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夫會顛倒的、會害怕的,那我們就念念佛的願力,念念佛的功德,念念這種來引發。你看很多人說,哎呀,我害怕了,我這個那個,每天我遇到他們發來短信哪,這兩天我就不敢拿出短信,因爲今天是端午節嘛,可能大家都會問候,很多人他不是問候,他說哎呀這個家裏人打架了,父母鬧離婚了,什麼孩子被抓起來了,這個誰得癌症了,什麼怪病啊,每天都是這些事情,這事情無量無邊的,要是想想自己的業力跟他們業力往一起一放,那馬上就崩潰了,就趕緊腐爛掉就算了。因爲都是這些腐爛的東西,沒有任何健康的。
因爲啥?我們面臨的就是無常、苦,我們面臨的就是生、老、病、死,面臨的就是敗壞,就是這些東西,那要是沒有阿彌陀佛的願力的觀察與導引隨順,那真不行了,真是不行。所以我們在這個現實中呢,也要以阿彌陀佛的願力來住持我們的心智,所以能品嘗這不虛作住持的法味。
類事起行願取佛土味。
“類事”,不管是哪一類事,種種事呗。“起行願取佛土”,要是令一切衆生願生佛土。無佛國土啊,說“何方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願皆往生,示佛法如佛”,那是乘佛願輪故,才能那樣去做事情呢;你要乘著你的業力,你說“何方無佛法,我願皆往生彼國”,那就是可能沈淪去了。那要乘著佛的願輪去,沒事情的,說“何方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願皆往生”,幹什麼呢?送佛法功德寶去了,那行,要不然我們真是不行的。
那麼種種事情生起之時,皆以往生彼國爲回施,那這樣我們會得到不可思議的行願力、支撐力、清晰力。經常看到出家在家的學佛者于修法上徘徊。我說你徘徊什麼呢?他說拿不准啊,修哪個法好啊,不安心哪,咋做對?不踏實啊,哪個是圓滿哪?找不到了。那麼你在這個淨土法門上找不到圓滿哪。
我感覺到現在的人真是,就這一個路是最好的了,要我給你推薦,我就給你推薦這個路。那你要是還有其它路,我說,盡量這個路你看准了再說,你的路越多你越不好走啊。現在人多的都有二叁十條路,就是一邁腿得猶豫二叁十分鍾,對不對啊?一條路一分鍾呗,你也得猶豫很長時間。所以修法的機會越多,你越不好去直接進趣一個法則。
那麼淨土一法就簡單明快,實在是這樣子的,沒有遮蓋,沒有過多複雜的設置,就是直指人心妙用,直指佛願心智,不作任何的遮,沒有任何的遮了。很多人這個道理明白了,到事上就不願意實踐。那我也問過爲什麼呢?以前我也問我自己,還是不願意放棄自己那一畝二分地呗,就是不願意放棄無始以來的業習,但這業習已經純熟,還是有點舒服呗,還是有點好感覺呗。這佛願雖然廣大,一畝二分地還不願意丟啊。
昨天一個居士跟我講呀,說哎呀,他媽要跟他拼命了,我說你回去趕緊辦辦事情吧,怎麼要拼命呢?他兒子當教授了呗,有錢了呗,養活自己的父母說:不要種地,來我這好吃好喝的對不對?媽媽說:“你不要管,你不把我的地要回來,我跟你拼命,我死都不閉眼的。”我們現在也是這樣子的,大部分人也都是這樣子的。
阿彌陀佛你再好,對不對啊?我這一畝二分地你不還我,我不行的。我們很容易這樣的,你可以觀察觀察,我們有時真是這個樣子。話雖是有點粗俗啊,但我們有時就會對自己的業舍不得,妄想習慣舍不得,感覺這一畝二分地總是種熟了吧,總是舍不得它。那麼在這個淨土教言中呢,就是一步跨出,不要回頭,就是往生的大利了。我們一回頭這一畝二分地就把我們拉回來了,這有草了,那有莊稼了,你又要去除草了,你走不出來呀!
所以說“類事起行願取佛土味”,這實在是對我們很重要的。就是說善導大師有句話,我希望諸位善知識不要回顧這一畝二分地了,就是“回顧落道”,你一回顧就落道啊,就是一回頭就輪回去了,沒有逃跑的機會了,回顧落道。哎呀,我們這一畝二分地啊,大家人人都不好搞,差不多都是。我、我所是我們千百年來耕種守護的地方,我、我所呀、善啊惡啊、男啊女啊、是啊非啊、得啊失啊、東啊南啊北啊,我們在這個地方已經太熟悉了。一步跨出,清淨平等,光照十方,無畏無懼。哎呀,好說啊,一畝二分地挺牽扯人的,一想就牽扯回去了,回顧落道。
真正我們生起一次、兩次、叁次的無畏,去舍掉這一畝二分地的時候,在我、我所上不再用功夫了,去觀察阿彌陀佛,徹底把自己的我、我所丟棄一次,隨順著佛陀的願力,佛陀的光明力,不可思議的這個智相力,來看一看這個世間,你那一畝二分地就化作極樂世界了,再也找不到了。
有如是等無量莊嚴佛道味,故言“種種”。是第四功德相。
出第五門
出第五門者,以大慈悲,觀察一切苦惱衆生,示應化身,回入生死園煩惱林中,遊戲神通,至教化地,以本願力回向故。是名出第五門
善哉,這最後的是個收尾啊,第五門就是出功德,前四門是入功德,以完成自利善巧守護。我們說我、我所徹底消融在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威神功德方便善巧中,就是禮拜、贊歎、作願、觀察來消融我們無始以來的自我執著、業力的執著,把無始以來的自我業力溶化在禮拜、贊歎、作願、觀察這樣的機製中,使我們無始以來的貪癡嗔慢疑不正見在禮拜、贊歎、作願、觀察之中消融成阿彌陀佛的光明智相之業、願力之業、智慧之業,真正地得以自利的圓成。所以入得功德,入得阿彌陀佛的願力功德之中、莊嚴之中,這樣我們就說入功德成就,也就是自利成就。
第五門出功德。“以大慈悲,觀察一切苦惱衆生”,大慈悲從何生起啊?從法性中生,從彌陀誓願中生,從你真正的自利圓滿中生,平等心智中生。無對待,不舍一切苦惱衆生,那這就是所謂的大慈悲。
“觀察一切苦惱衆生”,因爲不舍一切衆生故,大慈悲心會生起;因爲不舍一切衆生故,就會修行大慈悲心;因爲不舍一切衆生故,欲使其成就無上菩提,往生阿彌陀佛國土一生成佛,你會生大方便,會出功德,無染無著,于自利中無所取著,普利十方。
那麼這第五門的修持呢,是淨土法門的最重一個修法了,也是最方便的一個修法,就是最徹底的方便的修法,也就是真正丟棄我、我所的最方便的一個法則了。前五門修持,若是不能隨順,還不能契入佛的這種光明智海。第五門中,若是不舍一切衆生,欲令其得究竟安樂,必然依佛力。所以,他講了“皆以本願力回向故。”
若沒有阿彌陀佛的願力回向令你的心智普照普利于十方有情,那你不敢面對一切世間的一切苦惱衆生。我們要面對一切世間的一切種種雜類有情,來令其一生成辦無上菩提,這樣的心願就是大悲之願。那你要有這樣的修持,你會得到無懼無畏的智慧力,那麼就會成就所謂大慈大悲的方便力,普利有情。那麼要是不依阿彌陀佛的願力,你就會生起畏懼的,生起無量無邊的畏懼。
所以淨土一法的這些行者呀,過去都是大威德異方便成就者,不舍一切苦惱衆生。你在許多法門中這個話你是說不得的,你說了天魔就來騷擾你來了,今天晚上就揪你的鼻子來了。以前我用自力的方式閉關的時候啊,自己感覺自己沒有啥可怕的了,天上就給你打霹雷,那雷要把地霹開一樣的響,那個電在你腦門上吱吱哇哇的放著紫色的光明,就是讓你害怕的,你不害怕……那你要是自力就是這樣子的。
但你要仗借佛力你沒有什麼可畏懼的,好了,你龍王劈我來,我給你龍王說法;你羅刹來吃我了,我給你羅刹說法,說什麼法?你一生必成佛的法呀!你說今天晚上羅刹跟我們會面行不行?你要真這樣修持大慈大悲的觀察力的時候,就不舍一切苦惱衆生,他逼你,也是他苦惱了,我告訴你,他吃你,也是他有點苦惱了,饑餓了。對不對呀?你怕什麼呢?你要是畏懼了,那你說哎呀,你小家子氣,那我、我所又出來了,一畝二分地怕人踩壞了,那我們又回到自己的業力上去了,那你沒有無畏無懼的大方便的智慧力。
所以在淨土一法裏就是産生無量異威德方便,這異威德方便就是不假修持的威德方便。我們要是修持,哎呀,那你慢慢來吧,你就修持吧,你那個大威德的修持你慢慢修持吧,在阿彌陀佛的願力回向這個機製下,你沒有什麼畏懼的。在一切法面前你都可以平等回施,沒有啥畏懼的,能不能這樣做呢?我們可以去實踐的,可以去觀察的,誰出問題了可以來找我的,我找不動了,我可以給你們找阿彌陀佛去。我們今天就可以找他去,讓他來處理這個不公正的事情來。因爲是以阿彌陀佛的願力故,你不要害怕,以回施阿彌陀佛的願力令一切衆生一生成辦無上菩提,你害怕什麼呢?我們只是一個回施傳達者。
好比這麼說,原子彈爆炸了,嘣!把一個城市炸平了,你說哎呀,這原子彈真厲害,這跟你有啥關系呢?你怕什麼呢?對不對?有人說我沒有那麼大的力量,你肯定是沒有那麼大的力量,但阿彌陀佛的願力的確是不可思議的,這個呢,我們把這個不可思議的願力回施給衆生,你怕什麼呢?這個是沒有什麼可畏懼的。
觀察一切苦惱衆生,示應化身。此身者,我們這個身呐,無自性身中,可以做罪惡身,也可以做智慧身,也可以做慈悲身,也可以做業力身,也可以以佛的業力而成就業力,也可以以衆生業力爲業力,那你這個身你怎麼來用它呢?此身非善惡啊,那我們怎麼來用它呢?所以以佛願力故,作佛使者,乘佛的這種功德相,利益十方。
所以文殊菩薩說:持我願者,即我身。(編注:《曼殊室利菩薩十種諸佛無盡甚深大願》:十者大願∶若有衆生,當于我法,若我有緣,若我無緣,同我大願,則是我身,共我無別。行四無量心,心等虛空;廣度有情,無有休歇,願達菩提,登正覺路。大聖曼殊,以聖性願力,不入叁界,亦不出叁界;心如虛空,常在如來清淨性海、真如藏中。安住法界,遍在衆生心識體性。)那你持佛願,那是誰的身哪?你怕什麼呢?十方諸佛都給你作證,你怕什麼呢?那你說我不依佛的願力,我依自己的業力,那就業身哪;那麼依佛願力雖是父母生身,即做佛事,你怕什麼呢?所以不離父母生身,直用無上覺道啊,普利十方有情,這沒有什麼呀。
你不要禁锢自己,一說很謙虛,“我不行”,你肯定不行,依佛願力一定行!我們要依自己的業力誰行啊?生死之途,輪回之道,上哪行啊?六道上你行去吧!但我們要乘佛的願力,六道行,剛好行,幹什麼呢?六道中度衆生嘛,不很好嗎,對不對?那麼這六道中修行佛法嘛,沒有什麼。
觀察一切苦惱衆生,示應化身,回入生死園煩惱林中,遊戲神通,至教化地,以本願力回向故。
這是一個根本的依止,不要丟掉了,菩薩們。要丟掉這根本依止了,我們不依本願力回向,那你就依業力纏縛了,那你就會丟失你所守護的大善巧的來源,那就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了,就會枯萎,會幹枯的,那我們皆依阿彌陀佛的願力故,在一切時處以佛願力,施佛願力,回施有情,令一切衆生往生阿彌陀佛國土,一生成就無上菩提,那麼這樣的回施,我們就是大慈悲的修持。
此神通者,不動本身,不動本體,做佛事呀,不是神通嗎?不往生彼國,做彼國菩薩之事,不是神通嗎?不離本位,安慰十方,不是神通嗎?那這不是神通,給它變個樣子,那就長兩個腳吧,那你慢慢的來了!
那這個地方講啊,是我們大慈悲的修持。不離父母生身,舍棄煩惱業習,隨順佛願,普利有情。這樣呢,就是神通至教化地,轉換自己現前業緣,以業緣之身,投入到彌陀智願海中,行彌陀智願。那這是什麼樣的一個修行呢?就是大悲大智的修行,佛法並不那麼複雜,也不能小瞧它,但你一定要去實踐,要深入。
今天的時間又到了,願人人依本願力,回向遊戲神通,至教化地,普利十方有情。
明天接著學習。
錄音記錄:明璃
《往生論注講解 第十六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