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往生論注講解 第十叁集▪P6

  ..續本文上一頁年在外邊接觸人對般舟的議論,我感覺十分有意思。有人說:你看某某以前很好個人,這一走般舟走的,你看現在的那個樣子。我說不對頭的。我們舉個例子,有人看過投影機,投影啊,投影機。很小的東西在那個投影機上一放,哎喲,很大很大的,那個電影膠片就是那樣子裝的,很窄一個片子,“滋……”一放,那個鏡頭一投進去,很大的人就出來了。

  那我們在行法的時間,我們的業習就象個投影機一樣,我們行的法則就象投影機把你投出去了,投入虛空中了,別人就說:“看看,看看,這個人的業習多麼厲害,多麼厲害。”不是,平時你的業啊,就埋沒在你那個現量的膠片中了,沒有投出去罷了。你一投到法的光明中,這個不當一投入到虛空中就放大了,不要害怕,菩薩們,看到業習不要害怕。什麼子醜寅卯、你的毛病我的毛病、你的矛盾,不要怕。他並不是說我們真正惡習增大了,不是!是虛妄影像所投射,無有實質的。連膠片那一點業習也是假的,你那投射出來的,更加不實,我告訴你!

  所以行法之人不要怕蕩漾出來一點業習,但你一定要忏悔啊,菩薩們!一定不要縱容業習啊,要忏悔啊。你要縱容它可就苦自己了,你要不斷遭人誹謗的時候,你就要需要真正調整了。我們要把佛的願力投放出去才好啊,把這個法則的利益投放到世間才真正有意義啊,那是個真正的十分重要的事情!

  所以諸位善知識在這個地方呢,我們要行起正修行,行無行行,無染無著。我在放光寺建設緣起中說“寺全業冥”啊,你不要認爲你搞什麼東西了,你做多大的貢獻,你多麼多麼厲害,你要這樣認爲,那就會性急,必然的逼迫你,你就落于塵勞之中了,你背了一身灰啊土啊,你把自己抹得很髒啊!你認爲你做的事情越多,你心智越沈重。了無痕迹啊,感恩戴德,給我機製,給我福德。叁寶給你一個機製,給你一個因緣,你怎麼不感恩戴德呢?!還在那怨天恨地的,那可不行啊,那可苦了,對不對?我們心一轉,就成佛法了;心一轉,就墮落了,就沈淪去了。我感覺我們每個在座的善知識善于用法則之心,不要用無明心業啊,所以這個地方要盯得住,要看得准,要依法正行。

  體如而行,則是不行。

  不行而行,名如實修行。

  所以在不增減法性中,得見種種幻化業緣,無我無常,正修行建立啊,菩薩們。那有正修行之路,念無念念,畢竟清淨!念無念念,必得妙用啊!念無念念,普利十方!所以常做佛事,無染無著!你能感恩戴德的在這個地方。

  那我們現在修行之人啊,一般都認爲:哎呀,我做了多少事情,我受了多少冤枉,別人怎麼樣看我啊,怎麼樣怎麼樣啊,我應該坐在什麼樣的一個位置,我應該得到什麼樣的回饋啊。——你忏悔去吧!你要忏悔了。不忏悔你就丟失到業習執著之中了、塵勞分別之中了,你就開始苦了,那苦只能你自己知道啊!諸佛知道啊!所以佛伸出慈悲的手、兜羅綿手來給我們摩頂,說忘掉業習,成就菩提吧!要不然呢,我們就開始造業了。所以這個地方呢,昙鸾法師很慈悲地告訴我們四種正行依止的法則,要一入真如法性啊,作無作作,行無行行,念無念念,是爲正行、正念、正智啊,菩薩們!那麼這個地方呢,“名如實修行”。

  體爲一如。

  所以這個地方昙鸾法師講的法界緣起,法界緣起中念念決定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全體,你怎麼來舉啊?有個菩薩問我說:“哎呀,這個法性無轉無搖啊,誰來修行?”問我這個話,我說:“修行此念一動,大千沖動啊,你要毀滅大千世界嗎?”我這樣問他的。你是要幹什麼呢?你要幹什麼呢?

  那我們要一舉法界,你這個法界,剛才昙鸾法師把阿彌陀佛那個主的位置騰給你了,你要不去坐,那你就六道輪回去吧,那不怪……因爲這個法界,每一個人的心智中都有自己的法界,舉心動念就是法界的建立與毀滅,所以衆生心目中,念念有諸佛成等正覺,念念有諸佛轉妙*輪,念念有諸佛趣于涅槃啊!菩薩。你要善觀察的。念念也有諸佛趣于涅槃啊!那我們怎麼來審視這樣的機製呢?

  所以這個地方,“體爲一如者”,此歸結到法界觀察了。這個教言機製是很猛利的。這四種正修行,也是引導我們平時在每一個念頭、每一個事相的當下,怎麼來運用心的一個法則。

  而義分爲四。是故四行以一正統之

  下面這個四種機製是我們對照自己是不是真正念佛人的一個法則性的教言。

  何者爲四?

  

1、不動遍至德

  一者于一佛土身不動搖

  我們每個有情都坐在自己所在之佛土,象我們在釋迦牟尼佛這個閻浮提世界中,堪忍界閻浮提這個世界中,我們坐在這個欲界的世界中,我們在幹些什麼呢?

  于一佛土身不動搖,而遍十方種種應化

  你說我這做不到的,所以呢,但舉法性一如啊,一如之相,你豈可思議?你要思議你馬上就破壞一如之守護,你那一點知就會有周遍之不知。以無知心,但隨順觀察,即得妙用。你敢不敢?這是你的問題了。

  “一者于一佛土身不動搖,而遍十方種種應化。”那你要用可知心,種種應化一時散壞。但以可知量限製一如,你那可知量馬上就把你限製起來了,可知的量。

  如實修行,常作佛事。

  此處分明講如實修持啊。不動之念,清淨觀察——不增減知見觀察,無對待知見觀察,不動搖心念觀察。你能觀察嗎?此雖未得叁昧,此與叁昧相似啊。就是等之心念,一時相應。你雖然沒有入叁昧力,但你已經也可以不用對待心,不用晃動心,不用分別心來觀察世間了。你敢睜開你無分別的眼睛嗎?如實觀察!如實修行,常作佛事。

  偈言“安樂國清淨,常轉無垢輪,化佛菩薩日,如須彌住持”故。

  要是我們真能以阿彌陀佛安樂清淨的回施,于現下清淨安住,那麼必然常放光明,照耀世間,此光明正是在不動搖處,得以放光。有禅定的人對這是十分了解的。有的人走般舟,走走走,說怎麼看見鬼神了?不是!這是念佛之光明照耀周邊陰性有情來依止,來求依止,求以加持,或者求以方便;那再念就有天人來幹擾你了,再念就有波旬來幹擾你了,再念諸佛菩薩也會化現身來考驗你了。幹什麼呢?就是大光照耀于世間,顯種種差別世間之有情,令你得見的,乃至種種刹土令你得見的。要是有禅定的人,他是另外一個。我們行般舟的中間也很容易觀察到這些機製的。那爲什麼說行般舟的人沒有天眼可以見十方諸佛刹土呢?正是以不動搖光明之力,而得以照見。不需證得什麼無漏智,不需證得什麼斷欲心智,就會能得到這種無礙之力。一個是佛願力故,再一個是叁昧力所産生的事實。

  羅什大師(鸠摩羅什大師)給遠公大師有一篇文章,整個就是回答這個問題的。遠公大師問羅什大師一個問題:何以凡夫有情能得見諸佛呢?諸佛悉皆現前立呢?羅什大師在這個地方有很清晰的回答,我們那個《般舟文集》中有這段文字。大家有機製,可以下去好好看一看。

  “常轉無垢輪,化佛菩薩日,如須彌住持。”

  假設你在念阿彌陀佛的法則中,不動不搖,如金剛心智守護,不管一切逆順二緣、善巧不善巧現前之時,但念阿彌陀佛,入不動心智,金剛心智,必然照耀著法界,如須彌住持,令一切衆生究竟于無上道業。這是真實不虛的,這正是正修行的所謂念佛修行的修持。

  現在念佛人晃動得厲害啊。今天學什麼阿彌陀佛了,明天我修密法吧,後天說我學教吧,這個都很好啊,又學禅吧,今天學這個禅,明天學那個禅,後天學這個密,大後天又學那個密,密來密去把自己不知道動搖……其實是在心智晃動罷了。也沒有密了,也沒有禅了,也沒有教了,也沒有什麼了,一塌糊塗了。幹什麼了?就是雜貨鋪呗。大街上雜貨鋪很多現在,綜合商店,但是沒有一個正品貨。沒有一個深入實踐得到法益的抉擇的機製。行啊!開雜貨鋪也能賺錢,就是不了生死,我告訴你。

  我們于淨土法門一旦抉擇就深入實踐,那你說與其他法門有因緣,你抉擇也是不可思議的,不動不搖地抉擇。善導大師在這裏作了一個金剛心智——說一佛來勸我,我不聽你的!一菩薩來勸,不聽!十菩薩來勸,不聽!十賢聖來勸,不聽!一切人來反對,不聽!諸佛菩薩賢聖都來勸,不聽!諸佛菩薩來說這個法門是假的,不聽!如是金剛心智守護,你怎麼不能“化佛菩薩日”呢?怎麼不能照耀世間呢?!朗然于世間,無畏無懼!因爲金剛心智得以建立啊,那你真有這樣的心智了,那就是第一個修持了。

  “安樂國清淨,常轉無垢輪。”不被任何境像、言說、逆順、凡聖所動搖,那就是化佛菩薩日啊,那象須彌山一樣,住持在這個世間。令一切衆生鹹有歸向,無疑無慮。何以故呢?你以不動搖的心智安立在世間故。

  不這樣,真是,念佛人太可憐了。今天念佛去了,有個菩薩給我打電話說:“嗯,師父啊,我聽他們說念一句什麼什麼樣的真言比念阿彌陀佛多少多少萬多少多少萬,是不是真的呢?”我說:“你在對待法則中可以有此言說,只能作爲方便說,不能作爲究竟說。若爲究竟說,此人爲邪見。”

  那我們說阿彌陀佛這個殊勝的功德名號、摩尼寶號呢,能普利十方,具足一切功德與善巧,決定于金剛心智、清淨心智、究竟心智、愛樂心智、智慧心智、不動搖心智,你要不要呢?你用不用呢?是你的因緣問題了。

  這個地方就是所謂的像那四句偈子一樣說。

  如須彌住持。開諸衆生淤泥華故。

  因爲我們這個顛倒見,妄想見,變異見啊,不斷地在徘徊。所以呢,不能安住于這種“如須彌主持,化佛菩薩日,常轉無垢輪”的清淨安樂國中,不能正修行于淨土一法啊!那真是可惜呀,甚是可惜!

  依這個總持摩尼寶號,不敢真正清淨地守護,不敢清淨的持念。有一個菩薩給我打電話說:“哎呀,我特別忙。”我說:“你現在學有幾百個咒子了?”他說:“我現在大概學有叁千多個咒子。”我說一天能不能念一遍呢?他說忙的很哪,經常頭疼。我說我真想學會一百二十億個真言!因爲啥?阿彌陀佛這個真言中予我一切總持善巧。所有言說,猶如真言;所有言詞,如真言無異。我不是欺負人了,有時也是替人生煩惱。他念的太多了,他自己都蒙了,你知道嗎?遇見一個喇嘛一摸頭就開始念去了,又遇見一個喇嘛一摸頭又開始念去了。我不能說不好啊!但這樣修行十分地困難!不踏實!

  因爲我們都知道南無阿彌陀佛是總持,一個真言都是總持,都能具足一切功德的。若不如是,總相修持不能切入。那這個一如的法則,你不能徹底抉擇,你一生想了辦生死,還是開雜貨鋪了。啥都會賣,家電也會賣,房子也會賣,什麼供銷上的東西也會賣,化肥種子都會賣,最後呢,一門也不專了。我這個地方不誹謗任何法門,只是激勵大家真正地一門深入,得見一切法則,畢竟一如啊。除盡一切煩惱習氣,蕩滌一切,遠離一切貪嗔癡慢疑邪見啊,那是我們真正的修行機製。

  所以真正作爲一個念佛人,要無畏無懼的,真正知道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啊!

  看來這段文字明天接著學習了。好,今天到這地方。謝謝大家!

  錄音記錄:明璃

  

《往生論注講解 第十叁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