄语,所以就说八相成佛。就是这样的,要不然现在这一群佛怎么处理?没地方送。所以每个佛出世都有自己成就的道树,现在在南传有十八种,过去十八个佛出世的,每棵树都有记载。什么什么佛坐什么树下成佛,我们也可以多栽点佛成道的树,每一个佛都有成道的树,弥勒佛龙华树下成佛,释迦佛菩提树下成佛,后面一个一个都有自己的树,德圆到时找找自己的树,都有自己的树的。

  为什么?就是不让乱说,现在的人不是树下成佛,是嘴下成佛。所以我们学佛要是没有健康的机制、稳定的传承、经典的依止、八相成道安稳的守护与辨识,佛就乱飞起来了,那就乱了,世界就乱了。对不对?所以这个地方也是来教导我们成佛的机制、大乘的善根,何以引发?何以观察?何以成就?何以运用?你看我们运用果地觉为因地心,你说你就成佛了吗?这个地方一定要小心。

  《般舟三昧经》上讲了很多这样的话,“心作佛,心是佛,心是佛心”。但是这个地方要小心的,一不小心就出问题。所以我们这个佛是知本来是佛,被业习烦恼所蒙蔽故,不能自称为佛。若是圆满之时,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与八相成道,得以安立自在,那你也会示现八相成道的。所以不要轻说是佛,要不然犯大妄语。

  像近代许多大成就者,没人敢自说是佛的。现在失心的人,心被狗吃了,说自己是佛的人还很多的,胡说八道真是很多。很多人很可怜很可怜的,因为这是大妄语,它遮闭自己的心智,妄生狂妄之心,后面怎么能成就?轮回很苦啊!

  这一段文字给我们提示庄严大众功德成就,那我们大众在接受阿弥陀佛果地觉为因地心之时,就是佛的果地觉加持我们得见自性清净与安乐,来消除我们无始以来生死轮回的妄想知见,使我们进趣无上菩提。所谓进趣就是消除烦恼,消除业习的过程罢了。实际说这个消除实在没有消除,正是在消除自已上来运用这个法则的,实在无佛可成,我们了解了自心与佛本来不二的心智,所以消除一切无始以来的虚妄习气,彻底的坦露自性。这个地方真是不可思议的修持,也就是说不可思议的法则守护,不可思议的道德增长。他两个不相矛盾。

  净土法门可以成就大众功德成就,令众生清净智海中出生自己的无上道业。

  好,我们看下面的文字。

  6、庄严上首功德成就

  〖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

  此二句,名庄严上首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起此愿?见有如来众中,或有强梁者,如提婆达多流比。或有国王与佛并治,不知甚推佛。或有请佛,以他缘废忘。有如是等,似上首力不成就。是故愿言:“我为佛时,愿一切大众,无能生心敢与我等。唯一法王,更无俗王。”是故言:“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

  昙鸾法师这一段文字解释上首功德成就。一般我们在经典上称上首,就是称观音势至为上首菩萨,这个地方昙鸾法师把上首放在佛、阿弥陀佛的因缘。因为什么?

  〖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

  就是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之尊,以此因缘,安立这样的所谓上首功德,实际二种功德中,以佛来说,就是佛为上首,一切大众尊为上首。

  〖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

   此二句,名庄严上首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愿?见有如来众中,或有强梁者,

  就是争强好胜跟佛来比胜,那在他方世界真还没有这个事情,太难了。在弥勒佛降世的时候就很难,因为啥呢?弥勒世尊的身高倍高于人,这个倍高大家是知道的,就是一般人二十四米,他四十八米,倍高于人。普通人二十四米高,那时的人民二十四米高,二十四米有多高?我们这个有多高?四米,那么再加二十米,就是再加这个五倍,人那么高,那是平常人,佛比这个平常人又高一倍。所以你没法比他高,他也不跟你比了,你也不要跟他比了,他比你高一倍就对了,这样他就折服了那些骄慢与不受教者。有时这个骄慢,尤其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方能于此堪忍界成就无上菩提;若不如是,人寿五百岁无有堪能者,到这个地方,人都倒退到什么程度了?

  像他方的早已不退转的法身大士,来到我们这个地方,最多作我这样的一个光光头,声闻相,就了不起了;他方早已成就的大阿罗汉,乘着大威神善巧力,来到这个娑婆世界,最多是什么?大爱道比丘尼来了,最大最大的,最了不起了,怎么护持就最大的力量了,他再守护,再守护没有力量了;他方的如来,如妙相云如来,就是那个龙树菩萨,一来就是个外道,后来出家,梵志出家,证得欢喜地菩萨,那是他方世尊乘誓愿轮,来到我们这个阎浮提,说以令释迦佛教法二次复兴,广传世间,他立这样的愿。释迦牟尼佛快取灭的时候,他这样说——娑婆世尊,汝取灭后我分身去你国土,助汝教化——他这样的誓愿。结果他一来了投胎就投到一个凡夫家去了,一出来就好做些叮叮当当的事情,虽然很有智慧,但是颠颠倒倒的,后来证得欢喜地菩萨。因为什么?他怎么不八相成道?他也示现佛愿,他是佛——他方世界的佛。但他没有这五百大愿摄化故,来到证个欢喜地就了不起了,因为啥呢?甚为混浊之世间,遮闭一切众生福德善巧,我们也都有福德善巧,因为太混浊了,被遮闭了。不要哪个站起来说“我是哪方的菩萨”,小心,这可不要说妄语。

  因为末世之人,他方菩萨来也都混同世俗,不可舍离方便,一舍离方便出问题了。好比现在我们这里有个菩萨头上带个光出来了,今天晚上我们这寺院就出事,国家得把他包围起来,先把这人带走,说看看他是什么人,他为什么有光,对不对?你放心,我这个庙子不安稳了,那就出事了。现在人的好奇心已经不行了,国家不保护起来,世界大战开始了,来争夺这个人。你不相信美国就派飞机,什么突击队就来了,你不拿走我拿走,你放心。保证比罗什大师那时候要隆重得多(编注:罗什大师为二十万大军迎回中国)。不相信你试一试,谁有光你放出来,不是这样说的。实际说他方真正智慧者,隐没功德与世俗等,以种种善巧、智慧慈悲,令众生证趣佛法利益。过去说润物无声,那就是悄悄的来作的,我们这个时代的机制是这样的。所以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说五恶、五痛、五烧,五浊恶世,我们一瞧这个名词,往往感觉跟我们没有关系,关系不大。有很多人逼的狠了,昨天晚上有人给我打电话,我说这真是五浊恶世,两点半钟打电话我就这样说的,我说太苦了,唯一的路子就是念佛,没有其他路子,这五浊恶世嘛,就是五浊恶世啊!

  真正你能感觉到什么?我听到的东西都是五浊恶世的东西,大家现在还不在五浊恶世,我们称为这个地方——鸡足山是弥勒的道场,这地方弥勒的小内院。这个世界是够五浊恶世的了,因为这个世界真是太多颠倒的事、颠倒的人、颠倒的业、颠倒的因缘,混乱的事、混乱的业、混乱的因缘,太混乱了。我们不念佛是决定没有地方去了,你没有其他地方去,不念佛没地方去了,你再找不到地方,你一找就迷茫了,就迷失了。

  这个地方“佛本何故起此愿?见有如来众中,或有强梁者”。强梁,现在的人不太用这个词了,古人比较用这个词,现在不太用了。

  如提婆达多流比。或有国王与佛并治,

  提婆达多大家是知道的。说这个流,因为提婆达多经常摄眷,摄五个比丘、摄一群初发心,说我比释迦牟尼佛高明,我不吃盐,我不吃鱼,我不吃肉,我一餐,我树下一宿,我是粪扫衣,我比释迦牟尼佛厉害。很多新戒比丘就找他去了,新出家比丘就随着提娑达多跑了,五百新戒新比丘。因为什么?刚学佛的人就希望越厉害越好,越怪越好,越高越大越好。那么提娑达多掌握了这个机制了,领着五百比丘就……释迦牟尼佛说,佛在这坐着都不跟了,跟着提婆达多颠颠倒倒地跑了,没多大的功夫,舍利弗、目犍连就把他们带回来了。

  提婆达多流,这个“流”就是他摄化了一批人。提婆达多流派现在在南传还有,我听他们讲是这样的,还是不吃肉、乳,穿破衣服,不能穿新衣服——粪扫衣嘛。还是那五戒,还延续着。

  他为什么能延续下来呢?这真是特定的机制,像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上授记,说天王如来嘛,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他住世很长的,比释迦牟尼佛住世时间还长,教化世间有情。现在地狱中受六欲天乐,授过记。那提婆达多这一个流派。某某他们去版纳的时候,要回来,去了有两个月吧,打电话要回来,不是某某打电话,是那个谁打电话要回来,我说怎么了?他说我们是提婆达多的眷属,不是某某吧?不知道是谁,打电话告诉我,我说没有事情,提婆达多不要紧,你又不是提婆达多。他可能是一个机制问题,我们听提婆达多的故事最多的。

  但要是没有提婆达多善知识,释迦佛于此堪忍界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不完美,就是于违缘中不得尊胜,实际说提婆达多是释迦牟尼佛多世的导师。因为什么?恶缘导师,令他在逆法中得以圆满清净,要没有逆法不得清净圆满的。

  我们现在学佛的菩萨们在逆法中一定要称对方导师,你不要生烦恼;要不然我们在这个五浊恶世逆缘炽胜的时候,你处处本来得遇的是善知识,结果你生烦恼了,那就不方便了。这个我们要感谢提婆达多善知识。

  或有国王与佛并治。不知甚推佛。

  佛在世的时候也是有这样的因缘,反而也有比较尊崇释迦佛的国王,这样国王是比较多的,但也有国王对释迦佛就有所阻碍。

  或有请佛,以他缘废忘。

  释迦牟尼佛被搞过三月马麦,就是这个机制。世尊,有人答应他说,三个月安居给他提供房舍什么的,后来就因为自己放逸忘了。一忘就是三个月,这个商队就用马麦来供养世尊。

  有如是等,似上首力不成就。

  就是说不是超出常伦,不是这个绝待的优势,总是有一些差——似是而非的东西,那这样不能给人带来绝待的信任与依靠,所以以此因缘。

  是故愿言:“我为佛时,愿一切大众,无能生心敢与我等。

  这话说的有点霸道了,但是阿弥陀佛的教言中说,我为法王超于世间最为尊贵,以饶益有情故而建立。那么他这个说法有前后教言机制的,单说这一句话就感觉有些不好听了,那么无能敢与我等。阿弥陀佛的百亿三千大千世界光相身相,这是报德身相对我们凡夫的一个描述罢了,实际你思考百亿大千世界也没有什么意义。谁能把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能描述出来?也不好描述。你只能推导说一个中千世界有多少个小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有多少个中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有多少个大千世界,如此而已。你只能说个名字,只能说个概念,你不知道有多大。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好比金翅鸟展翅,人不得见。过去中国有句话说大鹏展翅九万里,这是一个说法的。九万里,你眼睛看到几万里,告诉我?我们的眼睛能看几万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你能看多远?我们站在山梁我可以看到苍山,看到玉龙雪山,你再往前看你还能看多远?你说我拿射天望远镜看到银河系外了,那不顶用,我告诉你,你还是不知道一个小世界有多大,我们不知道,我们也很难描述这个。他这个禅定的世界跟我们这个直观世界差异很大,我看很多人在推测说这个须弥山就是喜玛拉雅山,我说胡说八道,你没事找事,就是胡推导,对不对?那忉利天就住在那个雪峰上?那你爬上雪山就成忉利天王了,不是这回事,这种说法不相应,对不对?有时候你感觉太强制了,它不是一回事情。

  就是你禅定的境界跟我们眼感知到的世界它不是一个方法,他不是用一种方法感知的,所以它不一样。要我们强制这么说,非得用这文章说,就是那个地方,要不然上哪儿找?就没办法解释,对不对?跟这样的人不要解释,合合掌,阿弥陀佛。这个就是这样说。

  “无能生心敢与我等”,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说,愿我国土最为尊胜、最为第一,他不是为了拔高自己,是为了令一切众生归依得以究竟圆满,无有亏欠之心,无有对待之心,所以夺一切众生对待之心,令众生趣于清净平等。

  他不这样说,你总有对待的,说可能再找一个比阿弥陀佛再大一点的佛,所以十方诸佛都说阿弥陀佛最大了,你就不要再往下找了。说你都生入极乐世界去吧,佛在《无量寿经》说这个国土那个国土,世尊告诉阿难,说不光我国土的菩萨往生彼国,他方一二三四说了十四个国土,我说这样的国土的名字不可穷尽的,一劫二劫说不完的,往生彼国这个世界不退转的菩萨六十亿往生彼国,那要是小行菩萨(编注:不退菩萨名为大行菩萨,十信称为小行菩萨,以升沉不定也。)及发心往生的有情,无量无边不可称计,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往生彼国不可称计的,世尊给我们授的记。世尊怎么劝化我们往生的?是不可称计,你就去吧!但也有人给你授什么记?——万人无一二。你不要听他的,你要听他的,你去不了。虽然无所去无所来,但你一定要愿意往生的,说愿往生十分重要,这是意乐清净守护、意乐平等守护、意乐安稳守护、意乐不再造作的一个意乐罢了,就是决定往生就不再造作了,就不再徘徊了,不再对待了,不再择取了,就休息下来了,休息真安心!平等真安心!各个往生真安心!要不然你安不得心。是这样的文字,所以“无能生心敢与我等”。

  唯一法王,更无俗王。

  极乐世界看来就阿弥陀佛,人王是没有了,天王也没了,就这一个法王,更无世俗王。

  是故言:“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

  在这个地方我们唯一的归向一旦抉择,阿弥陀佛如须弥山住持法界,令一切众生咸有所依,咸有所归,那么这个法则的修持就明了了,我们未来是一片光明,我们未来的成就是一片光明,守护抉择亦复如是。

  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明天继续学习!

  录音记录:明璃

  

《往生论注讲解 第二十九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